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滄海

第16章 滄海

萬水東流入滄海……

出了宮門,趁着夜風,一身白衣白袍白靴的卞喜,便騎着一匹形如烈火的棗紅馬,一路向東而去……

煙塵滾滾,日升月落,斗轉星移,不覺已是三月有餘,這一日他終於來到一處高聳入雲的大山缺口處,只要穿過缺口,眼前就會豁然開朗,因為他已經來到東海之濱,碣石之畔!

《山海經》記載……當年共工氏和顓頊爭奪帝位,不敵失敗后,騎上坐騎兩條飛龍,飛到西邊不周山所在,奮力撞上了不周山。

水神共工,人首蛇身,赤髮長須,騎着兩條蜿蜒巨龍,霎時之間,轟天巨響,宛若雷霆萬鈞,只見高聳入雲的不周山,被水神共工這麼猛地一撞,立刻攔腰而斷,巨大的山體轟隆隆地崩塌開來。

天地之間,風雲變幻,無垠深空,九天蒼穹,日月星辰移形換位;浩瀚神州廣闊大地,山崩地裂,河川變流。

原來這不周山本是天地之間的一根支柱,如今這支撐天地的天柱都已經斷裂,穩固的大地不得不向東南方向塌陷,天空便相對的向西北方向而傾倒……

這也間接導致了,周而復始的日月星辰,每天都從東邊升起,西邊降落;而大地向東南塌陷,於是陸地上的河流,就都向東流淌,最終奔流不息地湧入東邊蔚藍的大海里去了。

其中故事錯綜曲折,複雜而又影響深遠,但是可能記錄條件過於苛刻,在幾萬字的《山海經》中,僅僅留下不多的筆墨。

在《大荒西經》:有“西北海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另有奇文所記載,《淮南子?天文訓》:“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歸墟亦作歸虛,一切歸於虛無……傳說中是海中無底之谷,天下眾水匯聚之處!

《山海經大荒東經》所記載,茫茫東海以外有一個深不見底的溝壑,天下所有的水都流到這裏,但是卻不會增減。

《列子?湯問》: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這可能是對海水恆定最富有想像力的猜測了……

關於流入歸墟的水,最終都去向哪裏了?

還有這樣一個猜測……

當年後羿射日,射落下九個太陽,這九隻金烏墜落進大海,化為沃燋,因為太陽是火之精靈,擁有極高的溫度,所以周圍的海水不斷地汽化,海水雖然波濤洶湧卻始終不會增減,恆定不變。這個猜測也算是解決了海水蒸發的問題,可以說十分接近答案了,果然偉大的真理都來源於想像?呵呵……

此刻,一人一馬,一白一紅,衣袂飄飄,鬚髮皆舞,正迎風而立,站在東海之濱,碣石之上,化身卞喜的謝風,想着《山海經》裏所記載的那些稀奇古怪的事情,不由得發出陣陣讚歎,他感嘆古人之想像力,絕非他們這些後世現代人,所能企及,必須仰望!

旭日東升,一縷晨曦,劃破天際,海風掠過,如沐春風,心情大好的卞喜,騎在棗紅馬上,隨即鬆開韁繩,單手遮眼,眺望遠方……

只見,滄海茫茫,水天一色,一輪紅日若出其中,好一幅壯麗的景色,不由得再次想起後世之梟雄曹孟德的《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此詩,磅礴大氣,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不愧為一代梟雄!可惜,千古江山,英雄無覓,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謝風正在感嘆,後世梟雄曹孟德大作的時候,忽然一陣海風掠過,海鳥聲四起,棗紅馬見狀,後退兩步,然後用前蹄,原地刨圈,發出陣陣嘶鳴,於是他趕緊再次望向遠方……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封鏡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封鏡
上一章下一章

第16章 滄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