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初到山村

第3章 初到山村

跟隨着李鐵來到村子裏,通過一路上的閑聊,何楊了解到。

李鐵所在的村子,村子目前120戶,共計人口:713人。其中小孩:216人,成年人:287人,老人:210人。而李鐵便是終南村的村正,類似於後世的村主任。

村子處在終南山腳下,位於藍田和長安之間的岔路中。從村子出發到岔路口約有20里的路程。從岔路口往東,走上40里的路程可到藍田縣。從岔路口往北,走上60里的路程可到長安。簡單算來,就是到藍田大概60里,到長安大概80里。

而何楊與村民相遇之處正是後世的終南山,距離村子大約20里的路程。因山路崎嶇且下雪后不便行走,何楊跟着李鐵回到終南村之時,天色已是漸晚。而這些獵戶的家人,卻冒着風雪在村口,盼着獵戶的親人回歸。

李鐵帶着何楊走在最前,對等在村口的村民說道:「在的人都去幫幫忙,王二他們抬着老虎走在後面!」

說完李鐵快步向前,將何楊領到自家的屋子。一把推開低矮的房門,對着屋內喊道:「老婆子,快去起鍋燒水做飯,再收拾一間屋子,今晚有貴客!」

「好勒」一個蒼老的婦人從裏屋走了出來,對何楊施禮后對李鐵說道:「既然有貴客,老頭子你把樑上的熏肉取下來吧。」

李鐵點點頭,取下熏肉,簡單清理一下堂屋后,示意何楊隨意,便走到外面劈柴,幫着操持晚餐。

話說現在的大唐,普通百姓還僅食早、午兩餐,王公貴族大多也吃不上三餐。這既是自古以來的生活習慣,也是糧食產量低下,基本只能餬口的原因所造成。

何楊盤坐在堂屋,打量着這座破舊的草屋。見李氏拿着破舊的陶器,從裏屋裡拿着不多的糙米,何楊忍不住說道:「大娘,我這裏還有一些吃食,今晚也是打擾你們了,要不晚飯就我負責吧。」

「使不得,使不得!」聽見何楊的要自備吃食,想來也是乾糧之類的東西。抱着柴火回來的李鐵,連忙出聲拒絕。

「無妨、無妨,我這吃的東西還挺多的。」說完何楊微微一笑,走到李氏面前,將陶器中不多的糙米騰出后,打開隨身空間,潔白的大米宛如水流一般,慢慢地注入陶器中。

「神……神仙!」王二站在門口的驚呼道,手裏提着的虎肉,不經意間掉落地上。

李鐵被王二的驚呼聲喚醒,連忙拉着李氏跪拜道:「拜見神仙!」站在門口的王二,見狀也跟着拜下。

而就在三人拜下的瞬間,何楊感到一股微弱的信仰之力融入神格之中。雖然信仰之力不多,但感官上也宛如久旱逢甘霖般明顯。

何楊將李鐵扶起,解釋道:「在下並不是什麼神仙,只是普通的修道者罷了。」

修道者?李鐵等人滿臉問號。

修道者他們聽說過,大唐最出名的修道者當屬袁天罡。可即使袁道長早已聲名在外,可也沒聽說過,袁道長能夠憑空變出如此潔白的精米!

不止李鐵、王二不信,門外越來越多的吃瓜群眾,也是一臉不信。何楊也懶得解釋,隨他們怎麼理解,反正信仰已經開始收集,便當著眾人的面,繼續將陶器裝滿。

又是一波信仰被神格收割。

眼見門口已經塞滿了圍觀村民,李鐵開口說道:「好了,大傢伙都散了吧。天色已經晚了,大傢伙儘快把老虎處理了,把虎皮留下,虎肉、虎骨每戶分一點,剩下的先存好。」說完對着何楊拜倒,「小老兒擅作主張,請神仙責罰。」

「還是叫我公子吧!」畢竟沒有社交牛逼症,老被人叫做神仙何楊也挺尷尬的。

見李鐵將聚集的人群驅散后,何楊挽起袖子說道:「天色已晚,我也來幫忙做晚飯吧。」說完不顧兩人阻攔,直接幫着二人準備晚飯。

一頓粗糙的晚飯過後,何楊躺在床上分析着穿越后的一些變化。首先是李鐵、李氏、王二等人,產生的信仰為0.1,根據時空聖皇根據設置的信仰等級,這部分人被定義為信徒。而晚飯過後,持續產生了部分能量值,這部分能量值相比李鐵等人要低上一級,屬於信眾之列,根據系統記錄每人有0.01信仰。

何楊估計,這部分能量值的產生,乃是在李鐵家門的圍觀村民,回家宣揚時,他們的家人貢獻的信仰。只是沒有親眼所見,造成了信仰偏少。

初步收穫信仰后,何楊激動的久久無法睡去。也不知道了多久,隨着一聲雞鳴,伴着朝陽升起,何楊在嘈雜的勞作聲中,走出潦草屋。

接過李氏早就準備好的熱水,何楊站在院子裏,在眾人的注視下,從空間隨手拿出洗漱用品,進行一番簡單的洗漱。伴隨着一波能量值到賬,何楊對李鐵說道:「村正,能否讓人帶我四處走?」

李鐵點點頭,讓人將王二叫了過來囑咐道:「王二,你就帶着公子四處看看。東西裝好后,我讓人去叫你。」

王二叫聲好,隨即領着何楊在村子裏逛着。

終南村的村民們以種地為主,輔以織布、狩獵、熬鹽等。根據大唐的國策,只要年滿18歲,縣裏就給丁男會分配一頃田。其中有20畝是永業田,剩餘80畝是口分田。相較於永業田可以傳給後世子孫,口分田在老人去世以後,朝廷就會把這些口分田都給收回去,重新分配給其他百姓。

想要獲取永業田,只能是朝廷分配,繼承家業,朝廷賞賜,軍功獎勵四種方式。李鐵就有幸在討伐劉黑闥后,因功獎賞了10畝永業田。

終南村地理位置靠近秦嶺,地勢偏高灌溉不方便,這裏的土地大多比較貧瘠。官府和世家都看不上,土地兼并的問題倒也沒有在終南村中出現。

別看成年男子能分到100畝土地,因為勞動力有限,每家每戶種植的土地並不多。每年除去繳納的部分,每戶留下的口糧也僅能餬口。

低下的收入導致村民個個面黃肌瘦,沒有多餘的精力修繕房屋,所以村裏的屋子大多也以茅草屋為主,少數村民能夠砌築泥磚牆,但大多數還是籬笆牆。

終南村佔地面積也不大,整個村子從村頭走到村尾,步行也就30分鐘左右。總長度約在2000米,寬度大約1000米。連通外界的唯一通道,便是村子中間的土路。沿着路向村頭走,一路可以走到藍田縣裏。至於往村尾走則是幾座大山形成的山谷,村民們大部分土地,都分配在這裏。

聽着王二的介紹,何楊大致了解了村子的情況。

一路走來,看着衣不蔽體的孩童,小聲議論自己的夫人,何楊都報以微笑。在即將走到村尾時,劉寡婦對着王二招了招手,紅着臉將一個不大的陶罐遞給了王二。.

何楊見王二抱着陶罐回來,開口調笑,「喲,心上人給你了啥好東西?」

「不~是,不是什麼好東西,就是一些褐鹽。」王二紅着臉,小聲回答道。

「褐鹽?!」何楊一愣,將王二手裏的陶罐打開,發現陶罐里裝着一些褐色的粉末。

見何楊不解,王二隨即解釋道,這裏的村民,在農閑時男子進山打獵,女子則通過熬制褐鹽補貼家用。

至於鹽的來源,山裡倒是有個不小的鹽礦。不過這鹽礦雜質過多,吃多了會全身發紫。達官貴人看不上,只有這些貧苦百姓平日裏熬制一些自用。有多餘的,才會拿到長安城裏換取些物資。

話說李淵建立唐朝時,所有的制度幾乎全部是沿襲自隋朝的,後期有或多或少的改進。鹽在唐朝初期是無稅的,因為隋文帝時經濟穩定,農業稅可以應付財政支出,所以將從北周以來的稅鹽取消了。

唐朝建朝初期,雖然百廢待興,但是整個朝廷也是節儉開支,所以也是以減稅減負為主,鹽業無稅也就如此沿襲下來。因為收取鹽稅,故此大唐百姓多在農閑時熬制食鹽來補貼家用。

逛完整個村莊,何楊和王二返回村口,路上聽王二說了,今天休沐結束,村民們準備將一些貨物拿到長安里進行售賣。兩人回到村頭時,村民們的貨物也差不多裝好。貨物比較單一,除了車上幾個裝着褐鹽之外的陶罐,還有冬天狩獵的動物皮毛。

見何楊歸來,李鐵上前道:「公子,我們準備前往長安,不知公子可願一同出去走走?」

何楊點點頭,知道李鐵等人要去長安,何楊也按捺不住想要看看的心情。在大傢伙盛情下,和李鐵坐上了牛車。其他一同隨行的村民,除了王二之外,還有李石和張虎兩名獵戶負責推車。

至於為何需要人手推車,那是拉車的老牛是村裡唯一牛。在大唐耕牛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官府對於耕牛的保護很嚴格,每一頭牛不但要登記造冊,死亡時還要經官府核實,以此來避免百姓宰殺耕牛。

在日常的管理中,不但要好吃好喝伺候着耕牛,偶爾用牛拉車,除了要輔以人推,還不能鞭打耕牛。一旦耕牛被鞭打受傷,不僅會影響來年耕種,相關責任人還會被抓捕問責。

再是村裡到縣城的道路十分顛簸,行駛起來十分困難。以大唐目前的國力,也許只有長安到洛陽的官道尚算平整,日常也有專人在維護。至於村、縣之間,有路已是不錯了,平不平整官府才不會去管。

一路顛簸,短短40公里的路程,放在後世也就半小時。可在大唐,卻足足走了小半天。

好不容易來到長安城下,李鐵停下牛車,隨即提議道:「公子,今天尚早,我等還需到坊間置換些物件,要不讓王二帶着您到處看看。」

何楊搖搖頭,「我自己在城裏逛,你們事辦完后,我們就在城門處集合。」

說完便於與李鐵等人告別後,獨自沿着朱雀大街向東市走去。

長安城的東、西兩市依着皇城南面而建,互相對稱地設置在東西兩側。作為全國交通幹線、寬150餘米的朱雀大街,橫貫城區,從皇城正南方穿梭而過。

從皇城正南門朱雀門沿着朱雀大街往東走三坊之地即為東市,往西走三坊之地即為西市。

東、西二市分別設置有兩個北門,這四座北門不約而同地面朝這條東西向的交通幹線。因此,不論是居住在城區北部的達官貴族,還是居住在城區南部的普通居民,都可方便地購物。

不過,因東市由於靠近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周圍基本都是皇室貴族和達官顯貴宅第,市場經營的商品基本都是滿足皇室貴族和達官顯貴玩樂的奢侈品。而西市則是絲綢之路的,大量的胡人再次營生,所以想要將手裏的物件賣個好價錢,還得去東市才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唐之開局被當成了神仙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大唐之開局被當成了神仙
上一章下一章

第3章 初到山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