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朝會

第18章 朝會

永樂十二年,八月十五。

今日正是大朝會。

黯淡的天幕上掛着幾顆稀疏的星子。

金陵皇城外的皇城根,卻早已聚集了眾多文官的馬車與轎子。

作為一個勤勉的皇帝,朱元璋規定每月的初一和十五都是大朝會,應天府的大小官員都要到任,無論文武,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勛貴也會參與大朝會,至於大朝會上的議題,則是千奇百怪,甚至連一些寡婦改嫁、才子少女的風流韻事,在洪武朝也會被拿到朝會上說。

同時,每次大朝會,還有有官員故意拖延時間,說些歌功頌德的廢話。

朱棣不太喜歡這些歌功頌德的話,北方戰場的寒風磨鍊出了雷厲風行的性格,若是敢在他面前說些浪費時間的廢話,那就要考慮一下自己的三族了。

總之,要是用一句話來描述大朝會時商討的政策,那就是——

話越少,事越大。

一大片的青縵馬車、轎子彙集在了一起。

大朝會的官員需要早起,等待的過程中,有些官員身子聳立,雙眼閉合,似是再不叫,而一些精力充沛的則是紛紛討論起不久前金陵城的騷亂。

不少大臣感嘆,幸好朱悟凈醒的及時,否則此事還真不好處理。

對於永樂朝的朝堂而言,這件事屬於黑天鵝事件,這世間不乏能人,都可以看清朝堂的局勢。

隨着永樂九年朱瞻基被確認為聖孫,朱高熾的太子之位徹底穩了。

但是。

太子權利和皇帝權利天生衝突,這也是為何歷朝歷代太子順利繼位的很少。

即使如朱元璋的太子朱標這般穩的太子之位,也會讓父子二人心生隔閡。

皇帝必須保證太子的權勢不會威脅到自己。

永樂九年之前,朱棣用來制衡太子的是漢王朱高煦,隨着朱瞻基確立為太孫,朱高煦已經無法用來制衡太子,反而會成為一個定時炸彈。

面對定時炸彈,自然不會等着它爆炸,而是主動拆除。

朱棣作為明朝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永樂大帝,自然也有自己的手段。

對於太子朱高熾,是將詹事府全數下獄,以此敲打,告訴對方不要有不該有的心思。

今天可以將詹事府的官員下獄,明天也可以將整個太子黨的官員全數下獄!

對於朱高煦,則是以捧殺為主。

知子莫若父,一旦放縱朱高煦,他必然會犯下無數大錯,最後逐出京城也名正言順,同時可以絕了朱高煦爭奪皇位的心思。

對於詹事府的官員,則是自己做父親的施加威懾,兒子繼位后降下恩澤。

所有人中只留楊士奇一人。

考驗對方的忠心后,留給太子朱高熾作為自己的心腹。

太子近臣。

這個位置可不得了,當年解縉上躥下跳,就是為了成為太子近臣,可惜解縉沒有看清,何人可以作為太子近臣,不是朱高熾自己可以選的,而是朱棣選給朱高熾的。

朱棣決不允許日後明朝皇帝的近臣是解縉這樣的人!

所以,這個老倒霉現在還關在獄中。

不過因為朱棣一時也找不到可以代替解縉的人,而沒有處死,直到楊士奇成長到令朱棣滿意的那一年,也就是永樂十三年。

總之,朱棣的手段可謂老練。

朝堂之中,也有人看的出來點明堂。

但是。

漢王世子墜馬,絕對是這一年的朝堂黑天鵝事件。

此事一出,漢王師出有名,而且也很聰明,沒有將矛頭對準太子朱高熾,而是對準了太孫朱瞻基。

當時也確實是朱瞻基在門口怒罵一句,導致朱瞻壑受驚落馬。

說句難聽的話,若是漢王真的闖入春和宮,動手將朱瞻基毆打一頓,那麼這位好聖孫的政治生命也就此終結了。

沒人會跟隨一個連自己叔叔都壓不住的皇帝。

尤其是有建文珠玉在前。

若是這樣,雖然會將整個朝堂攪的天翻地覆,但是還在可控範圍之內。

偏偏……

朱悟凈穿越了!

漢王世子死而復生,直接讓整個局勢徹底失控。

在這種情況下,朱棣和朱悟凈兩人心照不宣,同時出手穩住局勢,一句“皇族家事”,將這件事全部翻了過去。

朱悟凈不對自己墜馬的事情做文章,相對的,太子、皇帝也不能對漢王處罰。

大家罰酒三杯,此事就算過去了。

至於後面的太子禁足,漢王暫代太子監國。

則是另一件事了。

對於臣子而言,這才是真正的聖心難測。

就連夏原吉、楊榮這樣的聰明人,都一時看不清朱棣的心思。

文臣在談論朝堂局勢之時,難免心情難受,畢竟文臣多支持太子,相對的,令一側靠着軍馬交談的武臣,則是一副喜氣洋洋的樣子。

他們大多支持朱高煦。

雖然朱高煦有些不靠譜,但是武臣還是選擇朱高煦。

首先是漢王在軍中的威望高,其次則是若是太子繼位,大明必然會進入休戰的狀態。

沒有了戰爭,也就沒有了軍功,這些武官自然接受不了。

大明每三年就有一次科舉,讓全國的文人都有晉陞的機會,但是卻沒有三年一次的戰爭,讓武人建功立業。

兩側的文武官員,正是一副針鋒相對的樣子。

現在已經是永樂十二年了。

這些年的戰事,都有一個很奇妙的規律,那就是武人的勢微,或者說武人戰爭失敗,導致的種種後果。

古代的大規模戰爭需要統籌全局的人物。

換言之,就是管理十萬人的吃喝拉撒睡,行軍打仗撤退,這就是元帥之才,但是因為朱元璋以前亂殺功臣的行為,尤其是斬殺藍玉這樣的武人,導致了一個很嚴重的政治後果,那就是有元帥才能的人,往往在政治上無法表現出來。

打的好了,或許不得善終。

打的不好,可是掉腦袋的。

總之,作為統帥在大明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於是,在安南和瓦剌的戰役中,那些靖難時有着出色戰績的武將,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落敗,導致朱棣不得不親自統帥全軍作戰。

當所有的軍功只能落入皇帝之手時,武人自然只能打打小手。

換言之,即使缺少軍功。

以往朱高煦的堅定支持者,不是老死,就是戰死,再加上這些年太子已經成勢,漢王一黨逐漸落寞下來。

直到最近的變動,漢王一黨似乎又行了!

這必須耀武揚威!

此時,五軍都督府內,漢王朱高煦正是春風得意之時。

只可惜自家的孩子無法跟着一起來,少了在朱瞻基那小子面前跳臉嘲諷的樂趣。

你是好聖孫,我兒子也是好聖孫,誰比誰差呢?

說起來,自從瞻壑那小子在夢裏見到神仙之後,自己這一家子都是時來運轉。

看來還是老婆說的對。

改日給那位神仙立個金身,好好地供奉。

這樣不着調的想着,朱高煦走入宮門。

文武百官按照各自序列、品級,穿過內五龍橋,在錦衣衛的注視下,進入奉天門。

“恭惟皇帝陛下,膺乾納祜,奉天永昌!”

先是禮官帶頭,鐘聲敲響。

而後,文武百官數次行禮,贊跪唱山呼,加額高聲。

“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棣身着袞冕,威嚴肅穆地升座,兩側鐘聲漸止。

太子朱高熾被禁足在春和宮,太孫朱瞻基代為參加大朝會,他凝視對面的朱高煦,眼神陰鬱,又帶着幾分畏懼。

他怕朱高煦。

孩子怕自己家兇惡魁梧的叔叔,似乎也很正常。

朱棣微微頷首,金階下的宣表官登時會意,宣讀起了事先準備好的聖旨。

隨着“建立軍機處”的聖旨宣讀完,在場文武百官皆是陷入死寂。

聖上未免太偏心了,不僅僅將詹事府的官員下獄,還讓漢王暫代太子監國,害怕對方不熟練工作,特意安排了個軍機處……

死寂之後,便是喧嘩,而後進入了朝會例行的吵架。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道士天子,但是在永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明道士天子,但是在永樂
上一章下一章

第18章 朝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