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老李原創:地瓜

東北大老李原創:地瓜

東北大老李原創:地瓜

小時候,地瓜是一種常見的作物,因其可糧可菜,所以家家都會在房前屋后的自留地中辟出一塊種上它,以期獲取一份收穫。

地瓜育苗通常選在春天,彼時人們會把炕梢的炕席捲起來,在露出的土炕上用尺八寬的長木板圍出一方地界,然後在其間鋪上厚厚一層肥土,將頭年秋天留的地瓜吊子埋入其中,澆完頭遍水,就可把一切交給時間了。

藉著炕梢兒的煙火餘溫,只需幾日,綠油油的地瓜苗便會密密麻麻地從土中冒出來了,等到地瓜苗長到尺八高,就可帶着根須拔下來,這便是地瓜栽子,將地瓜栽子泡在水中,第二天,便可挑到地中坐水栽秧了。

地瓜栽子長到地里,便成了地瓜秧,在人們拔草上肥的期待中,它們撒歡似地瘋長着,不需多久,便會葉茂封壟,那顏色也變得黑真真的了。

一分汗水,一分收穫,知恩圖報的地瓜從不負人,到了收穫時節,人們拔除上面的老秧,那圓滾滾的地瓜便在鎬頭的翻動之下,露出了可愛的真容。

地瓜切開,按瓤的顏色可以分為白瓤和黃瓤兩種,做為主食,白瓤適合加少量水下大柴鍋支簾干烀,起沙甜面;黃瓤適合入灶坑熱灰慢烤,軟糯流糖,無論哪種,都會讓人喜愛有佳。

生地瓜切片晒成地瓜干,粉碎后可進一步加工成澱粉,地瓜澱粉可以做成下酒的涼皮、燜子及粉腸等美食,尤其是拉(LA四聲)成粉條,那便是東北名菜豬肉燉粉條的主角。

地瓜粉條分寬細,除了與豬肉成就東北名菜,亦是百燉之王,小雞蘑菇燉粉、魚頭燉粉、白菜豆腐燉粉、酸菜凍豆腐燉粉、菠菜豆腐燉粉……簡直舉不勝舉。除了燉制,粉條還可炒制,比較有名的是吉(積、酸)菜粉和芹菜粉,尤其是與肉沫同炒的螞蟻上樹,常常讓傻姑爺情不自禁地站到凳子上吃。再有,孩子多的人家,逢年過節,也會將一把乾粉條投入熱油鍋,便會瞬間膨化,待到顏色金黃,撈出控油並灑上椒鹽,趁熱上桌,做為孩子們的小零食或是老爺們兒的下酒菜,那味道真的可以堪比炸蝦片了。

地瓜干不制澱粉還可釀酒,每逢貓冬時節,農村的土燒鍋常以地瓜干代替雜糧做為主料,於是香味綿長的地瓜燒便橫空出世了!

地瓜燒度數高,不上頭,入口綿甜,加上價格香人,不需多少錢便可打上一大塑料桶,深受各路酒人喜愛。

冬天,家家吃兩頓飯,中間孩子們餓了,常將生地瓜切成厚片放到地爐子的熱圈上,盯住手勤,幾分鐘翻個面,直到烤成虎皮狀,便成了土版的烤薯片,這東西焦香甜糯,有時也會把大人招來湊趣,常常連烤幾個都不夠。

生地瓜還可做一道名菜,就是拔絲地瓜,地瓜切成大小適中的滾刀塊,過油炸至金黃,然後投入熬好的冰糖稀中打個滾兒,便可拔絲上桌,此菜吃時要趁熱,為防燙嘴粘牙,常伴一碗涼水,怕熱怕燙的,可在其中打個滾再入口,拔絲地瓜外脆里糯,香甜可口,是極考驗廚師火候水平的一道家常菜。

另外,烀熟的地瓜晾涼,去皮搗成泥,然後搓成小球,沾上熟芝麻和椒鹽,又會成為一道名菜“椒鹽麻球”。

地瓜也可做成小食品,秋高氣爽時節,取細長的地瓜烀熟,然後拿到院中大簾上晾至半干,再切片晾至全乾,便成了熟地瓜干,它耐吃耐嚼,香甜哏揪,是冬日裏孩子們的最愛。

做為地瓜的副產品,東北老鄉朝鮮族還會將地瓜秧製成鹹菜,記憶中的地瓜秧常與小土豆配套,醬香濃郁,配上一碗大米飯,那感覺真是給肉都不換。

烀地瓜做為主食,多吃會燒心返酸,如配咸辣菜條一起食用,則可化解無虞。

光陰荏苒,一轉眼,這些地瓜的舊事,已是四十多年前的回憶了,進城后,又知道地瓜還有紫瓤和紅瓤的,據說營養也比黃瓤白瓤的多了不少,想來,算是地瓜愛好者的福氣了。

後記:

記憶中的地瓜製品是沒有造假的,近來聽科技狠活說粉條居然能用膠造假,另聽說還有的拿地瓜泥摻入豆沙餡製成豆沙包子的,如此想來前者更招人恨,無異於投毒,至於後者,我尚能原諒,畢竟都是能吃的,除了偷工減料,營養也算豐富了一些。

寫到此處,忽然想起一句舊時電影裏的台詞:地瓜,地瓜,我是土豆,聽到了請回答,聽到了請回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51世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51世紀
上一章下一章

東北大老李原創:地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