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天澤小學?
鍾家小三要上學了,在鄉下小鎮還好,鄰里之間都是一起長大的,互相呼喊小名就好。
但是鍾家小三要去申海上學,原本鍾小三的小名就不太好呼之出口了。
於是鍾李氏從家裏的錢箱裏摳出了二兩銀子,請了鎮上最博學的先生為鍾家小三取了一個大名——鍾期生。
傳言秦漢時有位長生不老的仙人名為安期生,所以鍾李氏在先生提供的三個名字裏一眼就相中了這個名字,哪怕是作為一點小小地補償也好。
取好了名,鍾李氏將鍾期生託付給了鎮上的熟人帶去申海入學,不知道怎麼的,當鍾期生提出要去申海上學后,鍾李氏從心裏也像是解脫了一般,她不再敢等到了申海再和自己的孩子離別了。
小小鍾期生的求學之旅到底是開始了,蘇鎮離申海很近,頭天離家,第三天就到了天澤武校,當天鍾期生就完成了報名住到了武校的宿舍里,等待第二天和學子們一起上學。
第二天,鍾期生正式開始了自己在天澤武校的學習生涯。
說是武校,其實天澤武校什麼都教,畢竟李焰甲的宏願是救國救民,只學武是沒法救國救民的。
像是鍾期生這種七歲的小孩,學校甚至就沒有安排過多的練武項目,而是更加註重啟蒙學習。
所以一天的課里,只有兩個小時兩節課程是所謂的體育課,用來給各位小孩子打基礎站樁功的。
剩下的八節課時,分別是語文數學歷史課,語文課的主旨是開蒙,數學課的主旨是培養幼年學生的理性思維。
之所以要培養學生們的理性思維,也是李焰甲飽含血淚的經驗,實在是現在的社會主流思想還是學得文武藝,報於帝王家。
怎麼報於帝王家的其實不重要,畢竟為皇帝陛下倒馬桶同樣是報於帝王家,關鍵在於學得文武藝。
不是儒學的文和打仗的武,沒有資格讓有心報效國家的人去學習。
什麼民族團結,國家崛起,商業貿易,能夠幫助舉子們通過八股取士嗎?難道聖人的微言大義還不夠一個人窮極一生去揣摩嗎?
退一萬步說,就算學了這些,憑什麼地球就是圓的呢?這聖人之書上已經說了大地天圓地方啊!
基於種種原因,耗費了大量的金錢和精力后,李焰甲明白了去讓已經形成了思維定式的成年人們覺醒,是一件低效率的事情。
所以他很果斷地就放棄了這群人,轉而準備培養什麼都不懂的小孩子。
一張白紙好作畫,一個從小到大接受地球是圓的教育的小孩,等他成年以後也不會發出“地球難道不該是和聖人書上寫得天圓地方一樣?”的疑問,他只會把地球是圓的當做是不需要質疑的常識。
無數個這樣的常識堆積起來,一個李焰甲期望的,符合他救國道路的同志就出現了。
至於歷史,自然就是為了培養學生們的政治傾向,畢竟如果只是單純地教授知識而不把握住思想陣地的話,難保不會教出一群買辦。
所以教中外歷史的歷史課還兼具拓寬學生們的國際視野,和塑造學生們的民族意識的作用。
十節課就是十個小時,加上課間休息和吃飯睡覺的時間,學童們一天就要在學校學習十三個小時。
不過當下正值時代劇變,都救亡圖存了還要在乎什麼學習時間長?
加上李焰甲天澤大俠的名頭,許多送孩子來求學救國,具有報國情懷的家長根本不在乎自家孩子的學習難度,反而為了不耽誤學習,就算家就在申海,也讓孩子在天澤武校住校。
所以天澤武校,本質上已經變成了一座名義上是教授武學,實則是培養新式人才的現代寄宿學校。
第一天的第一節語文課,由此時外表十歲的武逸仙上課,他是來為大家教授拼音的。
舊式蒙學所謂的三字經和千字文,不僅僅是識字,同時也是為了讓學生們學習一個字的正確讀音。
這個教學方式放在一個班小小几十人的時候,教書先生還能顧得過來。
但是現在的天澤武校因為皇帝的號召,擴建后就接到了一千人的報名,後續不知道還有多少,僅僅憑藉傳統蒙學書籍根本滿足不了李焰甲大量培育新式人才的野望。
於是武逸仙果斷向自己的師父貢獻出了拼音,比反切法更為高效地讀音識字方法,甚至就連拼音的教材都是武逸仙編寫的。
自一事不勞二主,所以武逸仙就被李焰甲拜託來教授比自己小不了幾歲的孩子們學習新的拼音法了。
還是那句話,在時下的主流文人眼中,聖人流傳是萬萬不可更改的,武逸仙一個黃口小兒居然敢拋開反切法,以西洋字母注音,著偽書以污中華文字正音。
不天誅國賊已經是看在武逸仙年紀小,加上其師父是御前名人天澤大俠的份上了。
以武逸仙的書為教材去教書?狗都不去!
既然所有的狗都不來,那武逸仙只能自己上了。
其實如果申海的腐儒們知道就連數學和歷史的教材都是武逸仙編寫的話,他們的表情或許會更好看也說不定。
原本武逸仙拜師李焰甲,不過是想收集風水書籍與《天星改龍術》相印證學習。
不過在見到李焰甲辦學時走的彎路,一時多嘴,就把後世的學校制度搬了過來。
毫無疑問,後世的學校制度對於舊社會的教育制度,從效率上來說是有降維打擊的,普通蒙花四五年才能出來的幾十粗通文字的蒙童,天澤武校三年就能產生一批上千人。
當然也僅限於此了,大順到底還是一個封建國家,儒學士大夫才是國家的統治階級。
所以哪怕天澤武校的潛力如此巨大,李焰甲還是不敢拋開傳統儒學。
在教學計劃中,學生們只會在天澤武校中學習六年,隨後他們就會被回報給社會。
適合練武的,李焰甲就收入天澤武館,適合學文的,李焰甲就推薦向申海學堂學習傳統儒學。
文武雙全的,李焰甲就會收為弟子,一邊教授武學,一邊聯繫人脈送其去讀書參加科舉。
手下武逸仙三人前,李焰甲就已經有五個親傳弟子了,全部考取了舉人,或是繼續謀取進士,或是直接前往京城吏部報道,準備參加銓選當官。
所以年紀大一點的侯錫山在李焰甲門下是老六,武逸仙老七,李潤超是老八。
正是因為李焰甲自己都在把自己的弟子送回到傳統儒學中,所以士紳們才對李焰甲的新式教育沒有太大的反噬,就連武逸仙著書的事情也能輕飄飄放過。
因為就算李焰甲培育再多人才,也還是為儒學添磚加瓦。
而不是如同當初太宗皇帝另開實學良家子一脈,從科舉中分出來血稅集團作為另一條階級躍遷道路一般,挖士紳們的牆角。
也因此,在外名聲赫赫的天澤武俠也被武逸仙他們戲稱為天澤小學,小學者,只是為大學提供人才的地方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