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選擇》
拓跋恆啊拓跋恆,我也願守着這山野清貧,為何你總將我推向這權欲旋渦。如此想着,魯行規望了望余雙雙眸的亮色暗了下來。
王士徒此刻心中也是一陣思量,想着若是將拓跋恆帶回汴梁,定得主公厚賞,得想個法子說動拓跋恆,隨後開口道:武平之事,還需靜待天時,春朝,春暮二姐弟此刻就在肆內,明日,我便可着人押回汴梁,替二位問候下馬希崇,二位意下如何?
這……魯行規早已知曉二姐弟的結局,此刻卻一時也是難以接受。
倒是余雙發話:自然,如將軍所言,春朝,春暮將軍明日即可押回汴梁復命。
王士徒聞言道:那愚弟先行告退,安排押送事宜,拜謝二位。拱手一拜便向肆外走去。
出得肆門往北三里有一破廟,是先前約好的碰頭之地,王士徒拿出信響,只聞得一陣4噼里啪啦,信響直衝天際隨後劃出一個白日裏不怎麼顯眼的亮光。
廟外三面環山,只此廟前一路,乃小肆北上必經之處,山竹樹木林立,三日為筍十日為竹,時非冬春已入秋夏這竹筍也不多見,倒是竹木繞着廟周,綠郁蔥蔥正值茂盛。
一柱香后陸續來了四人,拱手伏地:見過王曹司。
原王士徒乃宋武德司下探事司曹司,攜司卒六人,前往武平探事,明面上是擒拿春氏二姐弟回汴梁,暗裏武德使王仁贍還命其查探武平局勢伺機而動。
王士徒背手立於廟堂道:春氏二姐弟明日即可押送回汴梁。劉棄,劉旭明日卯時于歸雲小肆外候命羈押二賊。
二人領命。
王士徒繼續說道:着張毅,陳情去往潭州探周行逢虛實,不可妄動好功,待本曹司處理完手頭事宜便與爾等匯合,沿路留記為信。各自行事,散。
四人兩兩為伍各自散去,待眾人散去,王士徒便盤坐大堂思索起來,該如何讓這拓跋恆效命大宋,又如何借周廷誨之名攪動這武平。而這武平也註定難以太平了。思索間不覺已過半晌,王士徒口舌乾燥,腹內也一陣隆咚,便起身向歸雲小肆走去。
回到肆內也不見魯行規等人,便叫了些酒食吃完回房了。
卻說這魯行規待王士徒走後,便將余雙叫進了後堂房內,進房剛座定便怒沖沖的指着余雙說道:拓跋恆,你是不是一早就知道,借周廷誨之名,這王士徒定會讓我攪這武平之局!
拓跋恆撲通一聲跪下:主公!臣萬死!
你……你……魯行規氣煞得話也說不出來了。
屋外陳金聞房內動靜推門進來,見拓跋恆跪伏在地,自個也連忙跪在魯行規身前道:主公息怒。然後對拓跋恆厲聲說道:主公向來儒雅豁達,未曾見過主公如此動怒,爾行何事,竟置主公於怒海,爾可知罪?!
拓跋恆聞言三磕其首,伏身貼地道:臣本湘楚野人,幸得文昭王賞識,方得浮名於世,感念先王恩德,臣不慎惶恐,唯願效諸葛武侯為我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文昭王彌留之際,着我盡心輔佐主公,主公聰穎厚德,善思多恩,實萬民之福,然臣才薄未能保主公於宮闕,亦不能扶我楚於將傾。臣早該萬死以隨文昭王架前,然幸得上天垂憐,再遇主公,臣此生唯願不復負文昭王之託。主公問臣是否知曉,臣不敢欺瞞,隨主公隱匿於此十年,主公安於清樂,無再進之心,實乃臣之過,臣意藉此事勸進主公,早已報必死之心,還望主公不負先王,不負湘楚社稷之萬民。臣領罪,願主公重責。
拓跋學士請起,聞言魯行規胸中鬱結又起,他是斷然不忍責罰於拓跋恆的,然也不願不想再為宮闕所困,不願再徒增殺戮。只得說道:學士莫要逼我,我就想守着一方清凈,平淡而生,平淡而去,浮雲垂柳,應四時變化,伴與山水,遠塵囂故國。學士應早知我意,諸位也應早知我心.......
主公……說話的是陳金,陳金也三伏其首道:臣張少敵,生為楚人,死為楚鬼,當年叛亂,臣未能幫主公禦敵保國,是臣下無能,萬幸能於亂軍中保主公隱居於此,然故國舊土,臣無一日不想再戰主公架前,以抵臣過之萬一。臣時常在想,若當日臣身死潭州,也好過日日受這悔恨之苦。臣有罪,願主公重責。
你們這是逼我!魯行規聲音顫抖,雖然知道他們是在逼自己,可再也怒不起來了,那場變故,說到底還是因為自己。-
還望主公三思。兩人又是三伏其首再勸言道。
魯行規心中萬千感慨,想到張少敵與眾將士,於亂軍中奮勇保他出逃的樣子,想到叛亂后離開潭州拓跋恆初見自己,哭得像個孩子的模樣,想到周廷誨為了守着自己,最終守來全家被屠時,那失魂落魄的眼神。
你們都退下。魯行規眼中噙着淚水,這是他的抉擇,在眾人希望與自己希望之間的抉擇,是生抑或死。
主公三思。二人再拜再勸。
我……依你們便是。魯行規已經做出了選擇,但這真的是他的選擇么,魯行規自己也不知道,他只是曉得,不能再負他們了。
臣叩謝主公。二人依舊伏地。
你倆起來吧。魯行規將二人伏起。
臣有一事告知主公。余雙起來后恭手說道。
我想一個人呆會,有什麼事明日再說吧,你們先出去。魯行規現下心亂如麻,哪裏還聽得下什麼別的話。
余雙本想將後山奇兵之事告訴魯行規,當下被魯行規止住,心想晚一兩日也是無妨,最重要的是主公現已經決定復楚了。便與陳金退出了房門。
二人走後,魯行規心亂如麻。這狂亂之世,究竟何時是頭。本無意登天,奈何身不由己。
聞王士徒之言,宋主欲山河一統,遲早都是要來這湘楚的,自己也就該身退了。可拓跋他們總念着先王兄之恩,妄圖復辟楚國,這螳臂當車之事,即便是復楚成功,又何能擋住中原百萬雄兵。罷了,罷了,債終是要還的,哪怕只是為了個虛妄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