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黑雲壓城
張銓走後,嚴亦飛似是全身的力氣都卸去了一樣。經過了整整一天高強度不間斷的行軍、戰鬥,在巨大的生理以及心理壓力下,饒是他軍旅生涯多年、身體素質出眾也難以支撐。也不顧天剛大亮,嚴亦飛尋了一處床鋪便倒頭睡下,一覺睡到了第二日雞鳴之時。
第二日一早,張銓便遣來了一名隨從送來昨日許諾給嚴亦飛的把總官職的告身和腰牌。嚴亦飛細看那任命文書,是以遼東都指揮使司金州衛副千戶之職充任遼東鎮把總。當然這不是說真的讓嚴亦飛去金州去當衛所的副千戶。這聽起來可能有點複雜,但是嚴亦飛了解過明代武官官制,所以他知道與清代不同,在明代,我們常聽到的總兵、副將、參將、游擊、守備、千總、把總等一系列營兵武官名稱皆是非固定的差遣官職,並無定數以及確定品級,都是要以五軍都督府、都司、衛、所這一套官職去充任的,而具體以怎樣的都司、衛、所官職充任哪種營伍官差遣雖有大致範圍,但並不確定。例如游擊將軍一職,一般情況下大都會以正三品的署都指揮僉事之職充任,但是在歷史上也曾出現過以正二品都指揮使和以正四品衛指揮僉事充任游擊將軍的實例,甚至還出現過同一支軍隊中,游擊將軍與他的上級總兵官都是從二品都指揮同知的尷尬情況。
嚴亦飛看見隨告身發下來的還有那青色熊羆補子圓領從五品武官官服以及一百五十兩首級賞銀。他此時沒有心思換上那嶄新的官服耀武揚威一番,而是從賞銀中取出十兩銀子,恭敬的對那張銓的隨從說道:“這位大人,卑職等剛從戰場撤回,衣甲武器不全,這十兩銀子是我等孝敬大人的,您看大人是否能行個方便?”那隨從見了銀子是喜不自勝,連臉上的皺紋都笑開了花,又見嚴亦飛如此恭敬,當即拍着胸脯說此事包在我身上。
隨後,嚴亦飛便帶着手下的兵士牽着馬跟着那隨從去了城中的武庫,那武庫中的管庫大使一見是實權派領導張銓身邊的人,立馬上前躬身行禮,那顏色諂媚至極,讓嚴亦飛禁不住的感嘆,果然是宰相門前七品官啊。嚴亦飛又悄悄塞給那大使五兩銀子,那管庫之人對他們一行人是更加親切,聽嚴亦飛等人說明來意后,連道:給渾河血戰的好漢們優先挑選的衣甲兵器是天經地義之事。”隨後便帶他們進入武庫,讓他們自行挑選。
嚴亦飛本意是想統一簡化武器裝備,但考慮此時大戰在即,突然讓各人更換兵器怕是會影響戰鬥力,便先讓各人按照之前的習慣挑選了各自趁手的冷兵器。
行至火器庫時,着實讓嚴亦飛費了一番腦筋。那火器庫中大多是遼東邊軍常用的三眼銃,不過嚴亦飛知道,這種武器身管較短,只有一尺多點,也因此有效射程只有不足二十步,又毫無精度可言且破甲無力,打打盜匪或者窮的沒錢披甲的蒙古人還行,但是對於重甲的后金兵來說就和燒火棍差不多了,因此只剩下鳥銃一個選擇。
其實明軍中裝備的鳥銃在實戰中也存在射不穿后金兵盔甲的情況,滿文老檔中曾寫過一名巴牙喇兵的鑲鐵棉甲上抖落下過二斤鉛子。但那大多是因為明末軍器系統管理混亂,各級官匠偷工減料現象嚴重,因此造出的鳥銃銃管大多質量不過關。軍士們在射擊時為防止炸膛傷到自己只能將裝入火藥減至規定藥量的五六分,導致射出的彈丸綿軟無力,且明軍大多訓練不精,臨陣慌亂,往往距離很遠便射擊,因此導致實戰效果不好。其實當時明軍中一門質量過關的鳥銃是可以在三十步內打死或重創披着雙重戰甲的后金兵的。好在此行嚴亦飛帶了盧慶瑜隨行,這名經驗豐富的中年人在經過小半個時辰的細緻挑選之後才選出十二支質量合格的鳥銃。
又行至盔甲庫時,眼見嚴亦飛等人將目光都投向了精良的鐵甲身上,那管庫大使面露難色,撓撓頭對嚴亦飛說道:“嚴兄弟,非是當哥哥的小氣,實在是這鐵甲價格昂貴,上官們又看管的極嚴,我是實在做不了主啊。這樣吧,你們都是敢打韃子的好漢,我便送與你們五幅精良的鑲鐵棉甲如何?”嚴亦飛想想也是,不像是幾錢銀子的刀槍或者是幾兩銀子的火銃,他在後世曾經看過徐光啟在給崇禎皇帝的奏章中曾提到:“精良鐵甲全套非用銀十二兩不可。”他們三十七人一人一副鐵甲就要四百多兩銀子。要知道在這個年代,即使是富庶的江南之地,一個小康之家五六口人一年的花銷也不過三十兩銀子而已。要一人一副鐵甲實在是有點強人所難了,於是便欣然應允。
但是在從武庫中出來后,嚴亦飛眼見那管庫大使也不避諱他,當著他的面,在賬目中寫有送給他們的衣甲武器的部分用筆劃掉,又在後面隨隨便便的寫上了“損沒”兩個大字,舉止輕鬆地彷彿從自己菜窖內取菜一般。隨後那管庫回頭對嚴亦飛輕笑道:“可以了。”這一套操作看的嚴亦飛是目瞪口呆,直讓他頓感後悔剛才為什麼沒有多要些東西。
從武庫出來,在與那張銓隨從臨別時,嚴亦飛又向他提起了手下人等的官職升遷之事,那隨從道:“嚴把總,你手下的兄弟本就是有功之人,為他們敘功升遷也是張銓大人應有之意,這樣,你回去研究一下人選,明日報些個姓名和在你總內的官職給我,剩下的事情我去辦。”嚴亦飛聞言又是千恩萬謝,又塞了十兩銀子給了那隨從,直哄的那隨從是笑容滿面而歸。而手下眾人見嚴亦飛如此為他們爭取升賞,對他也是好感倍增。
回到軍營后,嚴亦飛又簡單的整編了一下他這支小小的隊伍。明末營兵編製從未統一,編製規模懸殊,人數參差不齊。衛戍京城的三大營一把總人數可多達五百人。而邊鎮一把總人數則因“凡邊鎮之地,五丁則取四守兵而一正兵爾。“即一把總戰兵人數約為京營的五分之一,也就是一百戰兵。但無論按照哪種編製,嚴亦飛這個把總手下人數都是遠遠缺編的,這也讓他想起在後世他當武警中隊長時也是一樣的情況,不由得苦笑搖搖頭,自嘲自己是不是就是這個命。
經過一番思考之後,嚴亦飛決定參照戚繼光在隆慶年間以都督同知銜總理薊州、昌平、保定、遼東四鎮時的營兵編製。把總下設三旗隊,每旗隊暫編十二人。其中兩個旗隊為冷兵器隊,另一旗隊為火器隊。冷兵器旗隊分別由陳京成、孫濱帶領。其中陳京成的旗隊人人手持長槍,身着兩層甲胄,作為主要肉搏戰陣力量。孫濱的旗隊則手持各種刀劍,只着一層皮甲或鎖子甲,用於掩護和靈活支援。火器旗隊則自然由盧慶瑜帶領,每人身披皮甲,手持一桿鳥銃,並配有腰刀防身。旗隊下則設兩隊,每隊暫編六人,其中一隊由旗隊長直屬,剩餘三名隊長則由胡常平、趙奇、范思達這三名自己救過的老部下充任。這樣不僅抬舉了他們,也保證了嚴亦飛對他這支小隊伍的絕對控制能力。仟仟尛哾
編製完成後,眾軍官開始向手下兵士分發衣甲武器,此時忽聽天空中傳來一聲悶響,隨後一道銀光在空中炸開。嚴亦飛抬眼遠望,只見天氣驟變,在北方有一大片黑雲壓城而來,那陣勢極為駭人,宛如要壓倒、摧毀整個城市一般!而這,也正是遼陽城此時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