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軼事

第19章 軼事

人的行為受思想的束縛,而思想的誕生來源於大腦的思維,思維則主導了行為。有人很難理解別人做事的方式,也有人質疑他人為人處世的法則,一切不同的觀點追溯於人思想的不同。

有人喜歡行偷盜之事,有人好樂於助人,甚至有人喜歡將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更有甚者,剝奪他人的生命。

每個時代都有着平常人難以理解的一群人的存在,其行為超出了或者說違背了他們自我的認知。

劉勇還是和往常一樣放學回家,只是在回家的路上偶爾能聽到議論一個人,一個名叫鄧平的人,依稀聽到什麼跑路之類的,但劉勇並不認識他,這個常年在外,幾年不回家的鄧平,今年二十四歲,劉勇只見過其父母,典型的老實巴交的農村,整個半輩子守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行着規矩之事,在小隊上的風評頗好。

八卦似乎的人類的天性,一發生什麼事,都會成為別人討論的對象。

白天勞作之後的傍晚,晚飯的前夕,劉西元擔著紅薯到隔壁田裏洗,說起洗紅薯,農村人有着自己的方式,把放在籮筐里的紅薯整個淹在水裏,一隻手提着籮筐的繩子,一隻手拿着一把鋤頭,把鋤頭放在籮筐里紅薯裏面,藉助水的浮力上下拉動,同時用鋤頭上下攪動,如此訓返往複三四分鐘,一籮筐的紅薯就洗好了。

同在洗的還有隊上的周姓人家,叫周家和,跟劉西元年級差不多,熟人之間碰倒總喜歡閑談幾句。

劉勇本來是來喊劉西元回家吃飯的,結果鄧平這個名字再次出現在了兩人的談話里。

“這哈怕是跑不脫了”,周家和說道;“派出所都帶起通緝令來了,估計要不到好久就要被抓了”

“你曉得他是犯了啥子事不”?劉西元問道

“好像是在販du”,周家和答道;“聽說是在城裏翻敲了(翻敲,方言,意為露餡了,就是被發現了),聽他們隊上的說十多天前回來了過,說是半夜回來了的,不過聽說是走得很急,估計大清早就走了”。

“我還以為這弟娃一直在外面打工呢”,劉西元說道;“只是他媽老漢造孽了,抓到了怕是要遭關好多年哦”

“從小這弟娃就不聽話,他媽老漢管都管不到,出去在外頭做啥子他媽老漢估計都不曉得”,周家和嘆了口氣!

“鄧平怕是十多歲就出去了吧,好多年都沒看到過了,過年也不回來看他媽老漢”。劉西元說道。

“怕是十五六歲就出去了,開始的時候聽說是在城裏面工地上幹活路”,周家和答道;“開始過年還回屋頭,後來基本都不回來了,聽他們隊上的人說,派出所在他媽老漢屋頭到處找,估計是看屋頭有沒有這些東西”。

“鄧平他媽老漢就是看到了估計都認不到,我也認不到那玩意”,劉西元回答道;“你說,他能跑到哪兒去”。

“他別個肯定有兄弟伙的撒,不然哪能去搞那玩意呢”,周家和說道;“不過城裏面肯定待不下去了,城裏肯定到處都是通緝他”。

“年輕把輕的,去搞那個做啥子哦。”劉西元感嘆道;“這哈估計回都回不來了,他老漢那些以後才惱火”

“早晚都要早抓,哪跑不脫嘛,搞這種東西的哪個有啥子好下場嘛”。周家和回答。

“還不回來吃飯,緊到在擺些啥子”,王世芬見劉勇和劉西元還沒回來,在旁邊岸上喊道。

兩人草草結束了這場閑聊,鄧平犯法的細節問題都是聽人說的,要不是警察上門,估計村上的人都不會知道。這個事件對於村裏的人來說,無外乎就是一個談資,並不會想到太多。

其實這鄧平就是那個時代農村孩子裏最典型、最突出的負面例子,上學不好好讀書,整天跟別人廝混,父母文盲不懂孩子教育,放養的狀態逐漸讓他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他在外到底經歷了什麼,可能沒人知道,但對於這些普通的農民,犯罪的是他們永遠都不會想的事,那時候淳樸的農民遵從的是道德標準,而法律只是對道德標準最基本的要求,他們可能一生都不會觸碰到這個敏感點。

而作鄧平,他走向了一條不歸路,等到他的只有法律的制裁,他終究要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時代逆流而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時代逆流而上
上一章下一章

第19章 軼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