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千錘百鍊繞指柔

第二章:千錘百鍊繞指柔

()這哥倆在這咬筆沉思的時候,張澤羽已經從家裏走到琉璃廠了,在他的印象中,這附近應該有家鐵匠鋪的。以前他來的時候聽見過打鐵的聲音。

自幼習武的張澤羽同學,這時候想學學電視劇里的高手裝十三的樣子,他閉上眼睛,靜聽周圍,想找一找打鐵的聲音,進而找到那家鐵匠鋪的位置。凝神定氣一會之後,他感覺耳朵聽到的聲音果然越來越大,有叫賣聲,有車馬行人聲,而且車馬行人聲越來越大,越來越大。

“你他MA的是聾子啊,走着走着就站路中間不動了。喊你半天你沒聽見是咋地?”張澤羽轉身睜眼一看,身後停了一輛馬車,趕車的車夫正指着自己在罵。

“承安,何故出言不遜?”馬車上的帘子一掀,裏邊坐着的人說話了。當他看見前面站的是張澤羽之後,心中不免一驚,暗道“原來是他”

趕車的回答,“老爺,前邊有個傻子,走着走着突然站在原地不動了。也不知道這是想碰瓷兒訛人。”

張澤羽連忙道歉,“實在對不起,剛才想了點事情,耽誤您行路了。抱歉抱歉。我絕沒有要訛您的意思。”

“瞎了你的狗眼,你知道車上坐的是誰么?”趕車的狗仗人勢開始罵起張澤羽來。

車上的人連忙制止,“承安,出言不遜,快向先生道歉。”

趕車的這位叫承安的車夫只好把鞭子放下,很不情願地拱了拱手,“剛才小人出言不遜,還望大爺見諒。”說話這態度可是一點道歉的意思都沒有,嘴上雖然管張澤羽叫大爺,可那態度像他是大爺一樣。

“不用不用,是我有錯於先,該道歉的是我。”說完躬身一禮,讓於路旁。

車夫雖沒出聲,但是嘴唇動了動,以只有他自己能聽見的聲音說了句“算你識相”之後,偏腿坐上馬車,繼續趕路。

走出了一段之後,車上坐着兩個人中,年紀小的這位問剛才訓斥車夫的那位長者,“父親,剛才您為什麼讓承安給那人道歉?就像這樣的傻子,撞死他都活該。”

“休得亂語,那是位高人。”年長者訓斥了一句。

“高人?我怎麼沒看出來?”

“行至亂市,可靜心思考,可見其專,專必有得。承安惡語相傷,不卑不躁,可見其胸懷氣節。你呀,還是嫩了點。”

少年聽聞很不以為然,這哪是什麼高人啊,就是一傻子,但卻沒有再和父親爭辯什麼。

翻回頭來再說張澤羽,他聽是聽不出來鐵匠鋪在哪了,那就打聽吧,張澤羽打聽了一下,這附近是否有鐵匠鋪。

還真有,就在琉璃廠東口附近,而且這地方還是京城有名的“一尺大街”。

名字雖然叫一尺大街,但也只是個名字,這條……說它是大街吧,短了點,說它是衚衕吧,寬了點,暫且就叫它本名“一尺大街”吧。這條一尺大街大概有個十幾米的進深,兩旁加一起一共六家店鋪,路北三家都是刻字店,除了店名不同,幌子、楹聯都是一樣的。“筆行神至龍收畫,刀走力到金石開”,看起來都是一個師傅教出來的。路南三家店鋪中的最西邊這家是個酒館,門口放着一口大酒缸,掛着葫蘆酒旗、最東邊這家是家理髮店,掛着白布幌子,上邊就寫了八個字:“朝陽取耳,燈下剃頭”。中間這家沒掛幌子的,就是張澤羽要找的鐵匠鋪,門口擺着的各種打制好了的鐵器,鋪內叮叮噹噹的打鐵聲不絕於耳。

張澤羽先是站在遠處看了一會,鐵匠鋪內一共四個人,一個婦人在拉着風箱,身體很有韻律地張弛屈伸,爐膛中的火舌也隨之吞吐呼吸,給人一種別緻的韻味和美感;一個中年男子左手拿着一把鐵鉗,牢牢鉗住燒紅的鐵坯,在鐵砧上不時的翻來翻去,右手的小錘在鐵坯上敲打一下之後,他身旁**錘的少年緊接着也敲打一下。小錘所落之處,即是大鎚要敲打的地方,拿小錘的和**錘的兩個人並不需要說話,只需要通過“錘語”交流就夠了,看着兩個人那種專註的神情,張澤羽不由得產生了一種敬意,想起來魏晉時期的嵇康,心想,這要是生於盛世之年,什麼都不想,開這麼一家鐵匠鋪沒事打打鐵,也是一種神仙般的生活啊。

他已不知不覺的走到了鐵匠鋪門前,鋪內正在燒煉鐵坯夥計連忙過來打招呼,“您要買點什麼?”

張澤羽從口袋中掏出來那根彈簧,遞交給夥計說:“你看看這個東西貴號能做么?”

夥計接過彈簧來一看,“呀,是百鍊鋼的,您稍等,我問問師傅去。”說完,轉身來到師傅的身旁,並未說話,只是把彈簧遞給師傅觀看。

正在打鐵的師傅只是掃了一眼,說了五個字“兩千,明晚拿。”

張澤羽一聽,果然有戲。小夥計轉身回來,問張澤羽,“兩千文,明晚拿,您看您要麼?”

“要,但是你這價格太貴了,我不是只要一根,我要至少一萬根。”

“一萬?大爺您不是說笑話吧?”

“不是說笑,我真的需要,到時候可能還不止一萬根。”

夥計看張澤羽的神sè,不像是來尋開心的。給張澤羽搬了把椅子,“這麼大的買賣我做不了主。我師父正在打別人定好了的活兒,現在騰不出空手來。勞駕您稍等一下行么?”

“行,那我在這坐着等會。”

“那真對不住您了,我那邊還得下坯子。怠慢您了,您見諒。”說完,把身前的圍裙翻過來,用貼身乾淨的那面擦了擦椅子。

“沒事,您忙您的吧,我等會也行。”張澤羽坐在舊椅子上看着師徒二人打鐵。

原本,他以為這爺倆打完手頭的這件就應該完了。可沒想到打完了手頭的這把剪刀之後,這爺倆又鉗起來夥計煉燒好的一塊毛坯敲了起來。小夥計則是把師傅剛打好淬火完了的剪刀放到一塊青磨石上磨了起來。

這得等到什麼時候啊,張澤羽有心想走,可是都已經說好了在這等着的,這時候走不太好。張澤羽就這麼耐着xìng子繼續等着。

從傍晚時分等到掌燈時分,再從掌燈時分等到定更天,鐵匠師傅終於領這倆徒弟把要打的坯件都打完了。

隨着最後一把菜刀淬火完成,打鐵的師傅摘下圍裙擦了擦頭上的汗,接過媳婦遞過茶水飲了一大碗后,穿上衣服來到張澤羽身邊。

“你要的數量太多,我這做不了。”

“做不了?那……呵呵”張澤羽讓這位鐵匠師傅給氣笑了,我沒跟你開玩笑,你倒是有拿我開玩笑的意思了。做不了你就早點說啊,我這等了一個時辰了,你告訴我做不了。可人家做不了就是做不了,吵架也沒用,張澤羽起身對鐵匠師傅說:“那好吧,打擾了。我再去別家問問,告辭。”說完,張澤羽就要走。

“不用問了,你要的太多,誰家都打不出來這麼多的。除非是用拉線機拉。”

“拉線機?”張澤羽聽到“拉線機”三個字的時候眼前突然一亮,難道說清朝就有拉線機了?“師傅,您是說拉線機?拉鐵線用的?”

鐵匠師傅斬釘截鐵說,“對,拉鐵線的拉線機。”

“您知道哪有拉線機么?”

“不知道,但是知道怎麼造。”

“哦?師傅您能詳細說說么?”

“在老家的時候,見過我爹和我大伯造拉線機,最細能用熟鐵拉出一分半的鐵線。你這個彈簧要用百鍊鋼拉才行,能不能拉成這麼細的,我也叫不準。”

張澤羽一聽,心裏非常吃驚,一分半的鐵線?清朝的一分具體是多少他不知道,但是應該和民國后改制的一分差不了太多,按照民國一分半來算,一分半就是5毫米。清朝的時候國內就能造5毫米的金屬拉絲機了?他被雷到了。(書中暗表,清朝的布尺、地尺和造尺長度不同。分別是35.5厘米,34.5厘米和32厘米。造尺在全國各地的差異也很大。běijīng和西安的工匠都以32厘米為準,到了山西就變成了31.6厘米,到了山東是30.3厘米,到了南方更短,蘇州只有27.5厘米。民國時期統一度量衡,以國際通用度量衡單位為準,對傳統的度量衡單位進行了適當修改,以達到方便換算的目的。比如,一斤從原來的600多克變成了500克。)

“師傅,您能把拉線機的大概樣子給我畫個草圖么?”

鐵匠師傅沒說話,拿起一隻火筷子(夾煤用的)在地上畫了起來。“這是大坩堝,裝熟鐵,這是火鍋,下邊一直燒,讓鐵水不涼,這是漏鍋,鐵水從這漏出來就成線,這是風箱,把剛出來的熱鐵線吹涼,這裏是四對大輪子,把鐵線壓成需要粗細一樣,這後邊是拉線輥子,把鐵線拉細。做彈簧要淬火,在這加個油蠟箱就行。”

正所謂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沒有,看着鐵匠師傅在地上畫出來的草圖,張澤羽興奮的差點連眼淚都要流出來了。這的的確確是拉絲機了,在清朝的時候就有拉絲機了,有了拉絲機將來能造的東西可就多了。不光是彈簧,玻璃纖維和防彈衣也都是可以想一想的。

他一把拉住鐵匠師傅的手,“師傅,走,我請客,喝酒去,咱們邊喝邊聊。”

前邊說了,鐵匠鋪旁邊就是家酒館,鐵匠也沒推辭,跟着張澤羽進了酒館。這酒館不大,一共就四張桌子。張澤羽二人進來的時候,裏邊沒有客人,夥計正準備打烊關門呢,見有鐵匠領着客人來了,連忙上前擦拭桌椅,“哎呀,李師傅您來了。喝點什麼酒?”

“你家自釀的二鍋頭就行,燙一下。下酒菜問這位。”鐵匠一指張澤羽,示意夥計,這位才是掏銀子的。

“大爺您要點什麼下酒菜?”

“炒菜能做么?”小酒館不大,門口有酒旗卻沒羅圈(這裏就得說一說飯館門口掛羅圈的意思了。羅圈不光是飯館的招牌,另外還有介紹飯館的xìng質和規模的意思。羅圈的樣子很像燈籠,但是比普通的燈籠要長一些。中間是空的,下面也不封口,只將下半部分剪成均勻的一條一條,風一吹就能飄來飄去的。東北話稱之為“幌子”。羅圈的顏sè決定了飯館的xìng質,普通飯館都掛紅sè的幌子,古蘭館掛的是藍sè幌子。羅圈的個數決定了飯館的規模。掛四個羅圈就代表這家飯館什麼菜都能夠做,可以承辦大型筵席,掛三個羅圈的則略遜一籌,以此類推。如果門口一個羅圈都沒掛,那意思就是店主承認自己這家店只能讓客人填飽肚子,至於口味嘛,就麻煩客人別挑剔了。當時的店家幾乎都能非常自律的按照自己的店鋪規模來掛出相應的羅圈的數量,謙虛的可以往少了掛,但是沒有店主敢往多了掛。如果是四個羅圈的水平,掛了五個羅圈,那店主就擎等着被客人拆招牌吧。【注1】),所以張澤羽先問一嘴能做熱菜么。

“哎呀,大爺,我們這店小利薄食材有限,只能做些簡單的炒菜,主要還是熟食下酒菜。”

“沒事,你挑拿手的菜炒兩盤,送到隔壁鐵匠鋪去。我們這兒你看着安排點涼菜就行了。”

“好嘞,您擎好吧。馬上就來。”

夥計的動作還真的很快,轉身到后廚不一會就端出來四盤涼菜和一壺白酒。這四盤涼菜搭配的還不錯,花生米、肚絲、香乾和松花蛋,葷素各半。

張澤羽平時不喝酒,碰上聚會了,也只少喝點啤酒。他先給鐵匠倒上了一酒盅之後,陪着鐵匠喝了一酒盅之後,就不喝了,“我酒量有限,李師傅請隨意。”

鐵匠也不見外,自斟自飲,喝了小半壺酒,吃了幾口菜之後,把筷子放下。開始和張澤羽說起拉線機的事來。

“俺是濟南府章丘縣人,俺那裏家家戶戶都會打鐵。康熙爺那時候,有個山西的富戶到俺村做鐵線,跟你一樣,要的太多,一寸一寸的打太費事了。村裡幾家手藝好的鐵匠就合夥做了一套打鐵線的傢伙事,後來被那個山西的富戶買走了。東西雖然沒了,可是手藝傳了下來。鬧長毛(太平天國起義)的時候,還是山西的富戶,到俺們那去買打鐵線的機器。俺爹就和俺大伯打制了一套給他。當時俺還小,只幹了些搭手的活。但是怎麼做的,俺爹交給俺了。俺見你是真心想做,剛才把客人定的貨都打好了。明天就不接活了,俺回山東老家,把俺的兄弟們找來。再把他們手頭的好鋼帶過來,能不能打出來你要的那種彈簧,俺吃不準。料錢你出,能做出來,俺收工錢,做不出來,俺不收工錢。你看咋樣,不孬吧。”

“不孬,那是相當的不孬啊。”張澤羽暗想,剛才還真的是錯怪人家了,自己等這一個時辰還真的沒白等。人家嘴上沒說,可是把事情已經都想好了。不因為自己的這筆大生意而推了老客戶的單子,這就叫誠信。張澤羽端起酒杯來,“李師傅,來,我敬你一杯。”

倆人在小酒館裏又聊了一會具體的細節之後,張澤羽給了李鐵匠三十兩銀子作為定金,李鐵匠收了銀子之後也沒寫收條,只是和張澤羽擊掌為誓,約定好了,以半月為期。半個月後,讓張澤羽來找他。三十兩銀子這時候已經不算少了,就算李鐵匠帶着老婆徒弟跑了不回來,也不算賠。而且一無證人,二沒收條,就是rì后他想耍賴張澤羽要告他都沒證據。可張澤羽堅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信得着人家了,那就要堅持到底。臨分手的時候,他給了李鐵匠一張舊名貼,就是第一批寫的只有家庭住址沒寫官名的那種,告訴李鐵匠,如果回來早了就到家裏找他。

感覺一切都和李鐵匠商量好了以後,他從琉璃廠往家裏溜達,快到大門口的時候,他才想起來,自己只知道鐵匠姓李,連人家叫什麼都不知道就給了人家三十兩銀子。心裏暗想,我是不是二了點?

【註解1】:一般的飯館是沒有敢掛五個羅圈的。因為五個羅圈在當時約定俗成的規矩中,有客人點什麼菜就飯館就能做出來什麼菜的意思。掛五個羅圈最有名的店鋪是哈爾濱道外區的一家山東老闆開的飯館。這家飯館出名的原因是因為“拔絲冰棍”這道菜。一次,一位客人半開玩笑的說,既然掛了五個羅圈,就應該點什麼有什麼,那我就來個“拔絲冰棍”吧。夥計到后廚去下單子,結果后廚沒人能做。這時候老闆說,這菜我行,然後真的給客人做了一盤拔絲冰棍,從此,這道菜名揚天下,幾乎成了考驗五個羅圈的標準。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之大工程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重生之大工程師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千錘百鍊繞指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