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玄德率眾遷北海,法度嚴明定長策
“元皓,我在想日後入主北海后如何與這些豪強相處,翼德的家族會隨我通往,主管馬場的張世平蘇雙家族也是,豪強本就是影響治理的一大重要因素,我自己帶去的勢力必然會和當地勢力有些衝突,如何處理制衡是個大問題,若是這些最初追隨自己的家族犯了錯,亦如其他仗勢欺人的豪強,那要如何處置?”
原來劉備是在擔心這個,還真是深謀遠慮未雨綢繆。
“我雖然不是出自世家大族,但也深知其中利害。這些世家大族只顧自家利益,好做些損人利己之事。”田豐思索着世家大族的特點。
“世家大族往往只認家主,不認官員,眼中只有家法沒有國法,屆時還需要具體分析,再加以整治。“
“車到山前必有路,不必過於憂心。”田豐見狀安慰着。
劉備也不再想,先準備好上任北海太守,首先是自己的軍營,肯定是不能連根拔帶走,把物資錢糧裝備全部運走,先將錢裝好,經過平定黃巾繳獲的輜重車馬,完全不用愁錢花。
積累的龐大的資金,劉備都不得不驚嘆,戰爭真是掙錢的最快途徑。
當然前提是能打贏,發戰爭財,怪不得那些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比如米國之類的,在世界範圍內發動戰爭,藉此大發戰爭財。
糧食囤積了極多,一年的大旱並沒有餓着自己的人,還好自己提前囤積了糧食。將糧倉里的糧食裝袋,一袋袋扛上馬車,光是裝車就得裝上幾日。
裝車后做好蓑衣蓋好,做好防水防火工作。
再有就是自己的工匠作坊,鐵匠用的器具,火爐,鐵鎚,鐵夾,砧子,陶匠和釀酒用的設施,劉備本着不浪費的原則,全部打包帶走。
這時候要是有個貨拉拉就好了,搬家寄快遞。
東西都可以帶走,那人呢,他們會跟着自己走嗎?
劉備也不好確定,自己軍營中的一些百姓都是本地人,東漢都講究鄉土,不願背井離鄉。
劉備便去詢問他們是否願意跟隨自己,沒成想大家東西都收拾好了,一致表示跟隨劉備前往北海。
在這亂世中,百姓生活何其艱難,能得一賢德之主,必然是舉家相隨,飯都吃不上了,還講什麼鄉土,直接落葉歸根了。
看着這幾百戶百姓,劉備十分欣慰,百姓甘願相隨,將士竭忠效力,謀士武將伴在身側,夫復何求?
劉備讓張飛回家收拾,張飛回去跟他父親說完后,父親當即表示張家全家遷往北海。
張父可是聰明人,自己的產業在涿縣再發展也是這樣了,張飛如今是劉備的結義兄弟,劉備定不會虧待張飛,是自己家族發展的大好機遇。
劉德然回家中讓劉元起將家業也遷往北海,劉元起欣然答應,劉備果然不負眾望,這一支涿縣劉姓,成功出了一個地方大員,劉元起要去北海相助。劉德然將劉備母親接來一同前往。
趙雲回家后帶着趙風一起將家業遷走,還帶來了一個同鄉叫夏侯蘭,兩人從小是發小,勸劉備留下,劉備當然同意。
張世平和蘇雙將馬場的馬都收拾好了,在中山專門留下家族人管理家裏產業,兩人跟隨劉備前往北海,兩人作為初始贊助商,必然不會被虧待。
劉備帶着萬餘人馬,幾百戶百姓,幾百輛馬車拉着錢財,浩浩蕩蕩的向著北海駛去,幽州據青州,路途遙遠,足足千餘里,大軍行進若作戰之時攜帶輜重僅能行進四五十里。
甲胄糧食都由車馬馱着,減輕大量負擔,況且戰事已定,沿途都恢復了安定,帶着民眾行軍速度也沒有提高多少,一天行進四五十里,劉備這萬人,足足行進了二十多日才抵達了北海。
郡守上任,都需要相應的手續制度,詔書,印綬,官印,文書等,劉備來到治所據縣,北海經過黃巾軍重創,當地官吏組織鄉勇平定,十三縣大半縣令縣長職位空缺,劉備繼續搭建自己的官吏班子,現在的北海,百廢待興。
劉備即刻同田豐等人商議,下令封職。
田豐任郡丞,輔佐劉備處理郡內一應事務。
劉德然任功曹兼計吏,負責選屬功勞和考核官員,管理郡縣的戶口、墾田和錢穀財政。
簡雍任主簿,陪同外出巡視同時出謀劃策。
關羽任都尉兼據縣令,統兵馬。
張飛任平昌令,田豫任平壽令,牽招任營陵令,趙雲任都昌令,鮮於輔任安丘令,樂進任高密令,楊義任下密令。
這些人久隨劉備,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鍛煉,既然自己得一郡之地,那這些人就都要從政治縣,劉備就要大膽的把他們撒出去治理所轄地,這樣才能讓他們得到充分的鍛煉。
只有這群自己一手帶起來的人成長起來,才能夠獨當一面。
一眾將領自追隨劉備后,哪有想過會成為一縣之長,皆是白身,都感到有些恍惚,對於縣治更是無從下手,劉備讓他們先和縣吏好好學習治理,有困難隨時來求助劉備。
劉備認真囑咐這些心腹,即便現在是縣令,依舊要牢記出身於百姓,一定要愛護百姓,不能仗勢欺人,劉備嚴格約法三章,不得有任何傷害百姓的事情出現。
嚴明法律,用心治理縣政,同時發現這趙雲的同鄉夏侯蘭對於法律極其明了,且為人正直,便命他做督郵兼軍正,主巡察各縣和軍隊律法。
劉備接着將所有的現存的郡治所官吏及各縣官吏召集,對北海郡的形勢進行了充分的了解,一郡太大,足足十幾個縣城,參差十萬人家,光是民戶就是十幾萬戶,多達八十萬人,真是一個極其龐大的數字。
先去了解當地各豪族都是誰,實力高低,明確秩序,更重要的是,各個世族的姻親關係要搞清,自己弄一個關係網。
劉備不打聽不知道,漢末大儒鄭玄竟是北海高密人,說起來鄭玄是自己老師的同門,自己還能和鄭玄攀上關係,一定要去拜會一下這個師叔。
鄭玄的影響力可不止一郡一縣之地,能得到鄭玄的認可,自己的影響會大大提高,況且鄭玄傳道授業,門下弟子定有人才,自己也可以招得幾員良才,當年從樂隱那把牽招帶走了,如今鄭玄那裏,一定也有良人志士。
劉備決定先將規矩立下,在郡內必須嚴明治理,賞罰分明,必須要嚴正聲明自己的立場。
“我劉備年少舉孝廉,假涿縣尉,后遷范陽縣丞,所到之處,與民相安,從不做擾民之事,今後各縣官吏治縣,還望莫做擾民之事,嚴明律法。”
此言一出,眾縣官吏都明白了,劉備上任便先整頓吏治,隨後定會採取一眾措施,劉備參與平定黃巾之亂,必是殺伐果決之人,隨從皆為不凡之人,沒人敢觸其霉頭。
於治所中簡單議定,隨後張榜各縣,嚴懲違法犯罪的行為,對於欺壓百姓的地方官吏和鄉紳嚴懲不怠。
對於駐軍的安排,劉備命關羽屯兵據縣,開闢營地,這五千人,就是名副其實的親兵,劉備命名曰:“驍營”。
其餘諸將帶着各自分配的千餘黃巾降眾人馬,讓他們在縣內整頓訓練兵馬,徵募青壯恢復守備力量。
這些降眾的家屬也已經被劉備召集到了一起,都在據縣屯田,一方面這些俘虜的家屬來了他們便踏實的在營里待着,另一方面,萬一這些俘虜還有歹意,也要考慮自己的家屬。
青州黃巾軍還有餘眾,不出幾年會再度掀起叛亂,想當年孔融曾被黃巾圍困,還讓太史慈前去尋求支援,自己第一件事就是要恢復守備,操練兵馬,將這十三縣源源不斷的有兵可用。
張飛不願離開劉備,劉備無論去何地,兩人都相隨侍在左右,絲毫不倦,劉備無奈,總不能老讓張飛當保鏢,趙雲也不能當保鏢,這些人都是自己的心腹幹將,以後可都是主力。
對於張飛,劉備也是多加囑咐,這麼幾年張飛跟在自己身邊,那暴躁的性格基本被自己矯正了,肯定不會再和演義里一樣隨意鞭打士卒,但張飛不在身邊劉備也是有些不放心,多加囑咐張飛。
這些將領都散出去了,將田豐、簡雍、劉德然留在身邊,這些人可是出謀劃策的人,平時便常駐在治所陪在左右。
劉備要做一個政治家,自己不是打仗機器,對於內政的治理是極其重要的,忽視內政勢必導致禍起蕭牆。
戰爭從來不是軍隊之間的較量,《孫子兵法》有言: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諸葛亮治理蜀中,年年用兵而百姓不知兵。
打仗首先是錢糧這些經濟實力上的較量,其次是人口的較量,加之天時地利人和各因素,缺一不可。
首先便要制定發展策略,幾人商量了數日,田豐作為頂級謀士,謀划大業的能力彰顯出來了,在提出幾條意見后後幾人便做出了前期決策:
第一,安置隨而來的百姓,讓這幾百戶百姓在據縣開闢田地生活,採取民屯的方式,讓民眾種地生活,只對其收取糧食稅,取消其他一切賦稅,能夠吸引民眾前來投奔,增加人口。
第二,發展產業,安置匠人,作坊生意必須做,這是經濟支柱,北海靠海,更是煉製鹽的絕佳場所,鹽業在當地有一些豪強大家在做,劉備也要去分一杯羹。
恢復造鐵,釀酒產業,張世平蘇雙繼續開展馬廄業務。
張家,趙家,包括自己的劉家,都要參與在產業中,牢牢把握住生產供應,建造屬於自己的大工坊。
第三,軍屯田,軍屯田必須要實行,僅靠民眾的糧稅和民屯是不行的,大軍作戰,糧草必須供應及時,於幾處重要的縣內置糧囤存糧,軍屯提高糧食生產,各縣都要令駐軍屯田。
這是自己的規劃,而對於治理郡縣,幾人也進行了同步的商議。
田豐提出對於現實行的政策,需要調整,劉備新官上任,怎麼獲得百姓的擁戴?那就是整頓和恢復,整頓原有的制度,恢復民眾正常的生產生活,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提議劉備上書呈請暫緩徵收北海郡田稅基礎稅之外的雜稅,恢復民眾生產生活。
這便是計劃的第一步安撫百姓。
眾人一致同意,大戰之後恢復百姓生產生活極其重要,繁重的賦稅必須要停一停,否則百姓還要反。
不僅如此,田豐提出下一步還要修城邑,加固城防以禦敵,防止有餘寇作亂。
劉備提出建立學校,教化百姓使識字讀書懂教化,劉備已經想好了,讓樂隱組織學校建設。
這一項幾人都沒有想到,都表示贊成,漢朝時百姓沒有讀書認字的權力,這一政策的推行,能夠極大提高百姓的素質修養。
在此基礎上,選賢舉能,任人唯賢,對於賢能之人一定不能被埋沒,定期組織測試,大膽任用優秀人才參與吏治,為百姓打通為吏的通道,這項政策確實是顛覆性的。
畢竟漢朝有察舉徵辟制度,官吏都是世家大族壟斷的,這還只是劉備的初步計劃。
以後自己還要開科舉,徹底打破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減緩社會門第階級矛盾。
發展上勸課農商,經濟必須要發展壯大才能有足夠的實力,儒家思想重農抑商,劉備當然不會這樣,什麼士農工商封建糟粕,黑貓白貓能抓到耗子的就是好貓。
凡縣中吏民,都可從事農業,手工業和商業,各憑本事發家致富,使民安其居,樂其業。
興建水利,農業發展的好不好,水源灌溉很重要,決定鑿河開運,穩定農業發展所需的灌溉水源。
田豐提出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使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欺弱,風華肅然。
聽到田豐這話,劉備不禁十分欽佩,田豐大才。法度嚴明方能上下相安。
打擊分化豪強,但不可操之過急,對於豪強採取拉攏分化,對於違法的嚴厲處罰甚至剷除,對於好的就拉攏分化。
就這樣,憑藉著田豐的謀划大業的才能和劉備那提前千年的先進思路,幾人商量出來一整套涵蓋政治,經濟,農業,文化的策略,也是十分先進的治理理念,在東漢治理上絕對是獨一檔的,簡直是改革變法,後續再進行修補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