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屍變
陽信縣有一個老頭兒,是蔡店村的人。住的村於離縣城有五六里路,老頭兒和兒子開了一家臨路的旅店,留宿過往的商人。
有幾個趕車的人,來來往往販運貨物,時常住在老頭兒的客店裏。一天黃香時分,四個車夫一起來到店裏投宿,但是,老頭兒家的客舍已經住滿了客人。四個人想不出別的辦法來,就堅持請店主想想辦法接待他們住下。
老頭兒想了想,想到了一處住所,但又怕不合客人的心意。客人們說:“現在只求能有間房屋住下就可以了,哪還能挑挑棟揀呢。”
當時,老頭兒的兒媳婦剛剛死去,屍體正停放在屋子裏,老頭兒的兒子外出購買做棺材的木料,還沒有回來。老頭兒想到那間當靈堂的屋子很寂靜,就帶着客人穿街過港往那裏去了。
進了房間,只見木桌上點着一盞昏暗的油燈,桌子後面是掛在靈床上的帷帳,一床紙被蓋在死者身上。
再看卧室,裏屋有一張連在一起的大通鋪。四個人旅途中一路奔波,睏乏得非常厲害,剛剛下不一會兒,就鼾聲四起了。只有一個客人還在似睡非睡之間,突然聽到靈床上發出“嚓嚓”的聲音。
他急忙睜開眼睛,這時靈床前的燈光把四周照得十分清楚:只見那個女屍已經揭開身上的紙被坐了起來,不一會兒下了床,慢慢地走進了卧室。那女戶的面容是淡黃色的,額頭上繫着一塊生絹。她俯下身來接近床前,逐一對睡着的三個客人身上吹氣。
沒入睡的那個客人驚恐萬分,害怕女屍吹到自己,他便偷偷地拉上被子蒙住頭,屏住呼吸聽女屍的動靜。沒過多久,女戶采然走了過來,像對其他客人一樣地朝他吹氣。
那個客人感覺到女屍已經走出卧室,不一會兒,就聽到了紙被發出的聲音。他把頭探出來偷看,只見女屍如同原來一樣僵卧在那裏。他非常恐懼,不敢出聲,偷偷地用腳瞪那幾個旅伴,但他們都一動不動。
他左思右想,無計可施,心想不如穿上衣服逃出去吧。他坐起來剛要穿衣服,那“嚓嚓”的聲音又響起來了。他害怕了,又躺下身來,把頭縮在被子裏。他覺得女屍又來到了他跟前,連續向他吹了好幾次氣才離開。
不一會兒,他聽見靈床又發出了響動,知道是女屍又躺在靈床上了。於是他就從被子底下慢慢地伸出手來,找到褲子,急忙穿上,光着腳跑了出去。女屍也坐了起來,像要追逐客人。
但等到她離開靈床邊的帷帳時,客人已經打開房門逃了出去。女屍在後面跑着追來。客人一邊奔跑,一邊喊叫,但村裡卻沒有一個人被驚醒的。他本想去敲店主的家門,又怕跑慢了就被女屍追上。於是,他就朝着去往縣城的路拚命奔跑起來。
跑到了城東郊,他望見一座寺店,還聽見了裏面敲打木魚的聲音,他就急忙去叩擊店門。寺中的道人對他的舉動感到驚訝,不肯馬上開門讓他進去。正在這時,女屍已經到了廟門前,離他身後只有一尺來遠。
客人更加害怕着急了,寺店外有棵白楊樹,樹榦有四五尺粗,客人就躲在樹後面,女屍撲到右邊,他就躲到左邊,女屍撲到左邊,他就躲到右邊。女屍更加惱怒,但是雙方都漸漸地乏了。女屍停下來站立在那裏。客人渾身冒汗、上氣不接下氣,躲藏在樹后。突然,女屍向前撲來,伸出兩隻胳膊,從樹榦兩側伸過手來抓他。
客人驚嚇得跌倒在地上。女屍抓不到他,就抱着樹榦漸漸僵硬了。
寺里的道人偷偷地聽了很長時間,聽到沒有聲音了,才慢慢走了出來。他看見客人倒在地上,用燈光一照,像死去了一樣,但是心口還微微地有些熱氣。
於是,道人把客人背進了廟裏,經過一夜,客人才蘇醒過來。道人給他喝了點兒熱水,問起事情的原由,客人就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說了一遍。
這時候,晨鐘已經響過,藉著拂曉的迷濛天色,道人去察看白楊樹,果然看見一具女屍。道人大為驚駭,便報告給了知縣。知縣親自前來勘驗,讓人把女屍的手從樹上拉下來,但是那手抓得太牢了,怎麼也掰不動。仔細地一察看,原來女屍左右兩手的四根手指像鉤子一樣地蜷曲着,已經連同指甲深深地嵌進了樹榦里。知縣又讓好幾個人一起上去用力拔,才把女屍從樹上拔下來。
只見女屍手指頭在樹上抓下的洞就像鑿子打出的孔穴一樣。知縣派差役去老頭兒家探聽情況,那裏正因為女屍不見,客人暴死而亂作一團。差役向老頭兒說明了來因,老頭兒就跟隨差役前往,把女屍抬回了家。
客人哭着對知縣說:“我們四個人一塊兒出來的,現在只有我一個人回去,這事情怎麼能讓鄉里人相信呢?”知縣於是給他寫了一份證明文書,贈給他一些東西讓他回去了。
這是程宇聊齋志異里最喜歡的一篇文,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雖然書里的情情愛愛,神仙法術也讓人神往,但他還是更鐘愛屍變這一篇。
他心中一種有幾個疑惑,這個女屍為何會屍變呢,是因為有怨恨自然形成?還是因為別的什麼?女屍吹的氣是什麼,怎麼就把人吹死了?為什麼天亮了女屍就不能動了?
程宇總覺得這能腦補出一個完整的世界觀,可是把整個聊齋志異都看遍了,卻再也沒有相關的故事了,關於屍變這個故事其實應該能衍生出一個很大的世界觀吧,可惜啊蒲松齡,他卻沒想到這一點,他只是忠實的做了一個奇聞軼事的記錄者,但看白話文的話其實也只能看出蒲松齡只是個真性情的人,只有看了他的文言文才知道這是一個真正有才華的人。
蒲松齡先生的懷才不遇,是他的不幸更是哪個時代的不幸,像他哪個年代懷才不遇的肯定不止他一人,不過好在蒲松齡先生通過記錄這些故事編撰的《聊齋志異》讓他文采流傳千古。
是金子總會放光的,只要你不肯放棄,如果這種方式不行,那就換一種方式努力,你說對吧,蒲松齡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