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神武政變
在第三次水師下南洋之後,還要不要耗費財力,繼續向西開拓,成為了宋庭爭議不休的一個朝政議題。
此時宋庭朝中愈演愈烈的堂爭,哪怕是作為天子的孫策也已經有些壓不住了。
或許是天佑大宋,也或許可能是大宋的宮殿地處東南,不需要考慮用亂七八糟的水銀、鉛汞之類的東西保暖,所以大宋的皇子們夭折率只有不到三成。
而最重要的皇子東宮太子以及二皇子都順利成年,到如今應該說都正當壯年。
雖然尚宮局被孫策剝奪,交給了專業的女官處置。但二皇子還是有右軍都督周瑜的支持,水師南下也符合二皇子派系的利益。
所以二皇子派系鼎力支持水師繼續進行第四次下南洋。
而太子系則掌管着三司使和左軍都督、上軍都督部,他們主張把錢省下來,對中原進行開拓,至不濟也要把長江一線發展起來,把荊州、益州境內的蠻夷遷出,並投入重資,發展當地的水利建設,促進農業發展,使諸夏文明進一步鞏固江南之地。
他們怒斥二皇子派系的好高務遠以及好大喜功,以為中原之地都沒有開墾完成,派出水師興師動眾的發展南洋,完全是得不償失。
是否得不償失還不太好說,關鍵的問題是,水師下南洋收穫的財富大部分都歸為二皇子派系所有了。他們因此而不斷招賢納士,擴大勢力。
江南學校中有至少三成受到了二皇子派系的資金扶持,有大量士人為二皇子搖旗吶喊。
所以太子系必須堅定的反對下南洋,這無關下南洋究竟是否獲利,本質就是要藉機打壓二皇子派系的發展。
朝議吵吵鬧鬧了一年的時間,時不時就會被拿出來爭執一番。
最終在開元二十八年,以孫策綱常獨斷,力主第四次下南洋而結束。
孫策很清楚,只要水師再努力一回,就能繞到印度西岸了,那就能聯絡到在波斯地區崛起的薩珊王朝。
到時候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之間就徹底打通了,能夠把西方財富源源不斷的運送回來。
開元二十九年,大宋精銳水師一萬五千以及甲士萬餘,在右軍都督周瑜的全力支持下,以周林為統帥,以二皇子派系新崛起的名將諸葛恪為副帥,正式從吳興出發。
周林作為周氏外戚,當初曾跟孫權一同往遼東市馬,不論是地位、資歷都非常卓著。
而諸葛恪作為諸葛瑾之子,也是二皇子派系的核心之一。
諸葛家雖然有着兩頭下注的習慣,諸葛亮在太子系,諸葛瑾就被迫進入了二皇子系。不過諸葛恪不同,這個年輕人向來野心勃勃,他認為以自己的身份和年紀,就算加入了太子系,等太子順理成章的繼承皇位,他也難位居高位了。
所以他是主動加入二皇子派系,並為其出謀劃策的。以期能在二皇子登基之後,作為潛邸之臣,可以宰執朝廷。
而他的才能、氣度以及雄心壯志,也的確是被二皇子一系所器重,所以才能在剛剛過了而立之年,就被任命為水師的副將。
對他出任水師副將,朝廷當中皆以其為美,贊其繼諸葛氏家風,光大門楣,再次年紀輕輕就成為一軍統帥。
只是民間亦有民謠言:“吁汝恪,何若若?蘆葦單衣蔑鉤絡,於何相求楊子閣。”
意思是諸葛恪死後必然被葦席裹了身體用竹篾束在腰上,拋屍於亂葬崗。
亦有民謠言:“阿童復阿童,銜刀浮渡江。不畏岸上獸,但畏水中龍。”“南風起,吹白沙,遙望魯國何嵯峨,千歲髑髏生齒牙。”
似乎無不暗示着,承平三十多載的宋室已經不可避免的要面臨刀光血影和兵戎交戈。
尤其是水師啟程之時,周林的大纛無風自斷,周氏的旗幟在萬眾矚目之中轟然飄落,直接砸死了下面的一名持麾儀從,鮮血噴濺到了旗幟之上,這怎麼看都不是一個好兆頭。
周瑜甚至都有些遲疑,人越到晚年越是迷信,他力壓下了水師啟航的日程,親自往建康昭明宮中詢問天子,是否晚些日子,再做商議之後啟程。
但天子直接駁斥了其言,詔令艦隊即日啟程,不得有誤。
水師啟程的當日,太子系的人也大量出現在了港口,注視着水師的艦船消失在了晴空碧海之間。
這讓整個朝廷都非常驚訝,要知道到了如今,太子系因為天子支持二皇子派系的下南洋,已經是對二皇子派系憤怒不已。
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江湖,孫策想要壓制朝廷中的黨爭,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黨爭永遠是政治的內核之一。
想要用政治手腕解決這一切,讓朝廷風平浪靜,幾乎不可能完成。
太子系的人大量出現,讓朝廷驚訝之餘也紛紛猜測緣由。
難道太子系的人也看中了下南洋這件事的收益?
還是格外關注這次下南洋的成果?
而這一次下南洋的成功也是不負重託,開元二十九年就送回捷報,艦隊在宣慰司以西八百餘里處,擊破一股海上賊寇,斬首四百餘級,驅散賊虜三千餘人,並將其賊首押送中原受審。
開元三十年,艦隊也不負天子之命,順利繞過印度東岸,抵達印度西岸接觸到了薩珊帝國,開啟了貿易往來。
事實上雙方在陸地上已經有所接觸,都知道了彼此的存在。
薩珊王朝建立也已經快二十年,商隊早就已經把彼此的消息傳送給了絲綢之路上的國家。
路上絲綢之路存續數十年,雙方作為強大的王朝,都默契的維護着這個商路的安全。
哪怕雙方在花剌子模地區打仗了仗,死傷七千餘人,也只是薩珊王朝的軍隊向後撤退了兩百餘里,宋軍也退出了花剌子模地區。
畢竟宋軍的重心一直在海上,陸遜在這裏能打贏,軍隊規模也不夠,守不住疆域。
而薩珊王朝也是切實的見識到了宋軍的能征善戰,這群東方人在戰場上極度嗜血,所向無前,還習慣於把薩珊人的首級砍下來掛在腰上,腰間別著十幾顆首級依舊面目猙獰的衝過來。
骨子裏就慢慢騰騰的薩珊人,真的有些受不了這種恐怖的軍隊。
他們拜火教徒都將東方人稱為炎魔、赤潮,是滅世一般的存在。
尤其他們還習慣於斬首築造京觀,簡直是恐虐信徒一般,血祭血神,頭獻顱座。
要不是宋軍人數有限,赤潮每次出動只幾千人,拜火教徒根本不敢駐留在當地廣袤的疆域。
結果宋軍三萬人在薩珊王朝南部疆域登陸,差點嚇得當地守軍崩潰。
要知道,他們的主力軍隊兩萬餘人在花剌子模才被宋軍六千餘人擊敗,斬首數千。
結果赤潮三萬人登陸在毫無守備的沿海地區,薩珊王朝的官員紛紛望風奔潰。
要不是周林克制,主動表示自己為和平貿易而來,薩珊王朝在當地的統治就直接崩潰了。
而和平,永遠是所有民族都共同期望的願景。
雖然雙方在交壤的邊界上因為霸權有所摩擦,可是商路開通,對彼此而言都是發展和穩固的必須。
因而這一次下南洋的艦隊可謂是大獲成功,艦隊攜帶的中原貨物以近乎十倍的利潤全部賣了出去。
可即便這樣,也讓雙方都驚呼各自揀了大便宜。
沒有中途各國的關稅,沒有其他商隊的經手加價,兩個帝國直接的貿易往來,使彼此都利潤大增。
海上絲綢之路瞬間引爆了整個薩珊王朝的熱情,無數貴族、商賈都紛紛打聽艦隊中的成員,怎麼樣才能飄洋過海抵達中原。
而就在遠洋開拓達到了興盛的極致時,誰也想不到,就在萬裡外帝國的京師中,一場政變也激烈的展開。
昭明宮中,孫策平穩的坐在慶壽殿的龍塌前,安撫着躲在他身後瑟瑟發抖的羊徽瑜。
羊徽瑜即千古名將羊祜的姐姐,羊祜如今才剛剛十一歲,羊徽瑜比他大七歲,如今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
這樣一個少女面對明晃晃的火把以及無數鐵甲撞擊之聲,不可自抑的會感到恐懼。
數百鐵甲包圍了慶壽殿之後,宮殿大門被打開,太子的身影被無數文武擁簇着走進宮殿內。
見到他的父親安穩的懷抱美人坐在床榻上,他顯然是大吃了一驚,眉頭緊蹙,看向身邊大臣的眼光在帶着一份驚疑不定。
倒是孫策在甲士環繞中,冷靜的開口,說道:“不用懷疑,朕只是猜到了政變的軍隊一定是你太子的。”
“你政變的時間比朕想的還要晚很久,朕心甚慰。”
孫紹如今已經四十七歲,貴為太子也已經是不怒自威,雍容華貴。
驚疑了瞬間之後,他很快就冷靜下來,在他身後聚集着當朝的宰相和五軍都督府的都督,他已經是勝券在握,因而沒必要自亂陣腳。
“父皇,早就知道孤會發起政變?”
孫策揮了揮手,對其他臣子說道:“你們都下去吧。朕跟太子說幾句家話。都到了這個程度,難道你們還怕朕會不傳位給太子嗎?”
其他臣子還在遲疑,畢竟天子文武天資,壯年之時可是勇冠三軍。若是拚死一搏……
孫紹此時怒喝一聲:“都下去,難道你們還打算對太上不利?”
聽太子的一聲怒喝,周圍那些低下頭不敢直視孫策的臣子率先離開,其他人也只能跟隨人流離去。
等人群離去,孫策笑了笑,說道:“歷朝歷代,太宗繼位就沒有正常的。太子能以太子之位繼位,已經是令我大宋超越各朝了。”
別看後世總是拿李世民玄武門之變說事,可李世民在所有太宗中,算是繼位最合理的了,至少他是以太子的身份登基的。他只是太子之位來的有問題,而不是皇位來的有問題。
其他的漢太宗,文帝的繼位是漢代的勛貴諸侯們誅殺了諸呂扶持上去的,而且他到了長安之後,就誅殺了劉邦指定繼承人劉惠的孩子們,這個手段繼位,在歷代太宗里都算炸裂的。
宋太宗燭光斧影,以及宋太祖死後,還沒有到時間他就匆匆改年號,以至於連司馬光都覺得他有問題。
至於明太宗朱棣,那就更別說了,他都不是政變,而是直接發動了一場內戰。
剩下那些小國和分裂朝代,太宗之位都是有各種各樣的問題,要麼是權臣所立,要麼是政治鬥爭的結果。
所以孫策說道:“朕一直在給你機會。新朝初立,這些朝中勢力錯綜複雜,不大殺一場,重新洗牌,根本無法穩固朝堂。”
“太子的耳根軟,太子系那麼多人勸你政變,你肯定會被說動。能堅持到如今,朕已經接近古稀之年才發動政變,你比朕想的還要有主張,還要沉穩。”
孫紹陷入了沉默,他一直以為自己能政變成功,是因為父皇已經年近七十,精力不濟,又沉迷女色,不理朝政之故。
卻未曾想,是父皇故意給自己機會。
不過認真想想也清楚,父親從亂世中殺出來,最終建立了整個大宋盛世。
他早已清楚自己會發動政變,要是沒有他默許,自己怎麼會安然站在這裏?
而孫策接著說道:“朕把皇位傳給你。哪怕你不主張,你麾下那些臣子,也會對朕任命的將領、二皇子系得臣子逐出朝堂。一場清洗,最終將使黨爭以軍事流血得方式結束。”
“朕要求不多,只有一個,無害手足兄弟,無禍天下百姓。讓政變在高層開始,亦於高層結束。”
孫紹點頭,算是答應了孫策這個要求,說道:“之所以此時政變,就是趁二弟派系的主力下南洋而去,不會引得內戰。”
孫策親眼看着太子長大,很清楚他不是一個殘忍暴怒之人。
所以正式下詔退位,正式將皇位傳承給了太子。
不退位也不行了,他已經六十八歲,馬上接近古稀之齡。
一路從亂世里殺出來,他年齡比李世民高出十六歲,已經非常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