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五章 花園
傭人說的袁小姐就是醫院的護士袁麗芬,這個袁小姐可不簡單。她就住在馬家東鄰,兩座府第中間有一條衚衕。其實啊,袁家宅子的西側門與馬家宅子的東側門斜對着,直線距離也就個七八米遠,袁麗芬要是從側門進出找家華非常方便,但是大戶人家都講規矩,出門入戶必須得走正門。說袁小姐不簡單是因為,這袁家是濰縣的首富,袁小姐她爹叫袁寶楨,在二十年前趁着袁府宅子的舊主人家道中落賣房子,以一萬個袁大洋買了下來,經過修繕變成了今天的袁府。
袁寶楨是個有大能耐的人,他開煤礦、開酒廠、開飯店、開醬菜園子,賣糧食、賣布匹、賣百貨,這賺錢的事了似乎他都能摻和,家裏最不缺的就是錢。袁寶楨有三房太太,每個太太生了倆孩子,大太太和二太太生的都是兩個兒子,只有三太太只生了一個姑娘,就是袁小姐。袁麗芬是袁寶楨五十歲上才得的老閨女,寶貝的不得了。上面四個哥哥上學都很一般,長大了都跟着父親打理家裏的生意,也許是袁寶楨把家裏的智慧都佔了,這四個兒子沒什麼大出息,頭腦不行,又不肯下功夫吃苦,袁寶楨把家裏的買賣交給兒子后,這生意也慢慢不行了。
偏偏袁麗芬是個聰明人,不但生得漂亮,學習還好。她上了中學后,突然就喜歡上了高自己兩級的鄰居辛家華。家華學習好,長得又高又帥,在學校里就是一校草。當家華考上醫科大學,麗芬決定從中學退學上了衛校學護士,她說家華以後當醫生,她當護士,那就是天作之合。因為麗芬真誠活潑,又沒有富家小姐的驕嬌二氣,家華對她也很喜歡。當家華回到濰縣在自家的醫院裏當了外科醫生,麗芬畢業后也到濟世堂醫院做了一名護士。雖然護士工作又臟又累,但是只要能和喜歡的人在一起,麗芬還真的就堅持下來了。麗芬慢慢發現,家華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外科醫生,有一次晚上值班,她發現家華與另一名醫生悄悄地把一些治療外傷的藥品交一個了一個陌生人,就猜想到家華很可能在參與抗日活動。麗芬是個有膽識的女人,她直接約了家華表露了自己的猜測與擔心。因為家華是真心與麗芬交往,就說自己確實參與了抗日活動,但真實身份還是沒有表露。麗芬是鐵了心要與家華在一起,就堅決地表示,“嫁雞隨雞”,家華抗日,她也就是當然的抗日分子!就這樣,麗芬不但是家華醫療工作上的助手,同時也成了他抗日工作的助手了。
今天是農曆的大寒,天氣很冷,天上還飄起了雪花。袁家後花園的臘梅開了,麗芬特意跑來叫家華去賞梅。兩個年輕人點上一隻紅燈籠,悄悄從袁家的西側門進去,貼着西牆的抄手游廊溜進了袁家的後花園。
袁寶楨把這宅子買下來后,在這後花園的修繕上下了大功夫。這個園子經名家設計修建,有七八分南方園林的氣韻,園子東面是堆砌的假山,假山用的是花園挖池塘出來的土和前主人留下來的太湖石,山上用自來水管引了水上山,再從山石上流下來,形成一個四五米高的小瀑布,瀑布直接流進山下的小池塘。山上有一八角涼亭,名曰“蔚秀亭”,取自宋朝歐陽修《醉翁亭記》,“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中“蔚、秀”二字而名。亭內有“揚州八怪”之一金農的白描羅漢石刻一塊,姿態嫵媚,造意新奇。旁有孤松一株,直插霄漢,有對聯為“小亭山絕頂,獨得夕陽多”。
山下瀑布旁邊有一小亭臨水朝西,名曰落霞,
落霞亭上對聯為“竹宜著雨松宜雪,花可參禪酒可仙”。
池塘有百十個平米大小,一座九曲小木橋平鋪到池塘上面,西邊連結着院牆邊上的迴廊,向東延伸到池塘中的亭子,夏秋時節可以站在橋上欣賞塘中的荷花和五顏六色的錦鯉。池塘中的亭子是方形,為六檁卷棚式歇山頂,四周有坐凳欄杆。該亭四面環水,荷風水月,頗有詩意。亭中有清代狀元曹鴻勛所題“四照亭”橫匾,亭外懸有“濤音”,是清代書法家桂馥手跡。亭柱上對聯為“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亭前懸對聯“望雲慚高鳥,臨水愧游魚”。順迴廊曲橋步入池心,四面環視,荷花滿池,景色宜人。亭內有石桌凳,是主人們舉觴流連,詠詩之處。
池塘的南面對着的是袁家的書房,平時袁麗芬經常在這裏看書。書房門前的池邊種着一棵老柳樹,樹下單獨立着一塊巨大的太湖石,上面刻着三個篆體字“十笏園”。
池塘的西面有一道木頭長廊,長廊東邊是木欄杆,欄下種了牡丹;西邊是青磚牆,磚牆上嵌着十幾個白玉扇屏,扇屏上用陰刻技法刻了各種奇花異草。其中最珍貴的是鄭板橋手跡石刻“筆墨三則”、“田游岩”和“題畫竹”,長廊中懸挂的匾額“聊避風雨”為鄭板橋手筆。曲橋與迴廊相接的地方,還有一副對聯上書“於心有不厭,即事多所欣”。
池塘的東北角築有船形建築名曰“穩如舟”。亭臨水池如舟形,故名。此亭建築巧妙,系六檁卷棚式頂,外形如船,恰似拋錨水中,隨時可以起錨解纜,引人遐思。穩如舟石舫的木門上有對聯為“山亭柳月多詩興,水閣荷風入畫圖”。
石舫船頭的旁邊有三級長石階,石階上有一道月亮門,門兩側搭的花磚牆,虛掩在牆後面的就是梅園。
麗芬拉着家華順着西邊的長廊轉到北邊的石階,穿過月亮門進到梅園,一股濃烈的梅香迎面而來。
袁家種植的是素心臘梅,花形比較大,直徑有兩三厘米。此刻雪越下越大,很多雪片掛到了梅枝上,落到了花朵上。家華把燈籠高高舉起,紅色燈光映着半空中紛紛飄舞的飛雪和樹枝上鮮黃的花朵,花園多了一些浪漫,花朵多了一分嬌羞的姿態。濃烈的梅香沁人肺腑,令人心神蕩漾,麗芬轉身撲到家華身上,緊緊擁抱着自己的愛人。
家華從袁家回來,看到馬夫人和幾個女傭廚房忙着,有人在剝蒜皮,有人在幾隻小碗裏面泡上了各種米豆,一邊拍打着身上的雪,一邊湊過去問:“媽,你怎麼還不休息啊?”
馬夫人忙得似乎很開心:“家華,明天就是臘八節了,我們泡上食材早上熬臘八粥。順便再泡點臘八蒜。”
臘八節,即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又稱為“法寶節”。本為佛教紀念釋迦牟尼佛成道之節日,后逐漸也成為民間節日。臘八粥,又稱“佛粥”,是一種由多樣食材熬制而成的粥。在我國北方有諺語說“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過臘八意味着拉開了過年的序幕。
第二天早晨家華起床時,臘八粥已經煮好了,他熱熱甜甜地吃了兩碗才去醫院上班。
青島的金光寺每年的臘八節都會施粥,進了臘月就有會遠近的富人向寺里捐獻供奉,除了銀錢還有很多米糧。寺里的僧人就把大米、小米、紅豆、黑豆挑出來,配上栗子、核桃仁、花生、大棗等,提前一天在山門前的廣場上用蘆葦席搭起長棚,支起四口大鐵鍋。臘八這天早上四點鐘,僧人們天不亮就開始點火熬粥,一個多小時就熬好一鍋,一連煮了四輪。早上天光放亮,山門前已經聚集了很多人,除了市南、市北、嶗山,甚至城陽也有人早早跑過來,有窮人也有富人,不僅為了一口吃食,更多的是為了沾沾佛門的福氣。因為人多,寺里的小和尚就出來維持秩序,山東畢竟是禮儀之邦,就算是窮人也特別的厚道有規矩,雖然人多免不了熙熙攘攘,但並沒有擁擠哄搶。喝到粥的開開心心,還沒輪上的也都心平氣和。
歐陽蘭這天也來到了金光寺,她沒有跟着山門前的人們排隊領粥,而是跟着燒香的人們進了院子。在大雄寶殿磕了頭燒了香,轉到後面的觀音殿,又給觀音菩薩磕了三個頭,轉到觀音像背後的供桌前。這個位置供奉的是千手觀音。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以42隻手代表千手,除中央兩隻手合掌外,左右各有20隻手,每隻手代表25隻,象徵1000隻手,手上各有眼睛,分別執各種法器。
歐陽蘭見四下沒人,伸手抬前供桌上的銅香爐,把一個摺疊過的小紙片放上,又把香爐壓在上面。合掌對着菩薩磕了三個頭,出了大殿,從寺院的後門離開了。
過了一會,裝扮成小和尚的李娜雙手捧着一本經書走進了觀音殿,向菩薩敬過禮,走到千手觀音像前面,把經書放到供桌上,剛掀起香爐取出紙條,突然身後有人問:“你是誰?你不是我們寺院的和尚吧?你在這裏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