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少學中用老方明

第三章:少學中用老方明

()張府書房。

張澤羽坐於書案前,程戰衡和徐川站於一旁候着。

張澤羽問:“我走之前讓你們記下的那段話,現在理解了么?”

程戰衡:“大概理解了,也不知道理解的對不對。”

“那你就說說看。”

程戰衡:“徒弟猜想,師傅想說的是墨門子弟,要有堅定的心。”

張澤羽一聽,笑了,又問徐川,“那你來說說,具體要怎麼做呢?”

徐川一聽,“師傅說過,我們墨門中人,研究的是天地萬物之理,物不可以窮盡,其中的道理也是永遠也研究不完的。而且還會經常研究出一些新鮮的事務出來,世人聽了之後,首先是嘲笑,當自己親眼見到了之後,開始懷疑其中的真偽,等到真正弄明白了是怎麼回事以後才會從心裏敬佩起來。墨者想有一顆堅定的心,就要在別人嘲笑的時候不為所動,自己鼓勵自己,在別人懷疑的時候不去貶低別人,在別人敬佩的時候自省不足。”

“還行,字面上的意思已經理解了,剩下的,就是親身實際去做了。以後,你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就別指望在我這個當老師的這裏得到安慰和鼓勵了,同樣的,在取得成績的時候,也別指望我這個當老師的會提醒你們注意什麼。這樣做或許殘酷了一些,卻是墨者必須要承受的歷練。過程可能很苦,但是當你堅持下來以後,你就會發現一切都會變成你值得驕傲的回憶。”

程戰衡和徐川都沒有做聲,但是兩人都把師父說的這些話牢牢的記在了心裏,並且用一輩子去實踐、體會、理解,最終都成為了國之棟樑。這就是傳統文化和後世應試教育的區別,傳統文化教育是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讓他們開始背誦各種經典,後世的總有人站出來抨擊這個,說,讓那麼小的孩子去學那麼深的東西,這些孩子能會么?傳統教育還真的是不管孩子們會不會,目的是讓他們先記住這些經典,並且,用一生的時間來實踐、體會和理解。反之,如果不去學習這些經典,單純依靠後世所謂的“思想教育”,造成的結果就是社會的整體道德水平下降——因為人們根本就不知道自我約束的道德標準是什麼,所以道德的自我約束力就低。以儒家思想為主體的這種國學體系,如果用來治國或許並不太合適,但是用來育人是其他各種學派(包含中西)都無可比擬的。後世,我國在花旗國建立了孔子學院之後,花旗國為什麼會那麼抵制?因為他們恐懼,論文化,世界上還沒有哪種文化比中華文化更加強大。

但是從清代晚期開始,一些自以為留過洋,見過外國先進科技的專家學者們恨屋及烏,因為憎恨清zhèngfǔ,捎帶腳把國學也給憎恨上了。傳承了幾千年都沒有問題的國學到了他們的眼中成為了讓中國落後的根本,摘抄一些當時的社會名流們的話:

錢前生說:“yù使中國不亡,yù使中國民族為二十世紀文明之民族,必須以廢孔學,滅道教為根本之解決,而廢記載孔門學說及道教妖言之漢字,尤為根本解決之根本解決。”

陳先生說:“強烈地主張廢除漢字,中國文字,既難載新事新理,且為腐毒思想之巢窟,廢之誠不足惜。”

“漢字不滅則中國新文化無望。”

最狠的是周先生的這句:“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後世的名嘴老梁說過這話:“三十歲之前,如果你不是憤青,說明你沒良心。三十歲之後,如果你還是憤青,說明你沒腦子。”用在這些大神身上非常合適。因為,當這些大神們的頭腦冷靜了下來,逐漸恢復理智之後,發現以前自己提出的激進偏執的想法越來越被時間證明是不行的。於是,說要廢掉“記載孔門學說及道教妖言之漢字”的錢先生放棄了使用滅漢字的想法,而是研究怎麼改良漢字了(最早提出簡化字方案,為解放后的簡化字方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強烈地主張廢除漢字”的陳先生繼續用漢字辦雜誌;周先生頭腦冷靜下來之後,也繼續用漢字爬格子,並且一爬就是一輩子,成了世界公認的著名中文作家,他的常用筆名大家都應該知道,叫魯迅。

由此可見,出了問題的不是國學,而是清zhèngfǔ,明朝也用的國學育人,能造出鄭和寶船,能用神機營(主要裝備為火銃)打敗蒙古騎兵(朱棣對陣北元的戰爭中,在決戰的時候,神機營是位於陣中最前方的,是消滅和遲滯北元騎兵最有效的方法。)所以,別相信憤青們關於什麼中國人研究出了指南針和火藥,只會用來看風水和做鞭炮。我們也曾經有過大航海時代,也曾經大規模的裝備過火器。(別總拿崇禎朝的鳥槍一打就炸膛說事,在明代火器鼎盛時期,神機營裝備的火器比清中前期的火器都要先進,在中後期才開始因為貪腐問題,逐漸走向衰敗的。)世界著名的“三段式”shè擊法也是我們中國人先發明的。(德國的費列特大帝二世和腳盆國的織田信長都應該交沐英專利費。)

這也應了辜鴻銘回答伊藤博文的話:“孔子教人的方法,就好比數學家的加減乘除,在數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如今二十世紀,其法仍然是三三得九,並不會三三得八。”(甲午海戰後,前rì本首相伊藤博文到中國漫遊,在武昌時與張之洞有過接觸。辜鴻銘作為張的幕僚送給伊藤一本剛出版的《論語》英譯本。伊藤早知道辜氏是中國保守派中的先鋒,便乘機調侃他道:“聽說你jīng通西洋學術,難道還不清楚孔子之教能行於兩千多年前,卻不能行於二十世紀的今天嗎?”辜鴻銘以上述回答應之,伊藤博文一時語塞,無以為答。)

給倆徒弟上完了課以後,張澤羽也沒閑着,他把筆記本打開,把剛剛穿越後備份下來的IE緩存文件重新看了一遍。意大利哲學家克羅齊(1866——1952)有一句流傳甚廣的話:“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21世紀發生的很多事情在之前的歷史上都可能找到其影子或者是影響甚大的事件。

現在,張澤羽愁的是錢,所以,他比較關心的是如何能掙錢。就在他翻看殘破(IE的緩存網頁在脫機打開的時候,很多調用的代碼並不下載到本地,因此,看到的網頁不是缺少FLASH,就是缺少圖片,而且因為缺少CSS樣式,文字字號和顏sè大多數都不對)的IE緩存網頁的時候,有一篇關於寶藏的文章引起了他的注意,說的是世界上比較著名的寶藏和沉船的事。

在大航海時代西班牙和英國滿世界的搶黃金,搶了之後一船一船往國內拉。途中,有遇到風暴沉沒的,例如著名的皇家商人號【注1】、梅塞德斯號【注2】和阿托卡夫人號【注3】。也有被海盜或者敵對**艦擊沉的,例如聖荷西號沉船【注4】。也有不知道是因為什麼原因沉的,例如南海一號【注5】。這些船上隨便哪艘撈上來,都能值個多少億美元。網頁上也有沉船的大概地點,可問題是,這東西不是說撈就能撈着的。別的不說吧,美國有個比較著名的人物叫梅爾·費雪,他在1955年的時候註冊了一家打撈公司。設備也不錯,人家不但有金屬探測儀,還有水下機械人(配有機械手和深海攝像儀)潛水裝備和打撈船就更不用說了。他從1955年開始撈上邊提到的那艘阿托卡夫人號,撈了整整三十年才撈着。因為他,美式英語裏多了一個成語,“尋找阿托卡”意思和漢語的“鐵杵磨成針”類似。由此可見打撈沉船的難度。

也許各位看官會問,為什麼打撈沉船那麼費勁啊,不就是找到了撈上來么。真的要是那麼容易的話,就不會有大海撈針這個成語了。

首先,歷史上沉船大多數都是17、18世紀沉沒的。距離今天的年代已經很遙遠了。對於沉船的位置的傳說經歷了很多代人的口傳筆會,已經和真實的歷史有了一定的偏差。爺爺告訴爹說,船沉在島東邊三十多海里遠的地方,爹告訴兒子的時候,可能就變成了船沉在島東邊三十多英里的地方,兒子再去找的時候,可能就去島東邊三十多公里的地方找了。其次呢,也同樣是因為年代久遠了,沉船自身的位置會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比如說,因為地震、颶風、海嘯而引起的沉船位置的變化。有些船會順着洋流的方向移動,而有的船會逆着洋流的方向移動(對,我沒寫錯,有些船真的會逆着洋流的方向移動。一些在沉沒前裝載了很多重物且船體的結構仍然保持完好的船就會逆着洋流移動。這是因為船體過於沉重,洋流沖不動船體,但是會沖走船體迎着洋流方向的泥沙,船體重心就會向迎着洋流方向的偏移,rì積月累,船體就會形成一種順流而上的局面。這種情況在河流入海口附近沉沒的船隻上容易出現。)。這些沉船因為年代久遠,大多數腐朽不堪,船體並不完整,分成幾部分沉沒於水中。表面大部分會被泥沙所掩埋,而泥沙厚度最厚甚至可能達到將近十米,平均也得有個一兩米。另外,沉入海底時間比較久遠的物體表面還會有一層外殼(珊瑚、污損生物的附着和金屬物品的被海水的鏽蝕等原因引起)讓你難以辨清物體本來的面目。一塊看起來很像石頭的東西其實很可能是一枚金幣,當然,也可能它就是一塊石頭。就算是已經確定了沉船的位置,也要把周圍很大的一片區域,在海底分成一塊一塊的方格(一般都是在海底用繩索拉好一平方米一個格,),每次潛水員或水下機械人只能對一個格子範圍內進行探索。而無論是干淺水還是用水肺,潛水員在水下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探索難度隨着水深的增加呈幾何級增長。即使是發現了沉船的位置,想要把沉船上的財寶都打撈上來,也得一平米一平米的在海底挖上個幾年。所以,打撈沉船這事,現在就別想了。等到什麼時候,能造出遠洋型潛艇,深海攝像儀、金屬探測器和潛水機械人的時候再說吧。不過,也不是一點能挖的寶藏都沒有,某國的某個寶藏是以目前的技術就可以挖的。更準確的說法呢,是以目前的技術就可以偷的。

張澤羽對着電腦屏幕苦笑了一下,心想:“我雖非佳人,卻也不想做賊。但為了祖國,也只能當回鼠輩了。”

-------短分割線-------

新書上傳,求收藏,求推薦,求點擊。讀者的支持,是作者最大的創作動力。

-------短分割線-------

【註解1】英國籍,1641年中美洲墨西哥啟航,準備經大西洋返回英格蘭達特茅斯港。在英格蘭康沃爾郡的錫利群島附近遇颶風沉沒。

【註解2】西班牙籍護衛艦,1804年,在葡萄牙阿爾加維附近被一艘英國戰艦擊沉。

【註解3】也有翻譯成阿托查聖母號的。西班牙國籍,1622年9月6rì在距佛羅里達州基韋斯特約56公里處的馬克薩斯環礁遇颶風沉沒。

【註解4】西班牙籍,1708年5月28rì從巴拿馬啟航,向西班牙領海駛去,在距哥倫比亞海岸約16英里的加勒比海上被英國艦隊擊沉。

【註解5】南海一號真正的價值在於考古價值,經濟價值其實沒有傳說中的3000億美元那麼高。本朝的事不做過多評論,大家都懂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之大工程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重生之大工程師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少學中用老方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