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 讀書之路
第十二章
孫夫子為柳賀列了一個專門的讀書清單,其中當然以四書五經為主,卻不僅僅是四書五經,孫夫子自己雖然一副老學究樣,卻沒有興趣把柳賀培養成老學究,反倒希望他既能讀萬卷書,也能行萬里路。
正如孔子所言,何為士?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
“多謝夫子。”
這一刻,柳賀是真的被孫夫子折服了。
孫夫子雖然舉業為成,只能拘於村中當一塾師,可他能安貧樂道,培養學童,算是在用實際行動踐行着身為讀書人的職責。
在通濟社學,柳賀並未受孫夫子太多偏愛,因為孫夫子對所有學童都一視同仁,只以學業分高下,但孫夫子卻憐惜他們母子二人生活艱難,看到柳賀有讀書的天賦,實在不忍看他求學無門,以致天賦被埋沒。
對於鎮江府城的讀書人來說,報考丁氏、茅氏二族社學並非什麼秘密,可對於身處鄉間的柳賀來說,去何處求學幾乎是他面臨的頭等大事。
況且他還指點了柳賀該讀什麼書。
在社學這幾月,柳賀讀書幾乎都靠自己摸索,主要還是他爹留下的藏書,可柳賀的看是不帶任何目的性的,究竟哪一冊更重,是看過便忘還是將書中所寫記在心中,他幾乎是沒有任何頭緒的。
……
中秋過後,柳賀開始閉門讀書。
他把孫夫子的建議和紀娘子提了,紀娘子雖不舍柳賀離家求學,可既然柳賀願意上進,紀娘子自然也不會阻攔,她畢竟也是秀才娘子,柳信在世時也曾外出遊學過一段時間。
柳賀其實想過讓他娘和他一起住到府城去,但據他打聽到的消息,丁氏和茅氏族學招收的其他弟子都是安排住宿的,他娘如果一起去了,倒不如一直留在村中,好歹有左鄰右舍互相幫襯着。
柳賀想了想,到時候只能請三叔以及里長族老他們照顧一二了,如果他真能通過兩家族學的招考的話,希望那邊給假能夠稍多一些,讓他能夠經常回家看看。
柳賀讀書依舊由四書開始,孫夫子借了他一本四書的點評,乃是他年輕時習四書的經驗之談,柳賀手中也有各種四書講評若干,他每讀一冊,便會將自己心中所想與講評內容進行比對,如此一來,他印象更深不說,各書中一致與不一致的觀點也能被他一一吸收。
四書之外,柳賀每日會看一部分五經的內容,在明代科舉考試中,頭場考四書三道,經四道,一共七道題,考生四書必學,五經只需擇其中一經為本經即可,相比四書,五經要駁雜得多,明初時規定了五經中各經應考的版本,如《詩》主《朱子集傳》,《易》主程朱,《書》主蔡氏及古註疏,《春秋》主左氏公羊等等等,永樂中卻又規定,一切以《四書五經大全》與《性理大全》為準,像柳賀啃下四書或許不難,可想把五經都吃透難度卻是極大。
他也並非會為難自己的那類人。
但讀書時,柳賀並不抱着為了考試而讀書的念頭,這樣至少能減輕一點痛苦。
從上輩子開始,柳賀就一直把讀書當成一件樂事,何況他眼下也無別的選擇。
讀書是苦,可在這大明朝,讀書的苦卻是最不值一提的苦,若是能考中一點功名,哪怕只是秀才,都能免除差役,若是中舉當了官,更能夠惠及子孫。眼下距離大明滅亡只剩不到一百年,大明末年那場席捲了整個北方的大旱,百姓餓到連樹皮都啃不到,大地主圈並田地,百姓流離失所淪為流民,而自己有飯吃,有衣穿,還能讀書。
在這幾月間,每日天剛亮柳賀就爬起來,先燒一鍋熱水,摻井水洗乾淨臉,這樣有助於提神醒腦,讓自己不要犯困。
天氣越來越涼,晨起已經成了一件很困難的事,但柳賀每日的目標是固定的,若是一日目標未完成,就不得不堆到第二日,反而會影響第二天的效率。
若是柳賀醒得比紀娘子早,他便會丟一把米在鍋中煮着,再蒸上幾個包子,身子暖了再讀書。
只是氣溫一冷,久坐就容易手腳冰涼,寫字時手發僵,字也容易寫歪。
柳賀不由懷念起了前世的空調地暖暖風機,好在他家裏還有個湯婆子,在裏面裝些熱水,冷的時候能暖暖手腳。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鍛煉身體,他所在的鎮江府好歹在長江以南,在整個大明朝都屬於風水寶地,眼下正值小冰河期,寒冬氣溫着實冷得人發抖,大明朝每一科的會試都在二月舉行,不誇張地說,身體弱的考生在會試中丟了命的都不在少數。
柳賀寫字往往選溫度最高的下午,他曬會太陽再進屋,雙手才能舒展。
柳賀鋪開紙,將今日所學不解之處記下。
他習四書五經及其他文章時,先讀一遍,再記一遍,若是有不解,則對照同類型的書去尋找答案,再不解,則將疑問記下,第二日再去看,還有不解最後求問夫子。
柳賀當然不會一道兩道疑問就去找孫夫子解答,他一般會把自己的疑點攢下來,攢夠了一定的數目再去問。
其實附近村中,包括丹徒縣城中也有科名比孫夫子更高、更為飽學之士,和柳家結過親的楚賢就是其中一位,柳賀卻不可能去向楚賢請教學問。
今日柳賀學了《史記》、《漢書》及《通鑒綱目》,他還有一套孫夫子贈予的《十三經註疏》,是閩中李元陽的版本,可以說是儒學經典大全,其中涵蓋了五經的全部,除《詩》、《書》、《易》外,有“三禮”《禮記》、《周禮》、《儀禮》以及左氏、公羊、穀梁“春秋三專”,其內容可以說是浩繁。
孫夫子送他書時和他說過,柳賀的基礎本就比不過那些家學淵源的儒童,須得用心再用心,若是他肯下苦功,后發先至也未必不可能。
所以孫夫子列書單時一點沒把柳賀當外人,洋洋洒洒列了一大堆,就連蘇韓文章也放在其中,要求柳賀認真研讀,向蘇韓看齊。
柳賀:“……”
他能和蘇韓文章看齊的話,未來的語文課本上必將有他的一席之地。
總而言之,柳賀每日的學習壓力很大,雖不用每日早起趕往社學,可細細算起來的話,他平時上學路上的時間都用來讀書了。
柳賀只能感慨,幸虧他有不錯的記憶力,熟悉了四書之後,對其他古書的理解也不算難事,家中的書被他讀了大半,即便是未讀的那些,他也將大概目錄記下,若是其他書中有與之相關的內容,柳賀便將那本未讀之書取來再讀。
他雖未再每日寫時文,可日復一日讀書,他胸中的墨水已不是之前可比。
換句話說,柳賀不需要再用之乎者也湊字數了,他有東西可寫了。
柳賀在家讀書時,紀文選找過他兩回,知曉了柳賀要去城中附學之事:“柳賀,你怎麼也去了城裏?自你不去社學,我每日渾渾噩噩,書都讀不進去了。”
柳賀默默看他:“你哪一日讀得進去了?”
“……我是真捨不得你,不要浪費了我一番好心。”紀文選上門時還提了些乾果蜜餞,他家中不缺這些,在社學時柳賀就常見他吃,“你來社學時,我就清楚你待不長,誰知你竟一年也未待滿。”
紀文選是真覺得柳賀人不錯,雖然柳賀自己忙着讀書,和他一起玩的時間並不多。
“那你呢?”柳賀問他,“你後年便滿十五了,還繼續讀書嗎?”
“不讀了不讀了,你也清楚,我並非讀書的料子,等社學期限滿了,我便去幫我爹的忙。”
“那樣也好。”
“我爹說了,若是你讀書缺錢,他可以借你一些,他年輕時受過你外祖父的照顧。”
紀文選主要是和柳賀嘮嘮家常,偶爾還會帶一兩本書給柳賀,他雖不愛讀書,可家裏不缺錢,紀父也捨得給他買書,若是什麼書柳賀這邊缺了,他家中有的話,他就會給柳賀帶過來。
他來一趟還能幫柳賀把疑問帶給孫夫子,又帶着孫夫子的解答過來,這樣省去了柳賀來回奔波的時間。
……
柳賀頭懸樑錐刺股學了數月,感覺自己已經到了做夢都在吟誦文章的境界,慢慢地,春節臨近了,天氣卻一日冷過一日,柳賀自己不太出門,他卻聽在外行船的三叔說,這幾年天氣冷得古怪,就連長江上都結冰了。
這顯然是受小冰河期的影響。
有幾日柳賀連在院子裏鍛煉都停了,只在屋子裏轉來轉去,趁紀娘子不注意他甚至跳了一段《本草綱目》。
沒辦法,出去一趟就凍耳朵,柳賀上輩子沒長過凍瘡,剛穿到大明朝的第一年耳朵就有了。
柳賀也在這時候收到了孫夫子寫給他的信,依舊由紀文選轉交。
通過這封信的內容,柳賀決定了自己報考哪家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