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劉備之遁走
“陸議小兒,欺我太甚!”
猇亭火起之夜,當前線哨騎、傳令兵陸續傳回猇亭左岸蜀軍三十座大營接連失守的消息時,劉備勃然大怒,咒罵陸議不止。
罵歸罵,緩過神來,劉備果斷下達了撤退的命令。
他命令全軍將士八千餘人,拋棄營房,丟掉一切輜重和不必要的物資,每人只帶五日乾糧與隨身兵器,遁入西北大山之中,沿着山中小路,快速往秭歸方向撤退。
劉備的目標很明確,他必須趕在陸議攻取秭歸之前,率先進入秭歸城。
秭歸是江水咽喉要道,位於西陵峽峽口,西陵峽航道窄,彎道多,暗礁叢布,水流湍急。秭歸江水兩岸修築了大量水防工事,專為防守江東來犯之敵。
簡單說,秭歸就像一張大網,而吳軍戰船只能以葫蘆娃救爺爺的陣型進攻。
因此,即便強悍如東吳水軍,想要從水路拿下秭歸,那也要付出無法估量的慘痛代價。
顯然,吳軍若想儘快拿下秭歸,必然會採取水陸夾攻。
而失去了水軍優勢,吳軍的進攻速度便會大幅降低,給劉備從容撤退入城,留出寶貴的時間。
只有進入秭歸,劉備才能稍微從容一些,可以考慮下一步是走水路還是陸路歸蜀。
但如果秭歸失守,他就只能被困於南岸的崇山峻岭之間東躲西藏,遲早成為陸議的掌中玩物,瓮中之鱉。
於是,劉備壓抑着滿腹的不甘與憤怒,再一次踏上了兵敗逃跑之路。
自從赤壁之後,他已經多年未品嘗過這種滋味了。
一時間,埋藏心底多年的往事再次湧上心頭。
徐州逢呂布,當陽遇曹操。重創佯死於薊南,拋棄妻子於下邳。
一樁一件,歷歷在目。
……
撤軍初始,大軍頗為謹慎,日行不過百里,一路暢通無阻,未見吳軍一兵一卒,劉備內心方定,自詡決策英明,吳軍尚未發現自己蹤跡,只要明日加速行軍,足可保萬無一失。
入夜,大軍於涿鄉休息,劉備則挑起燭火,一邊執箸用些稀飯,一邊與幾名親近將領研究戰局部署。
正討論之間,劉備突然失笑,撫須頷首不止。
程畿很少見其主如此神色,急忙問道:“陛下何故發笑?”
劉備收起笑容,道:“我不笑別人,只笑他陸議畢竟年輕,缺乏實戰經驗。諸君且看,此涿鄉雖是山中小縣,卻是險峻咽喉之地,若是我來用兵,預先在此地埋下一支伏兵,必能有所斬獲啊。”
話音未落,四下鼓聲大作,喊殺聲由遠及近。片刻,哨探慌張來報,吳軍朱然、韓當部一南一東,正殺將而來。
劉備大驚失色,手中之箸墜於地上,慌忙起身着甲,倉促指揮迎戰。
好在劉備身邊的兵將都是跟隨其多年,久經沙場且忠心耿耿的精銳死士。
經過了一整夜且戰且退的激烈血戰,劉備軍終於擊退了吳兵,在夜色的掩護之下,倉皇北撤。
等天明收拾敗軍,清點損失,傷亡近千人,負責殿後的兩千餘人也沒有消息,估計還在堅持,但幾乎可以肯定,他們將在一兩日內全軍覆沒。
這一戰竟損失近半!
劉備來不及悲痛,更來不及休息,草草收拾了殘兵,繼續北上秭歸。
然而,劉備卻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撤退途中遇到追兵,劉備並不覺得是意料之外。
但遇到朱然與韓當兩位猛將,卻遠在他的意料之外。
朱然是東吳整個荊州防區官職僅次於陸議、諸葛瑾的勛貴大將,其部曲精銳程度堪稱東吳全荊州之冠。
韓當則是侍奉三代吳主,多年前便有勇名聞於天下的江東宿將。這份資歷,不是年輕一輩的徐盛、潘璋可以比擬的。
陸議派這二位重量級將軍在涿鄉這個窮鄉僻壤之地阻擊蜀軍撤退,着實是過於奢侈了。
除非,他的獵物,配得上他的賭注。
劉備不由得冒出一身冷汗。
他這才反應過來,原來那陸議,已經準確無誤地推算出了他的撤退路線。
陸議這條毒蛇,蟄伏了這麼久,終於吐出了他的信子。
他不光是要打贏這一仗,他的真正目標,是他劉備本人。
一念至此,劉備不再能夠淡定,他即刻下達軍令:“全軍加速前進,中途不得休息,務必以最快的速度抵達秭歸。”
……
劉備軍晝夜兼程一日夜,終於在隔日清晨抵達了秭歸城。
日出東方,天亮了,稀薄的晨霧逐漸散去。劉備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將軍廖化攜手下偏將、校尉出城迎接。
劉備面色凝重,騎馬慢行於軍前,進入城中,即便暫時已經安全,他卻未敢有一絲鬆懈。
他馬上召開會議,研究下一步部署。
廖化報告:“吳軍戰船已經集結於西陵峽東。陸軍也必將於一兩日間集結於城南。城內業已人心惶惶,軍心有所不穩。”
東吳行動之迅速超乎預料,情況比想像之中嚴重的多。
劉備道:“秭歸怕是不能守了,我們得趕緊撤退。”
廖化卻道:“陛下,秭歸必須守。”
“吳軍水陸夾攻,如何能守?”
廖化道:“戰至最後一兵一卒,盡量拖延吳軍的時間。”
劉備明白,廖化說的是對的,秭歸可以丟,但不能丟的太快,秭歸一丟,整個三峽失守,東吳水軍長驅直入,自己無論走陸路還是水路,都將危險萬分。
他的耳旁彷彿又聽到了陸議這條毒蛇在嘶嘶作響。
廖化朗聲道:“請陛下不要猶豫了,廖某死不足惜,唯一所願,就是希望陛下能夠全身而退,等來日恢復元氣,再伐東吳,為吾等兄弟們報仇雪恨。”
劉備猶豫再三,終於下定決心,緩緩道:“我只帶三百人與我走山北小路撤退,剩下的將士,就都交給你了。”
說完,劉備一把握住廖化的手,眼眶已經滿含熱淚,他叮囑道:“元儉,到了真守不住的時候,切不可意氣用事,螳臂當車,白白送了性命,應尋機會撤入山中,再作長遠打算。記住,活下去,這是朕對你最後的期望。”
廖化領命拜謝。
忽然,程畿也站出來道:“陛下,既然你走陸路,那我要走水路。”
“季然,這是為何?”
“臣願攜天子鼓吹旌旗走水路,以身做餌,以迷惑吳軍!”
劉備沉默不語,這並不是一個聰明的計策。
“陛下,畿只恨自己才疏學淺,遠不及季常(馬良)、孝直(法正)等人,不能為陛下分憂,此番大敗,畿深知罪不可恕,請陛下准許臣,為吾大漢之季興,再盡最後一份綿薄之力!”
劉備道:“朕准了,但你要切記,若遇追兵,不可與之交戰,換小船找機會緣山上岸,或可逃命。”
程畿叩首拜謝,已泣不成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