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界橋之戰
軍營內一使者身穿銀白鎧甲,戴氈帽,一眼便是公孫瓚手下軍士。劉備正與簡雍中秋等人商議着什麼。見我來到,劉備請那軍士將情況細說了一遍。
公孫瓚正廣招幽州各路兵馬,與袁紹相峙。
得知這個消息我們並不驚訝。這幾年我們雖身處極北,但也從往來客商和流民口中得知了天下形勢的變化:隨着靈帝駕崩,董卓一度為禍京師,廢立皇帝,漢室權威已被一掃而空。但最終董卓卻迫於各路諸侯的聯合討伐,燒毀洛陽奔走長安。
在北方,公孫瓚和劉虞這對老冤家共據幽州。袁紹奪了冀州卻立足未穩。曹操在兗州剛剛拉起勢力,正以袁紹為後援。徐州牧陶謙已經肅清黃巾餘黨,欲爭天下。
在南方,劉焉割據益州,士燮家族佔據交州,此二人地處偏遠並不過多參與群雄逐鹿。在荊州,劉表單騎入主,業已得到世家大族擁戴而站穩腳跟,正廣募流民及士人,坐襄陽以觀時變。
而最主要的當屬出生名門、四世三公的袁術。此時袁術正據江淮,擁有豫州,手下又有江東猛虎孫堅等人,軍勢正盛。
徐州陶謙與袁術互為同盟,北方又有公孫瓚與袁術遙相呼應,漢末第一大軍事集團——袁術-陶謙-公孫瓚集團已經形成,其地連幽州、河北、徐州、豫州、淮南,對袁紹形成了夾擊之勢。
191年的袁術,可以說是最強諸侯了。
然而袁紹方面也不甘示弱。他聯合自己的發小曹操,又利用袁術劉表的矛盾遠交近攻結好劉表,形成了袁紹-曹操-劉表集團與袁術抗衡。袁紹集團擁有冀州、青州、兗州和荊州,在勢頭上較袁術弱,也多採取守勢。
漢末州牧間的抗衡,從二袁兄弟相爭開始。
此時白馬將軍公孫瓚率先發難,他以弟弟公孫越之死歸咎於袁紹,興兵五萬南下爭奪冀州。袁紹被迫應戰,他匆忙合兵兩萬奔赴界橋,加固了土城后又周密佈置箭塔弩牆,甚至臨時挖了一條深達三米的護城河,希望以此能阻擋公孫鐵騎的進軍。
不得不說袁紹在工程方面還是有水平的,公孫瓚的數萬騎兵真的就在小城前停下了腳步。現在雙方陷入僵持,也都互有勝負,正各自求援於其他勢力,希望能一舉吞了對方。
劉備讓使者回驛休息。又問我意見。這次他沒了以前救援管子城時的不假思索,可能是這幾年的歷練讓他更沉着冷靜,也可能是公孫瓚的所作所為讓他失望。他看向我,期望我能告訴他接下來要怎麼做。
“主公,我們應該去。”說著我指向地圖。
“公孫與袁氏相爭,必然是今後幾年間整個河北的主要大事。公孫瓚雖兵精糧足,又有白馬義從萬人銳不可當,但他沒有規劃,縱然有偌大地盤也遲早是他人的。”我一指向下,在鄴城上畫了一個圈。
“而袁紹現在雖然僅擁有冀州寥寥數城,但袁家頗得河北士族擁戴,袁紹本人又是一時豪傑,體恤士卒善待人才。因而我料定河北之爭,袁紹必勝。”
劉備不解地看着我,問:“那按你所說,我們去是要幫袁紹?”
我笑着回答:“不是,去幫公孫瓚。我們兵少,去了也並起不到扭轉戰局的作用,只是做個態度和人情。況且主公與諸位在這黃土裏呆的時間也夠久啦,趁這個機會往中原近近,豈不是更好?”
劉備聽了深以為然,即命令大家都去準備。等人都散了去,我又和劉備說:“主公,此去冀州萬不可死戰,
保存實力為上策。”
劉備點頭,又問:“湯總,此次南下還需要做什麼準備?”還是劉備最善讀人,他知道我有話未說,便等人走了再問。
“主公還需派一心腹往徐州去說陶謙,只稱是公孫瓚手下劉備聯絡,讓其根在徐州。陶謙與公孫瓚交好,又都是袁術陣營,必然會收到優待。哦對了,還需多備些金銀給他帶着,打通關係時會用。”
劉備也都一一採納,只是問我誰人可當此任。
“田豫田國讓。”我說出這個名字后,劉備也會心而笑。
“那就這麼定了。”
又是一年冬,連下了五天的大雪將北國染成了素白。不遠處,遮天的旗幟下數百列騎士們正排列成整齊的隊形向一處孤城迫近,白馬白甲白披風,只有烈紅的旗上寫着黑墨“公孫”大字,才讓人知道他們並不是來自地獄的白無常。
連日的戰火已經將孤城的土壘推平,城下的護城河也都被屍體堆滿,重重疊疊,被白雪埋成了墳墓。城上士卒已經疲憊到了頂點,歪歪扭扭豎著的“袁”氏旗已經殘破不堪,似乎一陣風來就要吹到,更別說面對眼前這山一樣的騎兵陣列。
在雪下到最大的時候,公孫瓚下令騎兵衝擊。他信心滿滿,軍隊衝鋒引得地動山搖。他志在必得,眼前的冀州似乎已在他手中。白馬將軍此時的自信和威勢已經到達了頂點,他誓要踏平眼前一切阻擋的人,全據河北,進爭天下。
天子車駕,皇宮金鑾。-公孫瓚想到了一些美好到不真實的事情,笑了。
可當白馬義從們衝鋒到界橋殘城下時,卻出現了一些騷動。原來潛伏在城牆下和盾牌后的許多袁家士兵立刻站起身來,以長戟攻擊騎兵。許多騎士反應不及都被大戟扯下馬來,被亂軍殺死。
很快,隨着城上一聲角鳴,袁軍數千張強弩齊發,以居高臨下之勢向著白馬軍中射去。白馬騎兵遭到如此突然打擊很快陷入混亂,將軍嚴綱全身中弩矢十餘處,墜馬而死,其餘人都開始後撤逃命。
袁紹軍愈戰愈勇,在其將軍麴義的帶領下一路掩殺,衝到了公孫瓚面前。公孫瓚軍皆四散奔逃,麴義舉一門大盾,揮刀向前連斬護衛四人,還將公孫瓚本人所騎駿馬前腳斬斷,公孫瓚落馬跌的渾身是傷,佩劍也不知去了哪,只能徒手準備硬接麴義接下來的攻擊。
我們遠在北丘支援不及,正危難間,見一銀甲小將飛馬來到,一腳踢開麴義,讓他摔了個措手不及。隨後小將挺槍便刺,一桿長槍使得出神入化,像青龍出海,打得麴義招架不住棄盾逃跑。
小將無心去追,回身又刺死了兩名試圖取公孫瓚性命的人,把馬讓給公孫瓚掩護他後撤。這時我們也都趕了過來,公孫瓚的心腹、長吏關靖帶幾百親兵也來護衛,將公孫瓚和潰兵救了出來。
逃回本陣,傷重的公孫瓚不忘問自己救命恩人姓名,只見那小將刀劍入鞘,拱手答道:
“我名趙雲,字子龍,是常山人。本為無主一游騎,見將軍危急便出手相助。今後若不棄,願常伴在將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