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龍山舊憶

第四十七章 龍山舊憶

※※※

榮慶從不以為自己是個善人,只因世道如此,所謂人善得人欺,馬善得人騎,在江湖上這話更是不假。

他生於青州,是朝廷北方賦稅最重的州府。為了不像老父和大哥那般,勞死勞累一輩子土裏刨食。十多歲時榮慶就混跡在村裡一幫遊手好閒的破皮無賴中,幹些偷雞摸狗、欺凌良善的勾當。

父親得知其所為後,氣得想打斷他一條腿,若非母親和大哥奮力阻攔,榮慶怕不是早已成了個跛子!

再後來他因酒後逞凶,失手打死了同鄉一個買饃的老倌,為躲避朝廷的刑罰不得以逃離了家鄉。在外顛沛了幾年後,於偶然間路過了玉龍山地界。

當時玉龍山上有一夥白蓮教殘黨佔山為王,通過蠱惑當地窮苦百姓對抗官府打劫地主、士紳,籠絡了不少勢力。

榮慶對白蓮教念叨的什麼“無生老母,真空家鄉。”並沒有多少興趣,但他見那幫人整日吃香喝辣,且橫行鄉里連官府都不懼!便有了入伙的想法。

白蓮教負責招募的管事,對於他這樣自己找上門來的青壯教眾,自然歡迎得緊。憑藉靈活頭腦及圓滑的手段,很快榮慶成了玉龍山上一個小小頭目,也自那起真正踏上了江湖路!

白蓮教里一些壇主、香主不時會向下傳授武功,目的自然是為了從新招收的信徒中挑選些好苗子,以培養成教中骨幹!

當時在玉龍山,榮慶練功頗為刻苦,對寨中那些飛天遁地的高手也十分嚮往!

至於白蓮教主楊玄通,榮慶則更是將其視作神人,只因他曾親眼見過楊教主施展神通!那開山裂石凌虛御風的手段,讓年輕時的榮慶心醉神迷!

為此他暗中下定決心,當教中再次挑選內門弟子時,自己定要脫穎而出!若能有幸拜入教主門下,將來成就定是不可限量!

然而就在榮慶費盡心思成為教中骨幹,暢想着有朝一日能像楊教主般在江湖上叱吒風雲時。後來發生的一件事,徹底驚醒了他的美夢。

那一年朝廷調集了大軍,開始清剿玉龍山!

起初官軍的行動並不順暢,只因玉龍山一帶地勢險要,多是山地與密林,並不利於朝廷的大軍展開!

而分散進到玉龍山內部的官軍,則被山上賊寇利用地利殺得大敗!加之白蓮教中高手不時刺殺明軍將領,參與圍剿的朝廷軍隊可謂寸步難行。

在此期間榮慶為玉龍山立下不少功勞,武功也大為精進,他的朴刀就是在那時候略有小成。到後來榮慶甚至得到謁見教主楊玄通的機會,更被其親口許諾,待朝廷退兵后提拔為教中核心弟子!

那時的榮慶意氣風發,幾年來的勤學苦練,終於讓他贏得了這成為教中骨幹的機會。一切彷彿如他所設想的那般,直至一人的出現。

即便過去了多年,榮慶還能偶爾回想起那個午後,巡山的下屬慌張來報,說有朝廷派來的高手前來闖山。

對此榮慶早已見怪不怪,自從大軍圍剿失利后,朝廷便將官軍部署在玉龍山四周要道,妄圖困死山上眾人!同時他們還派出小股精銳,多是來自東廠、錦衣衛的好手,潛入山中對付白蓮教中高手。

兩方交手互有損傷,朝廷派出的那些高手,大多折在了白蓮教內幾位厲害的壇主、長老手中。即便有少數幾人來到了白蓮教主前,也不是楊玄通的一合之敵。

在此之後一連數日,朝廷都只是派人在山下圍困,不敢再派人上山試探。

所以當榮慶聽聞又有人前來闖山時,先是數落了一番慌亂的下屬,接着漫不經心道:“慌什麼,有教主在誰闖山不是來送死?先去通報下鄭長老,接着叫上幾個兄弟,隨我去追尋那伙人的蹤跡。”

“不…不用去追。”那巡山的嘍啰結結巴巴道:“那人就在山門前候着,只有一人!”

“只有一人?”榮慶心下驚奇暗道:“先前朝廷派上山的探子,少則數十多則上百,且無一不是想盡法子繞開寨中哨卡,悄無聲息的潛入教中。像這般明目張胆從正門進來闖山的,還真是聞所未聞。”

“叫上幾個弟兄隨我前去看看!”榮慶拿上兵刃吩咐手下道。

很快榮慶便帶着幾個手下來到山門前,但見一個翠綠色的背影立在山道盡頭,他俯瞰着山下景色彷彿前來觀賞遊歷的旅人。榮慶望着那背影,卻生出奇怪的感覺,好似那人本就是棵山腳下的古木,與周邊山色渾然一體。

榮慶皺眉道:“就是你要來闖山?”

“闖山?”那人回頭一笑道:“這位兄弟若覺得是闖山那便算是的吧,不過君子動口不動手,在下還是更希望只來當個說客。”

瞧那人的年紀該不到三十,生得一雙丹鳳眼,下巴處留有短須。可仔細看去,榮慶卻又發現,除了這些特徵外,那人臉上似蒙了層霧氣,難以辨認出真正樣貌。

榮慶正納悶為何幾步之遙的距離會看不清一個人,卻聽那人道:“三日前,在下曾親筆書信一封致楊教主,派書童送往了貴山,不知教主可有答覆?”

“三日前?”榮慶面露惑色,身旁心腹下屬這時躬着腰在其耳旁低語了幾句,榮慶聞言不悅道:“怎麼先前沒聽你說起?”

原來三日前翠衣男子的書童攜書信上山,恰逢榮慶拿着酒肉到一位他巴結多時,與其交好的香主處賭骰子。正好與送信書童錯過,故而他也是剛剛才聽聞此事。

手下心腹嘿嘿賠上笑臉,榮慶冷哼一聲不說也能猜到,定是那書童上山時打發了些好處。否則以他對手底下這幾塊料的了解,定不會平白無故讓一個外人進山!

不過現在不是計較這些的時候,直覺告訴榮慶,眼前之人恐怕並不簡單。於是他抱拳道:“這位先生,您派去送信的人已經上山,至於為什麼沒有回信…呵呵小的們也不清楚,興許是您信上的內容在教主那不討喜。”

“哦…是嗎。”那人沉默片刻后道:“那不知為何我那書童也不見下山?”

“這…”榮慶又望向身旁下屬,矮個心腹低聲道:“三日前我領着那送信的小子上山,當日在總壇值守的是…是宋護法。”

榮慶聞言揚了揚眉心道不妙,下屬口中的那位宋護法乃是教中三號人物,他武功極高奈何行事過於狠辣。許多玉龍山上之人包括榮慶在內,都不敢與之親近。

且聽聞此人極為痛恨朝廷,教中但凡有敢人露出半點向朝廷妥協的意思,這位宋護法都會毫不猶豫的出手格殺!此番朝廷攻山他的戰績也最為彪悍,不僅孤身入營擊殺了領軍的總兵官,後來東廠、錦衣衛派出的高手也有半數死於他手!

正因如此教主楊玄通視其為左膀右臂,教中大事都對他頗為倚仗!

“此人既自稱朝廷的說客,那他信中所言定是招安、勸歸的話語,唉…那送信的小子也是倒霉,偏偏落到了宋老怪手裏。”榮慶心中嘆息,說來奇怪往日裏他也不是個耐着性子的人,可今日一見這綠衣男子,不知為何竟不敢生出半點冒犯之意。

於是他轉念一想道:“實不相瞞,楊教主近日正在閉關,一概不見外人。先生今日不如留下名號后先行迴轉,待教主出關小的們再代為傳達。”

這話倒也不全然是敷衍,白蓮教主楊玄通確實已經閉關半月有餘,教中事物暫時都交由宋金剛等幾位心腹打理。今日之事榮慶也打算向教中通報,至於能不能傳到楊教主耳中,那就不是他所關心的事了。

翠衣男子聞言沉默半晌后開口道:“我已有約在先,於三日前在信中說明今日來訪之意,楊教主若還避而不見,失禮的就不是在下了。既如此也不勞幾位兄弟相傳了,在下這就親自拜山!”

說罷只聽翠衣男子朗聲道:“玄通前輩!您在江湖上久負盛名,北山亦是敬仰已久,不會不知僅憑一山之力對抗朝廷絕非長久之計!願您念及這玉龍山上數百口人的身家性命,接受晚輩的提議,煩請現身一敘!”

話音從那翠衣男子口中傳出,宛若海中波濤延綿不斷的向整座玉龍山擴散開來,山中的鳥獸飛禽被這音波驚擾紛紛躁動!一時間鳥鳴犬吠好不熱鬧,彷彿地動來襲。

至於榮慶幾人,在話音傳出的一刻忽覺天地旋轉。身邊那幾個心腹嘍啰幾乎瞬間倒地,而榮慶自己則憑藉一點內功根基,以刀杵地勉強站立着沒有失去意識。

不多時玉龍山間傳來幾聲長嘯,七道身影從山林中躍出,從四面八方將翠衣男子團團圍住!為首之人孔武有力手腕處套有鐵環,正是白蓮教護法宋金剛!

這時榮慶也慢慢回過神來,他環顧四周驚覺所來之人盡皆教中壇主、香主級別的高手,除了宋金剛外共有六人,也就是說教中近半數的高手來到了此處。

“吳香主...”榮慶偷偷靠近一位往日交好的香主旁,方要開口就聽那老頭兒沉聲道:“這裏沒你什麼事,退到一邊去!”

那位姓吳的香主神態凝重,死死盯着不遠處的翠衣男子,說話間看都沒看榮慶一眼。榮慶見狀乖乖識趣的退到吳香主身後,卻見那宋金剛仰着鼻子打量了幾番翠衣男子后開口道:“你就是那個李北山?我還當是什麼有三頭六臂的人物,現在看來不過一個白面書生嘛!”

“三頭六臂在下自然是生不出,不過卻也算得上個讀書人!”翠衣男子望向宋金剛溫文儒雅道。

“哼…讀書人。”宋護法冷冷道:“老子可沒見過你這般狂妄的讀書人!”

他望四周幾位壇主、香主道:“幾位兄弟,這小子三日前派人上山送來封信,你們猜信上都寫了什麼?”

“還能是什麼?”一位激進派的壇主道:“無非是些封官許願,讓咱們接受朝廷招安的屁話。”

“不不不!趙壇主您太看得起咱兄弟幾個了…”宋金剛擺了擺手,臉上滿是嘲弄道:“這位北山先生要求咱們教主只除惡首,以此換取朝廷不再追究山上其他人的罪責。至於他信中提及的所謂首惡,哼...我只能告訴諸位,若教主真依他所言咱這些壇主、護法能活着離開玉龍山的怕是不出三人。”

“什麼!”

“好你個姓李的,當真狂妄!”

在場的幾位白蓮教壇主、香主聞言一陣躁動,望向翠衣男子的眼神也愈發不善。

那被稱作“北山”的讀書人絲毫不亂緩緩道:“閣下想必就是江湖人稱‘鐵臂修羅‘的宋金剛宋護法吧!”

宋金剛昂起下巴傲然道:“不錯,正是你宋爺爺!”

翠衣男子不睬對方言語中的粗魯接着道:“聽說三日前我派上山的書童落在了閣下手中,不知他現在何處?”

“你說那小子!”宋金剛森然一笑道:“我看他根骨不錯就想收他入教,侍奉無生老母,共入真空家鄉!誰知那小娃娃不識好歹,非要下山找他的先生,我只好一拳先送他去見了閻王!”

翠衣男子聞言臉上閃過痛苦之色,他喃喃道:“清風啊清風,你這孩子為何如此憨直,面對惡徒為活性命就不知虛與委蛇一下?是我害了你。”

宋金剛見對方悔恨的模樣,臉上露出得意之色。不遠處的榮慶卻是心下大驚,原來自己和屬下偷偷摸摸說的悄悄話,全被對方那人聽到了耳中,這是何等敏銳的耳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四海江湖令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四海江湖令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十七章 龍山舊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