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最後一課
唐宋很重視這次省報教育專欄的採訪。
邀名是一方面,他打算藉著這麼好的平台把自己營銷出去。
最完美的情況是將自己包裝成半人半仙的神棍級成功大師加民間二手資深教育專家的結合體,這樣才有助於接下來三年高考,五年模擬的出版。
中規中矩的按照以前的思路講課,對於艾紅和張益這兩位記者來說,可能是太枯燥了。
其實對於大多數補習班的學生來說,同樣枯燥。
因為學習本身就很枯燥,就是一個不斷重複鞏固、慢慢積累,然後量變引起質變穩步向前的過程。
但這種內容吸引不了任何讀者,不具有新聞屬性。
報紙是媒體,媒體的傳播依賴於內容的新聞性,枯燥的或者專業的東西本身就不佔優勢。
想要在省報的教育專欄上大放異彩,甚至引起家長的注意和全社會的廣泛討論,就必須拿出點噱頭來。
往通俗了說就是畫餅,畫大餅,講那些大部分人似懂非懂,不明覺厲的東西。
於是接下來的一個小時,艾紅見證了讓自己終生難忘的一幕。
在後來的艾紅出版的自傳中詳細披露了報紙篇幅上沒有詳細記錄的獨家內幕:
1997年5月2號,我見到了唐宋,一個乾淨陽光的鄰家大男孩。
起初讓我印象深刻的除了那副人畜無害的標誌性笑臉,大概就只剩下他超過一米九的身高,這在當時很少見,尤其在唐宋展示過自己的口才和歌喉之後,我一度十分想追問他未來有沒有打籃球的打算。
補習班的同學對這位比自己年齡還小的「小唐老師」很信服,很崇拜,也很維護,這種喜愛完全發自真心,我也不懷疑教室里一前一後兩名最漂亮李姓和魏姓女同學對「小唐老師」的喜愛變了質。
這時候我才想起,唐宋那股超出同齡人的深邃和成熟的外表之下,也隱藏着一顆年輕騷動的靈魂。
上課之前,他告知我為了這次專訪,特意準備了一次公開課。
臨近中午,溫暖的陽光從乾淨的窗子潑灑進來,彷彿給他整個人鍍上了一層淡淡的金光。
後來我才知道,這種玄而又玄的印象更大的可能是錯覺,他只要站在人群中,哪怕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做,大概就散發著這種自信的光芒。
教室還有些喧鬧,唐宋端着那個印着偉人肖像和力爭上遊四個大字的搪瓷缸走上講台,吹了吹講桌上的粉筆灰,等同學們徹底安靜下來,才淡淡的抿着嘴轉身,在黑板上寫下「最後一課」四個大字。
他似乎總是善於用這種悄無聲息的方式吸引別人的注意,成為人群的焦點。
轉身,將半截粉筆丟回到粉筆盒裏,他帶着自嘲的口吻說:「我希望你們幫我履行我許下的諾言。」
大多數同學一頭霧水,我當時也不明就裏,後來才似懂非懂,或者這是他對同學們的祝福。
補習班的情況很複雜,我習慣稱之為補習班,哪怕班長王婉麗不止一次糾正是集英社。
除了那兩名喜愛變質的李姓和魏姓女同學,補習班的同學都有高考落榜的經歷,我想唐宋之所以將這節課的主題定為最後一課,大概上是希望這次高考沒人會再次落榜。
當然我不是那一年的高考生,當時沒有體會到這種祝福,但唐宋接下來的話,讓我更加肯定自己的判斷,他絕對要比補習班的任何人,甚至比社會上的同齡人更成熟。
誇張一點,我更傾向於把這種成熟稱之為智慧。
我喜歡和智者交談,因為赤裸裸的現實是智慧在人的一生中彌足珍貴,相當稀缺,而愚蠢則隨處可見。
唐宋的第一句話便石破天驚,他說:「我這節課,不應該是講授,我覺得是忠告,是對各位將來進入大學甚至步入社會的忠告,哪怕這樣說有點大言不慚。」
他掐着腰指點江山,時而在講台上低頭踱步,時而點着下巴作沉思狀。
這節課李蓉是我的同桌,她用比李姓和魏姓兩位女同學還甜膩的目光驕傲的看着講台上自信的大男孩,似乎在同我炫耀:看,那是我兒子!
就在我腹誹不已的時候,講台上的唐宋沉聲道:「第一個忠告,儘可能的保持理性,在外面不要衝動,不要打架、鬥毆。除了面臨法律法規的處罰、通報學校甚至單位的短期影響外,更有長期的、深入骨髓的影響。你將為自己的衝動和愚蠢付出慘烈而持久的代價。所以衝動的時候,想想前途,想想錢途,想想至親,讓一切怒氣隨風去吧。」
對此,我深有感觸,更理解二十多歲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衝動之下很容易作出許多抱恨終生的錯誤決定。
由於我的職業,接觸到的例子更是數不勝數。
「第二個忠告,沉默是金!」
接下來發生了詭異的一幕,教室里靜默了將近一分多鐘,唐宋現場演示了什麼是沉默是金。
第二點忠告他甚至沒有過多解釋,我想這正是他有趣的地方。
「第三點,不要隨意動用人脈關係。人脈是消耗品,用一點少一點。除非你有本事馬上還、加倍還,否則不要隨意動用。關鍵時候把人脈關係花在刀刃上,而不是為了撐面子,花在無關緊要的小事或者無關痛癢的人身上。」
我能看得出,大多數同學對第三點忠告嗤之以鼻,哪怕這種嗤之以鼻被對唐宋的尊重和崇拜很好的掩藏在心裏。
但我的同事張益卻對這條忠告深以為然,甚至把唐宋引為知己。
「第四個忠告,堅決拒絕平庸,嘗試接受平凡。人生最大的痛苦在於愛而不得,求而不得,在於期望與現實之間巨大的落差。同學們,試着接受平凡的自己,降低期待值,你的努力不一定看得到成果,功成名就存在偶然的成分,每個人的成功都很難複製,總結不出科學的辦法,或者更像玄學。」
「基於這一點,你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大概率不會成為你前進的動力,反而會變成影響你心情的焦慮。想要活得快樂,不妨試試降低期望值,更不要隨便立不切實際的g。畢竟我們都是凡人,快樂地活着,本身就已經是成功。」
這個忠告讓大家很失望,我能看出朝氣蓬勃的姑娘小夥子們正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卻被小唐老師一盆冷水淋下來之後的失落。
實話總是傷人。
「最後一個忠告,時刻記住,你是一個中國人,做一個問心無愧的中國人,一個能驕傲的揚起自信的頭顱的中國人。」
這個侃侃而談的大男孩忽然露出一副憂國憂民的深邃,突兀的轉變讓我措手不及。
教室里寂靜無聲,唐宋忽然振臂高呼,聲嘶力竭的背誦了一句振奮人心的名言,很快,我的同事張益便下意識的加入進去,緊接着是五十多名同學,就連安靜溫柔的李蓉也難以自抑,面紅耳赤。
我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時候跟着一起喊的,總之最後的印象停留在那道讓人血脈噴張的怒吼中:「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將穩步的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一刻,教室里沒有學生和老師之分,更沒有記者和採訪對象的區別,大家都是有血有肉,熱忱飽滿的中國人。
唐宋接下來的表情很矛盾,他對着在場人深鞠一躬,抬頭時眼裏噙着淚光,我想剛才那句憤怒的名言不是簡單的喊喊口號,更不是強行拔高此次公開課的高度,而是一定有些什麼東西,深深埋在心底旁人無法觸及的角落,他想表達,卻不能表達。
茅塞頓開,一直困擾我的問題突兀的明朗了,彷彿頓悟一般,那一刻,我十分清晰且清楚的知道,這次人物專訪將以什麼樣的角度展開了。
這是1997年5月2號的中午,驕陽似火,熱情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