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第60章註釋

第51章~第60章註釋

第52章:

1、“許一龍繫心素子,乃漳州府學生員。”——出自《靖海志》

2、“漳州府海防同知趙紓,雄謀水火皆兵,勁氣旌旗生色”——出自《彭湖平夷功次殘稿》。趙紓為山西舉人,天啟二年出任漳州海防同知,天啟六年離任。

第53章:

“霩衢所……去海半里,西去府城百八十里,濱海孤懸。其東南為梅山港,東至崎頭大洋,南至雙嶼港,俱約五十里,西至大嵩港約百里,北五里為三塔峰,最為險要”——出自雍正《浙江通志》。

“(霩衢所城)高一丈九尺,址廣一丈,周圍四百八十八丈,延袤三里有奇”——出自嘉靖《寧波府志》。

第54章:

山陰吳氏的人物、任官、姻親網絡等主要參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的專著《山陰(紹興縣)州山吳氏家族研究》。

第55章:

謝弘儀的生平主要參考論文《族譜所見<蝴蝶夢>作者謝弘儀生平考略》。

第56章:

1、“遼東巡按熊廷弼劾奏防海副總兵吳有孚、鎮江游擊吳宗道,役縱水兵興販海上,每裝載貨物撒放中江,勒□民取直,甚至改換麗服潛入屬國,壓取貂參。其資本出有孚,而宗道為之窩頓地主,乞將二弁正法。章下兵部”——出自《明神宗實錄》

2、“奴自陷遼至今,已歷五載,有花費而無出產,其最不足用布匹、棉花、綢緞、雜貨……奈馬驄托守汛地之名,竟與往來,私相貿市,貪一匹布賣銀五兩,一匹綢賣銀五十兩,不顧中朝泄氣。”——出自《東江疏揭塘報節抄》

關於山陰吳氏遼海貿易主要參考社科院歷史所的兩篇論文:《東征故將與山陰世家》、《山陰世家與明清易代》。

另外說明一下,此時張家口晉商的貿易對象還不包括后金,雙方搭上線是崇禎五年皇太極把林丹汗趕到青海后回師之時,但此時東江、登萊、遼鎮、朝鮮、蒙古應該均和后金存在或直接或間接的貿易關係。

第57章:

1.“二十七日,選派人員前往各處,殺無糧之漢人。”——出自《滿文老檔》,時為天啟四年初。

2.“時國中大飢,其一斗糧價銀八兩,民中有食人肉者。彼時國中銀兩雖多,然無處貿易,是以銀兩賤而諸物昂貴:良馬一,值銀三百兩;壯牛一,值銀一百兩;蟒緞一,值銀一百五十兩;毛青布一,其值銀九兩。盜賊蜂起,偷竊牛馬,人相慘殺至國中大亂。”——出自《滿文老檔》,時為天啟七年六月。一斗為十升,一斗大米重約十明斤。

3.“大米斤二厘八毫,麵粉斤七厘,糯米斤六厘,綠豆斤十厘,飯豆斤十厘。”——出自沈榜《宛署雜記》,作者為萬曆年間順天府宛平縣知縣。厘是白銀計量單位,合千分之一兩。

4.“牙行非藉勢要之家不能立也。”——出自葉夢珠《閱世篇·食貨》

5.“蓋海外之夷有大西洋,有東洋。大西洋則暹羅、柬埔諸國,其國產蘇木、胡椒、犀角、象牙諸貨物,是皆中國所需。而東洋則呂宋,其夷佛郎機也,其國有銀山,夷人鑄作銀錢獨盛。”——出自崇禎十二年三月傅元初《請開洋禁疏》。

第58章:

1、“(瀝海)所城,周圍三里三十步,址闊二丈六尺,面一丈五尺,高一丈八尺,開東、西、南、北四門。門上建四城樓,門外各設月城。月城各設敵樓。四隅建四角樓,窩鋪十六,雄碟六百十四。門外各設弔橋以通水陸行道。壕舊制去城五丈,開壕闊六丈,深六尺,壕牆高五尺,今平為蔬地,闊三尺,深六尺。”——出自《臨山衛志》,作者是嘉靖末年出任臨觀把總的耿宗道。

2、“瀝海所去海里許,首沖……春汛派撥紹興左營、臨山中營各一哨官兵防守瀝海所。”——出自《兩浙海防類考續編》,作者是萬曆年間出任浙江海道兼寧波兵備的范淶。

3、“草衣家住斷橋東,好句清如湖上風。近日西泠誇柳隱,桃花得氣美人中。”——這首絕句是錢謙益的論藝詩,前兩句寫王微,后兩句寫柳如是,其中最後一句是錢謙益搬用柳如是的成句。

第60章:

“指揮使一人,正三品;指揮同知二人,從三品;指揮僉事四人,正四品。”——出自《明史》,然而到了明中後期衛指揮使司的班子遠不止這幾個人。因為衛所要管理軍戶,既是軍事單位又是民政部門,隨着軍戶人口滋生,事務也越來越繁雜。

比如《觀海衛志》記載,該衛在嘉靖年間同時有兩個指揮使、五個指揮同知、十一個指揮僉事,這些班子成員一位出任掌印(不一定是指揮使)統領全局,兩位出任僉書佐理衛事,其餘大多都有具體分管事務,如管操、管局、督造、清軍、巡陸、巡海、巡鹽、巡捕等,但也有一些純粹是閑職。《臨山衛志》中記載的情況也和觀海衛差不多。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晚明海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晚明海梟
上一章下一章

第51章~第60章註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