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龍爭虎鬥
待奎牛飛遠,菩提祖師,略微收拾一下洞府,便打算,佈陣隱山。
一來防止人獸相擾,二來也能護身鎮洞。
隨即,取出,金剛圈,斬仙飛刀。
將這兩寶,放置於,洞中,兩儀位上。
這兩寶非尋常,一者生,一者死。
一者晦,一者明。一者幻,一者滅。
互為陰陽相對,又合兩儀相濟。
這金剛圈,為生,正如這圈,兩頭相同亦相通,無意入山者,既進此圈,無緣者,當時便好似於圈中而過,無知無覺。有緣者,能進圈中須彌界內,得見二佛,亦不失為一份機緣。
這斬仙飛刀,為死,正如這裝靈的葫蘆,有進口,沒出路。進口窄小,無意者不入,專為有心者準備,既進這葫蘆,出去卻難,有那刀芒相待,雖無菩提,拜發,卻也有凶威,膽敢亂闖者,難逃斬仙一刀。
兩者,具為,內有乾坤之寶,善納裝大千宇宙。
此陣,一布,當即便將這山,化為芥子,化為微塵。
從天地之中,時空之內,命運之里,隱去,跳出。
非有混元之力,親至。
既混元中人,親自查看,或由化身相至,或為有人攜帶混元之寶而至,方破這菩提之陣。
這陣,菩提,命為,兩儀微塵陣。
布完陣,菩提便於洞中靜坐。
略微一感,眾三身具各有所行。
要是其他大神通者,雖可遁世逍遙,橫渡混沌,遨遊於其他世界。
但,亦有種種之事纏身,或需弟子相做,或者找一有緣人相做。
就連老君,雖現已居天,卻也時常下凡點化。
佛教佛陀菩薩,更是時常顯聖。
雖然,時間已經無法約束金仙中人,過去未來,皆可為本。
但,亦要忙碌奔走。
就像,那薩真人薩守堅,就因外事而離,不成西遊四大天師之位。
菩提祖師便無這些瑣事,因果心念統統化出,給本體打工。
靈覺一觀,便能看到,鬼谷子王詡,於未來時奔走世間,宣傳思想。老相鴻鈞,居於紫霄宮,守護人道魚塘。須菩提在金剛圈內伴阿彌陀佛講經,金蟬子於如來蓮台下聽法。邱洪濟,端立通明殿外,輔佐靈霄殿下,為天之師,勸言天帝。
嗯,菩提無事一身輕。
便決定遨遊諸天。
要知,雖有大羅大覺之力,可稱強者,但,混沌之中,各界相隱,如無相引,不知何時方至。
就如,有人於它界呼於菩提祖師之名,便可定位而往。
然,菩提,成名,不久,雖有神威,奈何它界暫時無名。
想來,自得靈寶之道,斬三身,出函谷,化胡為佛,經老君成全,借菩提先天跟腳,脫化而出,已成金仙,得大羅大覺之力,號祖師,一路亦無費甚時間。
正為,凡人成仙千難萬難,不知,老君相助,一粒九轉大還丹,便成羅天上仙。
於混元而言,這金仙,豈不隨意而造。
這一路,菩提,經歷尚短,但也有妙法。
想這化胡為佛,由釋迦,托於太上,兩大混元所為,菩提亦親身參與其中。
卻得了幾分契機,留於三寶玉如意之中。
這如意,為證道之寶,乃為菩提所悟靈寶之道所化,老子,曾言,有混元之機。
當即便,脫一念頭,經這如意,借化胡為佛之名,前往它界,本身入靜悟道。
卻說,
念頭,遨遊冥冥。
正有一界,人道之光大盛中,透出諸神眾仙之光,亦有化胡為佛氣機。
要知,混沌之中,諸天萬界,亦無甚混元。
自太上一動,釋迦之念亦合,不知影響了幾多世界。
再說這一界,人道為上,仙神居下,卻為以神配人,正在其中,菩提見得,有一怪鳥之氣,不為其它,正是那金翅大鵬雕,細觀,卻以成佛門護法之位,不與,那如來救走的相同。
菩提,暗道,雖已看鳳凰,如來之面,饒那孽畜一命,我亦做不出,拿相似之靈,泄怒之舉。
但,如今,碰上,也是有緣,便去此界,遊戲一番。
說罷便,投入此界。
入此界中,既知,此界不是它界,卻號隋唐界,為那人道,由隋至唐所衍,亦為仙神藉此解劫解怨之處。
此界即為,《說唐》。
菩提,一進這界,雖為本體一念,卻也有神威在身,無需甚輪迴,再成長一番,直接創身改寫命數,介入其中。
此世,有名菩提,姓則為李,也是那李淵族人,也因這李唐建國后尊老子為祖,如今,菩提便化身於此。
(唐高宗李治乾封元年(公元666年),老子被封為太上玄元皇帝。)
身份卻為與李淵兄弟相稱,與那楊隋皇室沾些親戚。
因那隋帝楊堅,此界為佛門,那羅延(金剛力士)之降生,其妻子皇后獨孤伽羅,伽羅之名,本就含佛教色彩,死後更被追封妙善菩薩,妙善之名,又與觀音千絲萬縷。
楊堅稱帝建號后,開皇年間擴建西安城為大興城,將遵善寺賜名大興善寺,此寺院即為佛教八宗之一密宗祖庭,也是隋唐時的皇家寺院,帝都長安三大譯經場之一。
(隋朝開皇年間,印度僧人闍那崛多、達摩笈多等先後來到長安,在大興善寺中譯經弘法。唐朝開元年間印度僧人善無畏、金剛智、不空先後駐於錫本寺,翻譯經典,設壇傳密,再經一行、惠果傳承弘揚,形成了佛教中的唐密。)
(後來惠果因居住長安青龍寺,世稱青龍阿闍黎,其以兩部一具、金胎不二之法,創繪金胎兩部大曼荼羅,後傳法於日本來唐的空海,金剛界與胎藏界二部純密,空海回到日本后,創立了佛教真言宗,又稱東密。)
(空海於唐朝時從日本而來,到洛陽白馬寺參訪學習,又在長安青龍寺拜密宗大德,惠果大師為師,這段事迹,也於電影《妖貓傳》中,所演變。)
楊堅聽得朝廷道教扶龍派觀星樓所言,天界星辰動蕩,卻需召集朝中門閥勛貴,選出三十六貴子,成天罡之數,入大興善寺中,誦經祈福。
(嗯,楊堅雖生於馮翊般若寺,有佛教信仰,但,為帝者,不能使佛道兩教一家獨大。)
菩提此世之身,李菩提,因由朝廷所派高僧認定佛法天資甚高,與佛有緣,入選其中。
嗯,菩提本體本就脫於相伴阿彌陀佛而出的菩提樹,那阿彌陀佛和須菩提二聖,還在本體法寶金剛圈中,怎能不與佛有緣。
此世身的兄弟李淵,既後來以唐代隋的唐高祖,(他還號稱,神堯),卻為此世,天上星君,亢金龍所降,其嫡子李建成,字毗沙門,毗沙門即號天王,毗沙門天王又名北方多聞天王,為佛教護法之神,四大金剛,也就是四大天王之一。二子李世民為紫微大帝,既中天紫微北極太皇大帝,所降,紫薇入命,為皇者相。三子李元霸為金翅大鵬雕所降,佛界護法。四子李元吉為羅剎餓鬼象,卻為地界阿修羅所降,阿修羅,稱非天,即果報似天而非天。
(《說唐演義全傳》稱李元霸為李淵第四子。)
由以李元霸因所降方式為臨凡,最是得力,號兩臂有四象不過之力,捻鐵如泥,更甚勝過楚漢時西楚霸王項羽。此世,一象之力為一萬二千五百斤,四象不過之力,不過之意卻為超過,則號有超過五萬斤之力,配以手中一對號稱八百斤的擂鼓瓮金錘,加上坐騎萬里雲,既萬里煙雲罩,千里趕雲煙,又稱追風白點萬里龍駒馬,日行一萬里,夜行八千里,日夜可不停而行一萬八千里。
後來四明山一戰,單人獨騎擊敗了十八路反王的二百三十萬大軍,紫金山一戰,匹馬雙錘面對一百八十萬的軍隊,兩柄鐵鎚掄起來,如拍蒼蠅般,只打得屍山血海,將一百八十五萬軍隊殺得只剩六十五萬。
這種戰力,如神,如魔。
那裴元慶,為三壇海會大神哪吒所降,兩臂亦超過萬斤之力,手持一對重六百斤重的八棱梅花亮銀錘,胯下騎乘一字墨角賴麒麟,卻也只能接李元霸三錘。
南陽侯伍雲召,為天罡星君黃天祥所降,手中一百六十斤丈八亮銀蛇矛,胯下騎乘照夜玉獅子,力能舉鼎,萬夫莫敵。其族弟伍天錫,為西斗星官黃天祿所降,兩臂一晃萬斤之力,手中一對兩百斤重的混天鎲,又稱半輪月混元流金鎲,胯下騎乘烏騅馬。
但兩人加在一起,與李元霸相比卻也是相差甚遠,不是李元霸一合之敵。
(就離譜,單論李元霸這種戰力,封神演義中楊戩等仙神恐也敵不過。)
(擂鼓瓮金錘號稱傳自東漢初年伏波將軍,世稱“馬伏波”的馬援。
馬援為東漢開國功臣,唐德宗時成為武廟六十四將之一。宋徽宗時加封至忠顯佑順王,位列為武廟七十二將之一,馬革裹屍、老當益壯之語就是源自他。
這擂鼓瓮金錘,也算是一對傳奇的重兵。
擂鼓瓮金錘,既為四猛八大鎚之首。
四猛八大鎚一般為四名分別使用金銀銅鐵四種錘為兵器的武將的並稱,是袍帶評書或演義小說中常見的人物名號。金銀銅鐵四樣寶貝,每個都有比較響亮的名頭。常見的是擂鼓瓮金錘、八棱梅花亮銀錘、熟銅倭瓜錘、鑌鐵軋油錘。其中銅鐵兩種錘的叫法各有不同,但金錘叫擂鼓瓮金錘,銀錘叫八棱梅花亮銀錘卻為以定之號。
《劉秀傳》中為伏波將軍馬援所用。
《隋唐傳》中為西府趙王李元霸所用。
《薛剛反唐》中為趙王薛葵所用,書中他的曾祖父既為薛仁貴。
《楊士瀚掃北》中為金錘太保楊士瀚所用,書中他的曾祖父既為楊宗保。
《新岳飛傳》,《說岳》中為岳飛長子岳雲所用。
《大明英烈傳》中為朱元璋養子,西平侯沐英所用。
出場率頗高,一般都是最強一級武將的兵器。)
此世,菩提之身,李菩提,並沒有這個世界所謂的仙神降命,為了保障此身於此界遊歷的安全,他決定要開掛了。
李菩提,吩咐,寺內眾隨從,準備麵粉,清水,蒸籠,火炭。
雖然是奉旨入寺祈福,卻也不是吃苦受罪,眾貴子都有各家供予各種生活所需,雖然,在寺中需遵守念經食素之規,但也無甚苛求。
手下隨從準備完后,便被支了出去,李菩提,便和面開蒸。
這為道家增長氣力之術,常見於以面蒸為九牛二虎等力壯猛獸之形,人若食之,則自有九牛二虎的氣力相生。
李菩提也不多蒸。
就蒸得,一象,二龍,三虎,八馬,十八牛,之形之多的麵糰。
不是不多蒸象形,卻為這,力大者,如陸上象,水中龍,山裡虎,卻有限制。
雖亦可破除,但這些已經足夠用矣。
太多之力,也無用也。
這些麵糰,卻各自相配。
那一象一龍,既成,手縛蒼龍,足踏巨象。
一龍一虎,為,降龍伏虎。
二虎九牛,成,九牛二虎之力。
餘下為,橫推八馬,倒拽九牛。
李菩提,一一吞下。
卻不知,如此之力,幾下能打翻李元霸。
還是說仍抵不過他的巨力。
(後世亦有傳言,三國時關羽於九天玄女處食得五隻面虎,七隻面熊,因此有五虎之力,七熊之威,後來,也正是靠五虎壓於青龍刀,七熊制於赤兔馬,馳騁疆場,縱橫不敗。
而唐時薛禮,既薛仁貴,本為天上白虎星所降,又另有奇遇,食得九隻面牛,兩隻面虎,又添九牛二虎之力,自此萬夫不擋,拉弓震天。)
(提到白虎星,此時卻正降為羅成,正因羅成身死,白虎星才移至薛仁貴。
亦有羅成不死,白虎星無法歸位,薛仁貴便無法開口說話之說。
而與白虎星相對的,便是青龍星。
青龍一出,瓦崗寨左武侯大將軍,王世充手下大將軍,飛將單雄信,
青龍二出,東遼國紅袍大力子元帥,蓋蘇文。
青龍三出,哈密國國舅,號滅唐大元帥,蘇寶同。
青龍四齣,唐三鎮節度使,發動叛亂使唐朝由盛轉衰,安祿山。
白虎一投,猛虎大將軍,越國公,力擒五王,冷麵寒槍,羅成。
白虎二投,唐左驍衛大將軍,三箭定天山,脫帽退萬敵,薛仁貴。
白虎三投,平定安史之亂,收復長安,再造大唐,唐德宗即位后,亦尊為尚父,郭子儀。
青龍,白虎。
一左,一右。
降於人間,卻為龍爭虎鬥。
正為,青龍四齣世,白虎三投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