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覓意義》——“尋覓”本身就是意義

《尋覓意義》——“尋覓”本身就是意義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這是時年42歲的梅貽琦在1931年就職清華大學校長時演講中的發言。

時至今日,這樣的話語依舊是振聾發聵,記得在上學那會兒,老師也曾給我們說過類似的話語,大意就是:大學的意義,在於培養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培養有情懷的人,你們來到這裏,並不是簡單地學技術的,如果是這樣,我們學校和單純職業技術學校又有什麼區別呢。

那位老師的原話我已經記不清了,但他言語中的意思和苦口婆心的神態卻依舊曆歷在目,而正是因為有這些老師和王德峰老師之類的人存在,才讓我們所接受的教育有了不一樣的意義。

同樣是之前那位老師,在課堂上說了每個人都應該懂一點哲學,當時聽的時候就隨便一聽,直到畢業,在某站完完整整地聽完了人大張志偉老師的《西方哲學史》的公開課,加之之前在學校學的一些馬哲的底子,算是開始慢慢接觸哲學這一門學問,哲學不是科學,哲學是一門智慧之學,哲學也並不高深,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人人都可以稱之為“哲學家”,這都是在那門課上所接收到的觀點。

而我也會時常思考“人生的意義”之類的哲學問題,一個偶然的下午,恰好在首頁看到了王德峰老師的這本《尋覓意義》,這本《尋覓意義》於我,就如綠洲之於沙漠旅人,燈塔之於海上航船。

這本書體量不大,十萬字多一點,前前後後花了總共三個半小時的時間,本書收錄了王德峰老師在各個場合的一些講演,探討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講述了中國哲學的人生境界,也論說了哲學與大學精神,還談到了讀書,音樂,藝術等的意義,字裏行間都充斥着作者對於這個世界的思考,對於這個社會的關切,在閱讀的同時也引人深思。

前面說這本書於我,如綠洲,如燈塔,但當我真正閱讀下來,這綠洲和燈塔卻並不是那麼的真切,猶如海市蜃樓,但靜下心來想想,卻還是在一定程度上為我當前的生活提供了指引。

正如作者在書的結尾中引用那句話:理想如星辰,我們永不能觸摸到它,但我們可以像航海者一樣,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做一個腳踏實地的理想主義者,是我一直以來所推崇的生活方式,理想之美好,不在於它的實現,而在於它存在的光芒,始終照耀着我們前行的方向。

《尋覓意義》,推薦給每一個熱愛生活,熱愛理想,熱衷於思考的你!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浮生漫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浮生漫談
上一章下一章

《尋覓意義》——“尋覓”本身就是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