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隆傳》的歷史背景
在我們這個世界,諸葛孔明六齣祁山,病逝於五丈原,落得個出師未捷身先死的結果。
在《錢隆傳》的世界裏,恰恰相反。
諸葛武侯準備了十年,第一次出祁山就擊敗曹魏,一舉佔領關內隴西。
第二年,漢軍猶如潮水一般湧出函谷關,不到一年便席捲關東,兵鋒直指東吳。
當時孫權還在世,躺在病榻上的他一聲長嘆:“大勢去矣。”
他招來諸葛恪,密談一日之後,竟主動歸降蜀漢。
自此,天下又重新成為漢室的天下,而劉禪,成為了真正的天下之主。這個漢朝,史稱——後漢。
劉禪雖然一再推脫,但是諸葛武侯與朝臣卻堅持讓劉禪重新搞了一次登基大典。
那天一早,諸葛武侯去了太廟,伏在劉備的牌位前痛哭流涕:“主上!亮,幸不辱命!”
當劉禪端坐在寶座上時,下意識的看了一眼諸葛武侯,眼神中露出一絲羞澀,一絲忐忑,還有,一絲恐懼。
諸葛武侯看在眼裏,散朝之後,他在家中枯坐良久。
三年之後,諸葛武侯稱病不朝,劉禪逐漸執掌朝政,他大力起用曹魏舊臣,其中尤其以司馬懿最受重用。
司馬懿開始還是小心謹慎,言必稱丞相,沒過兩年便放肆起來。蜀漢一派的大臣要麼被排擠,要麼被構陷下獄。
有人去向武侯哭訴:“司馬懿盡滅蜀漢老臣之心,路人皆知,丞相安坐府中,於心何安?”
諸葛武侯沉默不語。
終於有一天,司馬懿對諸葛武侯的兒子下手了,劉禪沒有反對。
在朝堂之上,看到劉禪毫無表情的同意了將諸葛喬和諸葛瞻逮捕下獄,完全沒有因為諸葛武侯的關係而提出從輕發落的建議,司馬懿似乎明白了什麼。
諸葛武侯的兒子在獄中受盡折磨,卻並沒有攀扯出司馬懿真正的目標。
當劉禪從宦官口中得知了獄中的情形,他勃然大怒,立刻發兵包圍了司馬懿的家宅,大肆搜查之後,拿到了司馬懿結黨營私,勾結匈奴的鐵證,受牽連的人遍佈朝野。
一時間,京都一片血雨腥風,城外河邊,人頭滾滾,屍積如山。
據說,司馬懿臨死前大喊道:“諸葛匹夫,我司馬懿這把刀,你用的可還順手?”
諸葛武侯再次上朝時,朝堂之上,儘是新臣,他笑了,並向劉禪辭官。
劉禪拒絕了三次,但最終還是同意了。
諸葛亮自己說,要帶着族人回蜀地自耕自食,但是蜀地的官員並沒有等到他和他的族人,就連護送他的那支軍隊,都神秘的失蹤了。
劉禪沒有追究,也沒有人敢問。
後漢的皇帝大多長壽,也大多跟劉禪的脾氣一脈相承——善於忍耐。
他們都不喜歡擅動刀兵,而是喜歡用外交手段。
比如鮮卑在草原上崛起,他們就扶植還處於弱勢的柔然。當鮮卑和柔然終於打明白了,想聯起手來對付漢人時,漢朝的使臣又去教唆突厥起來反抗。
直到後漢滅亡,草原上的部落就一直互相仇殺,好幾代人的血仇讓他們失去了和平相處的可能。
雖然皇帝大多長壽,但是總免不了意外,漢悼帝因為失足跌落,重傷不愈,二十多歲就駕崩了。
他留下的兒子不多,最大的也沒到十歲,登基之後,也只能由太后垂簾聽政。
可惜的是,這個太后對國家大事沒有興趣,只想把孩子養大。於是,原本在漢室重壓之下的世家大族們蠢蠢欲動,慢慢的控制了地方上的行政和軍事大權。
漢愍帝天福六年,隴西都護蒲永固在關中舉兵,打出清君側的旗號。
次年,徐州刺史宇文霸舉兵,豫州刺史夏侯尚舉兵,揚州刺史趙雲生舉兵。
地震,飢荒,蝗蟲,乾旱,接踵而至,還沒到二十的漢愍帝目睹了一連串的災難之後,悲憤的大哭道:“母后誤我大漢數百年江山!”
沒過幾天,飢病交加的漢愍帝自縊而死,無子嗣。
朝臣們有心在皇族中尋找合適的子弟繼承皇位,卻發現劉氏一族,都悄無聲息的消失了。
皇帝的寶座空出來之後,各路軍閥各不相讓,爭戰數年之後,紛紛自立為帝。
蒲永固定國號為秦,宇文霸定國號為周,夏侯尚建立魏國,趙雲生建立晉國。
四國之間,時戰時和,但是每當一國有滅國之危時,總會得到兩國的全力支持。
所以,四國均衡的局面,竟維持了一百多年。
直到周國的楊固之取代宇文氏,建立了新的隋國,又在十年後,趁着秦國滅魏的時機,一石三鳥,消耗了其他三國的實力,最後擊敗秦國,吞併魏國,成為中原實力最強的國家。
故事就從這裏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