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227 會推
第二百二十七章
“老爺,我去鎮江府衙問上一問。”
柳賀攔住了顧為:“不必問了,知府大人不會漏我的名,但他也無法決定南京禮部所為。”
何況這不過是南京禮部報上的名單罷了,柳賀生平所受的賞多了,不差這一個。
不過柳賀清楚,南京禮部無非是其他如今鄉居無職,記恨他未在學子鬧事上幫忙罷了。
但柳賀連官員都不是,又如何能插手南京國子監的私務?不說這個忙他本不想幫,就算他願意幫,他一旦去了南監,御史的彈劾不日也要到了。
柳賀這邊未將此事放在心上,在南京禮部官員眼中,柳賀倒是十分識相,沒將事情鬧大。
柳賀道:“恩師欲取締天下書院,朝中官員多有反對,但生員驕矜一日勝過一日,這些人聚眾鬧事,憑教官之力根本攔不住。”
顧為以為柳賀不清楚,在他耳邊道:“南監祭酒許國剛卸任不久。”
柳賀搖了搖頭:“我與許維楨相處雖不睦,他卻不必以此事暗算於我。”
監生鬧事,倒霉的絕對不是柳賀這個八竿子打不着的閑居官員,許國這南監祭酒先跑不掉。
這事了了,柳賀才收到來自京城的消息,說潘晟乞休歸鄉了。
柳賀:“……”
潘晟在禮部尚書位置上兢兢業業,柳賀從未聽他表露過歸鄉之意。
他剛收到京城來信,王錫爵又至太倉來信,建議柳賀把握好時機。
柳賀眯起眼睛。
禮部尚書之位……恐怕不會輕易到手。
九卿官員中,禮部尚書之尊貴是獨一份的,縱然吏部尚書權勢威赫,可禮臣能入閣,這才是最緊要的。
但他如今在鎮江,京城如何他也插不上手,何況禮部尚書的位置雖空了出來,張居正給他的信中卻未提到這一點。
若是在京城,風向如何他還能把握,此時在鎮江,諸事他都無能為力。
柳賀想想也就淡然了。
他剛回鎮江府時的確糾結過一段,為張居正歸政與否,為自己入閣與否,可一年過去,他漸漸習慣了如今平靜的生活,倒是有種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淡定了。
……
京城,內閣。
文淵閣中,閣臣手中已經有了吏部推選的堪任禮部尚書的名單。
按一貫的規矩,禮部尚書通常自禮部左、右侍郎中選用,幾乎都出自翰林官,但到了萬曆八年,可選的官員數量實在是有限。
只能說,時機不巧。
隆慶年時任過禮部尚書的,陸樹聲、萬士和都已年老,張瀚是被彈劾走的,汪鏜已經六十七雖,也上疏稱自己年老體衰,無力再任禮臣。
而嘉靖三十年以後的進士,資歷符合的,三十二年的張四維與馬自強都已入閣,這一榜一甲運氣皆是不好。
而到了嘉靖三十五年這一榜,諸大綬、陶大臨皆已過世,兩人都任過禮部侍郎,若還在世,任禮部尚書倒是十分符合。
嘉靖三十八年這一榜,丁士美已過世,林士章任過國子監祭酒,資格倒是足夠,但他不被張居正所喜,本人也並不願爭。
接下來便是嘉靖四十一年,一甲三人中,申時行、王錫爵及余有丁皆是能臣,但王錫爵未在禮部任過職,余有丁才剛升禮部左侍郎。
仔細數數,翰林掌院萬曆年間更換實在頻繁,以致禮臣缺額。
張居正拿着吏部尚書王國光送至的推選名單:“子維,汝默,你二人也來看一看。”
張居正問:“你二人覺得如何?”
張四維及申時行心中有許多想法,口中卻道:“全憑元輔定奪,這三人資歷、名聲及功績都是足夠的。”
名單上一共三人,柳賀、余有丁和林士章。
吏部送至的名單也有門路在——名單從上往下,便代表着吏部推選的力度,這三人之中,吏部首推柳賀,次推余有丁,林士章純粹是陪跑。
這倒和當初推禮部右侍郎時不同。
張四維猜,張居正此時全無顧忌,一門心思推自己的門生上位。
張四維心中不由想,柳賀剛入官場時,他已是吏部侍郎,如今不過短短九年,柳賀竟在會推禮部尚書的名單之中。
若此次真叫柳賀中選,三十歲的禮部尚書、二品大員……恐怕是大明朝頭一位。
但即便張居正與王國光力推柳賀上位,九卿官員當真會選出一位如此年輕的禮部尚書?
會推就在幾日後,柳賀人不在京城,此次會推於他並不公平。
這份名單並不是秘密,內閣這邊收到了,九卿衙門的主官也明白,此次會推部臣,就將在柳賀和余有丁之間展開。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也事關二人誰先入閣。
“張相若願歸政,柳賀這禮部尚書恐怕已穩了。”
……
無論京中官員是何想法,會推那日終是到了,京中三品以上官員皆是到場,詹事府詹事雖為四品,卻仍有列席的資格,詹事府畢竟是太子屬官,眼下天子還沒有太子,但詹事府地位仍是超然。
次輔張四維講明規矩后,仍由吏部官員記錄,吏部文選司郎中已不是鄭汝璧,鄭汝璧外放任參議去了。
官員選了何人,便圈出何人的名姓。
半刻鐘不到,文選司郎中手中已有了一疊帖子。
文選司郎中念票,一旁的吏部侍郎則在人選下方圈圈畫畫。
這令眾人回想起會推禮部右侍郎的情景。
九卿官員一年經歷會推也有幾回,然而當年柳賀與呂旻相爭,吏部將呂旻列為正推,柳賀則為陪推,但到最後,卻是柳賀這個陪推勝過了呂旻。
這次又是如何?
只見桌案一張大紙上,最上疊的帖子已被記下,其中柳賀已獲十票,余有丁所獲票數只有他的一半。
閣中靜寂無聲,柳賀姓名後方,“正”字依舊在不斷增加。
刑部尚書嚴清輕輕叩着桌案,他心中清楚,柳賀是張居正屬意的人選,他一向不盲從張居正,然而此次,他依舊選了柳賀。
倒非余有丁資歷不足,或是本事不夠,但余有丁是個和軟的好人,他任禮部左侍郎時,禮部的景象與柳賀分管儀制、主客二司時完全不同。
又過了片刻,那桌案大紙上字跡越來越清晰,不需細看也知柳賀票數在余有丁之上——“正”字的多少,輕輕一瞥便能看出。
眾官員心中不禁想,柳賀此次勝過余有丁,究竟是張居正力推之故,還是他名望已經至此?
若是前者,倒也可以理解,若為後者,那柳賀着實不可小覷。
吏部尚書王國光道:“此次推選禮部尚書,正推柳賀、陪推余有丁,名單已定下。”
官員們將視線投向三位閣臣,張居正、張四維與申時行神色與往常並無不同,眾人心道,張居正或許願將柳賀推為禮部尚書,另兩人恐怕不願。
不管如何,柳賀在高啟愚一事上可沒給過申時行面子。
眾人皆知柳賀和羅萬化私交甚篤,高啟愚任應天鄉試主考本就是搶了羅萬化的機會,若是他老老實實出題便也罷了,偏偏出了一道含糊不清的題,令得天子與張居正面上都不好看。
天子與張居正的關係如今已越來越敏感,若是羅萬化為主考,此事必然不會發生。
正推、陪推已出,在場三品以上官員都沒有意見,吏部便要將這份名單報予天子,王國光人還未出,便聽考功司郎中至他面前,在他耳邊附耳說了幾句,王國光立刻愣住了:“此事當真?”
“千真萬確。”考功司郎中十分篤定。
半晌,王國光轉過身,對在場官員道:“左宗伯道,他不願與柳澤遠相爭,故而退出。”
便是余有丁票數落後於柳賀時,眾官員都沒有如此驚詫。
票數才剛剛算出,文淵閣中大門緊閉,不會有人到余有丁面前報信,何況禮部距離文淵閣還有一段路程,余有丁主動來文淵閣時,眾人不過才開始投票罷了。
這意味着,余有丁一開始便存了退的心思。
可他願退卻不意味着只退一步,而是他樂於叫柳賀為他的上官。
余有丁中進士比柳賀早了兩科,在嘉靖四十一年進士中,他雖不如申時行、王錫爵兩位同年出彩,卻也是一位值得稱道的官員。
張居正力推柳賀上位倒也罷了,可余有丁明明可以相爭卻偏偏不爭。
會推官員一向腥風血雨,為登上大九卿之位,官員們無不使出全身解數為自己奪票,但此次會推禮部尚書,柳賀不在京,余有丁算是佔了地利與人和,卻在最後關頭選擇退出。
官員們既讚歎余有丁高風亮節,卻又默默感慨,柳賀人望果然非同凡響,可不是人人都當得起余有丁讓位的。
“那……此次推選禮部尚書,會推只推柳澤遠一人。”王國光補充了一遍。
林士章雖也是陪推,但眾官員幾乎只推了柳賀和余有丁,吏部也不打算將他的名字報給天子。
“三十歲的部堂大人啊。”一二官員感慨道,“老夫還未見過如此年輕的部堂。”
收到會推結果時,天子十分驚詫,問身邊太監張鯨:“會推當真只選出了柳先生一人?”
張鯨代天子觀了會推全程,對天子稟報道:“奴婢看了,官員們逐一推選,進而選出了柳宗伯。”
余有丁主動退讓之事也被他細細報給了天子。
天子道:“朕知柳先生有人望,卻不知他人望已至此。”
“柳先生離京已有一年,也到了回來的時候了。”天子微微一笑,“朕也十分想他,只盼他回京后能多向著朕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