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吃席吃到自己家裏

第7章 吃席吃到自己家裏

每天看着家裏來來往往的人,東子再也不用跑到外面玩了,這段時間院子裏每天都有人陪他說話。舅奶奶家那隻黑色的小雞,也送過來讓東子餵養。

東子在後院找到一個大紙箱子,讓媽媽開了幾個小孔,為了不使小黑孤單,奶奶又買了幾隻金黃色的小雞放在箱子裏。從此東子又多了幾個小夥伴。

四月份的時候,眼看東子就要過七周歲生日,爸爸這時候也不去上班了,天天呆在家裏研究報紙。還說這幾天要給東子上戶口,上了戶口今年就能報名了。

東子每天都在期盼着生日的到來,太奶奶最近幾天一口東西都不吃了,東子只好把剩下的飯菜拿來餵雞。數着日子的時間裏,東子磕掉的下門新長出了一點。

過生日的前一天,媽媽弄了一大盆面,說:“明天要給東娃烙個大大的花饃饃吃,你的戶口你爸已經上好了,我娃能上學了,今年過生日給你買個玩具”。

東子問媽媽:“可不可以現在就給我?”

媽媽神秘地搖頭:“你聽話,已經買好了,明天給你,給你哥你姐都沒買過玩具,你還不聽話”

東子興高采烈的把好多心裏話說給小雞們聽,好不容易等到天黑,入睡前,東子心想着:今晚早早睡一覺,明天早點起來就有玩具、有糖吃、有花饃饃……想着想着就睡著了。

第二天,天還沒亮,院子裏就有人進進出出,等到東子起床的時候,爺爺的幾個兄弟都在上房裏,幾家子的叔叔也都前後來了。

起初,東子以為都是來給自己過生日的呢,怎麼來了這麼多人,媽媽的生日禮物也在枕頭旁邊放着呢,一隻迷彩色的發條青蛙。

東子拿着生日禮物,吃了幾口花饃饃,跑屁顛屁顛的出去找人炫耀玩具了。等到肚子咕咕叫的時候,就知道是時候回家吃好吃的了。

還沒到門口,就看見姑奶奶趴在大門口的牆角邊上哭天喊娘。東子看這陣勢知道是太奶奶去世了,自己家也要吃席了。

回到家裏,一家人已經是披麻戴孝,上房裏面挽起了喪簾,太奶奶被人換上準備了三年的壽衣,睡在喪簾後面的喪帳里,地上還鋪着許多乾草。爺爺爸爸們跪坐在太奶**的那一邊,奶奶姑姑們跪坐在另一頭。

總管是東子爺爺在庄族裏紅白事上的老搭檔,里裡外外被安排的有條不紊。也是這一次,東子才知道,孝女們戴的孝帽是三角形的,孝子們是平頭長方形的,他們都是白色的孝衣孝帽,身上還批着麻葉。

小孩子們則不同,都已經是曾孫輩的了,還有幾房親戚家的小孩比東子小一輩,被大人們叫么毛孫,這些孩子通通都是紅色的孝帽,不用穿孝衣。按照這裏的習俗,太奶奶這樣的老人去世叫喜喪。

雖然喜喪喜辦,但是女兒、兒媳婦,還得和其他白事一樣,拿個破碗,輪流去門口哭喪。親戚來了,長子跪迎接物,來的親戚磕頭上香,喪帳里的其他人還必須得哭起來。

東子和弟弟妹妹在院子裏玩累了,就在桌子上隨便抓點吃的,幾個房子裏到處都是人,每個炕上都是人,有印紙票的,有扎紙人扎馬的,有做泥塑童男童女的,有頭戴唐僧帽寫經文的“陰陽”先生。

廚房裏,左鄰右舍的奶奶、嬸嬸都來了,做飯的人擠了一廚房。東子玩累了,就跑到上房,撩起白紙糊成的帘子,跪在地上干吼兩嗓子“太奶奶”,惹得喪簾後面的長輩又哭又笑。

就這樣過了兩天,

東子早忘記了過生日一說。東子沒地方睡覺就跟着請來的“陰陽”先生問東問西,先生走哪,東子走哪,先生吃啥,東子吃啥,先生睡覺,東子也能有地方睡覺了。

第三天才是正事,吹嗩吶的,敲鑼打鼓的都上齊了,這一天也是外人來的最多的一天。所有生前的親情,都要看這一天,所有子女的人緣,也要看這一天,所有媳婦娘家的情況,也要看這一天。

第四天的時候,孝子賢孫要去山上,先給山上的諸位山神磕頭燒香,再給挖墳的鄉里鄉親磕頭作揖,最後由最年長的人帶頭,給山神敬酒、給辛苦幾天都父老鄉親敬酒。

後面連續兩天,上房裏面堆滿了各種紙供品,彩色電視機、四合院、小轎車、紙衣服、紙馬。院子裏是做棺材的木匠鄉黨,院外面是扎花的、做挽轎的紙火店鄉黨,院牆外面放滿了挽幛、花圈。半個巷子都是鞭炮炸完的紙屑。

第六天晚上,要把太奶奶抬到做好了棺材裏,先是把棺材底座拿進去放在靈堂里,再把棺材整個抬進去,到了暖棺的時刻,先是打開棺材鋪一層乾草,再把最好的褥子鋪到裏面,接着把枕頭放進去,這時候總管讓小孩子們出去,留下本家的大人,再叫幾個庄族的老人把太奶奶抬進棺材,蓋上被子,撒些錢幣,就蓋上了棺材。

第七天凌晨,廚房裏凌晨四五點就已做好蘿蔔菜,外面桌子上擺好饅頭、涼菜,本家的年輕人和庄族裏請來的勞客們,開始招呼前來送葬的人們。送葬的孝子賢孫披麻戴孝,齊刷刷跪在大門外,長子則要跪在最前面。

東子的爺爺跪在隊伍最前面,手裏端着一個火盆,人們按照“陰陽”先生看好的時間,把棺材從大門口抬出來。

等棺材抬上靈轎,起轎的時候,嗩吶、鑼鼓、鞭炮,一起響起來,東子爺爺把火盆一摔,伴隨着此起彼伏的哭喊聲,孝子們磕完頭,送葬的隊伍就開始上路了。

東子家門口,太奶奶生前的所有用物及靈堂裏面所有的東西都被拿出來,喪帳、喪簾、挽幛、花圈、輓聯,一律燒成灰燼。

巷子裏起得早的人家,每家門口都燒着一堆柴火,即是給太奶奶依依送別的鄉情,又是封建思想的忌諱。

送葬的隊伍分為四波,最前面是吹響開路的隊伍,十幾個人走走停停,邊走邊撒些紙錢,配合著後面抬轎的隊伍。

抬轎的有要求的,身體要壯,個子要高,年紀不能太老,這些人十幾年前,是一個生產隊的,也是東子家上兩輩比較親近的。棺材和靈轎加起來足足千斤,走上幾百米,為首的叫一聲“走緩,換人”,走在邊上的就開始換抬着轎子的。

靈轎後面是披麻戴孝的孝子們,前前後後四十餘人,三人一排,兩邊的大人分別挽着一條纏着麻葉的白布條,孩子在中間走着。

隊伍最後面是幾輩人的姑舅、女婿、外甥還有庄族裏的老人小孩,等走到墳地的時候,太陽已經在山頭上升起來了。

孝子們到了墳前,顧不得喘息,就要給山神爺磕頭,完了給墳地上的老祖宗磕頭,給挖墳的人磕頭,給抬轎的人磕頭,給每一位受累的鄉黨磕頭。

這時候大家稍微休息一會,拿上山的饅頭乾糧、蘿蔔菜、熱水,一眨眼的工夫就被消滅殆盡。總管安排好入土事宜,就開始綁起棺材準備入土。

棺材入土之前,老一輩和新一輩的女婿、外甥都排好隊往下面扔銅錢硬幣。誰要是平時經常走親戚,-鄉黨們比較熟悉,管事的就會一遍遍的要,直到口袋掏空,才能被大家放過。

墓室分為兩部分,前面是一個長方形的坑,坑裏面靠着山的一頭又是一個洞。棺材先要從上面吊起來,放到坑裏,接着被人一點點推進洞裏,最後由東子家隔壁的老爺爺把墓室下面的洞用磚頭砌好。

孝子們全程都是跪在地上看着的,最後人們分別拿起鐵鍬往墓坑裏鏟土,東子的姑奶奶、爺爺奶奶們帶着後背們開始最為撕心裂肺的哭吼。

一鍬、兩鍬,隨着土越堆越高,墳也像樣了起來,墳前面孝子們把喪棍插在地上,每人手捧起一把黃土灑在墳上面,再一起磕三個頭,做着最後的別離。

回到東子家裏,已經到午飯時間,吃完飯得要打發吹響師傅。送走賓客,等吃完飯人群散去,整個院子又恢復了往日的安靜。

東子七歲的時候,沒有太奶奶了。也許冥冥中自有安排,東子從剛出生,在這個傳統的大家庭里,生的遲了就不稀罕。超生的孩子就更不值錢了。

東子的爺爺奶奶,心思在大哥和自己哥哥身上,爸爸媽媽一天為了生計,沒有時間管東子。剛過百天的時候,東子就被丟給了年近八十的太奶奶,也算是太奶奶唯一看大的一個曾孫了。七歲的生日成了太奶奶的忌日,倒也有幾分天意。

從太奶奶去世,僅僅兩三天,頭七還沒到,東子養的小雞和小花貓都死了。家裏人迷信的認為不吉利,只有東子知道,那些是太奶奶跟曾孫最親近的夥伴,就讓它們陪太奶奶去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十年反面人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三十年反面人生
上一章下一章

第7章 吃席吃到自己家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