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又擔重任

第二十七章 又擔重任

開皇十八年(598年)楊堅下詔蜀王楊秀出靈州道進擊突厥。開皇十九年(599年),染干可汗又向長孫晟報告,都藍可汗正在製作攻城的戰具,並將進攻大同城。楊堅接到長孫晟傳來的消息后,派遣漢王楊諒為元帥,六名總管分道出塞討伐都藍可汗。

隋軍的大規模進軍,讓都藍大可汗感到由衷的恐懼,於是都藍降西突厥達頭可汗引進達頭軍隊。攘外必先安內,想到自己一再被染干出賣,都藍可汗於是和達頭可汗合兵掩襲突利可汗,雙方大戰於長城下。由於擔任行軍元帥的漢王楊諒沒有親臨前線致使隋軍沒有趕到突利可汗的地盤,突利抵擋不住都藍率領聯軍的瘋狂報復而戰敗,兄弟子侄被殺,部落潰散。突利可汗等五人騎馬南逃,由長孫晟陪同,進入長安朝見楊堅。

開皇十九年(599年)十月,楊堅冊封來朝的突利可汗染干為意利珍豆啟民可汗。這一封號的含義是“意智健”。當時已有1萬多名突厥人歸附啟民可汗。楊堅命長孫晟率領5萬人,在朔州(今山西省朔縣)築大利城給啟民等居住。因安義公主已死,楊堅又將宗女義成公主嫁給啟民可汗為妻。有隋朝的支持,歸降啟民的突厥人越來越多,但是,都藍可汗不斷侵擾啟民,使他不得安寧。為此,楊堅讓啟民可汗率部南渡黃河,在夏州和勝州之間放牧畜群。並在河套地區黃河南面400里處,自東至西挖掘一道長塹,兩頭與黃河連接,以河與塹作為防禦工事,保護啟民的部落。啟民可汗對此上表謝恩稱:“臣既蒙豎立,復改官名,昔日奸心,今悉除去,奉事至尊,不敢違法”。

開皇十九年(599年)十二月,都藍可汗在內鬥中被部下殺死,部眾分別投降達頭與啟名可汗。勢力大漲的達頭可汗自立為步迦可汗,力圖兼并**汗國。開皇二十年(600年)四月,達頭大規模侵犯隋邊境,局勢一度緊張。

在這時,楊堅再一次想到了自己最優先的兒子楊廣,於是他下詔調在江南為帝國鎮守了十年的楊廣回朝前往帝國最需要他的地方。從江南回來的晉王楊廣和楊素西出靈武道,漢王楊諒和史萬歲東出馬邑(治今山西省朔縣)道,兩路都受楊廣節制。西路軍用長孫晟之計,在河水上游投毒,突厥軍以為天降“惡水”,受驚撤退。東路軍史萬歲至大斤山,遇達頭可汗大軍。達頭聽說來將是當年(583年)在高越原馳斬突厥勇士的“敦煌戍卒”史萬歲,懼敵而退,被史萬歲追擊數百里,損失慘重。達頭又派其侄進攻啟民可汗,楊堅派兵幫助啟民防守,突厥軍撤退。啟民可汗染幹上表感謝楊堅:

“大隋聖人莫緣可汗,憐養百姓,如天無不覆也,如地無不載也。諸姓蒙恩威,赤心歸服,並將部落投聖人可汗來也。或南入長城,或住白道,人民牛羊,遍野山谷。染干譬如枯木重起枝葉,枯骨重生皮肉,千萬世長與大隋典羊馬也”

這是北方草原民族政權第一次把可汗的名號安在中原王朝帝王的皇冠之上,而後來的李世民的“天可汗”也不過是從這裏的“聖人可汗”得到的繼承與演變而已。

這場大戰勝利后,作為統帥的楊廣在大隋王朝皇子當中名聲那是一個勁的飆升,先後有“北御突厥,南平陳國,文治江南,武破達頭”等功績,成為了大隋帝國最為出色與優秀的皇子。雖然在許多的歷史記載中無論楊廣在北對突厥、平鎮江南過程中都沒有詳細的記載,並對楊廣在所有一些親身參加的大事件中有意無意的忽略他的影響力。像對於開皇二十年以一楊廣為統帥北破達頭的事件中,就是一筆帶過。對於楊廣的發揮的作用根本沒有提及,或者有的乾脆認為這場戰役楊廣只是擔任挂名的統帥,說楊廣的作用幾乎為零。想想作為皇子的晉王楊廣已經30多歲了,不是小孩了,帶兵的作用會是零嗎?再想想楊廣的弟弟早先的行軍元帥漢王楊諒都能發揮作用——沒有親臨前線致使當時突利可汗差點被殺,楊廣會是一個挂名的統帥嗎?

大戰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后,楊廣又被父皇楊堅的一紙詔書從最前線調回了長安,等待他的是新的任務、新的歷史使命。

十一月初三,楊堅下詔冊封次子晉王楊廣為大隋的皇太子,對於自己最喜歡的兒子新太子楊廣,楊堅希望將來的他能像自己一樣能做一個“皇帝”,為此楊堅叫自己剛立的太子楊廣到自己政治起步的地方大興縣居住,說:“吾以大興公成帝業”,楊堅希望去居住的楊廣能沾沾自己福地的福氣。

因為後來被立為太子的楊廣繼承皇位並且亡國身死,以致後來許多人會認為楊堅易儲一事大錯特錯了,認為這是大隋亡國的根源。古人也這樣想,就像李世民說:“隋太子勇撫軍監國,凡二十年,早有定分,楊素欺主罔上,賊害良民,使父子道滅,逆亂之源,自此開矣。”可是這種主觀的看法是對的嗎?

楊堅選擇楊廣作為自己的皇位繼承人對於當時的楊堅來說真的是錯誤的嗎?楊勇、楊廣,誰是最為理想的皇位繼承人呢?

太子作為國家儲君在中國封建王朝制度時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太子有“國本”之稱。故中國的歷代皇帝在登上皇位之後幾乎都會明確太子,以保障自己帝業的傳承。中國古代社會的承襲制度是嫡長子繼承製,女性沒有繼承權。確認皇位繼承人的基本原則是:“立嫡立長”,也就說繼承順序是嫡子優先、年長優先。嫡子(正妻所生的兒子)中年長者為第一繼承人。沒有嫡子,則庶子中年長的為繼承人。除了“立嫡立長”的原則外,還有:“立子以賢”,就是說,要看諸位庶子的德行而定,最次的就是皇帝“立儲以愛”就是皇帝最喜歡哪個兒子,就立那個兒子(這種方式很容易發生權利鬥爭)。

中國歷史上太子和皇帝之間的關係極其複雜矛盾。一方面,皇帝需要有繼承人,但繼承人的存在又會對皇權構成一定威脅。由於皇太子有極大權力,所以往往和皇帝發生衝突,從而導致被廢或被殺。例如漢景帝廢太子劉榮、漢武帝與太子劉據等;而力量強大的皇太子由於不滿皇帝約束、也會有叛逆、乃至弒君。前者如戾太子不滿漢武帝寵幸佞臣江充、發東宮兵欲誅之;後者如宋文帝劉義隆為太子劉劭所殺。另一方面,由於覬覦皇太子儲位,皇帝的兒子們往往相互傾軋、甚至兵戎相見,這樣的例子就更加平常了。

因此,通常由於以上種種原因,皇太子順利冊立、順利繼承皇位的並不多見。而開國太子和強勢皇帝的太子順利繼承皇位的就更是少之又少了,例如秦始皇的扶蘇太子、漢武帝的劉據太子,他們都因為不同的原因被廢被殺。而作為太子的楊勇被廢又是因為什麼呢?

楊勇是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的長子。提到楊堅的皇后獨孤伽羅就得好好說一下她,因為她對隋楊堅一朝的影響力是不容小視的。獨孤伽羅是北周八柱國之一孤獨信的女兒。獨孤伽羅的父親獨孤信雄才大略,曾協助北周宇文泰開創霸業,因而在北周政權中享有崇高地位,並出任大司馬、封為河內公。這獨孤將軍有七個女兒,其中有三個女兒分別為三朝國后,她們分別是:北周明敬皇后、大唐元貞皇后(李淵生母)、大隋文獻皇后(楊廣生母)。三位皇后中最有特點、最有個性的大隋文獻皇后——獨孤伽羅。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暴君的偉大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暴君的偉大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 又擔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