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農經的影響力
第392章農經的影響力
《華夏星火》從今年改版成《農經》以後,無論是印刷裝飾、版面設計,還是文章內容都有了大幅進步。
這也讓這本高端農業雜誌,得到了體制內眾多大佬以及社會上眾多農業資本的喜愛。
這裏也是了解國內外農業政策變化、農企發展最好的途徑。
所以,當每月才出版一次的《農經》郵寄到各大政府部門后,迅速就有人準備翻閱。
而這些人,無疑第一時間都被封面吸引住了目光。
【能源作物時代已經到來?——孤注一擲,嘉禾集團的生物能源戰略能否讓其趕超四大糧商!】
這樣一個半疑問句,配合著封面上嘉禾的戈壁綠洲總部大廈,以及森林、種子、柴油組成的照片,頓時就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有意思,還真有意思。”
有人發出了感慨,“我記得就是前幾期,農經有個編輯才發了篇:能源作物時代尚未到來。”
“這就要打臉了?”
不過看到主角是嘉禾,又紛紛閉口不言。
嘉禾在生物能源林產業上壓了重注,農業口早就已經人盡皆知。
雖然褒貶不一,爭議很大,甚至有專家學者直接公開質疑,發表學術論文、大學公開演講、行業報告等等途徑否認或者質疑嘉禾的能源林戰略是勞民傷財、破壞土地和水資源……
但這些都阻擋不了嘉禾的決心,也鮮有地方能拒絕幾百億的真實投資。
那是真的在撒錢。
伴隨着思考,這些人陸續翻開了書扉頁。
“如果說嘉吉是全球最大的私人控股公司,那嘉禾就是國內最大的私人控股農業公司。
經過數年高速擴張之後,當競爭者在全世界跑馬圈地時,嘉禾卻孤注一擲的押寶能源林。
這一戰略調整,引起了眾多非議,為此我們特意向嘉禾集團的董事長郭陽邀稿,並進行了對話。”
而在下一頁,便出現了郭陽的身影,微黑的皮膚,嘴角帶着笑意。
“其實我們在終端產品上一直做的不錯,牛奶、食品,以及最近又爆火了的棘小白。”
在下方,還出現了‘棘小白’和‘悅活’的身影。
如果再拉上寧高寧就完美了。
小編有點慫啊!
隨後又介紹了一些嘉禾的發展,以及和農經的對話。
如何看待國糧的海外併購,如何面對國際競爭,如何走向世界等等。
很多人大致瀏覽了一下,就迫不及待的找起了有關能源林的篇章。
他們很想看看嘉禾掌門人是如何回應能源林爭議的,也想看看何為能源作物崛起。
然後就看到了一個更有意思的標題。
【西北西南能源農業崛起——暨紅旗河構想:從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往西北河套地區、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調水的簡要可行性討論】
看書的人反應不一,但都被抓住了眼球。
西北西南?
這是嘉禾目前佈局的重點。
但紅旗河是從哪跑出來的調水工程?南水北調西線工程,那是從長江往黃河調水,何況也遠遠到不了塔里木盆地。
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不少人都被吊足了胃口,開始閱讀了起來。
“近幾年,北方文冠果種子價格經歷了過山車般的價格,很多在高點入市的企業和農民被套。
無獨有偶,西南各省、自治區及石油石化公司紛紛搶灘登陸麻風樹能源林后,也形成了不少能源林問題。
也因此,在行業和學界都出現了一種共同的聲音:我國還沒有一種定型的、具有完整產業鏈條的能源作物品種。
在此階段,農民不宜參與。
然而,在這裏,我代表嘉禾集團要向諸位宣告一個消息:能源作物時代已經到來。
基於此判斷,嘉禾在3~5年內將在隴、陝、雲、貴、川、桂等地投入數百億元建設能源林。
截至今年,已完成400餘萬畝能源林種植,有成千上萬農戶、合作社、企業加入了這一宏大的計劃……”
看到這裏時,就有人忍不住感慨什麼是嘉禾效率。
這才多長時間,就已經完成了400萬畝能源林種植,比前幾年南北兩地加起來都多。
這就是撒錢的魅力啊!即使爛尾了,但企業投入的錢是真實落在了地方的。
當再一次看到嘉禾是基於能源樹品種的進步,才判斷能源作物時代到來時,這些人也都習慣了。
種子就是嘉禾最強的矛。
但這次能不能刺破生物能源的障礙,沒人能預料,除了嘉禾,也沒多少人敢去冒險。
“發展能源林的困境是水,目前已有節水滴灌、水權調節分配、輪作休耕等等節水措施。
但潛力最大的無疑是休耕。”
第二個小標題出現了:全球農業資源供給潛力與挑戰。
“從土地資源看,全球尚有較多的可耕地,總量超過14億公頃。適合種植稻穀、小麥、玉米、大豆的面積均超過10億公頃,增產潛力達8—10%。
從單產潛力看,育種技術、栽培技術等科技進步是產量提高的主要推動因素。
1960年以來的接近50年,三大穀物增產的80%以上來自單產提高。因此,未來全球糧食供給增加將主要依賴科技進步帶來的單產提高。”
“近年來,由於石油價格高企,推動生物能源快速發展,大幅度增加了對玉米、食糖、油菜籽及大豆等原料的需求,改變了長期以來全球糧食過剩、糧價低迷的局面。
若不計燃料乙醇所消耗的糧食,全球糧食供需形勢本不致如此緊張。
另一方面,農業開發均是先易后難,越后開發成本越高。
同時,種植成本是糧價的底線水平,石油等能源價格的上漲將推動糧價抬升。
最後,全球經濟驅動力轉移到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全球資源消耗進入新一輪快速增長通道,也表現出對農產品巨大的需求,僅金磚五國人口就達到30億。
今後如何滿足這30多億人口的消費需求增量,成為全球糧食安全的新挑戰。
基於以上幾點,我判斷全球糧食低價時代將一去不復返。
再加一點,糧食‘金融化’趨勢日益增強,自然災害以及意外因素導致的減產都會導致投機炒作。
比如,大洋對岸正在遭遇的紅火蟻和鐵蒺藜……
但競爭對手們先別忙着高興,嘉禾糧油在國內開啟的糧油‘價格戰’並不會就此結束,反而還將持續。
一是出於競爭,二是希望加快國內種植結構的調整。
外界可以指責嘉禾既想抓種子,又想要糧油。
但育種技術的進步確實帶來了局限於國內的農業革命,這兩年也是國內農業種植結構轉型的陣痛期。
玉米過剩,大豆即將自給。
在幾年之後,也許可以展望一個未來:國內糧食產量全面過剩。
那出口就是必然的。
或者,讓土地休養生息,藏糧於地,藏糧於技。”
對這個國家來說,沒人敢輕言糧食過剩。
龐大的人口基數,和有限的耕地資源,讓過去幾十年,全世界都在擔心華夏能不能養活這麼多的人口。
但如今,一年一年的增產數據又確實擺在那裏。
而且,增幅越來越誇張。
現在有人徹底撕開了這張面紗,每個人心裏都有一桿秤衡量,糧食過剩不遠了。
從糧食過剩,又很快演變成了下一個話題:農業需要休養生息。
“即使糧食不過剩,國內的土地也早就該休養生息了。”
“我國耕地受乾旱、洪澇、鹽鹼、貧瘠等因素影響,中低產田佔比較大,對糧食單產提升造成了很大壓力,建設用地和耕地之間的矛盾依舊突出。”
“東北地區糧食產量佔全國的1/4,然而,由於長期高強度開發利用,導致原本肥沃的黑土區耕地出現長期透支,黑土土層變得越來越“薄”,肥力變得越來越“瘦”,質地變得越來越“硬”。”
“以貴省為中心的西南喀斯特岩溶山區,面積達50多萬平方千米,是全球面積最大的岩溶區,也是岩溶發育最強烈的典型生態脆弱區,同時該區也是我國絕對貧困人口相對集中的地區之一。
然而,‘生態脆弱-貧困-掠奪式開發-環境退化-進一步貧困’使該區陷入惡性循環的貧困陷阱。
目前,嘉禾已在該區域建設麻風樹種植基地,但依然是杯水車薪。”
“湘省是農業大省,水稻種植面積全國第一,又是有色金屬之鄉,耕地重金屬污染嚴重,尤其是糧食等主要農產品重金屬超標嚴重……”
“而在西北內陸,乾旱缺水嚴重影響着農業生產活動,也是嘉禾生物能源戰略的主要制約因素……”
看到這裏,有些人已經對嘉禾糧油取消價格戰不抱有希望了。
價格戰不僅是嘉禾糧油插入對手心臟的武器,也是在推動被迫式休耕。
西北不缺土地,當然也不缺沙地、鹽鹼地等低產田。
把價格壓到極限,中高產田產1500斤以上糧能接受,但只產幾百斤的低產田只能被迫退出,或者加入嘉禾的能源林計劃。
何況國內糧價也一直高於國外。
從多方面考慮,嘉禾都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結束價格戰,而且這廝根本沒透露會持續多少年,一些糧油企業已經在思考對策了。
只是也有官員注意到了其中的問題,被動式休耕,也可以是撂荒,這是兩碼事。
所以這篇文章意味着嘉禾希望由國家來推動大規模休耕。
既解決了短期內的西北能源林用水問題,嘉禾敦煌西湖項目也會跟着受益。
那上層有這個動力嗎?農業部視察酒泉時就已經透露出了苗頭,國家是支持這事的。
‘藏糧於倉,藏糧於民’已經不適應新形勢了。
‘藏糧於技,藏糧於地’這句來源於華夏古代農業經典《禹貢》的話,被許多人記在了腦海里。
“耕地輪作休耕,這是可持續的糧食生產思路。”
“既有利於涵養地力、保養生態,又有利於平衡糧食供求矛盾、穩定農民收入,一舉多得。”
“這將是利在千秋的舉措。”
“嘉禾確實會從中收益,至少第一階段的能源林項目能順利實施。
但一旦嘉禾獲得成功,休耕的水資源也必將滿足不了能源林的需求。
這時候就不得不拿出一個大膽的構想了--紅旗河調水工程。”
“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我國形成了華夏東南部和南部降水豐沛、氣候濕潤,而西北部降水稀少、氣候乾旱的明顯對比。
有感於這種地勢特徵與水資源配置的不平衡,古人發出了“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的慨嘆。
近年來,也有修建三門峽、長江三峽等遍佈全國的水庫電站,以及南水北調東線、中線等大型調水工程,以緩解部分地區對水和電的需求。
而紅旗河構想,也是基於水資源的不平衡,欲從我國西南部豐水地區調水濟往西北乾旱地區。
以下內容的目的,也是想探索出一條現實可行、科學合理的西部調水路線……”
此時,手上拿着農經雜誌的人都入了定,一動不動就像是座雕像。
只有時而蹙起的眉頭,和目不轉睛的眼神證明他只是看入了神。
大拐彎附近取水,自流進怒江;
於三江併流處穿越橫斷山脈,借用怒江河道后經隧洞進入瀾滄江,借瀾滄江河道后經隧洞進入金沙江;以隧洞、明渠和水庫相結合的方式繞過沙魯里山達到雅礱江……
全程6000多千米,預計年總調水量可達600億立方米。
除了紅旗河,文稿還提了桂省的平陸運河,屆時一相連,整個西南西北的聯繫將更緊密。
另外就是一張張圖片,以及一些資料。
整篇構想的篇幅挺長,但想解釋清一個龐大的水利工程是痴人說夢。
然而,幾個關鍵點卻有解釋。
首先是經濟支撐,國家經濟在快速發展,如果西北西南的能源林真能崛起,完全可以一邊開發,一邊營利。
種樹也可以將時間線拉長,這就是最好的經濟支撐。
甚至有可能出現工程還沒建完,成本就已經收回來了的情況。其次是技術條件,經過南水北調、三峽、青藏鐵路等超級工程的建設,已積累了一些經驗,但還需要長時間的查勘、論證、研究。
然後是生態保護……
一條條的都進行了闡述,等看完所有的論述,有人為此感到興奮,也有人為此感到驚恐和怒不可遏。
紅旗河工程規模空前。
而且是出自企業提出的構想,生物能源--輪作休耕--紅旗河工程--生物能源,這下得好大一盤棋。
本期期刊,最大的看點就是這篇文稿,農經整理的其它文章也都是圍繞着能源作物而來。
所以,關於生物能源林和紅旗河工程的構想,很快就席捲了整個農業體制內。
這註定是一份褒貶不一的構想。
……
酒泉。
從知道新一期《農經》出爐后,郭陽就一直呆在酒泉。
這幾天,他每天都早睡早起。
上午鍛煉完后,就準時來到總部大廈,打開電腦,喝着茶,看看戈壁綠洲的風景,然後開始上午的工作。
等到下午時分,去公司各部門轉轉,露個臉,順便和員工聊幾句。
又一個豐收季即將到來,各項工作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他也沒有過多的插手基層管理。
而是分出了一部分精力放在公司人員組織架構、企業文化、規章制度等等的制定和調整上面。
然後就每是天五點半,輪着召集蔚來田間和微博的工作團隊開視頻會議,就各項細節進行調整改善。
這一天早上,在梳理完文件等資料后,郭陽決定下鄉走走。
不過,越野車才駛出大廈,還沒進入主路,就傳來陣陣刺耳的喇叭聲。
羅修瞄了眼,“老闆,好像是秦立軍領導的車。”
郭陽也看到了,一輛貼着公務車的黑色帕薩特,“停一下吧。”
帕薩特很快就並排停了下來,秦立軍從車窗探出頭來,“郭總,你手機怎麼關機了?”
郭陽說:“電話太多了。”
“……”秦立軍:“農經的文章我看了,寫得很大膽。”
郭陽挑了挑眉,“你來就是想說這個?”
“領導讓我來轉告你,省里會全力支持嘉禾的生物能源戰略。”秦立軍笑道:“至少休耕,省里已經計劃在全河西走廊實施了。”
郭陽笑了笑,“能源林肯定能成的,不僅能成,而且能創造的收益也會超出所有人的想像。”
“下鄉去哪兒,我和你一起去。”說這話時,秦立軍已經下了車。
郭陽笑道:“隨便轉轉,走到哪兒算哪兒,提前規劃好了路線,下面那幫人一準給弄得漂漂亮亮的。”
“我感覺你在暗諷我。”秦立軍上了車,“說來也有一段時間沒和你一起下鄉了。”
“上面的領導不會又問我南方到底有誰在吧?”
“哈哈哈,不至於,不至於。”秦立軍說道:“這篇文章一出,嘉禾和河西走廊就已經綁在一起了。”
“就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郭陽想到了微博和惠農網,等在體制內發酵完,也許也可以通過這吸引部分感興趣的大眾。
…
華夏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水資源所所長、教授級高工、工程院院士王浩看完有關紅旗河的構想后,情不自禁的拍了拍桌子。
“一誓我朝九萬天,西望左公柳八千!”王浩感慨道:“設想很大膽啊!”
水資源所副所長趙勇說道:“也太大膽了。”
王浩問:“你覺得沒搞頭嗎?”
“嗯?”趙勇訝然的想了想,所長這句話很有深意啊,“這還只是一個構想,沒有任何科學論據。”
“我們不就是做這個的嗎?”王浩笑了笑,說道:“行不行,組織一隻團隊去查勘幾次,也就有初步判斷了。”
趙勇說:“南水北調東線和中線工程都還沒完,現在推這個不合時宜吧。”
“不是我們在推,是嘉禾在推。”王浩揶揄道:“我們只是順手而為,何況什麼時候實施還說不準。”
趙勇緩緩點頭,他有點明白王浩的意圖了。
“我對這個項目感興趣,就由我聯繫專家們做個論證吧。”王浩又說:“看能不能從嘉禾要點經費。”
趙勇說:“這我去問問。”
…
華夏地質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頭白髮的趙希濤像往常一樣來到所里遛彎,卻無意間看到一個新進的年輕人在看書看得入神。
好奇之下,他也站在身後看了起來,隱約之間看到了華夏地圖,但上面有一條很怪的曲線,像是一條不存在的河。
年齡大了,他以為眼睛有些花,只能湊近了看,一不小心就驚動了看書的小伙。
小伙一激靈,和見了鬼沒有兩樣。
緩了會兒后,魏樂軍才說道:“趙老,你差點沒嚇死我。”
趙希濤問:“看什麼看這麼入神?”
“農經出了篇文章,一個農業口的朋友讓我幫忙看看。”
魏樂軍突然眼前一亮。
趙老別看到退休都只是研究員,但曾多次考察過雅魯藏布大峽谷,對三江併流地區更是考察了數十次,還曾參加過南水北調中線的考察……
對文中提出的紅旗河構想,應該鮮有人比趙老更有發言區。
想到這,魏樂軍說道:“趙老,你坐,這篇文章提了個調水構想,你看看。”
趙希濤皺了皺眉,那張地圖是調水?帶着疑惑,趙希濤坐下來認真閱讀了起來,而魏樂軍則去幫忙泡了杯茶。
但直到茶水變涼,趙希濤也未曾動過,神色也讓人難以揣摩。
良久后,魏樂軍才問道:“趙老,你認為這個有可行性嗎?”
“可行性?”
趙希濤只是冷笑了下,就讓魏樂軍感到了壓力。
“簡直就是荒唐!”
一瞬間,趙希濤就彷彿川劇變臉一樣,面目漲的通紅,“他們還嫌工程不夠大,不夠多嗎!”
“三門峽、三峽、南水北調這些工程的利弊得失,實非當下浮躁功利心態所能明鑒。
這所謂紅旗河規模空前,涉及水資源配置、沿程不同流域廣大地區的生態環境、以及數億民眾的生產生活。
人類假如不把自然規律作為依據,只會帶來更大的災難。”
魏樂軍早就愣在了一邊。
不敢動,也不敢說話,這趙老脾氣有點怪,在學界也得罪了不少人。
而且他才想起,似乎有人說過,趙老是堅定的三峽工程反對派。
所以一直到退休都沒撈到啥名頭。
發了一會火,趙希濤直咕嚕看着魏樂軍,“你是不是也以為這是造福中華的工程?”
魏樂軍毫不猶豫的搖頭,這時候保命要緊。
“孺子可教也。”趙希濤挺滿意的點頭。
魏樂軍眨了眨眼,這麼容易就信了啊!
趙希濤又看了看農經封面,農業他不懂,但除了紅旗河和將信將疑的生物能源,對休耕他是極為認同的。
“歇地不歇空,一年頂着兩年功”,這可是前人千百年來留下的智慧。
只是現代人越發急功近利。
想到這裏,趙希濤意識到以農經的影響力,應該早就傳遍了各大機構。
對有些‘工程派’這可是大利好。
坐在板凳上琢磨了好一會兒,趙希濤看向了魏樂軍,“小魏,有沒有興趣發幾篇論文?”
“當然有!”
“有志氣。”趙希濤站了起來,“那我這把老骨頭就再來當一次反派吧!”
魏樂軍感覺自己咋就莫名其妙的上了船。
“看地圖,紅旗河源頭和上游在地貌上屬於典型的高山深谷,是地球上面積最大、切割最深的地區……
但還有些點需要實地踏勘,小魏,得辛苦你了。”
……
“對現代國家來說,有沒有牢固的石油供應,是攸關國家的大事。
預計明年,我國就將超過老美,成為全球製造業規模第一大國,石油消耗量將達到4.4億噸。
其中有7成都將依靠進口。”
作為那篇文稿的推手之一,劉德樹雖然只是順手而為,但也讓領導召見了他。
領導也陷入了思考。
國內是石油的超級買家,但想維護超級買家的原油供應卻並沒有那麼容易。
進口和海運是一個繞不過的檻……
同時開源節流也是必須的。
其中又以能源結構的多樣性可被挖掘的潛力最高,風能、太陽能、水能、核能……
不過石油在我國發電的比例不高,發電用油不多,但交通和工業領域用量巨大。
除了已經有了些政策眉目的電動汽車,生物柴油也未嘗不可以。
思索了一會兒,領導才說道:“三年而已,等他就是了,這小子還真能折騰。”
劉德樹說:“但沒準這次真能成。”
“成了那就多條腿走路,走得更穩更好。”
“那紅旗河呢?”
領導笑了笑,“先讓業界吵個痛快,不吵個幾年十年,我看這事沒完。”
…
桂省。
“嘉禾八成對平陸運河也有想法!”
“啊,他就是提了一嘴吧!”
“沒想法他提這幹嘛,不然嘉禾幹嘛跑到百色栽麻風樹,直接在西南發展不就行了?”
“是這樣嗎?”
“不是也得是!”
晉省。
在文冠果建園和種植上吃盡了苦頭的李永才在農業局看到農經上的文章后,又一次堅定了信念。
同時也做了個決定,將這份艱辛在惠農網上記錄下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