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落幕
南宮樂山比燕君先咽氣,因為齊浩天後面的這一刀,正中南宮樂山的要害。
眾人原本有機會阻攔,可沒有誰去攔。
因為南宮家的陰謀,齊仲任當了替死鬼。
齊浩天要替父報仇,這沒有錯。
燕君吐出一口鮮血,他緩緩抬頭,看向遠遠躲在一旁的榮安王。燕君想伸手,榮安王卻蹲在那裏,不挪一步。
一抹失望在燕君的眼中騰起,他看向站在自己面前的四個孩子,目光從白承之到許銘舟,再到司亦珩。
“你和他長得很像。”燕君已經吐字不清。
白承之沒有說話,燕君又看向太女。太女的臉上,是同樣的冷漠。
“當初,你將那個剛剛出生的孩子送出宮。南宮樂山來找朕,提議暫時不殺,而是將那個孩子看住。若我告訴你,當初同意南宮樂山的話,並非全然打算日後用他來要挾你。你,可信?”這句話,燕君一字一句說了許久。
許銘舟淚眼朦朧,他雙手握成拳,看向太女。
太女嘴角勾出一抹冷笑,再無任何回應。
信也好,不信也罷,如今什麼都不重要了。
燕君眼中的光亮終於全然散去,他瞳孔逐漸變得渾濁。最後,他看向立在自己面前的太女,身子一斜,重重倒地。
太女全身癱住,差點站立不穩。
“母親!”在她倒下的瞬間,白承之、許銘舟、司亦珩三人齊齊將人扶住。
三聲母親,異口同聲。
太女愣在那裏,冰涼的手被三人握住。
她一個個看去,原本淡漠的眸子逐漸有了光亮。
是啊,她失去了父親,但還有三個兒子。
太女重新握緊手裏的劍,她撐起身體,一步步走向榮安王。
看着持劍的太女,榮安王彷彿看見了死神。
“不要殺我,不要殺我!”榮安王一口一聲‘長姐’,聽得太女連連冷笑。
被逼到牆角的榮安王無路可退,太女的長劍直直刺入榮安王的胸口。
她親手殺了自己的弟弟,又親眼看着自己的父親被人所殺。
世人都說,成大事者,情要冷,心要硬。
可她對於這個所謂的父親和弟弟,沒有半分情意。
眨眼之間,地上便倒了三個人。這一切來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
“對不起,讓你們看到了這些腌臢事。”太女看向四個孩子,終於,忍了許久的淚滴落下來。
她心痛,可她同樣也高興。親人失而復得,從此天下安寧。
沉默的齊浩天看着太女,“請太女賜死我這個弒君之人。”
太女撿起地上的一顆佛珠,放在手心,轉身準備出門。“你走吧,離開京都。”
齊浩天一愣,他沒有挪步,而是俯身扯下了自己的一方衣角。“我在佛龕后躲藏的這七日,時常聽陛下和他們二人談及過往,其中數次提到百里家。”
太女剛要出殿門的腳步一頓,回身看向齊浩天。
百里尋和梅芷卉亦齊齊看向齊浩天。齊浩天將手裏扯掉的衣角遞到太女面前,“這是七日來我的所見所聞,我躲在這裏,不敢走動,只能將其記在衣裳內。”
望着寫滿了字的那方衣角,太女愣愣看着齊浩天。那些字,個個鮮紅,猶如地上的血跡。
太女這才發現,齊浩天的十指皆破。為了不被燕君發覺,他無處尋紙筆,便只能咬破自己的手指寫血書。
齊浩天將十指藏於身後,一臉坦蕩。
葉寧語亦心頭驚駭。血書上的內容,想必就是當年南宮家陷害百里家的所作所為。有了這些,百里家洗刷冤屈指日可待。
她曾在南宮長清死前,想要問出一二。可他寧死不說,沒想到事情的真相竟然會通過這種方式大白。
世事無常,無可預料。
齊浩天再次朝着太女拜別,隨後又鄭重地拜向寧白二人。
自始至終,他沒有說一句話。
“若你願意……”太女忽然叫住他,“留在京都,孤替你換個身份活下去。”
就沖齊浩天的這份血書,太女已決心保他一生無虞。
齊浩天笑了笑,聲音低沉。“多謝殿下。可我的路,不多,況且我已決定好。”
說罷,他不再停留,緩緩走出了佛堂。
幾人唏噓沉默間,忽然殿下傳來撲通一聲。百里尋一驚,快步沖了出去。片刻后他回來,臉色一片沉重。
“他……投湖了。”
太女拿着血書的手緊緊握住,葉寧語感覺鼻子一陣發酸。她緩緩閉上眼,兩行清淚落下。
這是齊浩天的選擇,或許從他踏入行宮的那一刻開始,便鋪好了自己的路。
那個霽月風光的少年,若沒有出生在齊家,若沒有被這些朝堂陰謀詭計所裹挾,他或許會和許銘舟一樣,憑着治世之才問鼎狀元。他會帽插宮花騎在高頭大馬上,笑着看遍京都風光。
如今,他選擇將自己沉入湖底,了結一切恩怨。
每個人的心情都很沉重,一夜之間,這間佛堂內外死了四個人。
天際灰濛,抬頭卻能看到月亮的光暈逐漸擴張,從一輪圓放大到半個天際。
“明天是個好天氣。”梅芷卉抬頭,喃喃自語。
翌日,大燕京都一連傳出了好幾個天大的消息:
燕君因病駕崩,享年七十三歲,大燕服國喪二十七日;
叛賊榮安王畏罪自殺,其黨羽南宮樂山妄圖挾天子,當場處死。南宮樂山臨死前,交代出二十年前百里家謀逆一案,乃南宮家陷害所致。
百里家被誣陷的證據一條條列出,太女命監察院重審百里家舊案。半個月後,國喪期還未滿,陳月如就遞交上了一份結案書。
他將二十年前之事重新復盤,來龍去脈一一道來,所有人證物證收集齊全。結案書長達九十頁,手書三萬六千字。
太女將此書拓印萬本,昭告天下。告書上言,重建百里府,凡百里家的後輩血脈、家丁奴僕,皆可回歸。百里家族將重樹百年武將門楣,重建為國護民的百里軍。
消息傳來,無數人為二十年前喪生的百里家前輩扼腕,同時為還存活的百里家後輩歡呼。
國喪期滿,太女即位,改國號為昭興。
這是大燕歷史上第一位女帝,也是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帝。
昭興元年正月二十八,在第一次大朝會上,大燕女帝對滅梁一戰中的將士論功行賞。凡立功者,皆有賞賜。
女帝當著百官的面,宣佈自己尋回了二十年前失而復得的兩個兒子。白承之和許銘舟第一次以女帝之子的身份,站在世人面前。
昭興元年三月初三,大虞天子段玉書、南唐天子公孫玉應大燕女帝之邀,前往京都,商議梁國覆滅后的一應善後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