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節(2)
種師聽了,只是嗯了一聲,沒有說什麼,只是默默地完成手上的動作。劉師到是跟我聊天聊得挺開心的。劉師這人,最愛她的小孫子,那簡直是要星星連月亮都一起附送的那種愛。“去年,我們十一燒紙的時候,我小孫子還在我倆這住着,帶他去墳上燒紙。可他哪知道啥是燒紙啊,就當玩火了,我倆就讓他拿着那種最大的紙錢,往火里扔,玩着玩着高興了,自己就拿着給其他三個人準備燒的紙錢往進扔,等我倆絮絮叨叨的給你種師他爸媽說完,小傢伙已經把所有的紙錢都燒了。”劉師說著臉上洋溢着發自心底里開心的笑。
我們三個邊聊邊幹活,“我剛買燒紙的時候,看見現在的燒紙攤上有紙做的衣服,我一問價錢,10元一套,我摸了一下,就薄薄兩層紙,賣的太貴了。”
“劉師,十一燒紙不就是送冬衣嘛,燒幾件衣服過去,才是正事,像我家每年都是燒紙錢,你說萬一底下的生產力不足,家人搶不上冬衣怎麼辦,還不如燒過去呢,有備無患嘛。”我開玩笑說著。“我上學的時候,老師教的,孟姜女十月初一送寒衣,發現丈夫已死,被埋到長城裏,當做一塊磚頭,哭倒長城。逐漸的人們就把長城內外就把農曆十月初一這天,作為給祖宗燒寒衣的日子。”
“我發現你們這老師就誤人子弟的很。”我說完,種師突然來了一句。
我奇怪的看着種師,好奇他為什麼這樣說。“你知道有句話叫,“早清明晚十一”不?”
我點點頭,“知道啊,清明燒紙要提前,十一燒紙可以推后,看時間。”
“哎,你這娃啊,咋長這麼大的。古代大多數的人多數靠種地為生,你現在在這個行業,你應該知道,清明節過後,點瓜種豆,南方春小麥是不是三月底四月初才種,咱北方清明節開始忙,一直忙到收完麥子,再種玉米,收完玉米,給地里種下冬小麥,是不是就是差不多就得現在這時候。所謂早清明晚十一,其實就是,古代清明節前大家都相對來說比較閑,氣溫低,沒法耕作,可以早幾天給祖先把紙一燒,跟祖先們說說話,後面農忙了,就沒時間在來祭拜祖先了,農曆十月初一后,農事基本就結束了,燒紙的時候給祖先們說說今年的收成,家裏發生了啥事,畢竟是農忙才結束,晚幾天燒紙,祖先也不會怪罪。”種師說完看着我,“你以為寒衣節是端午、寒食呢,還得專門因為一個人紀念一下。”
“嗯,種師,你說的也對,但這好歹是個節么,沒個說法不好聽。”我嘿嘿一笑。
“在告訴你一點,你知道燒紙的時候要和亡者念叨念叨自己的近況吧,一定要撿好事說,不好的事就不要說了。有一句詩叫做,“莫訴人間凄苦狀,惹得離人泉下哭。”就是這個意思。記得燒紙的時候要說好事,高興事。”種師認真的對我說。
“哈,放心吧,就我這選擇性遺忘,壞事早就被我忘了,給我奶燒紙肯定是說好事。”說完我沖種師嘿嘿的笑了笑。突然覺得種師很有文化啊。等把所有的玉米綁到繩子上,我就告辭走了。
其實說到農曆十月初一寒衣節,我其實從小就沒很好的印象,以前每到這個時候跟着爸媽給奶奶和姥爺燒紙,就覺得好迷信,小一點的時候甚至害怕。
在城裏,都是高樓大廈,人們總是忙忙碌碌,為生活而奔波,沒有足夠的時間能夠去公墓給親人們擦擦墓碑,上柱香,燒紙或者送花。所以都選擇在城市的各個十字路口燒紙祭拜,
燒紙的時候要在地上畫個圈圈,圈裏寫着逝者的名字,這個圈不能是滿圓,得留個口,畫條能上親人進來的路,這條象徵的路就是告訴逝去的親人們,如果還記得回家的路,家裏的門開着呢,你們回來看看吧,我不害怕。特別是正向的十字路口,東南西北正向的那種十字路口就更多,無論去世的親人有多遠,都能收到活着的親人給他們捎走的紙錢,表達對故去親人的追思和悼念。
我記得在我小時候,還沒有上小學,那時候因為身體不好經常生病,還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樣吃幼兒園的飯,所以我就沒有上幼兒園,而是曾經是老師的奶奶帶着我,陪着我,教我認字,背詩,學加減法。有天早上奶奶帶着我買菜,就告訴我不要踩白圈,盡量繞着走,不要踩到。但如果有時候一個路口堆滿了紙灰堆,想繞都繞不開,那隻能小心地穿插過去,有時候還可能需要大跨步一下或輕輕的蹦一下,不過,跨過去之前要先說小聲的說一句,“對不起,打擾了,借過一下”。那時候就覺得晚上吹過的風就會帶走那些被焚燒的紙,飛到天上的親人那裏。
現在就好了很多,雖然國家提倡文明祭祀,不建議燒紙,但這種傳統難以改變。不過現在的城市環衛工人會在等燒完紙的祭奠者走了,就把那堆紙灰掃走掃到一個垃圾桶里,等待着下一位來燒紙的祭奠者,於是十字路口的行人路上,在集中燒紙的這幾天就有各種大大小小、深深淺淺、重重疊疊的白色圈圈。
聽種師說完,現在就覺得,這堆紙灰不管是飛走也好還是裝進垃圾桶也罷,都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這一把火,念念叨叨的幾句話,說完也就一起燒了,帶走的不僅是那些是虛無的東西,帶走的更是對祖先的禮敬,讓他們在泉下也可以為我們而高興。
當天晚上回家,我就買了燒紙和紙衣服,還有一幢紙房子,燒給我奶奶,告訴她我的事情,也希望她老人家能在那個世界活的高興且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