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戰火燃起

第一百二十章 戰火燃起

從暴窮走向暴富的布爾人瞬間就讓某些人心態失衡了。

上千萬英鎊是個什麼概念呢?全世界最富裕的英帝國在1898年全年的政府總財稅也不過就是1.6532億英鎊,乍看起來小小德蘭士瓦的1000多萬英鎊歲入好像很不起眼,但是如果真正認真比較一下,人們就會知道這其中的真實差距。

截止到1898年年末,比較而言,大英帝國本土人口為4175萬,年人均收入26.4英鎊,政府財稅1.6532億英鎊,與之相比,當年的德蘭士瓦總人口卻僅有475000人,其數量還不到前者的1/88,但布爾人的政府歲入卻有1139萬英鎊,相當於英國政府當年全部稅收的1/14,國民人均收入更是達到了讓人驚愕的120英鎊,足足是英國人的4.5倍,其數額甚至還要超過一名英國高級公~務~員每年得到的政府薪酬。

也因此,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開普敦駐德蘭士瓦的當地使館人員開始尷尬的發現,自己的穿着居然比不上當地的一名普通布爾人礦工,同樣的,相對於他們那老掉牙的戴姆勒公務用車,當地的布爾人家庭卻已經用上了進口的塞里斯迅馳轎車了……

由於蘭德金礦的大開採,布爾人逐漸聚斂了大量的財富,漸漸的原本破舊落後的德蘭士瓦境內建起了一座座新式建築,教堂、別墅、工廠、學校,原本拮据的政府支出也大為好轉,到如今單單每年的教育支出就由七十年代的不到2000英鎊急劇上升到了165萬英鎊,而當年德蘭士瓦的受教育青少年數量卻還不到72000人,人均支配教育經費達到了驚人的23英鎊,差不多相當於一個英國人全力工作一年後的收入,由此可見這一時期布爾人的富裕程度。

除了經濟上的高速增長,德蘭士瓦在軍政外交上也同樣未曾放鬆,到1899年年初,布爾人就已經建立起一支總人數16000人的國民衛隊,武器上全部裝備的是德械制式膛線步槍,並建起了全面的後備役制度,加上其民族原本就具有的彪悍作風,可以說是全民皆兵都不為過。

外交方面,這批荷蘭人的後裔也一樣建樹頗豐,這些不願意在繼續受英國人挾制的布爾人開始不斷積極的向四周擴展邊界,並將尋求支援的目光轉向了海外。

不知道是臭味相投,還是英雄相惜,在德意志首相霍亨洛恩親王的撮合下,德蘭士瓦的現任總統小克魯格和同樣雄心勃勃的德皇威廉建立起了密切的個人交往。這兩位先生脾氣相投,皆好大喜功,彼此都崇尚窮兵黷武,在政策上也都有一個雄心勃勃的針對英國佬的擴張計劃。從1898年起,德意志便開始向德蘭士瓦共和國提供外交和軍事支援,而英國人則對此滿腹狐疑憂心忡忡。

在外人看來,德蘭士瓦無疑是擁有無比的財富與無垠無際的廣袤土地,他們理所當然的會認為,布爾人應當會滿足於這些。要知道在整個德蘭士瓦境內定居的白人人口還不到50萬人,但他們的國土面積卻已經超過了法國,他們難道還不滿足嗎?

讓人遺憾的是,他們確實想差了,這些體內流淌着條頓騎士血液的布爾老農偏偏未曾滿足現有的東西,在獲得了足夠的財富之後,這些遷居的日耳曼人群體立刻就充滿了雄心勃勃的擴張野心!他們開始妄想創造一個南啟好望角,北至贊比西河,總面積近乎1/5個非洲大陸,相當於整個歐洲那般大小的的大布爾人帝國。

為了擺脫英國人東西開普敦鐵路的資源挾制,德蘭士瓦政府開始自己投資興建起從比勒陀利亞城連接葡屬殖民地莫桑比克首府馬普托的鐵路。不久,在獲得德國的援助后,他們又與德意志政府一起合資修建了通往德屬安哥拉的納米貝鐵路。同樣的,為了拋卻自身對於英國開普敦殖民地的港口依賴,布爾人又開始加快了向東吞併非洲本土部落的腳步,急切的尋求起自己的本國出海口。

這個時候,老牌的資本主義強國英國人開始展現出自己“獨特”的手腕。為了斬斷這些荷蘭人後裔“貪得無厭”的爪子,英國人開始搶先一步,每次都在對方發動戰爭的前夜與當地的大批黑人部落簽訂看似寬容的保護協定或是乾脆給予武器支援,讓德蘭士瓦的擴張步伐屢屢受挫。

作為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海洋霸主,英國人又尤其對那些後進的海權國家抱有警惕,在這個列強爭雄的時代,海權便意味着擴張,除此之外別無任何第二個其他解釋。因為這個原因,英國政界始終都對布爾人向東尋求印度洋出海口的計劃十分反感,要知道在如今的整個東非沿岸直至大洋彼岸的波斯,印度與澳大利亞,可大部分都是日不落帝國的勢力範圍,德蘭士瓦的作為無疑是觸動了英國人那敏感的神經。

如果說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上,英國人還能與他國的海上利益共存,勉強接受對方的幾艘軍艦與海上存在的話。那麼印度洋,這個直接連通蘇伊士運河與馬六甲海峽,關乎印度、澳洲及它自身在東南非等殖民地安全的大洋就無疑成了大英帝國不可觸動的神聖睾w,任何伸向它的爪子都將會被英國人毫不猶豫的斬斷,無論是誰!斯拉夫人也好,日耳曼人也罷,絕無任何妥協的餘地!

46年前,沙皇俄國曾經不信邪的嘗試了一次,於是便有了後來曠日持久的三年克里米亞戰爭。老道的英國人用當時最先進的新式後膛炮與線膛步槍狠狠的教訓了俄國人一通,從此打的對方不敢南下,最終把擴張的方向轉向了遙遠的鮮卑利亞地區。46年以後的今天,曾經的條頓騎士與海上馬車夫的後代,南非的布爾人又再次拾起了這一雄心……面對布爾人的“挑釁”,英國政府同樣毫不退讓,並最終決定要好好教訓一下這個同為白種人後裔的非洲國家,當然了,不可否認的是,布爾人所擁有的那座讓人眼紅的蘭德金礦也是一個同樣不能讓人忽略的因素。

就在遠東陳澤宇的關注之下,英、布雙方之間的武裝衝突終於“如期爆發”!

公元1899年4月25日這一天,得到國內政府授權的開普敦殖民當局在德蘭士瓦攻擊祖魯人部落的行動中終於撕開了自己“中立”的面具,正式派出了當地的英國駐軍加入了祖魯人一方,並想要徹底的消滅前線的布爾人軍隊……

但是,就在後方英國開普敦殖民地大臣詹姆森躊躇滿志的等待己方勝利的消息之時,北方的前線卻突然傳來了英軍全軍覆滅的噩耗!

4月27日,“增援”祖魯人的英國殖民軍在萊索托正面遭遇了嚴陣以待的布爾人武裝部隊。

英軍司令科力將軍指揮己方的部隊,從當日到29號的三日間多次與布軍發生交火。戰鬥中的英軍還是採用美國獨立戰爭和拿破崙戰爭時期的戰術,排成整齊而密集的陣形伴着鼓點聲不斷前進,憑指揮官的號令舉槍射擊。但是,英軍的保守並不能阻止他國在近戰戰術的進步,對面的布爾軍隊躲藏在石頭和其他掩體後面,像平時在家鄉用步槍打羚羊那樣,操着馬克沁機槍一個個掃倒英國士兵。

這些可憐的英軍戰士的屍體與鮮血阻止了英國殖民軍的攻勢,29日夜間,科力指揮剩餘的英軍退守在一處東部的高地上,他的副手漢密爾頓建議他在四周挖掘戰壕,但是高傲自大的科力將軍並沒有接受這個建議,而是讓自己筋疲力盡的部下儘快休息,好養精蓄銳,準備第二天一雪前恥。

與此同時,對英軍動作了如指掌的布軍指揮官朱伯特卻正率領部隊避開了英軍的高地正面,從側方繞道準備偷襲安歇中的英國殖民軍。為了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朱伯特特意讓部分軍隊停留在正面以吸引英軍哨兵的注意,他自己卻率領其餘的主力從一邊陡峭而又隱蔽的山地

登上了英軍駐營所在的高地。

當天夜裏21時59分,登上高地的布軍突然朝着熟睡中英軍展開了偷襲!整座營地內的英軍根本就毫無防備,混戰之中29人被打死,51人受傷,254人被俘,甚至就連英軍的主帥科力都在亂戰中被布爾士兵擊斃……

英軍到底還是忽視了布爾人的作戰能力,經過近200年的殖民歷史與艱辛磨難,布爾人早已不像他們的荷蘭“親戚”那樣的脾氣溫和、重商輕武,乾旱貧瘠的南非高原、顛沛流離的大遷徙和同土著之間無數的殘酷戰爭,重新磨練並塑造了他們的剽悍性格。

比起英國在開普敦的殖民軍官兵的“嬌生慣養”,這些長期與當地土著“打交道”的布爾人一個個全部都是身經百戰,在秉持着先祖條頓騎士那簡樸保守性格的同時,崇尚武力的好戰血脈也一直深深的根植在每一名布軍士兵的內心深處。每一名布爾人在他還年少,生活在自家的牧場內時,就整天一直是以騎馬狩獵為樂,面對這樣的戰鬥民族,英軍卻仍然報以輕視的態度,獲得如此慘重的代價也就不奇怪了。

……

等到開普敦方面接到前線的軍情后,當地的殖民地總督詹姆森簡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還沒等他弄明白是怎麼一回事的時候,城內收到消息的駐軍家屬就都已經一個個哭鬧着跑到總督府前來“尋求解釋”。面對大批憤怒的本國僑民,這位英國的開普敦總督最終只得是黯然的宣佈辭職。

在此之後,新上任的英國開普敦殖民總督也同樣未曾吸取前任的教訓,這位新任的總督布蘭科一樣未曾將北方的布爾人小國放在眼中。在還沒有等來國內的援軍的情況下,這位矢志復仇的憤怒總督就再次倉促的派出了自己手中所余不多的全部2000多名英軍……

在他的命令下,5月29日,駐紮在萊登堡的英軍第33旅(非戰時不滿編)共計2133名士兵奉命向北進軍,征討北方的德蘭士瓦共和國。

經過多日的艱苦行軍和當地布爾人游擊隊的騷擾偷襲,6月3日下午14時11分,就當這支部隊行軍至德蘭士瓦高原的布倫斯甘河的時候,整支部隊卻在突然間遭到了布軍主力的伏擊!

相對於在當地土生土長的布爾人,這些莽撞深入南非高地的英國殖民軍根本就沒有做好任何可靠的戰爭準備,這些長期駐紮在氣候溫潤的鄧迪與萊登堡等地的英軍士兵不僅不習慣德蘭士瓦高原的炎熱氣候,而且還不熟悉當地的複雜地形。別說什麼具體的軍事部署了,這個時候的英軍就連一張最起碼的準確地圖都沒有,也就不奇怪這幾天裏為何一直被對方牽着鼻子走了。

乍然遇襲,這些早已疲憊不堪的英軍士兵面對這種突如其來的戰鬥根本就毫無戰心,四散奔逃間部隊一片混亂,面對這支毫無陣形的英軍,布爾人毫不費力的再次大獲全勝。憑着精準的槍法和靈活的戰術,布軍最終在這一戰擊斃英軍177人,擊傷841人,余者全部生俘,而布軍自身卻僅有2人死亡,40多人受傷,如此懸殊的傷亡比例似乎也預告了今後若干年裏英隊與布爾人作戰的慘淡結果……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國崛起從1884開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國崛起從1884開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章 戰火燃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