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熟悉的名字

第50章:熟悉的名字

聶愛紅突然傳來的結婚“喜悅感”,很快被小說接龍比賽的海選到來而沖淡了。

按照聶子航的規劃,由於人力組織問題,以40歲為年齡分界線、燕京高校青年學生優先選擇的標準,預計投稿信件不會超過三千封。

畢竟在1978年,生產、勞動,已經佔據了大部分人的精力與時間。

愛看小說與能寫小說的、願意參賽與願意關注新聞的又是不同的兩類人。

然而,他還是低估了《燕京日報》的宣傳力度。

《歌頌英勇事迹,不忘艱苦時代——論《潛伏》續寫大賽》

“以文X局、燕京大學為主辦單位,原著作家顧秋為主評委的小說接龍比賽,於今日拉開序幕……”

此版報道一出,頓時在燕京掀起一陣風潮。

於是,海選共計三天的時間,斐齋101收發室作為本次比賽的收件辦公室,總共收到了整整五千多封信!

五千多封,分派給《雜談》編輯部六位成員進行初審,每個人約有一千封左右的工作量。

更不用說,遇到不同類型的稿件,編輯們如果有不同意見的,需要彼此商洽討論,最後還要聶子航這個領頭人進行把關二審。

工作量很大,難度也確實很高。

如果按周校長交代的,五月中下旬就要結束比賽,那麼他們的審稿時間最多不能超過一個星期。

於是從收稿的第一日起,除了上課、開班會,編輯部眾人幾乎住在了斐齋105室。

聶子航的生活路線,也理所應當地變成了晨跑-看稿-上課-吃飯-看稿。

在此之餘,101收發室的坐班老師自發性地給編輯部眾人帶了不少水果、零嘴。

工作閑暇之時,戴眼鏡的坐班老師時常拿着一條板凳、一把蒲扇,靠在門口坐着,嘴裏發出嘖嘖嘖的感嘆聲:

“現在的小年輕,真是充滿朝氣啊。”

編輯部的女同學也會時常回應他:“老師,您也不差到哪去啊?”

“那可不是,我就想悠閑自在的上上班,看看報,喝喝茶。”

聽到這番話的聶子航,不由想到了想去文化館躺平的於華大夫。

這可真是領先時代幾十年的精神狀態……

有着日常瑣碎的歡樂,由點成線的忙碌生活,並不令人感覺枯燥。

“你們看這篇,我覺得很有冠軍的潛質。”

劉學虹拿着稿件示意眾人:“這封來稿很有意思,大家看,戴笠乘機墜亡之後,天津站站長吳敬中回南述職,這時候他設計馬奎不僅暗中調查吳敬中的敲竹杠事件,還找到了穆晚秋,這是一個很新奇的角度。”

“拿來我看看。”張曼玲拿過了稿件,仔細瀏覽一通后說道:“他的行文也很有魅力,完全不像是一位學生,或者新手,雖然還有不足的地方,但已然有唇齒留香的感覺了。”

曼玲接着問:“來稿者多大?”

按照海選規則,投稿者需要註明回信地址、年齡與姓名,這個姓名可以是筆名,也可以真名。

“23歲,用的應該是筆名,叫莫業。”

“莫業?”張曼玲笑着問道:“大凡筆名都有個寓意,好比子航的筆名叫顧秋,報紙上說,引申的是《北平的秋》,是故都的秋,所以叫顧秋。

莫業……難道是不要工作的意思?”

編輯部眾人大笑起來,陳佳映也拿出手裏的稿件:“我看到的這封,也很不錯,他的文字不柔和,含着一種剛毅的味道。”

“也給我看看!”張曼玲拿過陳佳映遞來的稿紙,認真瀏覽了一遍,奇道:

“這封投稿同莫業的完全是兩種類型,他的文字老成,透着一種有閱歷的成熟感,但故事設計的又十分熱血,也沒走原文的老路。”

劉學虹則笑道:“這有什麼,難不成,就不讓有閱歷的人熱血一番了?你們班班長不也三十齣頭嘛。”

“這個作者叫什麼?得記一記,初稿寫得好的,咱們複賽也得着重關注着。”

陳佳映翻了翻信件:“哦,他叫史鐵聲,應當是本名了。”

鐵聲啊,那難怪了。

聶子航笑而不語,鐵聲看到這個比賽,又看到主辦人是他,還不知該多麼驚訝呢!來投稿參賽也是情理之中的。

想到這裏,他又不禁好奇起來:衛生所的於華,不知道有沒有投稿。

於是他問道:“有沒有一封投稿,署名是於華的?”

一陣清密的翻找聲之後,眾人大多搖了搖頭。

看來是沒有了。

而令聶子航也想不到的是,最初收到鐵聲稿件的陳佳映,日後也會與之結下一段纏綿悱惻的緣分。

……

埋頭忙碌的時候,時間總是過的格外迅速,海選審稿的事項終於接近尾聲。

楊降先生的序撰,也在審稿的幾日期間郵寄到聶子航手裏。

“翻譯是一項困苦的事,尤其在新鮮血液青黃不接的年代,我很驚喜能夠找到一位有着深厚功底,足以翻譯《唐璜》的青年人……”

說不感動是假的,以楊先生在翻譯界的地位,她完全無須把目光停留在一個後輩的身上。

聶子航把寫着感謝之語與個人心得的後記,同楊先生的序一同疊入信封,趁傍晚趕去一趟郵電所,把信件寄去中華書局,並註明夏編輯收。

巧合的是,寄信的當天,他同時收到了聶子健的來信。

子健給他寫信……這還真是頭一回。

聶子航知道自己這個弟弟不愛讀書,如無必要,是連筆也懶得提的。

“哥:”

果然,字跡歪曲,需要花一番工夫辨認。

“年初的時候,與我一同做貨車司機的兩個好友考上了廣粵那邊的大專,現在已經留在廣粵工作。

前段時間他倆回蘇南,我們喝了一頓酒,他們勸說我也去廣粵找找機會。

我把這事和姐說了,姐不由分說的罵了我一通,還說除非我通過高考考上那邊,否則休想。

哥,你要幫我一把!

聶子健

1978年5月”

這確實有點突然了。

不說別的,迄今為止,各省各地大部分情況,仍然是計劃分配工作。

子健為什麼決定的這麼突然,而且決心很大的樣子?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年代:激蕩1977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年代:激蕩1977
上一章下一章

第50章:熟悉的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