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終章

第367章 終章

孫策退位第二年,也就是他七十歲這年,朝廷正式改元為神武元年。

自古以來,太宗朝的繼位都不是很順利。

宋室能以這種波瀾最小的政變完成繼位,孫策已經十分欣慰了。

他可以把皇位傳給太子,可是太過順利的傳位,孫策沒辦法清除藏在風平浪靜下面的隱患。

等他去世,恐怕會掀起更大的波瀾。

如果出現漢太宗或者明太宗那種局面,他的心血就毀於一旦了。

而事實證明,孫策的預期的確很準確。

太宗一繼位,就開始了血腥的肅清。

天家無親情,哪怕是孫策把皇位和平交接給了太子,太子也毫不猶豫的麾下了屠刀。

他首先一舉肅清了十幾名忠於孫策的將校,這些都是孫策在位期間任命的嫡系將校。

其中八人,被太子以杯酒釋兵權,允許他們回鄉養老去了。

六人被太子直接處死,震懾朝廷。

期間有四人曾經跪在白鷺洲的延福宮前,求孫策救其一命。

孫策內心悸動良久,最終選擇了閉上眼,明哲保身,閉門不見。

這也是為什麼自古以來,絕大多數皇帝哪怕都要病死了,也不肯放下權力。

他一旦放下權力,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的,新君上位,一定會清洗他的嫡系,從而保證自己的權力穩固。

太子清洗了孫策的嫡系三個月之後,屠刀就伸向了二皇子。

二皇子被強令就藩,周瑜被以謀逆之罪下獄。

下獄前,周瑜跪在延福宮前,請孫策為周氏求情,整整一夜,孫策也沒有見他。

等凌晨周瑜離開之時,一夜白髮,在宮門前泣血斥曰:“自古薄情,未有如天家者!我死亦不入太廟陪祭!”

隨後他被趕來的繡衣衛官員下詔獄。

隨着周瑜被下獄,二皇子強令就藩,整個二皇子派系如鳥獸散,消息傳出,正在南洋返航的水師驚恐不已,混亂之際,諸葛恪斬殺周直,擁兵自立,割據於南洋海外。

等到神武元年,朝廷得知消息,天子勃然大怒,他無愧後世謚號武帝之稱。屠刀揮舞的更加凌厲了,二皇子派系被他一網打盡,同時藉機更是將開國勛貴們徹底瓦解。

五軍都督府裏面所有的官職都被他替換,包括曾經太子系的核心諸葛亮。

這也是讓孫策最欣慰的一點,皇帝要足夠的狠,哪怕對自己人也絕不手下留情。

太子用諸葛亮掌控了軍權,把握了朝政,大權在握之後,就直接把諸葛亮從軍隊中踢出,轉變為了文臣,任尚書僕射,跟大唐軍神李靖位置相同。

五軍都督府完全換上了太子培養的親信,包括一代名將,歷史上統一了三國的名將王濬,才幹卓越的駱統,趙雲之子趙統,太子伴讀鄧艾和風車都尉周遊。

可以看得出來,這些人都是年輕人,因而五軍都督府的職權略有降低,再不能威脅皇權。其位卑權重,有點類似參謀部和樞密院,只給皇帝做軍事顧問之權。

而且也能看得出來,當今天子頗有容人之度,周遊是二皇子系僅次於周瑜的核心,是周瑜幼子,少有才幹,剛正不阿,又博覽群書,稍年長於陸抗、羊祜,但與這些人並稱帝國後起之秀。

天子不拘一格用之,可見其胸襟。

也正因此,主政后的諸葛亮,並沒有對周瑜用刑。只是像驅逐李嚴一樣,將其編為庶人,流放至嶺南。

神武元年,國家大赦天下,他走到半途就又回到了廬江養老。

回到廬江之後,周瑜便閉門再不見客,神武三年,一代名將周瑜去世於家中,去世前只有一句遺言:“我錯怪陛下,無顏再見。死後勿令我陪祭太廟。”

顯然孫策已經預料到了諸葛亮主政,一定不會殺他。可孫策要是開口,天子顧慮太上干預朝政,一定不會放過周瑜這位在軍中有極強名望的統帥。

但他的遺願,註定無法滿足。

神武十一年,八十一歲高齡的太上皇病逝於延福宮中。

天子強勢駁回內閣數次謚號之議,尊崇父親最大的心愿,謚號文皇帝,廟號太祖。

到了神武十一年,天子登基十一年,早已跟父親和解,清晰的回憶起父親對自己的各種疼愛。從自己出生的那一天起,父親就決定了一定會將皇位傳給自己!所以才把最頂級的人材,最權重的大臣都派到了自己身邊!

自始至終,二皇子都不過是一個防患於萬一的選項啊。只要自己不早逝,二皇子就毫無機會!

到了太上皇晚年病危之際,天子常守在病榻之前,淚流滿面,衣不解帶。常悔恨自己從臣屬之言,發動了神武政變。雖然這一切,都是父皇的規劃。

他父皇神武天資,實在不是他這個中人之資的太子能比擬的。

所以謚號這方面,天子無論如何都要如父親遺願,堅持謚號為文。

並以呂范、周瑜、呂蒙、趙雲、程普、張昭、張紘、蔣欽、孫河、朱治首批十人陪祭太廟。

而朝臣們根本不敢忤逆天子威嚴,到了神武十一年,天子的赫赫君威,已經到了臣下們根本不敢違逆的地步。

得益於文皇帝開元三十二年的積累,朝廷府庫裏面物資極度充盈。

繼位的天子孫紹,開始了對外的赫赫武功開拓之路。

神武二年,宋庭以名將陸遜為統帥,發兵七萬,從夾石城向北,進攻向西逃竄的鮮卑余部,宋軍越過了兩千里戈壁,一舉覆滅了漠北的鮮卑王庭,斬首三萬餘級,收牲畜數十萬。

神武四年,宋庭再度以王基為將,率軍四萬出遼東,進攻在遼東崛起的段部鮮卑,斬首一萬八千餘級。

神武五年,宋庭重建了海軍,並南下宣慰司,找到了叛逆的諸葛恪。宋庭水師三萬,叛逆水師一萬,在宣慰司東南千餘里的戰場上激戰兩天兩夜,宋軍大破賊軍,將諸葛恪生擒回中原,一如民謠所言,斬首之後,綁着席子扔在了亂葬崗。

神武八年,西南擴張的漢國終於激怒了朝堂。漢室要發展,不可避免的要向北部擄掠人口。

宋室永昌國國王孫權去世之後,永昌國再不敵漢國的兵鋒。

兩國軍隊交戰,永昌國被斬首四千餘級。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漢國的疆域可以向南發展,拓土數千里,就像春秋之際的楚國。

永昌雖然有中原文明的優勢,可漢國如楚國般疆域廣闊,因而國內有六萬餘軍隊。

這次決戰,漢國出兵三萬餘,永昌軍隊抵擋不住,所以被滅國。漢軍打入了永昌國都,將孫權之子孫登斬殺。

於是天子震怒,以王濬為將,將步騎七萬餘,自益州郡出兵,進擊漢軍。

兩軍在深山之中交戰兩年有餘,宋軍終於擊潰漢軍,斬首一萬五千餘級,擄敵眾男女四萬餘,拓土千餘里。

宋室乃將其皆納入宋境,新設孟養國,遷二皇子就藩。

神武十年,永昌、孟養兩國境內胡人叛亂,朝廷再度發兵,以鍾會為將,督師兩萬,數月而平,但屠戮異族男女合計十三萬餘眾,兩國境內胡風為之一清。

神武十六年,薩珊王朝與中原爭奪西域小國康安,也就是說粟特語的小國,後世昭武九姓所在之地。

粟特也是感覺悲慘,他們本來生活在祁連山下的昭武城。國破家亡下,他們都逃到中亞的撒馬爾罕附近了,結果還是躲不開中原的軍隊。

曾經能征善戰的民族,現在已經點滿了經商的天賦,還要他們怎麼樣?

可是強權之下,也根本由不得他們。

薩珊王朝侵入這裏之後,陸遜再次受天子之命,率軍兩萬西征,兵在這裏擊破薩珊王朝主力四萬餘人。

朝廷隨即設安西四鎮,以康安、碎葉、疏勒、龜茲四地為四處軍事重鎮,並常駐軍隊兩萬四千,設安西都督府,以陸抗接替陸遜出任安西都督。

同時西域長史府龜茲以東的所有國家去國設郡縣,歸為瓜州,以蔣琬為州牧。

神武十七年,朝廷再次主動興兵,向隴西一帶盤踞的羌胡發起攻擊,朝廷興兵六萬餘,一舉打到了高原之下,拓土千餘里,斬俘羌胡十餘萬人。

到神武十八年,太宗皇帝去世之時,宋朝疆域達到極盛。

宋軍在開國這短短不到五十年的時間裏,把東西南北所有的國家全部打了一圈,殺的血流成河!

真真切切的將大宋開國武德,展示的淋漓盡致。

以至於哪怕太宗、武皇帝孫紹去世,也沒有任何異族敢再跳出來蠢蠢欲動。

此時宋室疆域,北部直抵漠北,草原上鮮卑式微、柔然未興,還沒有任何部落敢與宋室為敵,紛紛稱臣。

西部直抵撒馬爾罕,疆域已經越過了蔥領。

而正好薩珊王朝進入了衰退期,他們向西被羅馬打敗,薩珊王朝的君王沙普爾一世兵安那托利亞,雖然先勝一場打敗了羅馬人,但後來敗於羅馬人及其盟友巴爾米拉的奧登納圖斯沙普爾一世的妻妾被俘,並失去了所佔領的羅馬領土。不得不向羅馬交付500,000便士的贖金,並且每年進貢。此時薩珊王朝進入衰退極致,人口只有1350萬。

東部的擴張,薩珊王朝又遇到了名將陸抗,要不是陸抗忙於消化瓜州的數萬里疆域,必然會繼續往薩珊王朝腹地開進。

此時薩珊王朝也被迫向宋室稱臣供奉,去其萬王之王的帝號。

撒馬爾罕著名的萬神廟裏,坐在正中間位置上的萬王之王,就是大宋武皇帝孫紹,而非唐高宗李治。

不過若宋室滅亡,有唐一待,也未必不能再進軍到此地,重新建立萬王之王的位置。

宋室向南則在舊港宣慰司一線已經設置了三十餘座城池,駐軍萬餘,官員數千,對商路徵稅。

只有對西南方向的開拓並不是很順利,歷漢室、宋室兩國之開拓,也無法在西南高歌猛進。當地的氣候,實在是極大的束縛了中原的腳步。

自古大一統王朝只有兩種命運,要麼二世而亡,要麼享國數百年。

秦、晉、隋、明的第二世都極為不太平,大規模的戰亂席捲全國。

宋室的政變登基雖然也慘烈,可是極大的清洗了亂世統一過程中的勛貴和勢力,導致這些貴族沒有實力發動席捲全國的戰亂。

在那次慘烈的政變中,利益分配完成,朝廷順利穩固了下來。

加上武皇帝孫紹在位時間比較短,十八年即病逝。

還沒來得及折騰,他的太子就順利繼位。

不過由於他的太子中途夭折了一人,其實這名太子已經是孫策沒有見過的幼孫了,只有十三歲。

由大臣羊祜,也就是最後陪在孫策身邊的羊徽瑜之弟,擔任輔政大臣,輔佐其登基。

羊祜德行出眾,又寬容待人,所以執掌朝政之後,就施行了寬仁之政,大為緩解了因太宗武皇帝開邊而導致的民間饑饉。

至此,大宋開元、神武兩朝的開疆拓土結束,後世尊其為元武盛世。

羊祜因為其出眾的德行,歷經三朝,輔佐了高宗、顯宗、德宗三朝。

但到了第六代皇帝宋神宗,北方崛起的柔然就極大的威脅了中原的安全。

神宗皇帝,這個謚號就昭顯了他毀譽參半的一生。

在其任內,官員貪腐橫行,朝政已經不復羊祜在位時的清明,又任用了奸臣,導致對柔然的戰爭失利,前後折損了十幾萬軍隊。

神宗中期,柔然已經打進了河北,冀州之地不復為中原所有。

但神宗皇帝有一點讓後世非常贊善,不割地、不賠款、不議和。

到了神宗朝後期,朝廷屢次興兵,終於打的柔然筋疲力竭,邊軍出賽兩千餘里,一舉蕩平了柔然的威脅。

整個柔然種族,徹底消失在了漠南,要不是有漠北荒漠,這個種族就要直接消失。

但連綿三十多年的戰爭,也導致了北方藩鎮的崛起,為了讓北方有能力對抗柔然騎兵,朝廷給了各鎮都督太大的權力。

神宗朝就妄圖削藩,但是未能來得及施展,神宗皇帝就病逝於建康。

而憲宗皇帝繼位又並不順利,憲宗並非神宗的親生血脈,而是從太祖文皇帝的血脈中間找的旁系子弟。

神宗皇帝每次生下兒子,就廢除了憲宗之位。其子早夭,就再復立憲宗為太子。

這樣三起三落之後,朝廷動蕩不安。

等憲宗皇帝坐穩了皇位,北方的藩鎮割據已經不可避免。

而憲宗沒有經過系統的皇帝教育,倉促削藩,逼得藩鎮叛亂。

這一叛亂就是五十多年,歷經憲宗、穆宗三朝也沒有鎮壓下去。

等哲宗皇帝繼位,雄圖大略,依託長江天險擊潰了北方十萬叛軍,併發起北伐,雖然收服了長安、雒陽、鄴城等諸多重鎮,卻似乎宋室已經失去了天命。

年紀輕輕,僅二十六歲的哲宗皇帝僅登基四年就病逝於宮中。

給後世留下了無數的嘆息。

無數人感慨,若哲宗皇帝能有太祖皇帝一半的壽命,依託繁華的江南,未必就不能實現宋室之中興。

宋室建國第二百六十年,來自隴右地區的軍事貴族李氏統一了北方,號稱五十萬精銳步騎,兵臨長江。

所有人都以為宋室滅國在即的時候,誰也沒想到,宋室出現了一位扶大廈於將傾的宰相虞筠。

這是東南為望族虞氏後人,其先祖為太祖文皇帝的大寶貝虞翻。

世人皆說這位宰相是天賜予宋室的救世之臣。

當時李秦武王在江岸題詩:自古車書一混同,南人何事費車工。提師百萬臨江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欲一舉而混一宇內。

但卻被虞筠組織宋室軍兵大敗於牛渚津。

當初這裏就是孫策渡江之地,誰也沒想到,宋室中興亦自此而起。

虞筠作為宋室的千古名相,對內改革稅法,方田均稅,並加強商稅梳理,嚴格清查偷稅漏稅的世家大族,對外積極主戰,並寫了一篇《歷代治國得失疏》。

裏面甚至不假修飾的批評了太祖文皇帝孫策的重東南而輕西北之國策,認為從太祖定都於建康的那一刻起,西北之亂就不可避免。

後世西北一定是國家之患。當地有天府之國,有兵馬之利,如何能不興起?

他力主宋軍要攻破關中,才能削弱李秦叛逆的勢力。

雙方在中原絞肉三十餘年,南陽、洛陽、兗州、青州幾乎盡為丘墟。

最終李唐發生內亂,被胡人所噬。

宋庭亦無力再戰,因為從名相虞筠病逝后,宋庭再度陷入了朝政腐敗當中。

宋庭在殘喘百年之後,江南發生叛亂,從廬陵起兵的豪傑席捲了江南,最終淮北的一名平民朱碩以不世出之才橫掃天下,兵進建康,改朝換代為明。

但值得慶幸的是,這位皇帝非常有胸襟,沒有屠戮前朝皇族,盡遷其於交趾以南。

因為隨着戰亂蔓延長江以南,中南半島上的蠻夷曾經一度興起,至今未徹底平息。

孫氏就要徹底承擔起開拓東南的職責,再用三百年時間,把當地徹底納為中原所有。

(終)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霸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霸王!
上一章下一章

第367章 終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