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少年的記憶9
終於進入了高中時代,學生時期最關鍵、最堅苦的階段,決定一生命運的階段,高中畢業后就是人生的分水嶺,在你父輩心中,上學就相當於古代科舉制度的傳承,考大學等於考進士,金榜提名不僅僅是光宗耀祖,還是美好未來的敲門磚。在偉的心中確很懷疑,因為父母曾說過,初中是關鍵的三年,初中畢業了就不那麼累了,怎麼高中又是關鍵三年呢!大學很美好嗎?沒上過,所有信息都來自別人怎麼說,聽說的和親身經歷過的總感覺差很多。
偉分配到了高一年級三班,班主任是位四十多歲的女士,表相嚴肅、認真,但確非常護“犢子”,一位非常負責的教師,教地理的,當知道這件事後,偉就很疑惑,地理不是高考課本,只有在高二年級會考的時候才有,不是重點課目,怎麼會當班主任呢!同時同一年級開設了兩個俄語班,因為在初中的時候就開設了俄語班,偉的同學裏並沒有原初中同班的同學,但卻有很多同校的,比如光華、中華、春艷等,來自不同縣城初中生,還有下面不同鄉鎮的初中生,匯聚在一起,共同迎來了不知道用什麼形容詞能形容的高中時代。
高中所在的學校還是聯脊的校舍,沒有了燒爐子,都改成了暖氣,跟重點高中是沒法比的,他們已經是教學樓了,教師也分房了,而且是樓房,和校區在一起,不是很了解當時的教育政策,重點兩個字代表着實力、豐富的資源、豐富的投資。就像富人一樣,越來越有錢,普通高中下如普通兩個字,它是貧民階層的代表。
進入九十年代中葉,改革開放也以走過的十五、六年的征程,人們思想的進一步開放,對於八十年代似乎沒有太多的留戀,大多數記得的都是當時的苦難,當父輩們嚮往着美好生活的時候,對於他們這代人的第一個意想不到來了“砸飯碗”——國有企業改革。
其實國家在1983年就開始試行勞動合同制了,但中國人骨子裏的的大事不糊塗,穩字當先是遺傳的,特別是共產黨經歷過種種,所以採用的溫水煮青蛙的方式,緩慢推進,直到九十年代,政府似乎能夠掌控事態的發展了,對於國企來說也到必改的階段了,束縛生產力的發展自然是開倒車的,也會被歷史淘汰,被人民淘汰,無數歷史以表明了這一點,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謀而後動。
當下的工人階級並不理解這件事的巨大效應,都不理解這件事的最終目的,都在想好好的鐵飯碗說沒就沒了,那以後的生存怎麼辦,家庭怎麼辦,孩子父母怎麼辦。大鍋飯在某一歷史階段是有貢獻的,但不同時期的政策是要應對不同時期而改變的。
經過各級政府和努力,社會並沒出現大的波動,偉大的中國人民默默的承受着他們在當下認為的不公,與國家利益一起埋頭苦幹,為了擺脫貧困,擺脫東亞病夫的帽子、為了偉大的民族復興,開始了三十年的卧薪藏膽、忍辱負重、韜光養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