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合伙人賺的越多,自己也獲利更多
第911章合伙人賺的越多,自己也獲利更多
薛靜蘭等人一聽楚向前說,要是生的是女兒,就送一棟中環的摩天大樓。
羨慕和高興的同時,自然能聽出,楚向前這次應該能賺很大一筆錢。
而且以此時中環的地價,兩千多萬的大廈都捨得送,那賺到的錢,怎麼說也得上億吧?
菲菲更是纏着楚向前,玩笑的說道,“那將來我要是生兩個,三個女兒的話,是不是也能得到2棟、3棟大廈?”
楚向前白了這個財迷一眼,“大廈我自然捨得給,但那是給我女兒的嫁妝。”
菲菲嘿嘿一笑,“等女兒長大嫁人了,還得二十多年。這期間,大廈還不是我們這些當媽的管着?”
楚向前沒好氣的笑着說道,“那你有本事就給我生十個八個女兒,到時候我真送你十棟、八棟大廈。”
菲菲卻撇撇嘴,“我才不要生那麼多。”
說完,想了想后說道,“最好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就行。生太多的話,管不過了的。”
其他女人想一想,好像還真是這麼回事。
這年頭雖然留下多子多福,但吃過苦的人就知道,養活幾個嗷嗷待哺的孩子有多難。
而且說實在話,生那麼多孩子,除了沒有什麼避··孕措施外,或者沒這方面的意識。
多生孩子就等於多一個勞動力。
勤勤懇懇工作、勞作,一直都是國人奔向富裕的一直期望。
可菲菲幾人根本不缺錢,自然就會想着優生優育,朝着質量發展。
這是必然。
幾十年後的社會,也證明了不愁吃穿后,思維的轉變,早就不拿勞動力當成勤儉致富的手段了。
更別說在菲菲眼裏,姐妹這麼多,楚向前這個當爹的,根本不可能兼顧所有子女的教育和培養。
所以要是生太多孩子的話,最後反倒是自己這個當媽的辛苦。
至於分家產,一想到楚向前才25歲,身體又這麼好。
等他老了開始分家產,至少都是五六十年後的事。
保不齊自己將來老的去見祖宗了,自家男人看起來還只是個中年人。
所以這時候就惦記着分家產,簡直是蠢到無可救藥。
還不如盼着子女給自己多生幾個孫子、孫女和外孫。
等老了也能多幾個孫輩,陪伴在自己身邊哄自己高興。
就連薛靜蘭都忽然覺得,自己生兩個好像確實夠了。
但這想法只是片刻間,就被她給甩出去。
自己是大房,幹嘛要給自己制定個規矩?當然是順其自然。
再說,自家男人在受益人只有自己和自己的孩子的基金里,早就存入3千萬美元。
這些錢這兩年雖然採取了保守策略,只購買了紐交所的藍籌股。
本以為年盈利應該只有10%左右,但楚向前盯上的是IBM、玻音、泛美航空和通用汽車。
本來楚向前還想買沃爾瑪超市的原始股,可惜沃倫那傢伙根本不缺錢發展沃爾瑪。
只能在六七年後,沃爾瑪上市時,在股市裡搶奪股份。
至於很多和楚向前前世一樣的年輕人,聽都沒聽過的泛美航空。
雖然在90年代破產,但在整個六十、七十,還有八十年代的頭幾年,這家航空公司就是航空公司中的巨無霸。
第一個採購玻音747,並且押注玻音747,一買就是40架。
以至於其他航空公司,意識到這種長程,成本低、大客運量的飛機,會是客運的未來。
急着向玻音下訂單時,泛美的訂單已經讓玻音再三擴建,也得等兩年,其他航空公司才能拿到飛機。
光是這,就讓這家公司佔據了歐美遠程客運業務的大頭。
並且一發不可收拾的,逼得鎂幗航空管理委員會,差點要肢解這家公司,免得全鎂只剩下泛美這一家航空公司。
可見這家公司的發展有多兇猛。
IBM、玻音和通用就不用說了,三家公司未來二三十年裏都是行業巨無霸。
所以家族基金的三千萬,薛靜蘭本以為每年能有10%的盈利就可以了。
但去年基金盈利就超過24%。
要是一直保持這20%的盈利,十年後,就能翻6倍,二十年後是37倍。
基金雖然能避稅,但每年必須拿出三千萬的5%,用作慈善事務。
但基金的運營成本,其實也能算在這5%的支出上。
這才會有很多歐美基金持有者,自身財產可能就幾百萬,但飛機、跑車、遊艇、豪宅隨便買。
就是因為家族財富,絕大部分都放在了基金里。
而且和信託不一樣的是,家族慈善基金可以掌握在家族手裏,而不是像信託,錢是交給專業團隊。
萬一管理層失控,你想使用信託基金里的錢都不行。
這筆錢今年年初,就已經升值到了3420萬美元了。
未來可以預見的是,光是靠着這四家公司的獲利,獨屬於薛靜蘭和她的孩子的轉向基金持有的資金,比如是10億美元,甚至百億美元級別的。
當然,這時候的薛靜蘭根本不知道,自己將來會多有錢。
但既然不缺錢,生兩個孩子后,是否再生一個,還是兩個,全看薛靜蘭自己的心情。
而金枝、金秀姐妹倆對視一眼,暗道自己倆每人生一個,其實都夠了。
當然,前提是第一個孩子是男孩,否則姐妹倆肯定會繼續生下去。
更別說,楚向前自己都說了,給他生女兒,就獎勵一棟中環的大廈。
十個八個那是玩笑話,但兩三個,姐妹倆肯定是願意的。
要是第一個孩子就是男孩,姐妹倆想想,好像確實沒必要生那麼多。
當然,這只是幾個女人此時的想法,未來大概率又會變卦。
只有愛媛,沒好氣的坐在一旁不說話。
愛媛倒是看的很明白,只要自己開口,大哥肯定會說,先找個男朋友再說。
然後幾個嫂子就開始介紹對象,說這個好,那個好,可最後一看,全都是嘴上花花,實際上沒本事的二世祖。
而且二世祖就二世祖吧,有錢人的子女中,也不是沒上進的人,但越是有上進心的,功利心也越強。
這種人愛媛遇到的已經不是一個兩個,平時表現不錯,但最後都流露出,想和大哥搭上關係的小心思。
愛媛一想到自己成了人家的墊腳石,心裏就膈應。
要是讓楚向前來說,自己這個妹子就是有錢變矯情了。
這世界上,哪有不帶一點功利心的婚姻?——正和媳婦們說說笑笑,張天志敲門,開門,“老闆,那邊談好了。”楚向前點點頭,和薛靜蘭等人打了個招呼,起身回到會客室。
葉孝禮笑着彙報道,“楚生,何生等人用6千萬港幣,一共拿到30%的股份。我手裏的股份從70%降到49%,您剩下21%。
不過,既然借了您3千萬,年息8%,10年內得還您2400萬。
我的想法是,利息就不還您,從我的股份里拿出9%給您。
我保留40%,您還是30%,怎麼樣?”
楚向前稍微一算,就知道這麼算股份,自己肯定佔便宜了。
6千萬拿到30%,等於何贊元等人對明大的估值是2億。
這已經嚴重高估了明大的市值。
在自己沒借錢給葉孝禮之前,明大頂多值五六千萬,而且這還是自己一直把工程交給明大。
否則沒了這些訂單,明大的市值絕對要對半砍。
但借了三千萬給葉孝禮,又拿出1200萬后,明大手裏的資金就有5千萬。
即便估值1億,市值也翻倍了。算是大家極度看好明大的未來。
以2億估算,9%的股份要1800萬,看似比2400萬的利息少。
但別忘了,3千萬的8%年息,不過240萬港幣。
10年後明大的市值,說20億,楚向前都覺得對不起自己和這麼一群猛人,合夥起來發展一家地產公司。
甚至光是葉孝禮自己一個人做,十年後,明大可能都值20億了。
這可不是楚向前胡扯,電視劇里,二十多年後,90年代的明大已經是港島市值最高的公司。
既然市值最高,一千億港幣肯定是有的。
這還是楚向前嚴重低估港島市值最大這個名頭,現實世界裏,90年代新鴻基的市值就超過3千億港幣。
以當時的匯率來算,相當於380億美元。
30%的持股,即便明大今後上市,會同比例的稀釋一部分股份,但楚向前至少還能保持22.5%的股份。
相當於85.5億美元。
楚向前笑着點點頭,“看來我是佔便宜了。”
葉孝禮忙擺擺手,沒有楚向前,自己不過是地產界的小角色。
根本不可能僅僅四五年的時間,就從身價百萬的小富豪,一下子變成身價8千萬,在港島也算有數的大富豪。
而且這次明大能從五六千萬的市值,翻了三四倍。
手裏還掌握着1億港幣的現金,何贊元他們看的是楚向前願意支持自己和明大。
再加上今後明大能獲得恆生和渣打的支持,光是想想葉孝禮就激動的臉色潮紅。
可以說,這次的會議,自己可能才是收益最大的那個。
所以葉孝禮心裏看的很明白,49%的股份和40%的股份實際上沒什麼區別。
但換來楚向前的繼續支持,別說9%了,就算給他16%,自己僅僅保留34%的公司股份都划算。
但那麼做的話,楚向前的股份就從21%,增加到了37%,反倒成了第一大股東。
現在看似分出去9%,自己反倒還留着40%的股份。
賺大了。
葉孝禮語氣誠懇的說道,“楚生,沒您的支持和提攜,我葉孝禮不過是個買樓、賣樓的小角色。
說不定這次危機一來,就得破產。
您對我,不亞於再造之恩。”
“別別別”,楚向前忙擺手,“我投資向來看人,有能力的人,總能脫穎而出,成為一時風雲人物。
我們之間是互惠互利,互相成就。”
楚向前的話雖然客氣,但其他人聽了這話,心裏卻明白,楚向前就是自己的貴人。
何潮笙幾年前,身價不過1千萬多萬,現在嘛,身家至少翻了五六倍。
全靠楚向前投資長城酒店,拉這他一起玩。
鄭雨桐就更不用說了,身家過億,同樣翻了好幾倍。
趙叢演的趙氏國際船運,之前就十幾條小船,市值頂多兩三千萬。
但楚向前用30條勝利輪入股,拿到45%股份后,這家船運公司從土奧運肉牛和羊毛去日笨。
這種入股,趙叢演其實佔了極大的便宜。
但就和楚向前投資葉孝禮、鄭雨桐、何潮笙一樣,他看重的是未來,和拉幫結派,並且隱藏在這些港島本地勢力的幕後發財。
同時,這種投資也算是分散風險。
僅僅只是2年不到的時間,趙氏國際船運每年的純盈利,已經超過300多萬美元,換算成港幣,就是1700多萬港幣。
要是趙氏國際船運此時上市,市值1.7億同樣容易的很。
而且船運公司的風險雖然大,但那麼多條船在,就是實打實的重資產。
比起製造業,經常只有5倍,甚至只用3倍的盈利來估算市值,這年代的船運行業正是風口期。
有楚向前手裏的澳洲訂單,外加港島六七十年代,大力發展製造業。
從一個單一自由港,轉變成了集製造、金融、旅遊、港口為一體的新興經濟體。
今後十幾二十年裏,港島製作也的人口從2萬暴漲到10多萬。
想想就能知道,今後港島對船運的需求會越來越大。
否則,港島這麼小的地方,怎麼可能就有五大船王?
靠的都是以港島的出口需求為根基,一點點朝外發展。
而且基本上也全是拿到霓虹、南韓的出口訂單,再盯上了歐美進出口運貨需求。
才一個個靠着船運,身家幾十、上百億。
所以以盈利的10倍,甚至20倍來估算這年代的船運公司,多的是投資人認可這種估值。
但船運這一行,就和地產一樣,對資金的需求極大。
有沒有銀行支持,發展的勢頭完全不一樣。
包船王就和滙豐的關係極好,今後還成了滙豐和渣打的雙股東。
所以明大的事情談好了后,趙叢演就急不可耐的看向楚向前。
而且這傢伙的腦子確實好,按理說地產下跌,港島的出口也會收到影響。
但趙叢演卻能看到這裏面的機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