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回 李賢者傳法入南詔,錦屏山紫貂尋封姨

第一三一回 李賢者傳法入南詔,錦屏山紫貂尋封姨

卻不料張佺似乎並不介意靈釧所說,不等靈釧說完,已然滿口答應道:“那眉山上的仙姑也是這麼說,不過除了菩薩之外,那仙姑還要我去大慈寺請一位聖僧一同前往,說有二位助力,我南詔定能遇難成祥脫離苦海。”靈釧聽其再三提到眉山仙姑,不禁勾起好奇,便問:“你所說那仙姑,姓甚名誰,是何來歷,又為何如此靈驗?”只見張佺搖頭道:“那仙姑自稱姓何,不知哪裏人士。那日在眉山腳下,我與譚記商號的馬幫正在路邊歇腳,不想遇見一頭白虎一條金龍在溪邊嬉戲打鬥,我等驚懼之下想要逃走,卻見仙姑趕來斥退神獸。那仙姑見我並非漢人,於是為我卜算一卦。我先前所說,皆是仙姑為我解卦時所言,現在看來無一不中,極為靈驗。”

一旁益州土地聽到此處,不由說道:“原來是她……”,見靈釧目光轉來,便上前施禮道:“老朽聽聞,那女子前世曾是零陵人士,姓何名瓊。高宗時,曾有仙人傳其食用雲母之術以保長生,且能耳聰目明能掐會算。後來武氏臨朝,聽那仙姑在九嶷山上擺攤算命極其靈驗,且通曉佛道,出口成章。於是令官吏去請,讓那仙姑講經半日,頗得恩寵,賜朝霞服,並令地方官吏在零陵城南的鳳凰台為仙姑造會仙館以作講法之地。後來中宗景龍元年(707年)時,仙姑時年二十六歲修成散仙,但因塵緣未了劫期未滿,所以還在人間輪迴。這位郎君所見仙姑,已不知是她第幾世的修行了。”靈釧這才想起八仙里的何仙姑,現在看來,除了呂洞賓尚未被點化、曹國舅還未出生之外,這何仙姑也功德未滿。既在蜀中,不如前去眉山一見,也看看其人是否有電視劇里那般好看。

想到此處,靈釧便問土地公那何仙姑現在是否還在眉山。過不久,有陰兵趕來回話,說何仙姑仍在山中未動似在等人。靈釧聞言一笑,先將此事放下,又問張佺:“先前見你在武侯祠,不知去為何事?”那張佺肅然道:“我雖是化外之人,但我張氏祖先卻受武侯恩德。所以今到成都,應該替祖先去給武侯上香。”靈釧一時沒聽明白,剛要問,倒是一旁益州土地補充道:“昔日庄蹻率楚國之兵入滇,與當地土民一起建立滇國。後傳至漢武帝元狩年間,滇王嘗羌與西海阿育王爭雄,被阿育王季子至德的後裔仁果所滅。庄蹻遂絕嗣,而漢武帝以玉印冊封仁果為滇王。後來蜀國建興三年,諸葛武侯平定南中,滇王仁果的十五世孫龍佑那,受諸葛亮封為白子國王,賜姓張氏。又歷十七世,大唐貞觀年間,張樂進求遜位與蒙氏細奴邏,后遂有今日。”

靈釧聞言大為驚訝,想不到這白蠻張佺居然還是印度阿育王的後裔,一時不知該說什麼。反倒是益州土地看出靈釧有些驚訝失語,遂岔開話題,問大慈寺中那位聖僧姓甚名誰,法號如何。那張佺遂道:“那位聖僧名為李成眉,聽聞曾在惟忠禪師那裏學法多年。”原來禪宗始自南北朝時,由達摩祖師在嵩山少林寺創立,后經二祖慧可,再傳僧璨、道信、弘忍,至六祖慧能,之後南北兩派開枝散葉漸成氣候。只不過惟忠禪師已於唐穆宗長慶三年(823年)圓寂,也就是十八年前,而李成眉亦年事已高,不知還能否前往南詔傳教,就像鑒真之於日本,蓮花生大士之於吐蕃那樣。

一番話說完眾人皆沉默下來,靈釧想起前日佛身舍利在大慈寺中突然顯出微光,現在想來,應是佛祖也想玉成此事,這才處處給了方便。既如此,那自己也該投桃報李,護送禪宗僧人前往南詔傳教,以便讓南詔和後來的大理段氏都與中土佛教結緣,不再與中原為敵。想到此處,靈釧便讓土地公指揮畫舫靠岸,要率眾人一起返回大慈寺。

如此眾人相談甚歡,盡興而歸,等再次回到大慈寺時已到晚課時分,護法明王亦離開休息。去齋堂用飯之後,眾人聚在正殿西側的羅漢堂外,靈釧請寺僧請來廟祝,然後說起想要拜訪僧人李成眉。那廟祝師傅已知靈釧來歷不凡,既見相問哪敢怠慢,立時領眾人來到經堂西側供講師休息的偏殿之外。向內通報后,引靈釧、張佺和益州土地入內,將成康等人留在殿外。

那偏殿之內陳設簡單,只有一桌一幾,外加一個香案一個蒲團,連床鋪都未設,樸素至極。一個老僧低眉垂首,枯坐於蒲團之上;一個胡僧侍立在旁,態度恭謹。靈釧仔細看那兩人,只見老僧粗布衲衣面容枯瘦、須髯滿頰慈眉善目,一旁侍者高鼻深目身材長大,布衣芒鞋器宇軒昂。張佺仔細辨認一會,這才上前拜倒在老僧身前,口說蠻語,看起來是在向老僧問安。那老僧聽到久違的鄉音也緩緩睜開雙目,開口與之交談。靈釧雖不懂他二人說些什麼,但料想應是南詔方言。再看時,張佺已淚流滿面言語激烈,面前老僧亦感神傷垂頭不語。又過一會,那老僧終於點頭,由一旁胡僧扶起,來與眾人相見。

這時張佺已抹去淚痕,與靈釧等人說道:“這位上師便是李賢者,乃我南詔王族貴胄,歸義王長子蒙閣陂大師後裔。三十五年前來到蜀中為質,一直在此修行。因惟忠禪師見上師資質過人,於是收為嗣法弟子,距今也有快二十年了。”靈釧聞言奇道:“我記得先前提過,南詔王以蒙為姓,為何大師會姓李。”張佺回道:“女菩薩有所不知,閣陂大師曾被唐國聖人賜姓,因此也稱李畔富。”靈釧這才明了,遂不再開口,只對李賢者躬身施禮。那張佺繼續說道:“如今上師已答應隨我返回南詔,救黎民於水火之中,倒不知菩薩何時啟程。”

靈釧見其心急,自己卻有不少疑惑未解,於是說道:“這倒不急,有些事我要先問問清楚,以免將來遇上問題彼此溝通不暢生出事端。”那李賢者先前閉口不言,見靈釧問話,於是開口道:“這位女施主若有什麼疑問但說無妨。”聲音渾厚和藹,讓人聞之心折不已。

靈釧遂問:“不知大師此去南詔,可有計劃。”李賢者卻道:“一切隨緣,我佛慈悲,萬事自有安排。”靈釧被其一句話噎得瞠目結舌,半天才重新開口道:“那就是說,大師根本不知此番前往南詔要做何事。”李賢者卻淡淡說道:“那倒不是。既然王嵯巔專權跋扈,謀害三王,又逼迫當今王上借酒色避禍,我等於公於私都不能袖手旁觀。但權奸位高權重,數十年來廣布黨羽,只因還有掣肘才未敢行王莽之事。所以老衲此次歸國,便是要以這殘軀聯絡諸番宗主,剪除權奸羽翼,並收民心,以圖匡正。”

靈釧聞言頗感驚訝,這才知道眼前老僧竟有救國殉道之心,不由看向張佺,卻見張佺對李賢者恭敬說道:“上師之心,日月可鑒,既如此,我南詔便有救了。”說完虔誠下拜,淚流滿面。這下靈釧再也無話可說,不過畢竟自恃勇力,便待李賢者扶起張佺后說道:“你們也不必擔心,既然我已答應出手相助,便不會半途而廢。我這一年走南闖北,吐蕃、新羅諸國多有神跡現世,便是滿天神佛亦願助我成事,如今輪到南詔,料想一個凡人又有何懼。”

話音未落,李賢者和一旁胡僧眼睛一亮,可見過去一年吐蕃龍女墨竹賽欽重新現世,和新羅國母閼英夫人再度現身的傳聞,也已傳到蜀中地區,兩位僧人亦有耳聞。既見幾人眼神已大有不同,靈釧不禁心中得意,於是問道:“我可隨時同你們一起前往南詔,只不知你們想怎樣入滇。若想大張旗鼓,我可令天女散花、天門大開;若想掩人耳目,我也可令你等神行土遁、日行千里。”那李賢者道:“那倒不用,我等此番歸國,還需一切如常,低調行事,這樣才好與沿途各路宗主暗中接洽,共圖大事。”一旁張佺補充道:“確是如此,如今我已委託譚記商號的馬幫四日後出發,我等可一同前往。”

靈釧見其已有安排,便點頭表示同意,但轉念一想,如今要帶禪僧入滇,這李成眉又是王族後裔,身份特殊豈能兒戲,於是又問:“那譚記商號信得過么?”一旁益州土地道:“這譚記商號本是百年前蜀中大商譚和甫所創,如今已歷三代,經受百年風雨,當是信得過。”靈釧聽其一說,想起先前創立商路,頓時來了興趣,便問其詳。只聽土地道:“玄宗朝時,五穀豐登,倉廩俱實。蜀中又是天府之國,因此糧食豐收催生了酒業繁盛,戎州的荔枝綠、成都的生春酒、德陽的劍南春,皆是一時名品。兼之自古便有的茶葉、絲綢和紙張貿易,於是便有大商譚和甫應時而起,或舟車或人力販往長安、江南、雲南乃至吐蕃,以至於當年的益州也在天下各州郡中位列第二,僅次於江南揚州,有揚一益二的說法。其後更是通過川陝蜀道與河南道,將蜀中名產銷往吐谷渾突厥等地,繁榮一時。”

靈釧聽到此,心裏將先前三條商路一合,居然有些喪氣的發現,譚記商號已在蜀中壟斷多年,要想在蜀中另開一條商路並不容易。所以將來下凡降世之後,一定要記得這蜀中譚記,最好是能納入麾下,以獨佔川隴線的蜀錦貿易;如若不能,也要避免與之惡性競爭,以免川隴商路斷絕,蜀地擁兵自重。

既約定四日後出發,靈釧便起身同張佺和李賢者等告別。在向胡僧施禮時,那胡僧自言名叫純陀,本是西域胡人,多年來追隨李賢者寸步不離。聽到純陀二字,益州土地與張佺皆皺皺眉,但卻沒有作聲。靈釧見兩人面色古怪,便問原因。益州土地道:“昔日佛祖在人間講法四十九年,八十歲時疾病纏身,準備前往拘屍那迦城示現涅磐。途中路過波婆城時有鐵匠純陀進獻供養,卻誤將旃檀樹耳的有毒菌菇混入飯菜,以致佛祖中毒病情加重,最終未能如願進入拘屍那迦城。只得在阿夷羅跋提河凈身之後,於城外的娑羅樹林中涅槃入滅。此事在《長阿含經》和《大般涅槃經》裏都有記載,如今這位大師也叫純陀,老朽委實擔心此去南詔兇險難料。”

靈釧聽出益州土地怕純陀之名不吉妨主,怕李賢者此行兇多吉少。但轉念想到自己在旁保護,想來也不必太過擔心。而李賢者與純陀聽到益州土地之言也相視一笑,並沒有放在心上。只聽李賢者道:“我等修習佛法日久,本來就是要以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這世間一切外相,只要心不動念,便無掛礙;而心中無念,便能不受干擾,從本心而知實相真理;心中無念,眼中無相,此身便能無住,無所執念,無所取捨,如此方能得大智慧。這區區一個名字,又有什麼吉凶掛礙。”

幾句話堵得益州土地啞口無言,只得深深一揖以示敬重。靈釧雖覺得雲裏霧裏,但老僧的意思卻聽得明白。見再無別事,便和土地一同告辭出來,又與張佺告別,然後由益州土地領着,與成康等人在大慈寺中閑逛一圈。一路上聽土地講說來歷,原來這大慈寺始建於魏晉,因歷史悠久、高僧輩出,因此世傳為震旦第一叢林。在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玄奘法師就從長安來到成都學習經論,五年後在大慈寺受戒。之後泛舟三峽,取道荊州至長安,后在大唐貞觀三年(629年),經姑臧出敦煌,輾轉到達天竺摩揭陀國王舍城,並進入那爛陀寺學習經論。前後十七年旅程五萬里,歷經一百三十八國,最終帶回大小乘佛教經典六百五十七部。歸唐后先住長安弘福寺,后又在大慈恩寺中翻譯佛經,直到圓寂。後來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攻陷長安,玄宗西狩,一日見大慈寺僧人英乾等人在街頭為難民施粥並為國家祈福,於是感動之餘為英干敕書“大聖慈寺”匾額,並賜田一千畝。同時欽點在大唐修行的新羅三太子無相禪師親自督建,將大慈寺擴建為九十六院八千五百四十二間的皇家寺院。再後來唐德宗貞元十七年(801年),韋皋鎮蜀時擴修大慈寺普賢閣,又鑿解玉溪流經寺前,使大慈寺環境更為優美,並成為當時最具聲望的講經勝地。二十年後,唐穆宗長慶二年(822年),悟達國師講經於普賢閣下,每日聽眾都有萬餘人數。

不過靈釧對這些歷史並不感冒,只是見益州土地講述時頗顯自豪,所以不想打斷而已。等他講完,靈釧想到這四日無事可做,便問益州土地附近州郡何處有妖怪妖獸為害作亂,如今靈珠十得其九,正可以四處降妖殺殺時間兼練練手。土地公便打發陰吏前去查問,一盞茶功夫送回消息,說是距此不遠,閬中一帶有虎妖出沒。傳聞那虎妖常變作老嫗模樣,往來民家教諭民眾,不過並無害民之舉。靈釧聞言心裏咯噔一聲,想起先前永州土地也曾說蛇妖並無傷人之舉,卻不想一番調查后,查到蛇妖要以屍山血海來引發滅世大劫,如今閬州土地說虎妖沒有傷人,不知是有什麼勾當。左右現在無事,便問清所在,帶成康歸海蜃影三將,御風而起前去看看。

過不久便到四百裡外的嘉陵江畔,靈釧結印召喚土地。不一會便有一人匆匆趕來,只見其眉目疏朗神清骨秀、麵皮白凈容止可觀,靈釧見他容貌不凡,便問來歷,那閬州土地自稱馬忠,漢末時人,曾鎮守南中平叛治亂。靈釧心中疑其與虎妖勾結,又見其誇口行事不穩,所以不再多問,只問虎妖現在何處。閬州土地施禮道:“啟稟上仙,錦屏山上有一老媼,前世曾是虎妖化身,年前從神都到此,自稱十八姨,常與兩頭猛虎作伴往來山下,不知上仙問的可是此人。”

靈釧一聽,這才知是先前在洛陽東都見過的封姨,想到自己險些錯怪好人,面上便有些不好意思,於是對閬州土地道:“我與那位十八姨昔日曾有些舊交,還煩請土地公帶路,讓我去會會故人。”那閬州土地自是不敢違逆,隨即在前殷勤引路,領靈釧等人一路往錦屏山走去。

那錦屏山遠遠望去花木似錦、山勢險峻、連峰如屏,故有“花木錯雜似錦,兩峰連列如屏”之美譽,錦屏山之名也因此而來。因歷朝歷代山中都有建造樓閣亭榭,亦有詩人畫家相繼到此創作抒發情懷,所以山中古迹良多,被文人墨客譽為“天下第一江山”。置身其中彷如閬苑仙境、璇霄丹闕,靈釧不知身後三將作何感想,自己倒是有些羨慕封姨最終能有這樣一個風景奇秀的好去處。

眾人上山許久,土地公尋到一處洞穴引靈釧入內,只見洞內深七丈有餘,高寬皆有五丈,石壁上還有“此山磨滅,英靈乃絕”八個大字,下面落款是唐初時的堪輿大師袁天罡。土地公說袁天罡便是益州成都人,所以與此地也頗有淵源。靈釧在洞中遍尋一圈,也不見封姨下落,剛想發問,土地卻在旁喃喃自語道:“剛才老母還在洞中,現下不知何故躲了起來。”

靈釧知道封姨對自己還有些怨恨,所以避而不見,便對石洞深處深深一揖,說道:“昔日在東都晚輩也是急於求成,所以行事莽撞了些,還請十八姨原宥。而且先前受十八姨指點,弟子如今已修成風體,便和十八姨有半師之誼。如今雖無法歸還混元珠,但仙姑但有所求盡可吩咐,只要弟子能力所及定為十八姨做到。”

這時洞中黑暗處傳來一聲嘆息,隨後一聲虎嘯,兩頭斑斕猛虎從石壁黑暗處突然凌空躍出,然後趴在地上伸個懶腰,過一會才不緊不慢地走到靈釧等人身前,但懾於靈釧身後龍虎二將的威儀,兩隻猛虎就像大貓一般,虎頭虎腦探過來在靈釧手心反覆磨蹭。

過了好一會,封姨這才肯現身相見,來到靈釧身前深施一禮道:“上仙受佛道兩門青眼,老身又怎敢責怪。許久不見,老身有禮了。”靈釧見她面上多了些風霜之色,顯然東都一別後又經歷不少糟心之事,於是趕忙上前扶起,嘆道:“仙姑多日不見,看着清減了。”那封姨苦笑一聲道:“自東都一別,不少鬼蜮屑小皆以為老身年邁可欺,所以常來老身面前惹是生非。老身脾氣不好,將它們狠狠教訓一番,之後卻也不堪其煩,這才回到錦屏山裡,打算從此閉關修行了此殘生。”

靈釧這才想起封姨昔日曾說自己是錦屏山中雌虎,因誤入僰人懸棺聖地,得仙人點化才修成人身,並得正道,所以這錦屏山說起來還是封姨最初的虎穴所在。前後聯繫,想必是因失去混元珠修為大減,所以才回到此地避禍。既如此,靈釧便想做個順水人情,先從懷中取出先前惡鬥趙歸真所得太極符送給封姨,說道:“此物乃是混沌初開時陰陽二氣所化,戴在身上可萬法不侵、長保平安,且與仙姑昔日所用混元珠頗有相似之處,不如送給仙姑聊做護身之用。此外我再為仙姑另造一物。”說完,靈釧隨手在洞口布下仙障,然後使出聚土為窯的法術築起土窯,再取金靈珠招來地下金氣,以土靈珠取來地岩,就在土窯中以火靈珠中所藏神火反覆熔煉。幾個時辰煙火不絕,終於製成一隻碧火琉璃的玉鐲,而錦屏山中有凡人看見洞口赤雲翻滾、紅光耀目,還道是仙人在內修鍊做法,皆不敢上前,但仙人洞之名卻從此不脛而走傳揚開來。未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界麗妖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三界麗妖行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三一回 李賢者傳法入南詔,錦屏山紫貂尋封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