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百魚拜月
一方小小的印鑒在葉懷清的內景意識中漸漸放大,而印鑒上的那些條紋,在放大的過程中,漸漸變成了山、水、土地的地圖。
或者說,具體而微的立體縮略模型。
葉懷清所在之處,成為一個小小綠點,呈現於地圖的正中心。
周邊皆空曠。
建築之類,在這神印地圖上是不顯示的。
西邊,是一條寬闊大河,幾乎以一條直線的方式,橫貫南北而過。
而這條直線,向著綠點也即葉懷清所在的城內方向,分出了三條蜿蜒的曲線,由西向東,穿城而過。
其中,北邊與中間的曲線,在約摸是城外的方向匯成了一個湖,也即當時那四五個老哥對葉懷清所說的“東湖”,而南邊的那條曲線,則在由西向東地繞了一個大圈之後,又由東向西,重新匯入了寬闊大河,也即繼續浩浩蕩蕩向南的蒼南江。
這便是葉懷清所在之地的水脈情況。
葉懷清現在是七品的正印之神,土地神,司山,司水,司土地。
但這個“司”是有局限的,就比如說蒼南江,雖然有一截蒼南江屬於由他的領地流過,但也只是一截,頭不屬,尾不屬。
頭尾不屬,則整體亦不屬。
也所以,整個蒼南江,並不受葉懷清所控。
不只是整個蒼南江,就連流經麗水城西的這一截蒼南江,葉懷清也只有查看之權,而無操控之權。
但城東的東湖就不一樣了。
東湖,便是完全受葉懷清這個七品土地神所轄。
葉懷清心念一動,相關的信息便流入識中:
【神權:知水】
【於所司水域,洞悉水域之一切情況。】
很簡短的介紹,沒有任何限定。
而正因為沒有任何限定,所以也非常之牛逼。
葉懷清為什麼深深地敬畏於神道?就在於這一點。
單純以修行的能力,想要做到這一點,那得不知道修行到什麼境界去了才可以,而神道,只是區區的七品階位,就可以做到了。
而且,以修為駕馭這種事,必然大有消耗,但以神道查看水域,卻基本不存在任何消耗,這也是前者無論如何都比不上的。
所以,一旦沾染神道,修士往往便越陷越深,再難純粹。
真的,相比修行的苦逼,神道在很多很多時候,都實在是太牛逼了!兩者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一者浩浩如日月,其光輝遍灑寰宇,無窮無盡,一者卻連螢火之光都比不上。
兩者唯一的區別可能僅僅在於,日月之輝,可借用卻不屬於己,彼可予之,彼亦可奪之,輕易予,輕易奪,傳承者無絲毫反抗之餘地。
螢火之光,雖微渺,卻是自始至終,完全都屬於自己。
但如果“可以一直借用”,則這唯一的區別,又有什麼意義呢?
神道並非欺騙。
而只是讓修士清醒地沉淪。
前世,葉懷清已經沉淪過一次了。
並非完全是心甘情願,但卻也無怨無悔,因為若不沉淪,他早已灰飛煙滅了,又哪裏來的這第二世。
前世今生,一些片斷起伏。
隨即,葉懷清心念一動,印鑒上,那東湖之所在,便活泛過來,彷彿真實的煙波浩淼被攝入了葉懷清的意識之中,又或者,是葉懷清的意識被投射入了那真實的煙波浩淼。
不管事實究竟如何,反正,這一刻,偌大一個百餘里規模的東湖,其水面水下,一切情況,都俱在葉懷清的觀照之中。
【神權:控水】
【於所司水域,控水如臂。】
麗水城外,東湖。
時值深夜的關係,白日往往頗為熱鬧的東湖邊上並無人跡,此際,卻突有一條首尾長達一米多長的金色大魚躍出水面。
這只是一個開始。
隨後,一條又一條的大魚,以種種不同的姿態躍出水面。
沒有萬魚出水,只是百魚的規模,但近百條魚先後地躍出水面,彷彿對着天際的明月叩首,這般“百魚拜月”,依然足夠神奇的,若在白日,必定蔚為奇觀,不出三日,保證全城傳遍,然後再在口口相傳中,演繹出諸多或神或怪或奇或詭的故事。
又或者,是人類亘古便喜歡相傳的愛情的故事,魚的女兒,在尋找人的郎君,如此等等,
只可惜,這是深夜。
可編可排可歌可泣之故事源頭,竟無一人得見。
也因此,源頭只是源頭。
而片刻之後,隨着那些魚的重新潛入水中,這源頭亦為之湮滅。
除了那些魚自己之外,沒有人知道它們為什麼這般集中地躍出水面。
當然那些魚自己大概也不知道。
它們只知道,身子一動,自己就已經躍出水面,出現在水面上方的空中了。
甚至有的魚驚訝於自己小小身子竟能躍得相當之高,驚異於自己莫非是個不世出的奇才?
然後在落入水之後,它們開始自顧自地折騰,試探着自行地躍出水面,一次不行就再來一次,但一次又一次,卻始終也沒能躍得超出它們想像的高,更不用說和之前的那一次相比了。
所以,之前的那一次是怎麼回事?
以它們的意識,大概是想不透這個問題了。
於是,搖搖尾巴,帶着一頭霧水或者一身精疲力盡地遊走了,去找伴侶舉高高,轉圈圈,求安慰,沒有伴侶的就只能自個吐泡泡了。
這不是一場魚化為龍的奇迹。
這僅僅只是一個新晉的七品土地神對於控水之權的小小操演罷了。
也是在這個世界上、這方天地間,第一次行使【神權】。
行權的結果是,一切皆如所料,一切皆無意外。
而對於那些適逢其會的演員們來說,一場小小的意外之喜又或意外之驚就算是演出費了,除此之外,並無其它收穫。
只能說,這個土地神太小氣了,又或者,太懶了。
以他這般玩法,是很容易讓演員們“聽調不聽宣”的。
【神權:控水及土】
【於所司水域,於所司土地之域,改水為土,改土為水】
葉懷清心念一動,東湖中間之水底,便開始微微地向下沉降,連帶着,整個東湖的水面,亦為之向下沉降了約有一毫米那麼大小。
但很快地,這點水位之差,就被連接蒼南江的兩條河流彌補上了,僅僅只是在水底帶起了一點小小的波瀾。
“麗水城中,他日有無人知,這東湖水深,增加了一毫米?”
葉懷清不由得地這般想到,但隨即便哂然一笑。
誰人能知呢?
若真能知,那也必定不是人,而是近於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