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席捲南方(1)——蕭銑崛起

第十七章 席捲南方(1)——蕭銑崛起

巍巍大唐:開國正文第十七章席捲南方——蕭銑崛起隋末天下大亂,李家父子脫穎而出,率先攻佔長安,建立大唐王朝。此後,李唐王朝開始了一統天下的征程。從武德元年至武德六年,唐王朝忙於平滅北方群雄,無暇顧及江南,鞭長莫及。

作為隋末唐初的一方割據群雄,蕭銑趁李唐與北方群雄激戰正酣,無暇顧及南方之際,積極擴充實力,以巴陵為中心,佔據了長江中游的廣大地區,兵強馬壯,擁有了足夠與唐朝划江而治的實力,且長達數年之久。

那麼,蕭銑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在群雄逐鹿的隋末唐初亂世當中,蕭銑是如何左右逢源,一步步崛起壯大,佔據長江中游地區,與李唐划江而治呢?面對實力不容小覷的蕭銑政權,唐高祖李淵又會選派何人挂帥,率軍擊滅蕭銑,拿下長江中游地區,進而統一整個江南地區?

武德七年三月,李孝恭、李靖等人指揮唐軍,大破江淮敵軍主力,平定輔公祏勢力,將江淮地區納入李唐版圖。平定輔公祏,是唐王朝針對江南群雄所進行的最後一場戰爭,也是最關鍵的一場戰爭。

此次,唐軍之所以能夠如此順利地消滅輔公祏,除了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南北一統的大勢所趨以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唐軍佔據了長江中游的地利優勢。早在出兵進攻輔公祏的幾年之前,唐朝便用兵討滅了蕭銑政權,拿下長江中游。正是佔據這樣的有利地形,唐軍才能對輔公祏政權形成壓倒性優勢,一舉將其平定。

可能有人會有疑問,這個蕭銑,到底是何方神聖,竟然可以影響唐朝統一南方的大業?按道理,像蕭銑這樣的人,也算是一代梟雄,李唐的勁敵,為什麼最終還是難逃失敗的命運?要想了解這一切,就必須介紹一下蕭銑是何許人也,以及他的崛起之路,包括他是如何在江南打出一番基業的。

與隋末唐初眾多亂世群雄一樣,蕭銑也曾經親手打下過一份龐大的基業,也曾經稱王稱帝,在亂世中佔有一席之地。不過,有一點,蕭銑與他們大不相同。什麼不同呢?出身與血統。

隋末唐初的割據群雄,大部分都是草莽英雄出身,像薛舉、李軌、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杜伏威等人,這些人都曾是普普通通的社會底層人士。除了像李淵、李密這樣出身於關隴貴族集團的實力派,許多人還是以草莽為主。唯獨蕭銑不同,他從骨子裏,就有一種天生的高貴。

如果說李淵、李密是貴族英雄,那麼,蕭銑的出身,要比這兩位還要高貴,他可不是普普通通的貴族,而是根正苗紅的皇族。大家不要忘了,蕭銑姓什麼?蕭。沒錯,他就是西梁皇室後裔,更是南北朝時期南朝蕭梁政權的直系後裔。

蕭銑出身西梁皇室一脈,他的曾祖父是西梁宣帝蕭詧,祖父是安平忠烈王蕭岩,父親是安平文憲王蕭璇。所以,蕭銑是正宗的江南皇室,這也是他一直引以為傲的地方。然而,儘管出身皇族;可是,蕭銑的命運,卻非常坎坷。因為,從他記事起,西梁便亡國了,他的皇室子弟身份,早就不復存在了。

西梁政權原本是江南的一個小國,夾在隋朝與南陳中間,夾縫求存。為了保全國土,西梁歷代國君,一直遊走於北齊、北周、隋朝等中原政權之間。那個時候,隋文帝楊堅正在積極籌劃平定南陳,實現南北一統,也在極力扶持西梁政權,作為大隋與南陳之間的緩衝。但是後來,情況卻發生了變化。

隨着隋朝的日漸強大,平定江南勢在必行。所以,西梁的作用,也在逐漸減弱,失去了繼續存在的價值。開皇七年,隋文帝徵召西梁皇帝蕭琮入朝,受封為莒國公。至此,西梁滅亡,享國三十二年。那一年,蕭銑僅僅五歲。

早在西梁亡國的幾年前,開皇元年,蕭銑的祖父蕭岩,背叛隋朝,投降南陳。後來,開皇九年,隋朝平滅南陳,蕭岩被殺。先是西梁亡國,再是祖父遇害。童年時期的蕭銑,雖然出身高貴,卻也是歷經坎坷,來不及享受更多皇室子弟所帶來的榮華富貴。

正是由於所經歷的一系列的變故,因此,蕭銑年輕的時候,他的生活狀態不是很順。根據《舊唐書·蕭銑傳》的記載,年輕時候的蕭銑,“銑少孤貧,傭書自給,事母以孝聞。”這句話是說,蕭銑年少時,家道中落,生活貧苦,只能靠賣書維持生計。雖然過得比較拮据,可是,蕭銑卻是一個出了名的大孝子,事母至孝。

本來,蕭銑以為,自己也許就會這樣平庸地度此一生。然而,命運卻突然出現轉機。隋煬帝在位時期,蕭銑因為是外戚的緣故,以此受到重用。隋煬帝的妻子蕭皇后,正是西梁孝明帝蕭巋之女,也是出身西梁皇族,與蕭銑同出一脈。有了這樣一層關係,蕭銑迎來人生轉機,被授予羅川縣令一職。

縣令雖然官階不高,好歹也算是步入仕途,勝過一介白丁。不久,蕭銑再度迎來了第二次人生轉機。這次人生轉機,直接開啟了蕭銑在隋末亂世中的一段傳奇,一段逐鹿爭霸的崢嶸傳奇。

大業十三年十月,隋朝岳州校尉董景珍、雷世猛,旅帥鄭文秀、許玄徹、萬瓚、徐德基、郭華,沔州人張綉等隋朝的地方官吏與軍官,密謀起兵反隋。既然要造反,就要推舉出一個領頭人。大家一合計,共同推舉岳州校尉董景珍為主。沒想到,對於眾人的好意,董景珍卻堅決推辭。

董景珍認為,自己出身貧寒,無法服眾。雖然,董景珍拒絕當這個領頭人;可是,他卻向大家推薦了一個人選,時任羅川縣令的蕭銑。董景珍的理由是,蕭銑乃西梁皇室後裔,頗有梁武帝蕭衍當年的風采,由他領導起兵,最為合適:

吾素寒賤,雖假名號,眾必不從。今若推主,當從眾望。羅川令蕭銑,梁氏之後,寬仁大度,有武皇之風。吾又聞帝王膺籙,必有符命,而隋氏冠帶,盡號“起梁”,斯乃蕭家中興之兆。今請以為主,不亦應天順人乎?

在這段話中,董景珍利用封建迷信,大造聲勢。當時,隋朝官員的冠帶,都被稱作“起梁”。所謂“起梁”,不正是蕭梁重新崛起的徵兆嗎?所以,擁立蕭銑為主,順應天命,必能成就大事。最後,眾人同意了董景珍的提議,決定推舉蕭銑為主。

於是,董景珍等人向蕭銑伸出了橄欖枝,派遣使者,攜帶一封書信,希望蕭銑加盟。這件事情,對於蕭銑來說,就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砸到自己頭上,豈能放過。蕭銑大喜過望,欣然同意。

本身,每一個隋末梟雄,心中都有着稱霸天下的夢想,蕭銑亦不例外。更何況,蕭銑出身西梁皇族,自命不凡,認為自己的血脈里是天生的王者,註定是要恢復大梁江山,混一天下。對於董景珍等人的邀請,蕭銑立即作出回復,給他們寫了一封回信,表示願意領導起兵反隋:

我之本國,昔在有隋,以小事大,朝貢無闕。乃貪我土宇,滅我宗祊,我是以痛心疾首,無忘雪恥。今天啟公等,協我心事,若合符節,豈非上玄之意也!吾當糾率士庶,敬從來請。

就此,蕭銑開始了爭霸亂世的宏圖大業。在與董景珍等人互通消息后,蕭銑當即糾集了數千人馬,聲稱討伐賊寇,實則是為了呼應董景珍等人。在率部與董景珍會合之前,蕭銑幹了一件大事,——招降賊帥沈柳生。

沈柳生此人,是盤踞於羅川縣附近的一個起義軍領袖,擁兵自重。羅川縣正好是蕭銑的地盤,沈柳生在此地活動猖獗,無疑是在動蕭銑的奶酪,蕭銑哪裏容得下沈柳生。所以,雙方經常爆發衝突。

當時,沈柳生率軍進犯羅川縣,蕭銑組織軍隊,抵禦沈柳生的進攻。可是,蕭銑出師不利,被沈柳生的軍隊所擊敗。這個時候,蕭銑動起了心思。他明白,如果正面和沈柳生對抗,自己肯定打不過。現在,蕭銑還處於創業初期,兵力微薄,憑藉自己手上的千把來人,哪裏比得過經營數年的沈柳生。

現階段,對於蕭銑而言,擴充實力才是重中之重。於是,蕭銑盯上了沈柳生手上的那支軍隊,如果能將這支軍隊吸納過來,必將是如虎添翼。因此,蕭銑決定招降沈柳生,讓他為自己效力。很快,蕭銑告訴沈柳生的部下:

今天下皆叛,隋政不行,巴陵豪傑起兵,欲奉吾為主。若從其請以號令江南,可以中興梁祚,以此召柳生,亦當從我矣。

蕭銑這是在向沈柳生釋放“糖衣炮彈”,只要你肯歸順於我,將來你便是中興梁室的開國元勛,裂土封侯,亦未嘗不可。事實上,沈柳生確實動心了,成為復興梁室的開國元勛,總要比整日打家劫舍,嘯聚山林要強些。

不久,大業十三年十月,蕭銑自稱梁公,改易隋朝旗幟服色,全部遵循梁朝舊例。隨後,沈柳生率眾歸降蕭銑,被蕭銑任命為車騎大將軍。果然,沈柳生的歸降,立即起到了連鎖反應。短短不到五天的時間,遠近爭相歸附,多達數萬之眾,可謂鳥槍換炮。緊接着,蕭銑帶着數萬部眾,前往巴陵郡,與董景珍會合。

得知蕭銑前來,董景珍立刻派遣部將徐德基、郭華,率領數百郡中豪傑,前往迎接蕭銑。不曾想,此次出迎,卻掀起了不小的波瀾。這一切的根源,都起自剛剛歸降蕭銑的沈柳生,是他從中作梗。

怎麼回事呢?徐德基、郭華前往迎接蕭銑,起初,並沒有見到蕭銑,而是先見到沈柳生。此時,沈柳生卻突然生出了么蛾子。他與黨羽私下商議,打算殺掉徐德基,然後挾持蕭銑,進據郡城,向蕭銑邀功:

我先奉梁公,勛居第一。今巴陵諸將,皆位高兵多,我若入城,返出其下。不如殺德基,質其首領,獨挾梁公進取郡城,則無出我右者矣。

而後,趁着徐德基不備,沈柳生將其殺死,並前往中軍告知蕭銑:徐德基已死。聽到徐德基被殺,蕭銑異常震驚,覺得這個沈柳生,簡直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徐德基一死,勢必會引起軍中的騷動,甚至連自己都會性命難保。震驚之餘,蕭銑斥責沈柳生道:“今欲撥亂,忽自相殺,我不能為汝主矣。”遂走出軍門。

見蕭銑如此生氣,沈柳生不由慌神,立刻伏地請罪。既然沈柳生主動認錯,蕭銑順勢找了個台階下,只是表面上裝模作樣地斥責一番,並未深加追究,寬恕了沈柳生,繼續讓他領兵。

由此可見,蕭銑目光短淺,不足以成就大事。一目了然,像沈柳生這樣反覆無常的土匪,就應該快刀斬亂麻,將他除掉。可是,蕭銑卻優柔寡斷,不僅沒有除掉沈柳生,反而繼續讓他領兵,養虎遺患。此舉,必然會寒了眾人之心。終有一日,蕭銑會像王世充那樣,淪為孤家寡人的境地。

等到蕭銑帶兵進入岳州城后,董景珍這才知曉了徐德基的死訊,心中無比憤慨,面見蕭銑,興師問罪。董景珍態度非常堅決,請求蕭銑,殺掉兇手沈柳生,還無辜慘死的徐德基一個公道:

徐德基丹誠奉主,柳生凶悖擅殺之,若不加誅,何以為政?且其為賊,凶頑已久,今雖從義,不革此心,同處一城,必將為變。若不預圖,後悔無及。

董景珍告訴蕭銑,沈柳生原本就是賊寇出身,性情殘虐兇狠,反覆無常。如果長期任其留在身邊,說不準有朝一日,沈柳生會倒戈一擊。所以,此人絕不能留,必須除掉,以絕後患。

見到董景珍態度強硬,蕭銑的內心,再次動搖。自己能夠順勢而起,全是仰仗於董景珍等人的擁護,如果失去了董景珍的支持,蕭銑就什麼都不是了。更何況,沈柳生是什麼人,一個投降的賊寇罷了。

當初,蕭銑招降沈柳生,無非是看中沈柳生手上的軍隊,擴充自己的實力。現如今,對於蕭銑而言,沈柳生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所以,蕭銑沒有必要為了一個沈柳生,得罪岳州眾將。

換言之,沈柳生生性殘暴,行事離譜,威脅到了眾人的安全,引起了岳州諸將的公憤。不殺沈柳生,不足以平息眾怒。因此,蕭銑要用沈柳生的人頭,換取岳州城內各派的支持。於是,蕭銑同意殺死沈柳生。之後,董景珍命人拘捕沈柳生,將其斬於城內。沈柳生被殺后,跟隨他一道而來的那幫土匪,瞬間一鬨而散。

處決沈柳生一事,完完全全就是一場鬧劇。之前,沈柳生擅殺徐德基,蕭銑寬恕了他,不予處置;現在,僅僅因為董景珍幾句狠話,蕭銑便立刻變卦,轉而殺死沈柳生。足以看出,蕭銑此人缺乏主見,視政事、軍務如兒戲,當作小孩過家家,說翻臉就翻臉。這種兒戲態度,也間接導致了蕭銑政權後來的滅亡。

果然,殺死沈柳生后,岳州城內歡呼雀躍,沈柳生這個大魔頭,終於死了。也正因如此,蕭銑得到了岳州諸將的支持,成為了他們一致擁戴的主公,暫時穩定自己的地位。得到諸將擁戴后,蕭銑開始着手準備恢復梁朝事宜。

此前,蕭銑已經自稱梁公,改易旗幟服色,效仿梁朝舊制。現在,蕭銑打算再進一步。當然,蕭銑還不能立刻稱帝,畢竟隋朝還在,隋煬帝依舊是天下之主,如果貿然稱帝,肯定會成為其他割據群雄的靶子。現在這個時候,還不是稱帝的最佳時機。既然不能馬上稱帝,蕭銑退而其次,決定稱王。

於是,大業十三年十月十九日,蕭銑仿照天子規格,於城南修築祭壇,燔柴祭天,自稱梁王。因為這個時候,下屬彙報,有異鳥出現,是祥瑞之兆。故而,蕭銑建元為“鳳鳴”,為恢復梁朝做好了前期工作。

就在蕭銑自稱梁王沒過多久,義寧二年四月,蕭銑正式稱帝。論實力,蕭銑遠不如李淵、王世充、竇建德這些北方群雄。當時,連李淵都沒有稱帝建唐,為什麼蕭銑敢於率先稱帝呢?

首先,這一年,宇文化及發動“江都兵變”,隋煬帝死於非命,天下一時陷入了群龍無首的局面。隨着隋煬帝遇弒,各路群雄紛紛稱王稱帝。所以,此時此刻,蕭銑覺得時機差不多了,可以脫離隋朝,稱帝自立。

其次,蕭銑起家的長江中游地區,與戰火紛飛的中原、北方不同,這裏原來就是蕭梁政權的統治區域。因此,當地鄉紳、百姓,對於梁朝還是保留着一些感情。有了紮實的群眾基礎,以及西梁政權留下的政治資源,蕭銑在梁朝故地,打出梁室旗號,恢復蕭梁江山,勢在必行。

蕭銑稱帝之後,不僅以“梁”作為國號,設置百官,而且,一切的典章制度,全部仿照蕭梁舊例。與此同時,蕭銑開始追封西梁先祖,以及封賞有功之臣,建立初步的國家規模,蕭梁政權再次復國。

比如,蕭銑追謚從父蕭琮為孝靖皇帝,祖父蕭岩為河間忠烈王,父親蕭璇為文憲王。而後,他又分封了七位異姓王:晉王董景珍、秦王雷世猛、楚王鄭文秀、燕王許玄徹、魯王萬瓚、齊王張綉、宋王楊道生。

至此,蕭銑開啟帝業,重新恢復蕭梁江山。不過,比起他的先祖西梁歷代君主,蕭銑所佔據的領土,要比西梁大得多。西梁政權只是一個夾在隋朝、南陳中間的南方小國,僅僅控制荊州一帶的狹小國土。可是,蕭銑所佔據的地盤,卻遠超西梁數倍。

那個時候,從長江中游到嶺南的廣大地區,出現了權力真空的現象。隋朝對這一地帶的控制,已然完全崩潰。同時,像李淵、王世充、竇建德等北方群雄,正打得不可開交,無暇顧及到蕭銑這支軍事力量。所以,大好形勢之下,給了蕭銑極為有利的發展空間。稱帝之後,蕭銑不遺餘力地對外四處征伐,擴張勢力。

當時,隋將張鎮州、王仁壽二人,率軍進擊蕭銑,可是並未取勝。聽聞隋朝滅亡,煬帝遇害的消息后,張鎮州便與欽州刺史寧長真舉郁林、始安等嶺南諸州之地,盡數降於蕭銑。是時,當地的隋朝地方官吏、農民起義軍領袖,紛紛投降蕭銑,蕭銑的實力,頓時倍增。可是,蕭銑並沒有因此滿足。

其後,蕭銑先後派出兩員大將,宋王楊道生攻取南郡,齊王張綉略定嶺表,征服了長江中游與嶺南的廣大區域,實力日漸強大。根據史書記載,蕭銑幾乎佔據了長江中游到嶺南的大片領地,坐擁四十餘萬雄兵:

於是東自九江,西抵三峽,南盡交趾,北拒漢川,銑皆有之,勝兵四十餘萬。

蕭銑之所以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發展得如此迅速,幾乎佔據了長江中游到嶺南的廣大區域。倒不是因為,蕭銑有多大的能耐,主要的原因,是蕭銑所處的地方,其地理優勢過於特殊。

隋末唐初,天下大亂,最具實力爭奪天下的割據政權,全部匯聚於北方。江南地區的軍事態勢,相對比較平靜。另外,蕭銑所處的長江中游,位置特殊,長江上游、下游的武裝力量,無法與蕭銑勢力抗衡。所以,蕭銑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大肆擴張勢力,拿下了長江中游到嶺南的廣大區域。

在蕭銑對外擴張的過程中,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小插曲。什麼小插曲呢?嶺南始安郡的郡丞李襲志,此人出身隴西李氏一族,替隋王朝鎮守始安郡。

隋末戰亂,天下群雄並起,隋朝自顧不暇,加之始安郡地處嶺南偏遠之地,遲遲得不到隋軍的支援。也就是說,始安郡孤懸境外,成為了隋廷棄兒。

想要得到隋朝朝廷的支援,想來是指望不上了。所以,求人不如靠自己。為了自保,郡丞李襲志散盡家財,招募了一支三千人的隊伍,以保郡城。蕭銑、林士弘、曹武徹等南方武裝勢力,輪番前來攻打,皆被李襲志領兵擊退。

後來,江都兵變,隋煬帝遇害,消息傳到嶺南。李襲誌異常悲痛,率領城中軍民哭吊三日,以示哀悼。這時,有人勸說李襲志,既然現在皇帝已經死了,隋朝滅亡已成定局,乾脆,效仿西漢時的南越趙佗,割據嶺南自立:

公中州貴族,久臨鄙郡,華、夷悅服。今隋室無主,海內鼎沸,以公威惠,號令嶺表,尉佗之業可坐致也。

沒想到,聽到此話,李襲志勃然大怒,嚴詞拒絕:“吾世繼忠貞,今江都雖覆,宗社尚存,尉佗狂僭,何足慕也!”準備斬了那個進言之人,自此以後,再也無人向李襲志提及割據之事。

可是,隋朝大勢已去,憑李襲志一己之力,是改變不了大局的。最終,李襲志堅守始安郡足足兩年,外無聲援,城破被俘。李襲志被俘后,蕭銑並沒有殺了他,而是任命他為工部尚書、檢校桂州總管。

武德元年,蕭銑稱帝的當年,遷都江陵。江陵曾經是原來西梁政權的國都,蕭銑遷都江陵后,修復先祖園廟,並任命當時的大才子岑文本為中書侍郎,主掌機密事務,充當自己的謀士。

岑文本的祖父、父親,先後在西梁、隋朝入仕,其本人更是以“性沈敏,有姿儀,博考經史,多所貫綜,美談論,善屬文”而聞名於世。後來,岑文本更是成為了唐朝初年的著名宰相、文學家、政治家,與魏徵、房玄齡、杜如晦等賢臣良相齊名,共同輔佐唐太宗,開創“貞觀之治”。只不過當時,岑文本還在為蕭銑效力。

遷都江陵不久,武德二年八月,蕭銑派遣大將宋王楊道生,率軍進犯峽州。當時,峽州屬於唐朝的統治區域,蕭銑派兵進攻峽州,實際上是正式和唐朝開戰。峽州控制三峽,戰略位置極其重要,是唐朝壓制蕭銑的一顆重要的棋子。所以,對於這一戰略要地,蕭銑垂涎已久。

而且,蕭銑盤算好了,一旦拿下峽州,立刻調集水師,攻取巴蜀之地,趁機奪取長江上游。蕭銑認為,唐王朝目前的主要精力,全部集中於北方,對付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強敵,肯定無法顧及南方。所以,蕭銑打算趁着唐朝激戰北方之際,打下峽州,再次將勢力擴張。

很可惜,蕭銑的如意算盤,還是落空了。此次進攻峽州,讓蕭銑遭遇了從未有過的慘敗。當時,負責駐守峽州的唐軍將領,正是峽州刺史許紹。說起來,許紹這個人,和唐高祖李淵的關係,非同一般。

許紹,字嗣宗,安州安陸人,岳州刺史許法光之子。許紹少年時期,曾經和唐高祖李淵是同學,而且關係非常要好。大業末年,許紹出任夷陵通守。那時,各地烽煙四起,許紹保全夷陵全境,收留歸附難民數十萬口,開倉賑濟,頗得人心。後來,隋煬帝被殺,許紹率領全郡之人,哭吊三天。

之後,許紹遙尊洛陽的越王楊侗為主,等於是歸順越王楊侗。但是後來,王世充公然篡位,廢黜了皇泰主楊侗,自立為帝。許紹清楚王世充的為人,不願與其為伍,當即舉黔安、武陵、澧陽等諸郡,遣使歸唐。由於唐高祖與許紹是幼時同窗,對於許紹歸唐,李淵十分高興,授予其峽州刺史之職,封安陸郡公,並降下敕書:

昔在子衿,同游庠序,博士吳琰,其妻姓仇,追想此時,宛然心目,荏苒歲月,遂成累紀。……而公追硯席之舊歡,存通家之曩好,明鑒去就之理,洞識成敗之機。爰自荊門,馳心絳闕,綏懷士庶,糾合賓僚,逾越江山,遠申誠款,覽此忠至,彌以慰懷。

所以,蕭銑派兵進攻峽州,正是許紹鎮守此地。面對敵將楊道生率領大軍前來,許紹指揮若定,臨危不亂,縱兵出擊,大破楊道生所部,梁軍落水而死者,將近一半。攻打峽州,以失敗告終,可是,蕭銑並不死心,很快便又捲土重來。

之前,蕭銑本想攻下峽州后,集結水師,直取巴蜀。然而,攻打峽州受挫,梁軍損兵折將。於是,蕭銑決定啟動第二套方案,繞開駐守峽州的唐軍,直接攻取巴蜀。不久,蕭銑派遣部將陳普環,率領水師,逆流入硤,與開州賊帥蕭闍提合兵,攻取巴蜀,企圖攻下長江上游。

巴蜀是唐王朝的大後方,一旦被蕭銑佔據,後果將不堪設想。於是,許紹命其子許智仁、錄事參軍李弘節、子婿張玄靜,率軍追至西陵峽,一戰大破梁軍,生擒梁將陳普環,並奪取了梁軍的所有戰船。攻取巴蜀的計劃,再次遭遇失敗。

峽州、西陵峽兩戰大敗,令蕭銑大為恐慌。因此,蕭銑緊急抽調軍隊,佈防於荊州以西的安蜀城、荊門鎮一線,抵禦許紹,防備唐軍偷襲。可以說,兩軍劍拔弩張,形勢極其嚴峻、緊張,根據史書記載:

江南岸有安蜀城,與硤州相對,次東有荊門城,皆險峻,銑並以兵鎮守。

蕭銑分別在安蜀城、荊門鎮一線,佈置重兵鎮守,地形險峻,易守難攻,與峽州唐軍對峙。不過,這並沒有難倒峽州刺史許紹。直到武德三年十二月,許紹出兵一舉攻克荊門,拔掉了這顆釘子。唐高祖大喜過望,下詔表彰許紹。與此同時,許紹約束部眾,優待戰俘,迅速穩定局勢:

紹所部與梁、鄭鄰接,二境得紹士卒,皆殺之,紹得二境士卒,皆資給遣之。敵人愧感,不復侵掠,境內以安。

許紹數次擊敗蕭銑的進攻,大破梁軍,這也讓唐高祖李淵逐漸重視起了長江中游的蕭銑政權。李淵覺得,如果不解決蕭銑,這個傢伙總是在背後搗亂,讓唐朝感到如芒刺背,也確實很討厭。所以,必要的時候,可以教訓一下蕭銑,給他一點顏色瞧瞧。

就在許紹大破梁軍之後,唐高祖委派大將李靖,率軍前往夔州,對付蕭銑之軍。這是李靖歸順唐朝後,第一次獨立領兵作戰。先前,李靖跟隨秦王李世民,東征洛陽,立下軍功,唐高祖對他青睞有加。故而,這一次,唐高祖命李靖獨自領兵,對付蕭銑,讓他小試牛刀一番。

李靖接到命令后,片刻不敢耽擱,率領數名輕騎赴任,行至金州,遭遇到了數萬蠻賊,屯聚山谷,擋住了李靖的必經之路。面對蠻賊攔路,李靖還沒有表態,廬江王李瑗先耐不住性子,率兵進討,卻接連敗北。此時,李靖覺得這樣強攻也不是辦法,主動向廬江王李瑗獻策,一舉擊敗這股蠻賊,俘獲甚眾。

打敗蠻賊后,李靖順利通過金州,直抵峽州,直面蕭銑大軍。但當時,蕭銑佔據險要關隘,李靖一度進展不順,遲遲無法向前推進。然而,唐高祖李淵卻認為,李靖是故意延誤戰機,加上之前李靖曾經試圖向隋煬帝舉報李淵,唐高祖的心裏,一直存着芥蒂。所以,唐高祖頭腦一發熱,竟然下密詔給許紹,讓他處死李靖。

許紹當然不幹,覺得這不胡鬧嗎,臨陣斬將是兵家大忌。於是,許紹上奏唐高祖,為李靖擔保。也許,唐高祖是看在老同學的面子上,最終饒恕李靖一命。對於這一切,李靖並不知情。

果然,李靖不負眾望,很快便在戰場上扭轉不利局面。武德三年三月,開州蠻人首領冉肇則,舉兵叛唐,與蕭銑連成一片,進犯夔州。當時,與李靖共同駐守夔州的唐軍將領,不是別人,正是趙郡王李孝恭。只不過,當時的趙郡王李孝恭,年紀尚輕,血氣方剛,不如李靖用兵老辣。

所以,面對冉肇則的大舉進犯,趙郡王李孝恭率軍迎戰,不曾想,作戰失利,被蠻兵擊敗。正當唐軍受挫之時,還是需要李靖力挽狂瀾。關鍵時刻,李靖親率八百唐軍銳士,直撲敵軍大營,一舉擊破蠻兵。而後,李靖又在險要地帶布下伏兵,再度大敗蠻兵殘部,陣斬蠻兵首領冉肇則,俘獲敵兵五千餘人。

很快,李靖大敗蠻兵的捷報,傳至長安,唐高祖李淵十分高興,當著群臣的面,誇讚李靖:“朕聞使功不如使過,李靖果展其效。”緊接着,唐高祖立即向前線頒佈璽書,慰勞李靖的戰功:

卿竭誠儘力,功效特彰。遠覽至誠,極以嘉賞,勿憂富貴也。

大破蠻兵,陣斬冉肇則之後,唐軍乘勝攻克開、通二州。不久,趙郡王李孝恭再次率軍出擊,進攻蕭銑手下大將東平王蕭闍提所部,擊敗梁軍,斬殺蕭闍提。蕭銑與唐軍的對戰,再次敗下陣來。

從武德二年八月到武德三年十二月,僅僅一年多的時間,蕭銑便與李唐數次交鋒。不出意外,結果都是,蕭銑連戰連敗。首先,許紹於峽州、西陵峽兩戰,大破梁軍;其次,李靖率軍全殲冉肇則蠻兵所部;另外,李孝恭擊滅東平王蕭闍提所部梁軍。三次大戰,幾乎都是蕭銑敗北。

此後的一段時間內,唐王朝沒有繼續對蕭銑採取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因為,當時唐王朝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統一中原,消滅王世充、竇建德兩大強敵上。蕭銑實力雖強,但還沒有到威脅唐朝腹地安全的地步。

唐朝通過三次大戰,給了蕭銑當頭一棒,也算是好好教訓了他一頓。果然,這段時間,蕭銑消停了許多,沒有主動去招惹李唐。同時,唐朝忙於入主中原,暫時擱置了對蕭銑的征伐。換言之,雙方同時進入了表面上的“停戰期”。就在這個時候,蕭銑政權的內部,卻出事了,直接導致了蕭銑集團的由盛轉衰。

出什麼事了呢?蕭銑政權內部,發生了內訌,自己人和自己人打起來了。縱觀中國歷史,多少強大的國家,都是毀在了內訌上。比如,南北朝時期的北魏王朝,曾經那樣一個盛極一時的鮮卑帝國,統一北方、南擊劉宋、馬踏柔然、全面漢化,促進了中國各民族的大融合。然而,六鎮起義、河陰之變,加劇了北魏王朝的迅速衰亡,分裂成東、西兩魏。

當然,蕭銑政權也避免不了內訌的命運。人性的弱點,往往面臨困難時,總是可以攜手並進。可是,一旦安穩下來,觸碰到自身利益,就會產生各種矛盾,甚至翻臉不認人,兵戎相見。

這場內訌,蕭銑應該負主要責任,源頭在他這裏。蕭銑此人,根本不具備作為一個領袖的氣質。從處置沈柳生一事便能看出,蕭銑表現得優柔寡斷,反覆無常,視政事如兒戲。很快,這種弱點,再次凸顯出來。

蕭銑為人性格偏狹、多疑,且能力有限。因為,蕭銑的地位是怎麼來的?是被諸將共同推舉的。若是沒有諸將的擁立,恐怕現在,蕭銑還只是一個普通的羅川縣令。因此,蕭銑對於諸將的管控,其實非常有限。

時間一長,諸將逐漸開始居功自傲,專橫跋扈,肆意濫殺無辜,絲毫不把蕭銑放在眼裏。如此一來,引起了蕭銑對諸將的忌憚。但是,蕭銑又不能公開與諸將撕破臉。思來想去,蕭銑打算採取一種折中的辦法。

武德三年十一月,蕭銑對外宣稱,目前暫時與唐朝休戰,決定罷兵務農,讓將軍們遣散部眾,回家種地。蕭銑的這一做法,實際上,就是變相地剝奪諸將的兵權。萬萬沒想到,這種做法,最終導致了蕭銑麾下一員得力大將的叛逃,此人正是分封的七位異姓王之一的晉王董景珍。

董景珍是當初擁立蕭銑的主要功臣,蕭銑稱帝后,分封七位異姓王,董景珍排在首位。現在,董景珍又擔任大司馬,手握兵權,在梁軍中頗有威望。此次罷兵務農,無疑觸及到了董景珍的利益。

當時,大司馬董景珍的弟弟,在梁軍中擔任將軍。蕭銑罷兵務農,董景珍弟弟手下的許多部眾,都被遣散。對此,董景珍的弟弟,非常不滿,便密謀作亂。結果,事情敗露,董景珍弟弟被殺。

大司馬弟弟被殺,董景珍知道后,會作何反應呢?蕭銑擔心,董景珍會狗急跳牆,向自己發難,所以,必須要採取斷然措施。那時,董景珍不在江陵,奉命出鎮長沙。於是,蕭銑下詔,假意赦免董景珍,召他返回江陵。

董景珍當然看得出來,蕭銑醉翁之意不在酒。自己一旦回到江陵,恐怕凶多吉少。命懸一線之際,董景珍鋌而走險,決定以長沙降唐,叛離蕭銑政權,主動與唐朝聯繫。很快,唐高祖詔命峽州刺史許紹,出兵接應董景珍。

這正是偷雞不成蝕把米,蕭銑此舉,不僅沒有將董景珍召回江陵,反而逼反了董景珍。既然董景珍降唐,蕭銑便不再姑息,正好師出有名,大舉出兵,剷平董景珍,解決這個心腹大患。

武德三年十二月,蕭銑派遣齊王張綉,率軍進攻長沙,討伐董景珍。張綉也是蕭銑分封的七位異姓王之一,和董景珍算是戰友。所以,董景珍以為,看在同僚的面子上,只要曉以利害,張綉或許會退兵。故而,董景珍給張綉寫了一封信,向他陳述利害關係,舉出了韓信、彭越的例子:

“前年醢彭越,往年殺韓信”,卿不見之乎?何為相攻!

沒想到,張綉不作回應,繼續率軍圍攻長沙。由於寡不敵眾,董景珍準備突圍而走,被部下所殺,長沙被張綉攻下。董景珍的勢力,也就被掃除乾淨。不過,滅殺董景珍,僅僅只是一個開始而已。蕭銑所要針對的,可不是董景珍一人,而是所有的驕兵悍將,董景珍是蕭銑第一個開刀的對象。

很快,又有一個人,成為了蕭銑開刀的對象,——齊王張綉。張綉因為消滅董景珍有功,事後被蕭銑委任為尚書令。一時間,張綉春風得意,逐漸變得驕橫狂妄起來。不用說,張繡的飛揚跋扈,自然引起了蕭銑的不快。最終,張綉亦被蕭銑找了個罪名殺死。

董景珍、張綉兩位功臣,相繼被殺,蕭梁政權內部,愈發人人自危。蕭銑肆意殺戮功臣,過河拆橋,令不少人為此心寒。許多故人邊將,內心恐懼不已,紛紛叛逃,蕭銑卻無法制止。直到此時,蕭梁政權兵勢日益衰落,陷入了無休無止的內鬥之中,這也為蕭銑的最終覆滅,敲響了喪鐘:

既大臣相次誅戮,故人邊將皆疑懼,多有叛者,銑不能複製,以故兵勢益弱。

蕭梁內鬥迭起,上下離心,兵勢衰落,對於李唐王朝而言,可謂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其實,唐朝國內,有人已經看出了蕭梁內部存在的問題。誰呢?李靖。李靖通過之前與蕭銑的作戰,以及對蕭銑政權的敏銳觀察,基本摸清了蕭梁的底細。現在的蕭梁政權,外強中乾,不堪一擊,正是用兵的大好時機。

到了武德四年正月下旬,此時,李唐王朝正在激戰黃河流域,東征洛陽,決勝虎牢進入到了最後的關鍵階段。這個時候,李靖認為,也該出手,解決掉長江中游的蕭銑政權。於是,李靖主動向上司趙郡王李孝恭,獻上了“取蕭銑十策”,也就是平定蕭銑的十條計策。

史書中,並沒有記載這十條計策的具體內容,可能是李靖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出如何平滅蕭銑政權的總體戰略。接到李靖的“取蕭銑十策”,李孝恭立即上呈唐高祖李淵。唐高祖非常讚賞這十條計策,同意了李靖的建議。

二月,唐高祖下令,改信州為夔州,任命趙郡王李孝恭為夔州總管,命他打造戰船,操練水師。不過,唐高祖考慮到李孝恭年紀尚輕,初生牛犢,缺乏戰場經驗。所以,唐高祖任命李靖為行軍總管,兼任李孝恭的長史,掌握實際的軍事指揮權,輔佐身為主帥的趙郡王李孝恭。

很明顯,唐高祖這樣的人事安排,是在為出兵蕭銑準備。戰前,唐軍集結於夔州,整訓操練。之所以選擇在夔州操練,主要因為,夔州靠近巴蜀,物產豐盈,方便籌措糧草,訓練水軍;另外,夔州地處長江上游,唐軍佔據地利優勢,能夠順江而下,從水路直插蕭梁大後方,有利於唐軍進兵江陵。

最終,李孝恭、李靖日夜打造戰船,教習水戰,總共集結了兩千餘艘戰艦,以及大量的兵力、糧草。並且,在李靖的建議下,李孝恭招募了不少巴蜀地區的酋長子弟,應徵入伍,量才授任,置於左右。此舉,是要將這些酋長子弟當作人質,防止後院起火,避免歸順李唐不久的巴蜀,出現騷亂,解除後顧之憂:

當是時,蕭銑據江陵,孝恭數進策圖銑,帝嘉納。進王趙郡,以信州為夔州。乃大治舟艦,肄水戰。會李靖使江南,孝恭倚其謀,遂圖江陵,盡召巴蜀首領子弟收用之,外示引擢而內實質也。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唐軍平定蕭梁,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武德四年九月,唐高祖下詔,徵發巴蜀之兵。同時,唐軍分成四路兵馬,直撲江陵,大舉進攻蕭銑政權。

這四路大軍是如何組成的呢?唐高祖以趙郡王李孝恭為荊湘道行軍總管,李靖攝行軍長史之職,統領十二總管、水陸十二軍,兵發夷陵,自夔州順流東下;以廬江王李瑗為荊郢道行軍元帥,兵出襄州道;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黃州總管周法明出夏口道。四路大軍,進討蕭銑。

唐朝正式出兵蕭梁的這一年,李唐王朝剛剛攻克洛陽,入主中原,取得了一統天下的關鍵性一戰。因此,此時的唐朝,舉國上下,士氣高漲,選擇這個時候,出兵蕭銑,無疑是最好的時機。

那麼,此番大舉出兵蕭銑政權,唐軍能否馬到成功,一舉蕩平長江中游?在平定蕭銑的戰爭中,唐軍與蕭銑,究竟展開了怎樣精彩的激戰?最終,佔據長江中游的蕭銑,又是如何走向覆滅的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巍巍大唐:開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巍巍大唐:開國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七章 席捲南方(1)——蕭銑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