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伊尹無心,王莽有意
張邦昌被送進了汴梁城,交接的時候金國人有明確的說法,如果張太宰受到傷害,金軍會大舉報復。
如果張太宰的人身安全出了什麼問題,那麼整個東京的官民都要為其陪葬。
金國人鼎力的支持與恫嚇,讓原本對張邦昌持懷疑態度的大宋文官們敢怒不敢言,乖乖地在南薰門列隊歡迎。
張邦昌進城了,與當初灰溜溜地被迫出使截然不同,如今等他的是九五之尊的寶座。
但想要坐上去,切莫操之過急。
張邦昌入城之後,立即去了趙氏太廟祭拜,嚎啕大哭,表示自己身為人臣無能,沒能輔佐好皇帝保全趙宋江山。
至於皇位什麼的,表示自己萬萬不敢有非分之想,堅辭不受。
這什麼情況?
不是金國人已經指定好了嗎?這是裝一裝,還想要點臉面?
原以為張邦昌只是做做樣子,但沒想到他竟然開始絕食抗爭,一臉三天滴米未進,態度格外堅決。
但與此同時,消息傳來,金國給張邦昌下了最後通牒,三日之後必須登基為敵,否則就要屠城報復。
威脅很常見,但是這樣的威脅卻是古來少有。
竟然還有以屠城為要挾,逼迫一個人當皇帝,或者說逼迫一群人擁立皇帝。
不管張邦昌心裏怎麼想,到了這份上,大臣們不能再視而不見,必須要行動起來,紛紛前去勸諫絕食的張邦昌。
其中一個說辭便是,相公為了這全城百姓不得不勉為其難一下,就登基做皇帝吧。至於你忠誠於趙氏,這個好辦……回頭等金國人走了,局勢穩定了,你是要做伊尹還是做王莽,你自己再做選擇。
是還政趙氏,輔佐君王,還是篡權奪位,到時候再說。妥妥地給張邦昌遞上了一個台階,一個有選擇性的未來,一個解救百姓的堂而皇之理由。
張邦昌終於吐口了,勉為其難地答應了,表示願意和大臣們一起,為大宋看守江山。
平日裏和漢臣議政,自己還是宰相身份,唯有對待金人的時候,暫時以皇帝自居。皇宮之中,更是擺出一副不忘趙氏恩德,不敢有半分僭越的架勢。
如此一來,大臣們對張邦昌的戒備放鬆了不少,尤其是他向金人提出,放還一批大臣之後,逃過被俘虜北方命運的眾大臣對他感恩戴德。
至於安全方面,除了金軍派出的兵馬之外,昔日宣德門不起眼的將領范瓊一飛衝天,成為張邦昌面前手握重兵,大權在握的大將。
不惜多次在城中大開殺戒,讓眾人畏如虎狼。稍有讓他不順心的人,便會揮刀相向,儼然一副冷血殘酷的屠夫形象。
有人在暗地裏咒罵他是金國人的走狗,他一點也不在意,有什麼關係呢?
想當初自己作為大宋臣子,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拚命流血,多少年了換來的不過是個低階職務,壓根沒有多少人關注。
現在…完顏宗翰慧眼識珠,以相國之尊禮賢下士,委以重任,怎麼能不感動?怎麼能不專心效忠呢?
在范瓊的屠刀震懾之下,汴梁城中對張邦昌的質疑聲越來越弱,卻也不代表沒有。
其中比較頭鐵的便是御史中丞秦檜,他堅持要求立趙氏子孫為帝,對張邦昌不以為然,甚至還曾仗義執言,出聲斥責。
張邦昌大概是為了臉面,表現出大度,並沒有對秦檜興師問罪,但已然將他列入送往金國北方的名單上。
秦檜因此得了許多朝臣的佩服,秦中丞還是有骨氣,仗義執言,敢作敢當,這才是大宋的忠臣呀。
百姓們聽說之後,心中也泛起了對秦檜的好感,成為與郭京並列,一文一武最受百姓愛戴的兩個人。
說起來……多少有些諷刺。
范瓊對此嗤之以鼻,不過是些為了虛名收買人心的舉動吧?郭京當初那麼做,還有些實際收穫,秦檜你這是何苦呢?
想起郭京,范瓊突然想起那些在宣化門鏖戰的日子,也不至於如今的郭京怎樣了?如果他在汴梁該多少啊,這樣自己就可以將他玩弄於股掌之上……
汴梁城裏的一切變化,都被完顏希尹看在眼裏,秦檜……這個宋朝臣子也有點意思啊!郭京沒機會見着了,那就把這個秦檜帶在身邊,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不過……
完顏希尹默然想到,郭京嚴詞拒絕的時候,還提到二太子完顏宗望命不長久,這話從何說起?
二太子年富力強,身體康健,怎麼會……
難不成……總不能……
想起郭京神棍的名頭,完顏希尹的心裏不免有些打起鼓來,有些彷徨,有些好奇……尤其是好奇,東京汴梁出了這麼大的事情,郭京會做些什麼?
……
張邦昌實際控制的地盤只有東京汴梁和附近的幾個州縣。
整個南方、東方的齊魯之地、西部的川陝仍舊是宋朝委派的州縣官員和將領們駐守者,大家仍舊在觀望形勢。
畢竟大宋皇帝還在,只是被俘虜了,但至少還有康王趙構仍舊安然無恙,那這天下就有很大可能還是姓趙。
退一步講,即便是這天下不姓趙了,又憑什麼是姓張呢?一個靠着給女真人當兒子,奴顏屈膝之人,能夠當好天子?
張邦昌,不過是第二個石敬瑭罷了!
金國人看在眼裏,一方面調動兵馬尋找趙構的蹤跡,一方面為了絕了朝臣百姓們最後的希望,他們開始押送所有的大宋皇族,以及那一車車的金銀,準備北歸。
趙佶、趙桓父子怎麼也沒想到,最終會弄到這步田地,堂堂兩位帝王都成了女真人的階下囚。
天子北狩,還是兩位。
古往今來,中原王朝的天子何曾有過這等屈辱的下場?
更凄慘的是,他們還賠上了所有的親眷,大宋皇族除了兩條漏網之魚外,幾乎全部被女真人一網打盡。
很難想像,此時此刻,如果宋太宗趙光義地下有知,會是什麼心情?
在一片哀嚎與唏噓之中,大宋二帝開始了慢慢北狩之路,靖康之恥終究還是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