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完結篇
第二卷主要出現人物
No.1
姬閱
身份:王孫專屬輔助(夫子),幕後黑手
事迹:收集情報,教昱御車、躲在幕後
No.2
姬昱
身份:王孫、吟遊詩人
事迹:制肥、推廣初犁、擲果盈車、一信退秦
No.3
姬歡
身份:晉國國君
事迹:繼父之本
No.4
郭偃
身份:卜官
事迹:推行郭偃之法,引誘王孫拜師
No.5
趙盾
身份:士大夫
事迹:為趙嫡子
No.6
趙衰
身份:中軍佐
事迹:趙衰獻玉
No.7
屠岸擊、屠岸賈
身份:晉國大夫、士
事迹:賈在晉國做賭場、遊戲廳、酒吧,以此攀附權貴、為難王孫昱。
No.8
任季子
身份:下屬家臣
事迹:讓婢女為王孫洗壺未果
No.9
溪
身份:下屬家臣
事迹:傳播王孫的神話,金光之法創始人。
No.10
無名刺客
身份:刺客
事迹:刺殺自裁
No.11
農人
身份:庶農
事迹:虛與委蛇、狐假虎威的故事主角
No.12
孟明視
身份:秦將
事迹:改名、我劍也未嘗不利、散盡家財、濟河焚舟
No.13
百里奚
身份:秦國上卿
事迹:你那表情算什麼
主要出現的人物會寫明,上述是劇情推進者,如果是不重要的會先忽略,像某些國的國君或者老婦、婦人只是出現一次兩次或者當背景板的就忽略了。
第二卷中參考資料文獻:《史記陳世家》《禮記》《詩經》《漢書食貨志》《三國志》等。
其中有一部分算是玩了一點梗,也受一些影視劇的影響。
本來還想把故事線拉長之後寫一些官制軌事,後來還是決定把第二卷故事縮小,沒有過多的描述。
可以說第一第二卷都是很多用群像視角來進行側面描寫說明,一方面是因為王孫的身份不適合於面對大眾(後來寫了一章吟遊詩人也是有一個和民接近的馬甲),一方面也是因為受到年紀的限制,很多方面不好寫,不能在幼小形態就展現出霸王風範吧。
而且還沒有成為王的覺悟,沒有經歷,一上台就說那些什麼智慧權謀不覺得可笑嗎。
因為主角是從幼小時寫起,就不能寫什麼單打獨鬥和在權謀中掙扎,年齡是硬傷,為了寫好一些,之後第三卷的劇情更多是關於心靈的成長和個人的成熟,畢竟有了一個吟遊詩人的馬甲,也算物盡其用。
我其實在很早的時候也想過魂穿然後展現出什麼驚人的魄力和能力的,不過總會有種割裂感,穿越的人得是什麼社會精英階級啊,和古代的智者打得有來有回的,我喜歡用自己的某段時間段去代入,發現真不好意思能說玩得過古人。
在古代就算說出了橫渠四句(為生民立命....)這樣的驚人之語,可沒有匹配的德行的話總感覺會不符合人設和造成人物的降智,所以在寫前面權謀時會在前面盡量的略過王孫昱,現代人(普通人)不應該一開始有那樣的格局,要想成功,還需要不斷成長。
而我把閱寫在幕後也是這個原因,一方面郭偃不願意看到王孫身邊有那些變數,一方面閱要是一直在明面的話智慧權謀的代表都是他,所以要設立在幕後,要是有一些難以決斷的事情也可以進行商量,當然這不是不來往,而是為了欺騙郭偃。
其實寫這段時間用來介入是很不錯的,這個時期晉國獨大,私田的出現也能說明出開始轉變成封建地主制,耕種的庶農變成了封建農人。這個時候在晉國就能有很大的作為,可以抒發思想,也能夠在此推動社會生產力。
解答一下為什麼奴隸公有制不適合提出一些農肥,因為從事生產的庶農本身就相當於圈養的奴隸,一井耕種只有八田是自己的,另外還有賦稅和各種形式的壓迫,不是奴隸也像奴隸。這是由貴族世家掌控的公田,庶農是依附他們才得以生存;
如果現在有高端的生產資料,貴族也不願意分享出去,因為庶農有了這樣能夠加速耕產的方式就能夠用閑余的時間去開墾私田,成為不受管控的庶農,而原本的公田也會得到荒廢。
所以這個時候出現了官吏視察有沒有開墾私田違法的行為,用以維護國家的利益。如果庶農都去耕種私田,那貴族的利益受損,國家的利益受損,還怎麼打仗?
有聰明人就會想到這一層,就像郭太卜,只需要上繳賦稅就能夠承認私田;可是這樣也會引起貴族的貪婪,就會出現土地兼并,百姓流失;這樣也會造成虛假繁榮,阻礙生產力發展,只不過晉國因為施行這樣的政策之後國力空前強大,就會忽略這一點。
貴族們的兼并也會造成兩極分化,影響社會穩定,市場經濟總會有一天引起經濟危機,這也是為什麼會有起義,百姓活不下去了自然就走上了這樣的道路。
從經濟和社會關係來解答古代的矛盾當然只是我的片面之詞,因為都沒有經歷過那樣的時代,只是盡量的往實際靠攏。
我寫得可能和一般的歷史文不太一樣,可能會有很多人看不下去。在此表示歉意,同時也為這本書的前途感到迷茫,有時候成績不好也會影響到寫作,只能說再堅持堅持吧,把我的兒盡量完善。
每次寫卷尾完結篇都能花費一定時間和水一些字數,所以我會把完結篇放到作品相關,第三卷加油。
要認真一些,不能再玩飛花令了,滿腦子詩詞歌賦快把劇情都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