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右鬼司夜取東王 張永馨脫禍得書
詩云:
傷禽惡弦驚,倦客惡離聲。
離聲斷客情,賓御皆涕零。
涕零心斷絕,將去復還訣。
一息不相知,何況異鄉別。
遙遙征駕遠,杳杳白日晚。
居人掩閨卧,行子夜中飯。
野風吹草木,行子心腸斷。
食梅常苦酸,衣葛常苦寒。
且說當時張永馨嘆道:「罷了,世上豈有能永不為人知的密辛?朝廷之所以重金捉拿張某,也不過是為了張某知曉得太多罷了。張某有心公開於眾,只是卻必然暴露身份。今日既然被諸位識破,便來講講那廿四年前的驚天大事。當今群雄,盡起於這場大事。這件事體說來離奇,卻要從廿五年前說起。
「當時張某不過九歲,乃是東王府中管家之子。自小便愛逞口舌之利,卻是得東王喜歡,說某有甘羅之才,長成必成大器。東王愛我如己出,卻叫我做他世子陪讀。那東王府中的教書先生,也都非尋常之輩,儘是才智通天之士。說來奇怪,那些先生出的主意,東王卻往往冠以某的名字。才致外人都道某是東王第一策士。
「卻說那年,京城裏頗不太平。前前後後不知多少達官顯貴死在家中,而且均死相詭譎,不是被剝皮便是被抽骨,慘不忍睹。城裏大小官員均惶惶不可終日,然而不論是請了多厲害的護院武師,卻都攔不住那刺客。更詭譎的是,有人說那刺客是個書生,又有人說是個胖子,還有人說是個骨瘦如柴的老者。眾說紛紜,竟連那刺客相貌也是不知。
「當時騰龍皇帝眼見此事太大,卻令皇弟東王配合北緝事廠徹查此案。眾人忙活了許久,好容易抓到了一絲線索,卻都是不敢繼續,原來那線索直指獅王莊右鬼司。想那獅王莊權勢熏天,右鬼司又是其左中右三軍司之一,那干係何等重大?
「東王不敢擅作主張,卻稟報了皇上,請聖音定奪。當時龍顏震怒,便藉著下元供奉之時,譴人去向獅王莊要個說法。不料兩日之後,獅王莊莊主獅天鎮竟親來皇宮,向陛下賠禮。原來此事果然是右鬼司叛徒所為,共有六人,偷盜右鬼司秘寶叛逃之後,獅王莊也已緝捕多時。並稱已然傳下手諭,令獅王莊大小人等留意,務必擒獲此人。
「翌日東王早朝回后,便一直悶悶不樂,將自家鎖在房中,飲食不進。到得亥時,我本已睡下了,卻令人來喚我過去。我心中疑慮,卻不敢違逆,只得更衣,去見東王。當時東王屏退了左右,卻與我說了方才那些。
「當時東王便問我道:「永馨,你看此事如何?」我連忙拜倒道:「小的不過是假藉著那些先生們的名號罷了,知道甚麼?」東王卻也不生氣,卻笑眯眯對我道:「永馨,你可知孤為何要將那些先生們的妙策送你?」
「我也好生奇怪,只如實答道:「小的不知。」東王卻道:「房間東北角上那個大柜子後有個暗門,你且過去看看便知。」我不知東王賣的什麼關子,只得過去,那柜子中果然有個機括,藏得頗為隱秘。
「我便按照東王所說,開了機括進去那暗室內,卻見好大一個房間,中間分作數格。其一曰道,其一曰兵,其一曰儒,其一曰縱橫,更有旁邊許多未曾看得清楚。我當時也不知這是什麼,卻覺得深夜一人在此偌大一間暗房裏,頗為恐怖。我只想速速出去,卻在那縱橫一欄里,隨手摸了本舊書,便沿着那暗道回去櫃中。
「我正待出去詢問東王,卻聽得外頭有說話聲。我生怕打擾了東王會客,便不出去,只貓在柜子中。偷眼看時,卻見外頭數個黑黢黢人影,團團圍住東王。櫃中看不分明,卻也能見到有五個人的身影。
「其中一人身穿普通衙役的皂袍,手提水火棍。一人打扮似是獄卒,雙掌中盤着一條軟鞭。又有一人手執摺扇輕搖,似是個師爺模樣。一個廚子打扮的大胖子幾乎比他們三人加起來還要胖,卻侍立在一旁。四人正中、坐在東王對面的,卻是個朱袍的大官兒。然而他身為命官,卻對東王不甚恭敬,只是大咧咧地在那兒坐着。」
麥一帆猛地一驚,說道:「這五人非同小可,乃是當年馳名術道的死生十人匠!」
戰屍清點了點頭,說道:「前十匠,后九馭!」
張永馨奇道:「何謂死生十人匠?」
麥一帆道:「當年術道流傳着一段童謠,叫做:千載鬼司出十匠,血肉筋骨化膽俠。若問妙術更有誰,珍珠貝齒髮皮甲。鬼頭吞魂已奇哉,六魄劍又分真假。未必玄玄同陰陰,亘古公義刑無涯。哎呀,嘖嘖,當年咱們鈴蠱幡袋術道九馭,可還不知在何處呢!」
戰屍清接口道:「休聽這廝故弄玄虛。當年獅王莊一統江湖,設有左中右三軍司,其中右鬼司則分管術道事物。口口相傳,那右鬼司歷代設有十名「人匠」,分別精通魂、魄、血、肉、筋、骨、齒、發、皮、甲十道,能任意改換人體,十分恐怖。後來二十年前右鬼司撤司,而十人匠也就此下落不明了。那之後十幾年裏,九馭才在術道聞名,所以叫做「前十匠,后九馭」。」
麥一帆「嘿」了一聲,說道:「我怎麼就是故弄玄虛?你只知那死生十人匠,卻不見那童謠的末兩句么?「未必玄玄同陰陰,亘古公義刑無涯。」那說的是在十人匠上還有兩人,一個叫做未玄同,一個叫做古義刑,更是通天的本事。」
戰屍清冷笑道:「十人匠便堪稱術道巔峰,哪裏還能再有兩個更強的高手,豈不得是上界神魔?那末兩句只是稱讚右鬼司的本事罷了——十人匠所屬的就是右鬼司掌刑堂,所以才叫刑無涯,又哪來的什麼「古義刑」之人?那是江湖訛傳,老鬼你卻也信么?」
麥一帆不再言語,雲龍卻暗暗想道:「我師父可不就叫古義刑么?他老人家神龍見首不見尾,難道竟有這般的來歷?」
雲龍在那思慮,張永馨卻接着道:「我看見了五人的裝扮,卻竟是與獅天鎮所說的那些刺客全然相同,自然是大驚失色。急忙想叫人時,卻害怕他每妖術厲害,打草驚蛇,害了東王,便躲在櫃中偷看。
「此時才看清那官兒穿的竟是前朝大紅官服,乃是判官打扮。他對着東王說道:「王爺,事已至此了,便不要再多說了。這摘星龍尊,非用龍血不可。聖上難近,只得委屈王爺了,還請勞煩尊駕,隨我等往西涼走一遭罷!」」
「東王似還要說話,卻被那師爺用摺扇一拍,登時昏厥過去。那判官呼哨一聲,便有數人扛起王爺四肢,直從窗中跳出去了。我待要呼喊時,卻發覺竟嚇得啞了,作聲不得。良久我才一聲驚呼,引來府中眾人。眾人見我一人在王爺寢室,也覺驚異,我連忙將上項事說了,眾人方才急忙譴人去報知聖上。
「不到半個時辰,便有北緝事廠的人提了我走,懷疑我通同賊人,掠走老爺。那北場將我三推六問,種種酷刑用盡。我只道此番定然死在此處,卻不料忽一日,那北場督主俞潤親自審問了我一番,便說我無罪,釋放出去。我撿得一條性命,得以重見天日,不顧傷勢未愈,急忙收拾東西要走。卻見一本古書在那,方才想起先前東王令我去拿的那物事。我仔細看時,卻是一本古本陰符經。
「其後半載,我一面在家養傷,閑暇時卻將那本陰符經來看。那薄薄一本書,其中所言,微妙玄通,不明其意,便也放下了。卻聽聞獅王莊出動大小分舵,協同朝廷無數捕快抓捕賊人,卻折了不少人手。後來那北緝事廠督主俞潤帶着一眾好手與獅王莊左路軍副軍主路黃泉一同趕往西涼追捕,卻自此下落不明。
「再後來不知為何,朝廷嚴密封鎖了消息,卻對外稱東王勾結北場謀反被殺。我在府中聽聞此信,便覺得蹊蹺萬分。果不其然,不多久便有那黃家道領禁軍團團圍住了東王府,下令殺無赦。我當時中了一支羽箭昏厥過去,醒來時,卻在一處山洞之中。我轉頭尋先考之時,卻見一個蒙面黑袍之人立在我身前。
「我當時畢竟不過一個十歲的小孩,哪裏見過這種陣勢,大哭起來,吵着要尋爹娘。那黑袍人卻道:「休要哭了,你爹死了,你娘也死了。」我一聽,哭的自然更凶了。卻見那人忽然轉過身來,兩隻眸子精光大盛,如要吃人一般。我被他嚇得不輕,連哭也哭不出了。
「那人卻道:「張永馨,你知你爹娘為何死么?」我便搖頭。那人又道:「你知為何北緝事廠捉了你去嚴刑拷打么?你知為何東王被抄家么?」
「我哪裏知道?只是在那裏哽咽。那人卻忽然一聲長嘯,問道:「你覺得東王是壞人么?你爹娘是壞人么?你是壞人么?」
「那人見我始終不答,有些焦躁起來,煞是嚇人,我便只得應道:「我想該當不是壞人罷。」那人見我答話,語音卻柔和了些,又道:「既然不是壞人,為何你明明句句屬實,卻被北場三推六問?為何東王明明被女幹人害了,卻被說成謀反被殺?為何你爹娘明明安分守己,卻慘死府中?」
「我一聽,登時呆了,不禁順着他問道:「照啊,為何呢?」
「那人笑道:「先說簡單的,你會被捉去三推六問,是因為你的那些先生們和東王府全府上下當堂呈詞,一口咬定你勾結妖人。」」
「我當時驚道:「怎會?他們為何害我?」
「那人卻道:「你不過一個小兒,東王卻對你偏愛有加。他們豈不妒恨?」
「我道:「這都是王爺的意思,又並非是我想的。」
「那人笑道:「你想的如何,有誰人在乎?他們知道的不過是你昔日有東王庇佑,而如今不過是一個無權無勢的小兒。東王失蹤之事,唯你一人在場。他們略加分說,你又能如何辯白?」我聽得呆了,卻尚未明白那人所言何意。
「那人又道:「東王會被說成謀反,是因為他的死提出了有的人不想聽到的問題。而你爹娘和東王府的人會死,是因為他們知道有些人不想知道的答案。」我卻不明白那人所說何意。
「那人接着道:「東王之死,牽扯了太多人的利益和隱事。有人為了不讓人順着東王之死找出這些隱事,便編造了謀反被殺的謊言來掩蓋真相。不巧的是,有許多人都能拆穿這個謊言。而此時,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將這些人的嘴永遠堵上。而謀反之後抄家,恰好是個很不錯的理由。東王府上知曉此事的人都死了,但別的知曉真相的人也不會活着。對於有些人來說,只要他想讓你死,總是能找得到理由。我可以告訴你,為了此事而死的人,還會有更多。」
「我聽得呆了,卻問道:「你是何人?為甚與我說這些?」那人哈哈一笑道:「我是誰,又有甚關係?我救了你出來,是因為自有用你之處。我與你說這些,是為了讓你明白:這世上從來便沒有什麼善人善報。所有對錯黑白,都不過在一張嘴。你說他是如何,他就是如何。真相如何,並不重要。」
「那人說罷,卻遞給我一本書來,卻正是那本陰符經。那人道:「你從東王府中逃脫,他們自然會知曉。張永馨這三個字,此後你是用不得了。你面前卻有兩條路,要麼隱姓埋名,遁入深山了結此生。要麼便拿過這本奇書,用一張嘴改換天下,為東王、你爹娘,和無數向他們一樣的人討回公道。」
「我尚未明白其意,他又看了我一眼,便此出洞去了。我想了良久,才明白他所言。我隱姓埋名在一個小山莊裏苦讀陰符經十年,終於豁然開朗,化名方冷,欲要遊說四方。奈何卻是一片太平,竟沒有這縱橫之學的用武之地。沒奈何,卻來投奔了徐大官人,混一口飯吃。」
眾人聽罷了張永馨說了此事,面面相覷,說話不得。良久雲龍才開口道:「不意先生竟有此等往事——」
張永馨擺手道:「不必多說了。這個秘密在我肚中憋了廿四年,今日總算說了出來,也是了結了一樁心事。張永馨是我,方冷亦是我。卻何必在意這陳年往事呢?如今天下大亂,群龍無首,我可還有正緊事體要辦。在此別過!」
張永馨說罷,忽地大笑三聲,又大哭三聲,取路自向東走了。
雲龍四人待張永馨去的遠了,卻各望了一眼,說出一番話來。不是今日張永馨與四人說出東王之亂的這個真相,有分教:萬鬼崖前,鬼哭狼嚎;斷龍陵邊,龍爭虎鬥。群龍無首皆四散,龍蛇混雜有誰分?畢竟後事如何,且聽下卷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