212 雍丘之戰

212 雍丘之戰

雍丘是一座古老的大城,早在魏國建立之前,這裏是杞國的都城,後來這個國家被宋所滅,但這片肥沃的土地並沒有長久的被宋國所佔有,宋國徒霸一時,更多的時間裏一直都夾雜在大國之間,頻繁的戰爭宋國無法獨善其身,這塊土地很快便易手,在楚國和晉國之間流轉,而近百年裏,他一直在魏國的手中。

魏國遷都大梁之後,雍丘對魏國越來越重要。雍丘為中心周圍有近十座小城,而雍丘也是魏國都城的一道重要屏障。雍丘距離大梁城只有一百里,而在豫州的平川上,沒有任何險要可守,沒有了雍丘的外圍保護,宋國的大軍全速前進,兩天的時間便能抵達大梁城下。

按着常規情況,大梁城到雍丘無論是陸路還是水路都十分暢通,雍丘作為一座堅城,擁有一萬五千人的守軍,加上周圍和城中的百姓,完全可以抵擋近十萬大軍。而在敵人攻城的時候,周圍附近的小城和後方的大梁城都有住夠的時間做出反應,迅速調集兵馬動員人力進行增援,將敵人阻擋在雍丘一線。

在原來的歷史上,宋康王只攻下了魏國兩座小城,因此魏國也並沒有和宋國計較。這場戰爭最終到秋季,因為齊國向楚國邊境大規模增兵,宋康王見魏國城池堅固,覺得攻打雍丘有些不合算,便轉頭去撿起了楚國的大便宜。

而這次,當宋康王見識到火藥的威力之後,改變過去的戰略方案,不再搭理那些小城,而是一舉攻下雍丘大城。這個戰略很冒險,如果一旦攻城進入相持中,那些雍丘的衛星城就能成為宋國巨大的隱患,城中的魏國人能出城偷襲宋軍,甚至斷其糧道,最終後果不堪設想。當然,宋康王的冒險是值得的,一舉拿下來了這座堅城,那些小城便失去了依託,而宋軍有個一個堅固的據點囤積物資,然後將小城各個擊破。

戰國時代和春秋時代的不同是國野界限的消失。春秋時期生產力低下,人口不多。只有生活在城市近郊的那些和貴族關係親近的人們才能成為國人,國人在各方面待遇都優越於距離城市較遠的野人,他們有井田,在城市有房屋,受到國家法律管理,而野人則不同,服役和稅負更重,而且很多地方的不到保證。但到了戰國時代,隨着生產力的發展,大片的土地被開墾出來,制度因此開始發生變化,進行調整起來。這就是變法。耕田開墾越來越多,就越需要人和土地,因此戰國時代諸侯都變得更加實際,不再去圖那些爭霸的虛弱,而是更看重人口和土地。對於人口的迫切需求,使得野人的生存環境得到了改善,各國紛紛在能開墾的地方築城聚集人口進行管理。嚴密的管理體系使得人的利用效率越來越高。如果按着後世的結束,這個時代的城是一個環寬泛的概念,相當於一個鎮就有一座城池。城池是一個集合行政,軍事兵站,糧食儲存基地,避難所和要塞等功能的綜合設施。而攻下城池就等於徹底得獲得了這個城所輻射的一片土地。當然小城的輻射範圍一般不大。舉個例子,如果在城池在北京市重心的位置,一旦點發入侵,距離城市方圓十公里的百姓一天就能入城避難,而距離超過這個範圍的房山區的人就悲劇了,他們深知趕不上敵人的速度。如果大家都用一座城池,那麼它必然要修築更加高大,更寬敞,材料運輸是個麻煩,同時徵用的百姓也要走很遠的路才能來參加勞動,修築城池的成本會更高,而且城池太大遇到兵力不足時防禦就會顯得很吃力。所以這不划算。古人的解決方案是北京中心位置修一座大些的城,因為這裏人口多,而在房山等遠一點的地方修建小的城池,這修建起來很容易,同時就地取材和就地徵用勞動力,築城和維護都很方便。小城保護這打城,起到前哨的作用,而大城也成為小城最堅實的依靠。

史書上總是記載一場戰爭奪幾十座城,但在地圖上,它的面積都不大,因為那是些小城。如果要覺得性質的控制一片區域,就必需打下一座大城。如同每一個縣都幾個鎮子一樣,一座大城治下決定有許多小城。大城除了上述小城的功能,他還算的上是地區的經濟重心所在。

當雍丘被攻破,雍丘所輻射的近十幾個小城便也隨着失去意義。宋康王分出兩萬大軍分別出擊,清理那些小城。而自己率領着大家沿着睢水向大梁城進軍。魏國都城大梁即使後世的開封,這裏無險可守但確屬於交通要地,經過魏國人的經營,這裏水陸交通十分發達,簡直四通八達,魏國的船隻可以通過天然的或經過人工改造的水道通向韓楚衛齊魯宋等地區,這裏土地肥沃,水網密佈讓這裏很適合發展農業,大梁很快便成為了豫州最為富庶的商業都會之所在。對於宋康王而言,打下大梁城,就等於在瓜分魏國的戰爭得到了最好的一塊土地,這幾乎能讓宋國的領土突張一倍,而且都是中原賦予的土地,那麼他也就將真正和齊楚這樣的大國平起平坐的資格。

睢水運輸便利,宋軍沿河而行,浩浩蕩蕩四萬大軍如同滾滾洪流,直撲大梁城。在這途中,宋軍後方的部隊不時總會傳來攻破周圍城池的好消息。短短兩日裏,宋軍便拔掉了雍丘的七座小城,雍丘實質上已經併入了宋國。戰局順利,宋康王的砝碼越加越多。宋國五千乘之國,最大動員能力為十五萬人,宋康王自信,但自己如今帶領的四萬多人,根本沒有可能迅速攻破堅固高大的大梁城。即使加上另外的兩萬人一樣不能,而他的目的也就再也以最快的速度抵達大梁城下,截斷魏人向大梁城中繼續集結,同時等待自己後續部隊,然後再一舉攻克大梁城。

繼續進軍的第二天,宋國的大軍距離大梁還有三十里時,他們和前來拒敵的魏國大軍在睢水之畔正面遭遇了!。

魏**隊的人數大約在三萬五千人山下,這幾乎是大梁城全部的兵力了。魏國能稱之為七雄之一,自然有他的理由。門戶雍丘被攻克,魏國不是害怕,而是憤怒,魏國沒有將兵力緊緊收縮在大梁城中固守退敵。而是主動出擊,禦敵於野。這次最讓魏國上下人心振奮的,是魏王襄王親自帶兵出戰。

王對王的戰陣,這是極為難得一見的事情。

雙方相聚一里的時候,宋康王開始下令全軍整理隊形,然後同魏國一戰。可是很快他就發現自己的想法錯了。魏襄王並沒有同他進行堂堂陣戰的意思。第一時間就派出近千騎兵圍繞着宋**陣遊走,一有時間便出手進攻,但每次進攻,都如同蜻蜓點水,一觸即退,既然不真打,也不退去,不斷地騷擾宋軍,讓宋軍人心惶惶。

不同於魏國,宋國的軍隊一直是老配置,以戰車兵為主,戰法也相對傳統。四匹馬拉的戰車居於前方,戰車上有三人,一人駕車,另外兩人則或使用長兵器或使用弓箭,目的在於保護駕車手和壓制敵人,後門跟着二十多名帶甲士卒於其後。四匹馬高速奔跑起來沖入敵方軍陣中,能夠大亂敵方軍陣的部署,致使敵人產生混亂,緊隨其後的士卒也跟着沖入敵軍之中,雙方一通混戰。在騎兵成熟之前,戰車的威力一直不容小覷。宋國的戰車質量很好,而且戰車其後帶甲的士兵很多,堪稱精銳。

但戰車有一個麻煩,在出戰前的組織協調很重要,因為戰馬一旦跑起來很難停下來,戰場上太過混亂容易出現撞車撞人的事情,會容易引起隊伍內部混亂,影響作戰。因此宋國在騎兵的騷擾下顯得十分被動。

魏國是一個多見征戰的強國,他的強不僅僅來自於土地和人口這些基礎,更是因為多年來不間斷的實戰。魏國作戰以實用為主,激動而靈活,就在宋國還沒能整理好陣型時,魏國的便已經開始進攻了。魏國的戰車實用卻和魏國大不一樣,它將所有的戰車集中在一起,密集的派出了一支方陣,完全不跟步兵在後面。因此魏國的戰車速度極快,雖然數量不多,但密集的戰車隊列在車夫的驅使下速度奇快,上千輛戰車一起急速奔跑,四千匹駿馬奔騰,完全地動山搖,勢不可擋。眨眼之間,它們已經衝到了宋軍陣前。

在宋國營地外遊走的騎兵突然間散開時,宋軍並沒有覺得眼前豁然開朗,而是更大的恐慌。潮水般的魏國戰車衝鋒而來,已經抵達了眼前,幾乎已經沒有了反應的時間。

戰車迅速沖亂了宋軍前陣,馬匹的踩踏,撞擊,讓前軍亂作一團,死傷無數。

當然,魏國的戰車也受到了嚴重的損害,因為戰車沖入人群時,也遇到了一個問題,撞擊會使他減速,而減速也就意味失去了衝擊力。戰車速度慢下來的時候,士兵舉起長戟刺馬,活着從下面割馬蹄,馬死戰車便成為擺設,而戰車上車夫也難逃一死。

魏國衝擊讓宋軍一下子死傷了數千人,更重要的是它迅速影響了宋軍的士氣。就在宋局前軍大亂之際,魏國人自然抓住了幾乎,將軍隊壓了上來。

魏國前鋒完全以步兵全速奔跑沖入宋局前陣陣地,魏軍的士兵看上去十分精銳,個個體格強壯,行動迅速,進入宋國前軍,戰事更讓是成一面倒的驅使,宋軍全然沒有抵抗之力,不過一炷香的時間,宋軍前軍便奔潰了。

戰鬥似乎已經註定了他的結果。魏國後方指揮的魏襄王終於鬆了一口氣。這場戰鬥勝利之後,局勢也許就能耐扭轉過來,只要以如今的力量就能解決宋國的攻擊,不動用趙魏邊境的軍隊,局勢便不會惡化下去。時間拖得越久,未交運作的空間就越大。他是一個渴望強硬的人,但這輩子一直在努力為保存魏國而渦旋,這也行就是夾縫中魏國君王的命運吧。

時機成熟,雙方的前軍已經進入混戰狀態,魏襄王一個眼色,魏國其餘的三萬大軍也開始投入戰鬥了。

就在這時,宋國中軍架起的投石機突然發起了進攻,一包包火藥帶着火花落入接連而來的魏國中軍人潮中,爆炸聲彼此起伏,魏軍一片哀號,火藥造就的修羅場讓後方的魏襄王臉色瞬間蒼白。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戰國大革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戰國大革命
上一章下一章

212 雍丘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