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第442章 漸與頓
局勢變得很詭異。
出於某些已知原因,各大佛寺的菩薩(大賢者)們不方便對白馬禪院了凡和尚一事做出評價與反應。
畢竟了凡和尚沒有攻訐佛寺,更沒有攻訐佛法。
他只是問了一個十分淺顯直白的問題,然後又發了一個大願,並且踐行之而已。
就連現在追隨了凡和尚的僧侶,也都不是了凡和尚蠱惑的,而是僧侶們主動追隨了凡和尚,嘗試修行菩薩乘佛法。
了凡和尚惟一主動邀請的,是廣林郡主。
當這件事傳播範圍越來越廣,討論次數越來越多,對有三個地方產生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大。
首先便是白馬禪院。
原本只是讓了凡和尚代表知客院,前去參加廣林郡主的招婿大會,誰曾想,了凡和尚確實“拐”走了廣林郡主,卻弄了這麼一出大新聞出來。
基於某些不為人知的事情,知客院首座圓智和尚本就懷疑了凡和尚乃是無生大師的轉世,現在更堅定地抱有這個想法了。
只是在面對白馬禪院住持與戒律堂首座的詢問時,圓智和尚沒有將他的懷疑說出來。
“師叔,師兄,我真的不清楚。”
從頭到尾,圓智和尚只有這麼一句話,來回答住持與戒律堂首座的詢問。
圓智和尚身份特殊,是上一代住持的兒子。
了凡和尚一事,目前也沒個定性,故而住持與戒律堂首座拿圓智和尚一點辦法都沒有。
只能在明知是被敷衍的情況下,繼續被敷衍。
第二個地方是整個宋國境內。
一則了凡和尚目前領着人在宋國境內行走,以實際行動,砥礪佛心,踐行佛法。
二則廣林郡王身份特殊,是宋國皇位第一順位繼承人,卻又沒按慣例成為儲君。
而廣林郡王的獨女廣林郡主,就跟在了凡和尚身邊。
通過這麼些時間的觀察,人們發現,廣林郡主並不是草包,或者花瓶,在砥礪佛心、踐行佛法的過程中,廣林郡主展現出了很強的能力與很高的手腕。
這就很有意思了。
看起來,廣林郡主比廣林郡王更適合統治宋國的世俗,治理宋國的世俗!
三則宋國當今皇帝據說連着十幾天,茶不思,飯不想,憂心忡忡了。
雖說佛門昌盛,高高在上,人上人。
但是世俗雜務總要有人處理,朝廷與衙門還是必須設立的。
既有朝廷與衙門,權力應運而生。
無法成為佛門人上人,那就成為世俗人上人!
所以,宋國的大家族的族長、族人們,很理解宋國當今皇帝的情況,但是並不感同身受,只會偷偷發笑。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吧。
讓你那麼狠地壓制廣林郡王!
做得不這麼過分的話,廣林郡王會搞什麼招婿大會?
不搞招婿大會,就算了凡和尚還是會來這麼一出大願,但也會在其他場合,甚至只會引起佛門內部的動靜,不會波及到世俗。
第三個地方是位於宋國國都汴京的慈恩寺。
能清和尚當天離開廣林郡王府,就返回了慈恩寺,向他的師父,慈恩寺住持彙報了此事,並且請求慈恩寺住持敕令宋國境內佛寺聯手降魔。
然而,能清和尚得來的答覆,卻是一大盆涼水澆頭。
慈恩寺住持不僅不下敕令,還將能清和尚關了禁閉,且讓全寺上下所有僧侶不得外出。
雖然沒有明言慈恩寺封山閉門,香客依然能照常禮佛,但是慈恩寺的氣氛變化,明白人誰感受不出來?
凡此種種,都由化身了凡和尚的林克引起,都不在林克的在意範圍之中。
他現在有個新的煩惱。
隨着踐行越來越多,跟隨在他身後的僧侶們對佛法產生的疑惑也就越來越多。
可林克懂多少佛法呢?
對於佛法,他並不精通,只是前世了解了一些皮毛,在蟄伏的幾年裏,稍微收集過一點佛家文明的資料而已。
之所以想着通過發大願、重提三乘佛法、重新讓菩薩乘佛法受人重視的方法,來從內部煽起佛家文明殘餘的理念之爭,是因為林克確實看出了這麼做的成功可能性。
知道這麼做能成功,並不代表林克對佛法很精通。
因而,這段時間以來,面對僧侶們提出的一個又一個疑問,林克都是避而不談。
但是避而不談的次數多了也不好,容易引起懷疑。
如果真的是為了自己修佛,林克完全可以不理會僧侶們,自顧自修行便是。
終究不是這個目的。
林克還是得想辦法解答僧侶們的疑惑,讓僧侶們對他與菩薩乘佛法更為堅信,對佛門與人間的現狀更為不滿。
如此,意識形態之爭才能順利滋生、壯大,直至從內部撕裂佛家文明殘餘。
“怎麼,頭疼着呢?”
洛特斯諾賤兮兮的聲音在林克耳邊響起。
林克渾然不理。
知道便宜大哥我正頭疼着呢,不想着給予幫助,反而站在邊上吃瓜看戲,真真是不懂事啊。
茉莉沒有聽到洛特斯諾的傳音,但是基於對林克的了解,看到林克的眉頭微蹙,便猜到了是怎麼一回事。
她馬上發動來自便宜大嫂的斥責,傳音警告洛特斯諾,別來添亂。
洛特斯諾是那種知難而退的性子嗎?
不是!
因而洛特斯諾不僅不收斂,反而更猖獗了。
一句接一句的幸災樂禍傳進林克耳中,宛如惡魔的絮絮低語。
等等……
林克猛地想到了什麼,獲得了啟發。
惡魔的絮絮低語……
唔……
好像可以這麼做,應該能哄一段時間了。
於是,當天中午,林克在領着僧侶們完成化緣,吃過飯以後,擺出一副講經解惑的架勢。
了塵和尚以降,諸多跟隨而來的僧侶們見狀,立即圍着林克坐下。
“我聽聞過二首佛偈,願與諸位分享。”
林克不廢話,沒有什麼開場白,上來就是乾貨,“對此二偈,我無一定看法,不區分其中誰優誰劣,誰對誰錯,誰高誰低。”
諸多僧侶聞言,更加重視,心態愈發端正,靜等林克接下來要說的話。
林克也不多做耽擱,接着開口說道:“第一偈,名為無相偈,諸位請聽。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誦完這首佛偈,林克便閉上嘴巴,示意諸位僧侶深思這首佛偈中蘊含的佛理。諸多僧侶,包括了塵和尚在內,紛紛陷入沉思。
這首佛偈講的是什麼呢?
講的是修證無上菩提的方法與訣竅。
身,藏識所執持之六根之身也。
心,藏識心也。
以菩提樹與明凈之鏡比喻,表明身心之本性明凈純潔。
經云:“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此偈殷重勸勉世人應當精勤修持,返迷成悟,轉染成凈,如是依循法理,漸凈惑障,越證菩提,慎莫懈怠放逸。
總而言之,講究的就是修行佛法,修證菩提,需要“漸修”。
四句二十四個字,言簡意賅,形象生動,富含佛理。
諸多僧侶聽得如痴如醉,只覺單這一首佛偈,便不虛此行。
“你小子可以呀,這都能想得出來?”
一直藏於暗中的洛特斯諾這時又跳了出來,絮絮叨叨。
林克渾然不理,只是靜靜看着圍繞他而坐的僧侶們,沉浸於體悟《無相偈》佛理的狀態。
“閉嘴!”
茉莉又及時發現了洛特斯諾的小動作,出聲呵斥。
隨着相處越久,茉莉越發適應洛特斯諾的多變性格,相處方式也越發鬆弛。
還真的如洛特斯諾常常掛在嘴邊的話那樣,便宜大哥、便宜大嫂、便宜老弟,不僅關係來得便宜(bianyi),相處方式也更便宜(bianyi)。
林克樂見這種情況發生。
無論怎麼講,洛特斯諾的性格再怎麼癲狂,行事再怎麼惡趣味,終究是聖者轉世。
這一次潛入敵後、裏應外合的任務完成,巫師世界意志絕對不會再壓着洛特斯諾。
屆時,想什麼時候以什麼姿態再入聖者境,就在洛特斯諾一念之間了。
茉莉現在與洛特斯諾打好關係,以後就能多一個依仗。
按下心裏浮現的雜思,林克環視僧侶們一眼,不再給僧侶們體悟《無相偈》的時間。
只見林克緩緩開口:“我聽聞的第二首佛偈,名為菩提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是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偈》誦念的聲音剛剛落下,立即引起一陣嘩然。
這首佛偈,基於《無相偈》而來,卻又徹底推翻了《無相偈》的佛理!
《無相偈》不是拿菩提樹比喻身,拿明鏡台比喻心,表明身心之本性明凈純潔嗎?
既然本性已經明凈純潔了,又從哪裏去沾惹塵埃呢?
沒有沾惹塵埃,哪需要勤拂拭?
問題來了,《無相偈》很有佛理,《菩提偈》也很有佛理。
兩首佛偈都有佛理,卻針鋒相對,該信哪個?
諸多僧侶不禁陷入迷茫之中。
是該信《無相偈》的漸修,還是該信《菩提偈》的頓悟?
漸修可證無上菩提,頓悟亦可證無上菩提。
他們正在修菩薩乘佛法,便是為了證無上菩提,為了證無上正等正覺,總得從漸修與頓悟中選一個吧?
林克見狀,嘴角浮現一絲微不可見的微笑,隨即不理會陷入沉思的諸多僧侶,自顧自起身離開。
三兩步路,林克的身影消失不見。
待到諸多僧侶回過神來的時候,已經找不到林克與茉莉的蹤跡了。
於是,僧侶們將目光投注到了了塵和尚身上。
“別看我啊,我怎麼知道?”
了塵和尚見狀,高呼一聲,拔腿就跑,“要問你們自己問了凡去,貧僧回白馬禪院去了。”
一溜煙的功夫,了塵和尚也跑得沒了影。
僧侶們倒是沒有立即散了,而是互相討論了好長一段時間。
有人覺得“漸修”有理,有脈絡可循,是光明坦途,而“頓悟”雖也有理,但太看重悟性與機緣,不適合大眾。
若修自覺,只證正覺,可“頓悟”;
若修覺醒圓滿,證無上正等正覺,唯有“漸修”。
有人覺得“頓悟”有理,是康庄大道,悟性足夠,機緣一至,便證正等正覺,繼而覺醒圓滿,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總之,隨着討論,僧侶們漸漸分成了兩派,無法說服對方,最後各自離去。
《無相偈》與《菩提偈》便隨着離開的僧侶,就這麼在佛門內部尚未統一如何看待與對待了凡和尚的時候,傳回了各大佛寺。
一時間,佛門內部都有些顧不上去統一如何看待與對待了凡和尚了。
新的熱點正在生成,而且迅速火熱。
漸修,頓悟,無上菩提,無上正等正覺。
兩條截然相反而又矛盾統一的佛理,兩條背道而馳卻又目的統一的道路,擺在了所有佛寺,所有僧侶面前。
隱有發生一場規模極大,極其深入的大思辨的趨勢。
倒不是說唯有“漸修”與“頓悟”兩條路可證無上正等正覺,所以佛寺與僧侶們方才如此重視。
而是林克的大願與兩首佛偈,在佛門內部颳起了一陣風。
名為“思與辯”的風。
很多佛寺,很多僧侶不想承認,但必須承認,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他們只是在盲目地拜佛,在修力,而忽視了修心。
林克的出現,林克的作為,讓“修心”進入他們的視野,讓無上正等正覺重新成為至高追求。
也不是沒有人覺察出林克藏在“大願”與兩首佛偈之下的問題:
佛法的真諦是什麼?
修佛又是為了什麼?
更不是沒有人察覺出林克的險惡用心。
但是,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以往他們可以仗着人多勢眾,用“邪魔外道”來斥責那些少數清醒之人。
現在,他們成了少數清醒之人,談何奢望自己的清醒之論,能夠喊醒隱隱陷入狂熱的成佛大潮中的僧侶們?
在“人人皆可成佛”的號召下,繼續斥責把“人人皆可成佛”這個概念帶回佛門的了凡和尚為“邪魔外道”?
他們怕是會被馬上打成邪魔外道。
“嘖嘖嘖……”
發現佛門的這種變化以後,洛特斯諾不由得發出讚歎,“便宜大哥啊,你的嘴皮子挺溜哈,說出來的話,當真像極了……”
“惡魔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