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3 攤牌(3)
萬曆因寧夏叛亂證明常洵夢見四百年之事為真,第一時間仍不是見常洵,而是盤算如何立常洵為太子。只不過萬曆決心雖下事卻不大好辦,各方面牽扯頗多自不可能一上來就凶相畢露,第一時間仍然考慮如何盡量溫和一些達成目標。
可這並不好辦,一時間那有什麼把握很大的辦法,為此大傷腦筋到三月還未想出什麼巧妙辦法。至於萬曆這時左右糾結那也是正常,因為他雖下了決心一時間還是願意用巧不用力達成目的,所謂傳統觀念根深蒂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不外如此。
到三月連朝鮮遭到日軍入侵的消息也傳到,那倒不是朝鮮求救使者已經到京城,而是萬曆接到寧夏叛亂的軍報,想到這事馬上讓錦衣衛派出人去朝鮮專門打聽消息,不意這事隨寧夏叛亂接踵而至。
到這時常洵夢見四百年之後一事又添鐵證,萬曆嘆息連連不意真有如此不可思議之事外,立常洵為太子的心再堅定了一回。
不過他仍然未單獨常洵問他有何要求,此乃因他覺得常洵要求不可能別的。常洵畢竟年幼不可能有什麼好主意,早告訴他遲遲做不到只能顯得父親無能,不如事情有了眉目再說。
因萬曆如此判斷與心態,常洵亦聽到寧夏叛亂的消息不短時間也未接到萬曆單獨見自己的意思。這讓常洵有些困惑,考慮再三覺得此事不外萬曆太忙,或者乾脆誤解了他的要求。
可太忙而忘了常洵之前要求有些不可能,反倒是如果真誤會了常洵的想法,以為常洵的要求為爭立太子,因此這時間費盡心機想辦成這事再見常洵,就完全與常洵的想法南轅北轍了。
為何如此很簡單,在這時候大明人看來常洵只有爭太子才是最好的出路,可在有歷史經驗的常洵看來爭太子最多只能算中策。
原來常洵發現自己魂穿為常洵后,這幾年考慮最多的就是今後怎麼辦?經過幾年深思熟慮他覺得自己不外有四個出路。
第一個就是聽其自然如歷史一樣仍然封為福王,封地洛陽。然後悄悄將財產轉移到江南甚至是海外一部分,如此洛陽陷落他可以潛逃江南,在江南反清也有一些基礎,實在不行還可逃亡南洋。
第二個出路是封地改在湖南或江西,甚至是兩廣也可以。如此人力、財力基礎都在江南不受北方戰亂損失,與小福王在南京成了南明皇帝時手下無人,手中無財只是傀儡比會截然不同。真可能將南明這面旗撐起來,並立足后反攻北方。
可這兩個辦法常洵將第一個定為下策,第二個定為中下策。為什麼呢?因為這兩個選擇雖都不用暴露自己秘密,卻至少要在宮中呆十幾年時間,就藩了也不自由,幹什麼事也不方便。
不管聚集財力還是人力都如帶枷跳舞外,要苟上幾十年等崇禎死後才能出頭。到那時常洵不僅已經五十多歲,更難受還有這期間只能眼睜睜看着大明一步步讓人玩完。這滋味不好受卻又動不了,故而常洵將這兩個選擇定為下策與中下策,除非實在沒辦法肯定不會選。
那麼更好的辦法是什麼?常洵自有意識一直在考慮,比如爭奪到太子之位至少就是中上策。為何如此當然因為當了太子只要如常洵歷史上那個壽命,萬曆一死什麼泰昌、天啟、崇禎都不存在。
三十多歲上位以他的先知先覺,努爾哈赤及李自成等人不被預先定點清除,也翻不起什麼浪花。因為他對經濟、軍事、政治的改革,加預知歷史又勇於決斷不至於仍逃不過歷史軌跡。
可既然如此常洵為何將之定為中上策?原因在於常洵欲奪太子之位僅憑萬曆喜愛鄭貴妃,喜歡常洵遠遠不夠。歷史告訴常洵除非一樣拿出王炸或乾脆殺了常洛,這事最終只有竹籃打水一場空,可拿出王炸與謀殺一樣存在不確定的風險,需要仔細籌劃才行。
這一點常洵這時倒是干成了,因此萬曆準備狠下心來推常洵當上太子。只不過萬曆決心雖大困難可能超過‘大禮儀‘那會兒,就算是辦成了也會弄得朝廷血淋淋的。
更不爽的當上太子常洵還要再等二十六年才能接班,這中間幹着看難受,幹事小了無用大了可能引起父子矛盾。即使父子有足夠互信,可當上了皇帝常洵處理努爾哈赤或高玉祥、李自成等人容易,欲對大明進行政治、文化、軍事、經濟改革並不容易,舉步維艱步步有坑。
這主要是常洵接手后沒有自己的班底,也沒多大威信,僅靠自己在皇宮發號施令,下面陽奉陰違不僅浮於表面不可能徹底解決大明痼疾,還有每項改革都是拖拖拉拉,如歷史上的大部分改革一樣人亡政息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常洵覺得既然拿出王炸有用,爭太子不算上策了。
只是常洵如此認識萬曆不可能有,到三月底不見萬曆找自己常洵判斷他十之八九在糾結如何讓自己當上太子了。
可這並非常他所求,因此只能自己找萬曆說清楚才好,不然萬曆費盡心機卻在浪費時間與精力。再次來到乾清宮萬曆對常洵找來並不意外,嘆口氣並不拒他進來。
‘父皇,兒臣聽說寧夏孛拜等人真叛亂了?如此加上徐光啟、孫承宗等人,可驗證兒臣之前幾次夢見四百年之後有較大可能為真的?、、、‘
‘不錯、、、‘
常洵見到萬曆行禮平身等一結束就直截了當問了出來,萬曆也不以為忤十分正常,因為常洵此時乃是幼兒說話彎彎繞、文縐縐才違和。而萬曆沒有隱諱也正常,因為他雖然沒有想出讓常洵當上太子的辦法,可寧夏叛亂之事早已傳開,常洵的要求也未提出,他還不必為難什麼。
‘如此父皇可否讓兒臣提一個要求,讓父皇斟酌考慮?‘
‘可以。‘
聽見常洵要提要求萬曆知他要的是還是一口答應,為什麼如此萬曆自己也心肯情願。還有他猜想常洵夢到自己未成為太子後來遭遇不大好,或有心改變歷史上大明的進程。而這二點萬曆都願意幫常洵做到,因此這事兩人同心怎可能拒絕。何況上一次常洵提出來時也未拒絕,這時怎拒絕?
‘如此兒臣請求父皇將兒臣封為福王,封地為靈山島、大員島、中左所。‘
‘嗯,、、、什麼?、、、‘
萬曆聽時並未用心又有固見,才只聽常洵說請封就自動腦補為果然在求為太子,順口嗯了一聲才驚覺不對,常洵在求靈山島、大員島、中左所為封地,而這三處在那裏他一點也不知道,常詢為什麼知道?又為什麼求為封地?
見萬曆之前老神在在氣定神閑,一付萬事都在掌握之中樣子,卻被自己一句話驚得差點兒跳了起來常洵輕聲一笑。可也知道萬曆真不可能知道靈山島、大員島、中左所在那裏,還有這三處的具體情況,於是找出萬曆藏起來自己所畫的地圖,將這三處一一點給他看,並簡單介紹了這三處的大小、人口等情況。
萬曆隨着常洵的指點才知道靈山島在靈山衛海岸不遠,只是一個萬畝大小的一個小島,之前靈山衛在島上有一個百戶所,因遭倭寇攻破而廢棄了。
大員島雖有幾府大小,可因為大明海禁島上漢人大多數回了大陸,大明在島上已經沒有官吏,只有福建水師偶爾上島查看一下,乃屬於荒島了。
只有中左所最為正常一點,實際上它就是後世廈門,有一個小縣大小,島上有幾千人口,離岸也近,有一些耕地。
可萬曆聽了常洵的介紹越聽越糊塗,為什麼常洵不要太子只要這樣三個島。因為這三個島一個太小,一個不小卻是荒的,中左所正常一點作為親王只有這點兒封地人口也太寒磣,要求太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