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徐庶拜主,宗賊再叛

第34章 徐庶拜主,宗賊再叛

衛平讓身後軍士牽過馬匹,又自執韁繩,將馬匹牽了過來。

徐庶看着給自己前來馬匹的衛平道:“這位便是長平烈候之後,北軍屯騎校尉衛平衛校尉吧。久聞大名。”

衛平將手中韁繩交給徐庶,這才拱手道:“先生無需如此,衛平得先祖恩蔭而已。”

“哈哈哈哈,若是衛將軍果真如此,我豈會聽聞將軍大名呢?”

徐庶又向劉備拱手行禮道:“久聞使君乃仁德之士,我來新野明察暗訪,才知使君果然名不虛傳,徐庶終遇明主矣。”

劉備一聽急忙上前扶起徐庶道:“備安敢言仁德二字,惟先生賜教。”

“使君不必過謙,新野民謠唱道:“新野牧,劉皇叔,自到此,民豐足。”如此可見使君之仁德已為民眾所信賴。”

劉備搖搖頭道:“唉,先生不知內情,我得景升兄之賜得以鎮守新野,來新野不過半年,我所為著不過是抑豪強,分田地,廢雜稅而已,使百姓民豐而足食矣,當不得先生誇讚。”

“哈哈哈哈。”徐庶笑道:“皇叔所行之策,正是為民,不為豪強矣,豈能算不上仁德啊?”

劉備一聽,本來自己以為此人又是像那些豪強之人一般,不為百姓做事,只為一家一戶之私計,沒想到居然是和自己一樣,要抑制豪強,為百姓減輕負擔的人,於是便向徐庶拱手行禮道:“備願拜先生為軍師,調練人馬,以成大事。”

徐庶便直接準備彎腰行禮,“主公!”

劉備急忙將徐庶扶起,三人紛紛互相對視一眼,又大笑起來。

劉備心中全是歡喜,只因為自己終於是遇見一個治理觀念和自己一致的人了,那就是抑制豪強,扶持百姓,這也是大漢朝的祖訓。

在太祖高皇帝起,大漢就一直抑制地方上的分裂勢力,但是大漢建立以後,地方上的分裂勢力就已從六國遺族變成了地方豪強,這些豪強有些是六國遺族的後代,有些呢則是地方上野蠻生長出來的豪民。

在秦時就已經有了地方豪強的記載,收取佃戶50%的地租,但是並不太廣泛,以至於秦律中也沒有相應的處罰,只有一些關於匿戶匿田的處罰條文,也都是對鄉官的處罰,也就是說,豪強的直接侵佔在當時問題不太大,而且秦時的人口稅比田畝稅要重得多,也看不到流入私家以求避免口稅的跡象。

大漢的制度來自於秦,雖然把秦叫做暴秦,但是該用的還是在用,所以依靠普及到個人的戶籍制度和強而有力的基層政府,可以抑制住豪強的發展,但是等到了大漢初步排除了異姓封王之後,就啟用了郡國并行制,開始向地方上進行一部分妥協,而後朝堂就採用了一個制度—陵邑制度。

高祖九年的時候,太祖高皇帝就接受了郎中劉敬的建議,將關東地區的2000名大官、富人及豪傑及其家眷大量遷徒關中,伺奉長陵,並在陵園附近修建長陵縣邑,供遷徒者居住。以後,孝惠皇帝在修建安陵、孝景皇帝在修建陽陵、世宗孝武皇帝在修建茂陵、孝昭皇帝在修建平陵之時,也都競相效仿,相繼在陵園附近修造安陵邑、陽陵邑、茂陵邑和平陵邑。後來歷代天子又不斷遷貴族於此,“五陵”便成為富豪聚居的地方。因此,有錢有勢人家的子弟叫“五陵少年”。

這種現象能夠得到很好的抑制。但是情況確實在不斷惡化,但是到了孝元皇帝的時候,昌陵作治五年之後,結果還是被廢除,原因是“罷昌陵及故陵勿徙吏民,

令天下毋有動搖之心”,說明國家的權力已經衰退到沒有足夠的強制力來抑制豪強了,否則國家就要“動搖”。

其中加速地方豪強坐大的就是世宗孝武皇帝了,通過將公家的林苑田畝出租給地方豪強,向他們收取三十分之一的租稅,而這些地方豪強們則向真正的農民徵收百分之五十的地租,再加上當時連年征戰,旱災水災又不斷,嚴刑殺戮,導致流民四溢,這些流民就成為豪強地主們藏匿人口以為佃戶與奴婢的重要來源,也大大加速了土地兼并的進程。

世祖光武皇帝時也是在建武十五年掀起了度田事件,即全國性的田地與人口普查,結果是遭到了非常激烈的抵抗,天下暴亂,群盜並起,攻殺地方長官,最終光武帝只能對豪強妥協,徙其魁帥而賦田授廩就了事了。這是大漢朝堂中央在地方豪強勢力強大之後,想要再一次奪回主動權的最激烈的一次嘗試,從這以後,基本上就再也無力限制其發展了。

等到了孝桓皇帝和孝靈皇帝時,這才激起了黃巾起義和各州叛亂,劉備自己本身雖然說是漢室宗親,但是到他這一代已經是徹徹底底的成為平民了,再加上這些年在各州奔波,自然也就理解為何世祖孝武皇帝之前大漢朝堂對於關東豪強的遷移的支持了。

這次得以安穩鎮守新野,再加上有大軍坐鎮,外加還有幾個縣是才奪回來的,劉備就自然而然的想要試一試自己的治理理念是否會得到百姓擁護。

果不其然,自己鎮守新野不過兩月,新野民間就已經出現了稱讚自己的歌謠,雖然事後和地方豪強解釋的比較多,但是新野鄧氏和陰氏兩家還算聽話,主動獻出了一部分佃戶與奴婢以及土地,並且代表自己和其餘諸縣的豪強進行溝通,效果也是十分的好,就是那幾天新野的大牢天天爆滿而已。

說回正題,劉備將徐庶拜為軍師之後,便繼續上路。

“衛兄,主公鎮守新野不足半年,便倉促出軍北上,恐曹操派兵來救啊?”

“軍師莫要擔心,曹操如今正率大軍北上河北,就算是知道我軍北上,許都也來不及救援了。”

劉備此時也和徐庶說道:“我鎮守新野,絕不可能不北上宛洛,救出天子,如今曹操大軍在外,我軍乘勢北上,奪取南陽全郡,進窺許都、汝南,退可保全南陽全郡,所以此時必須趁曹操大軍不在許都北上宛城,將整個南陽郡奪回來。”

衛平也拿過地圖向徐庶指道:“軍師,你看,我與主公率中軍北上宛城,沿途的育陽、棘陽兩縣,年前就已經被劉荊州奪回,我軍北上宛城已經是一片坦途,我又令大軍四齣,前營司馬率部前出棘陽,攻克堵陽、葉縣,左營司馬前出涅陽,而後直取雉縣、魯陽,右營司馬前出穰縣,西進武當、丹水、析縣,而後全軍回攻宛城。”

徐庶思索片刻,說道:“前營和左營此戰可是為大軍在堵陽和魯陽擋住許都的援軍,右營西進,是為了防止漢中來犯吧。”

劉備笑道:“確實如此,我軍中軍七千人,前營和左右兩營合計一萬兩千人,另有騎卒六百在宛城以北負責清掃各地游騎,且宛城等縣豪強,早已與我軍內通,待中軍抵達宛城時,大概還會由數千豪情私兵助陣。”

徐庶這才明白,劉備大軍只是稍微整頓便敢出兵的底氣所在了,北方南陽各縣的豪強都已經把北方各縣的底氣都已經給新野這邊透露完了,這仗還怎麼打?

“徐庶在此先祝主公一戰下宛城了。”

隨後三人跟着大軍繼續北上,直到傍晚時分,劉備等人率領大軍就已經過了育陽,快要抵達南筮聚了,待過了河就是南筮聚。

大軍安營紮寨,劉備和衛平以及徐庶在大帳內閑聊,突然聽見外面傳來歡呼聲。

三人驚疑不定,正準備出去看看是誰在歡呼,一個人就已經掀開大帳的帘子進來了,“伯父,舅舅,延宗給你們帶禮物來了。”

霍昭讓開一點向帳外喊道:“帶進來。”

幾個士卒便帶押着一個人進來了,後面還有一個士卒手裏還拿着東西。

不等劉備等人詢問,霍昭就指着被押進來的人說道:“伯父,舅舅請看,此人乃是冠軍縣尉張見,乃是那張繡的族侄,這兩顆人頭,一個是冠軍縣的縣令劉阿,一個是曹操同族,來冠軍遊玩,被我正好捉到了。

帳外還有三百九十五名敵軍首級,請左將軍清點。”

霍昭說完拱手行禮道:“稟左江軍,今日下午,宿衛司馬領本部六百騎,已經拿下冠軍,如今縣中三老協同穰縣縣尉徐二管理城池。”

劉備一聽,自己剛一出戰,其餘諸軍還未有消息傳來,延宗就先傳捷報,已經拿下了冠軍縣,冠軍縣一經拿下,就代表宛城已經徹底的向自己展開了懷抱。

劉備正在感嘆自己北上第一戰就打的這麼順利,霍昭給此戰開了個好頭啊,襄陽城內的郡守府此刻正燈火通明。

除去已經南下桂陽零陵兩郡還有駐軍在外的荊州文武此刻正在府衙內齊聚。

“江夏宗賊再起,張武、陳孫,不殺汝等,難解我心頭之恨啊。”荊州牧、鎮南將軍劉表自言自語。

劉表在初平元年的時候,上任荊州刺史的時候,為什麼會被逼到單馬入荊州呢,正是因為南陽有袁術,吳人蘇代為長沙太守,貝羽為華容縣長,各據民兵而於當地稱霸,江夏諸縣的宗賊頗盛。

自初平元年單馬入荊州至建安六年,整整十一年,南陽的袁術死在了淮泗,蘇代,貝羽等人和江夏的宗賊,或降或死,這才讓自己坐穩了荊州牧的位置,可是正因如此,自己在初平元年入荊州,身邊毫無親信可以跟隨,只得和荊州本土的世家豪族為伍,甚至還娶了南郡蔡氏女作為後妻,若是當時自己可以帶着自己的親信上任,現在那裏還需要和世家豪情相互妥協。

“各地大軍還能動用多少?水師可還能戰?”他詢問身邊的蔡瑁。

“姐夫放心,水師仍是我軍支柱,若是水師可上岸,區區宗賊,只手可滅,不過各地大軍如今只能動用的不到萬人了。”

“主公,要不讓左將軍從新野自復陽和章陵南下江夏剿滅宗賊吧,正好主公剛給其送去了糧草輜重。”這是蒯越,蒯良這幾日得了急病,此刻還在養病。

劉表點點頭表示自己知道了,兩個都說的還行,但是自己的想法是讓荊州自己動員士卒去平叛,最好能讓劉琮挂帥。

大兒子這幾年越發的讓自己厭惡了,雖然你是我的好大兒,但你也不能一天天就知道氣我,若不是自己說教之後依舊屢教不改,自己哪裏還會去想着廢長立幼呢。

這幾年交州那個天殺的張津,不知道吃了什麼,天天就知道北上桂陽和零陵來打自己,西邊的劉焉一家子更不是什麼好東西,天子讓其鎮守益州,好傢夥一進益州就以米賊作亂阻隔交通為由,中斷了和出益州的道路,甚至還在初平二年造作乘輿車具(天子所用的車架)千餘輛,欲稱帝,幸好自己機靈給洛陽上了一道參他的奏摺,這才消停。

東邊就跟別提了,孫堅那傢伙被袁術派來荊州,自己防衛反擊把孫堅給乾死了,沒想到孫堅那大兒子這麼厲害,不到幾年就帶着士卒打了過來,雖然也死了,但是孫權這傢伙還是死盯着自己不放。

——————————————

孫堅:(155年-191年),字文台,漢族,吳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東漢末年將領、軍閥,孫吳政權的奠基者之一。據傳為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的後裔。

史書說他“容貌不凡,性闊達,好奇節”。曾參與討伐黃巾軍的戰役以及討伐董卓的戰役。后與劉表作戰時陣亡。因官至破虜將軍,又稱“孫破虜”。其子孫權即為孫吳的開國皇帝。孫權稱帝后,追謚孫堅為武烈皇帝,廟號始祖。

劉焉:(?-194年),字君郎(《華陽國志》又作君朗)。江夏郡竟陵縣(今湖北省天門市)人。東漢末年宗室、軍閥,漢末群雄之一,西漢魯恭王劉余之後。

劉焉初以漢朝宗室身份,拜為中郎,歷任雒陽令、冀州刺史、南陽太守、宗正、太常等官。因益州刺史郄儉在益州大肆聚斂,貪婪成風,加上當時天下大亂。劉焉欲取得一安身立命之所,割據一方,於是向朝廷求為益州牧,封陽城侯,前往益州整飭吏治。郄儉為黃巾軍所殺,劉焉進入益州,派張魯盤踞漢中,張魯截斷交通,斬殺漢使,從此益州與中央道路不通。劉焉進一步對內打擊地方豪強,鞏固自身勢力,益州因而處於半獨立的狀態。

興平元年(194年),劉焉因背瘡迸發而逝世,其子劉璋繼領益州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季漢鴻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季漢鴻烈
上一章下一章

第34章 徐庶拜主,宗賊再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