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第 39 章 【一日三絕】
經過大半個月的收集和整理,三娘幾人還真梳理出整本災害自救指南的初稿來了。
六歲大的李俅第一個試閱過後,指出其中一個重大問題:字太多了,看不太懂。
別看李俅上次弄書船的事弄得挺順利,實際上都是他哥李儼在把關,事情也大多是吩咐底下那些能識字、會算數的人去辦,他自己仍是覺得《初學記》非常難讀的正常學齡孩童(三娘那種就明顯不太正常)。
三娘也意識到這件事的嚴重性,很多東西用文字描述不太直觀,應當像《導引圖》那樣畫成許多小人來演示才足夠通俗易懂。
記得她早起比劃的那些鍛煉動作就是從她祖父那幅《導引圖》裏學來的!
三娘有些苦惱。
她還沒有學畫畫,這事她自己根本做不來。
李泌見狀提議道:“不如去尋賀學士,看他能不能幫忙找個擅作畫的人幫忙畫。”
三娘聽得直點頭,立刻和小夥伴們一起浩浩蕩蕩地跑去尋賀知章。
巧的是賀知章又在和張旭、吳道子在品茶閑談。
三娘驚喜地跑上去與他們說明來意,亮亮的目光還時不時往吳道子身上轉,眼神里的意思大概是“我們這麼有意義的書您一定很想參與吧”。
小孩子心裏的想法是藏不住的,幾個大人基本是一看就懂。
張旭笑道:“那你可真是來對了,讓道玄給你畫便是。”
吳道子曾隨張旭、賀知章兩人研習書法,與他們算是亦師亦友的關係,聽張旭這麼說自是不會拒絕:“不知需要什麼樣的畫?”
三娘哪裏知曉吳道子的畫在外面有多難求(據傳連裴旻裴將軍想要他為亡母作畫都得親自舞劍助興),她興沖沖地把自己想要達成的效果講給吳道子聽。
不需要很複雜的畫法,只要能讓人直觀理解遇到書中這些情況該怎麼辦就好!
吳道子拿過她的書稿翻看片刻,點頭說道:“應該沒什麼大問題,我試試看。”
賀知章便命人取筆墨過來。
吳道子最擅長的就是臨場發揮,李隆基不管上哪巡幸都愛帶上他沿途作畫留念,三娘這點要求自是難不倒他的。
他對着書稿沉吟片刻,提筆便把其中一段描述畫了出來,寥寥數筆便把震中逃生方法給畫了出來。
其實面對這種天災也沒什麼特別有效的辦法,不過是讓人第一時間逃至空曠處罷了。
時下的建築大多是低矮的土木結構建築,遇到地震很容易倒塌,地震中的傷亡大多都是屋舍坍塌造成的,所以察覺地震后只要儘可能地逃往屋外大抵便能安全度過一劫了。
三娘看得兩眼熠熠發亮,央着吳道子幫她把其他內容也給畫了。
除了這類緊急情況下的自救場景,還有一些急救手法、應急藥草也是需要通過插畫展示出來的。
比如在野外受了傷,有些藥草揉碎了敷在創口上便能止血,三娘覺得這也很有用。
還有位出使過吐蕃的官員告訴她們,許多人到了吐蕃可能會出現頭暈目眩等癥狀,當地有些藥草可以緩解一二。她問過與吐蕃交手過幾年的蕭嵩,蕭嵩也證實了這個說法。
三娘已經把這些實用應急技巧都分門別類地整理出來,吳道子給每個類別配上對應的插畫就好了!
吳道子:“………”
既然已經應允了要幫忙,吳道子只能一一記下她的要求。
考慮到許多藥草他也不是太認識,吳道子還詢問了張鼎所在的醫館具體在哪個坊,他回頭親自過去問清楚再畫。
三娘只覺真是找對人了,吳道子不僅畫得特別好,還這麼認真負責!
因着還需要等吳道子的畫稿,三娘便把這事兒暫且放下了,快快活活地玩耍去。
轉眼到了三月三上巳節,正是游春踏青的好時節,李隆基率群臣前往龍門賞景散心。
三娘這次又得了隨駕出遊的機會,一大早便興沖沖穿好衣裳等着她祖父一同出發。群臣集於宮門時天都還沒亮,三娘屁顛屁顛地跟在她祖父身邊,一路上積極地與自己認得的人打招呼。
有人覺得有趣,笑着問她:“你們的書寫好了么?”
三娘認真答道:“差不多啦,還需等吳博士幫忙畫幾幅畫!”
得知她還請動了吳道子幫忙作畫,眾人都覺得稀奇。
要知道聖人對吳道子十分愛重,一度下令讓他“非有詔不得畫”,意思非常明顯:要吳道子當他的專屬畫師。
還是吳道子後來兼任了寧王友之職,這禁令才有所鬆動。
這小娃娃年紀不大,能耐可真不小!
不少人笑着調侃:“那寫好后可得給我們看看。”
眾人雖只是說笑,三娘聽后卻當真有些苦惱了。
就算她們可以借用書船召集人手來抄書,要抄這麼多份也實在不容易。書成后要怎麼才能讓大夥人手一冊,真是愁人喲!
三娘只是苦惱了一小會,等到大隊伍出發前往龍門她就把煩惱都給忘光光了,開開心心地趴在車窗邊欣賞沿途景緻。
等到了風光秀麗的龍門,她更是感覺呼吸進胸腔的空氣都格外宜人。
從北魏孝文帝起就有不少人喜歡在龍門一帶開鑿石窟,有時候還是皇帝親自領頭命人鑿像刻碑,這麼一代代傳延下來,龍門山上的石壁都已經被開鑿得七七八八,不少人都愛過來一邊踏青賞春一邊瞻仰前人遺迹。
三娘抵達龍門后被鍾紹京他們帶着脫離了大部隊,前去賞玩各石窟中遺留下來的魏碑。
她仰頭看着石壁上那清晰可見的碑文,耳邊聽着賀知章與鍾紹京你來我往的討論,心中有種頗為玄妙的感覺。
彷彿古今諸事皆在這空闊的洞窟里交融。
許多東西悄無聲息地灌注到她的腦海中。
還是李俅拉着他哥過來找人,三娘才從那奇妙的狀態中回過神來。她見李俅跑得滿面通紅,不由追問道:“怎麼啦?”
李俅道:“裴將軍要舞劍了,你不想看嗎?”
三娘一聽,立刻轉頭喊賀知章他們去看舞劍。
鍾紹京道:“我們以前都看過了,你自去看吧。”
三娘聞言便與李俅他們一塊往回跑。
等三個小娃娃氣喘吁吁地擠到前排,卻見不僅裴旻已經拔劍舞了起來,張旭、吳道子還分各佔一壁,隨着樂聲在岩壁上各自書畫,一時間叫人應接不暇,竟不知該看裴旻舞劍、看張旭題字亦或是看吳道子作畫。
三娘也是覺得自己的眼睛可太忙了,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哪邊都捨不得錯過,偏又哪邊都看不全。
最終只能暗自怪聖人實在太壞了,怎麼能安排三個厲害的人一起表演呢!
相比於張旭、吳道子的書畫,三娘還是第一次見識裴旻舞劍。
裴旻果然是真刀真槍在疆場上廝殺出來的武將,他身姿如龍似虎,舞起劍來儼然有凌空之勢。
三娘目不轉睛看了段劍舞再望向張旭二人,卻見張旭竟是酣暢淋漓地書了滿壁!而吳道子筆下所繪的山川人物也已躍然壁上,畫中人衣袂翩翩,衣帶彷彿正隨風而動。
一日觀三絕!
真恨自己只有一雙眼睛!
直至周圍的曲聲靜了下來,三娘都還沉浸在餘韻之中。還是聽旁邊的李俅激動地說“我想學劍”,她才回過神來。
三娘轉頭看了眼李俅圓溜溜的胳膊圓溜溜的腿,忍不住指出殘酷的現實:“你怕是不太適合學劍。”
李俅不服氣:“為什麼?”
三娘道:“劍客得像裴將軍這樣高高的!”
李俅道:“我長大后肯定也高高的!”
三娘想想也對,便沒有繼續打擊李俅的學習熱情。她點着頭鼓勵道:“那你好好學。”
李俅激情澎湃:“你且等着好了,以後我便是天下第一劍!”
蕭戡不知什麼時候也從他祖父身邊跑了過來,聞言當場表示自己也要爭奪天下第一劍的名號。
兩人算起來是表兄弟,誰都不讓着誰,當場就杠上了。
蕭戡還要拉三娘當裁判:“你看我們誰更可能當天下第一?”
三娘:?????
天下第一哪有那麼容易?
三娘道:“天下能人那麼多,可能你們都不是呢?”
蕭戡哼道:“我從現在開始天天練劍,一準可以打遍天下無敵手。”
李俅不甘落後:“我也天天練!”
三娘聽他們這般有志氣,自然不會再給朋友們潑冷水。
若不是她已經把自己每天的課程安排得滿滿當當,她也是想學劍的。倒不是想跟李俅他們爭天下第一,而是覺得多一門本領很不錯!
李隆基注意到幾個小孩湊一起嘀嘀咕咕,派人過來召他們過去說話。
聽聞李俅和蕭戡要爭奪天下第一的名頭,李隆基笑着誇道:“你倆還挺有志氣,你們真要能練出點名堂來,朕珍藏的那些寶劍隨你們挑一把。”
李俅和蕭戡得了鼓勵,俱是歡喜不已地謝恩。他們這個年紀哪裏知道世事艱難,只覺寶劍已經是自己囊中之物。
李隆基笑了笑,目光又轉到三娘幾人身上,最後詢問年紀最大的李泌:“聽聞你們幾個小娃娃最近在著書?”
李泌答道:“不算著書,只是請教前輩們一些應急經驗,看看以後能不能派上用場。”
時人對著書立說還是很看重的,尋常人寫東西只能算是寫着玩,士林不會輕易承認你那玩意是書。
李隆基朝身旁的張九齡笑道:“你看他們幾個小孩是不是挺適合當採訪使。”
張九齡當上宰相后提議的第一件事就是重置十道採訪使。
聽李隆基拿採訪使來打趣,張九齡心中隱隱有些憂慮,但還是笑着應答:“膽大心細、敢想敢做,確實挺適合。”
三娘好奇地發問:“採訪使是什麼?”
這種問題自然不用李隆基和張九齡來解釋,李泌直接給她解答了這一疑問——
所謂的採訪使其實就是朝廷派人到各道監察州縣官吏、核查刑獄案件,大唐天下分為十道,於是便該設置十道採訪使。
採訪使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充分了解地方上的情況,中書省才能擬定適宜的政策。
三娘知曉是這麼要緊的位置,頓覺自己的小肩膀上有着沉甸甸的責任。
她一臉認真地向李隆基保證:“阿晗一定不會辜負陛下的期望!”
李俅有樣學樣:“我也不會辜負阿翁的期望!”
蕭戡信心滿滿:“我日後仗劍為陛下走天下!”
這個年紀的小孩兒壓根不知謙虛為何物,只覺自己是天下第一等能耐人,長大以後肯定什麼事都能做好。
李隆基哈哈笑道:“好,朕等着你們長大后給朝廷當採訪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