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修策

第47章 修策

...

而少年對於未來夫人的遐想,可是從未間斷。

但光憑想像可是不美,還需付出實踐。

於是,楊景就在多方打聽與實踐之下,其夫人的閨名已然曉矣。

鍾素,鍾素素,年芳十四。

鍾素是名,而素素,則是他自己起的。因為,楊景覺得,這樣喊,會比較好聽和順口。

只是稍有些可惜,昨日楊景提着禮品前去拜訪岳丈鍾繇的時候,於‘意外’,明明就差一點點吶!

真的是。

楊景都覺得是其岳丈故意整的那一出,予之跟貓抓一樣心癢難耐,但就是不給你看。

真是一個蔫兒壞的中年大老頭!

至於為什麼是大老頭,那是因為,他那岳丈既高又壯,非常之神似,喜歡以德服人的孔夫子一般。

記得那會,其岳丈鍾繇還跟楊景微微笑着挑着眉,好似是在說:遠遠的看個背影就可以了,可別說我沒給你機會嗷!

出於習俗禮儀,楊景能怎麼辦,涼拌、沒轍唄,就那麼看着被侍女擋着大半個背影的夫人漸漸離開了視線。

...

雖然有點遺憾。

但日子還得過,經義還得隨師學而習之,家中的內務、莊園的生產以及臨時幫其祖翁趙祐打打雜的工作,都還要楊景去做。

而素素夫人,不着急,早晚都要滾被窩的。

.............

十一月初,既歸家的第三日。

傍晚,酉時。

青銅油燈搖曳點亮的書房裏。

“嗯...”

盤坐在坐墊之上的楊景輕哼了一聲,掃了掃眼面前案幾之上,還剩些許糕點的木盒,略顯鬱悶堵塞:“開遠,盒糕拿下去嘗嘗,順便,多去拿些桑麻紙來!”

“唯。”一直守在邊上的鐘離恭敬的拱手,然後,轉眼打量案幾之上的盒糕,乾脆利落的拿下,換上薄紙。

剛從祖翁趙祐議事的堂院回來沒多久的楊景,提了提寬厚的袖袍,拿起了面前案幾之上的毛筆,點了點黝黑的丸墨。

可,剛想寫些什麼的時候,楊景他那如同玉着一般白皙的右手卻懸住了。

抑塞的他不知該如何改筆好。

“嗯...”如今思索久,提筆落寫,長聽之一段。

.........

《屯田策》

分民屯與軍屯。

一、招募流民,民屯每五十人為一屯,屯置司馬,其上置典農都尉、典農校尉、典農中郎將,不隸郡縣。收成與府分成:使用官牛者,種子,農具,官6民4;使用私牛者,官民對分。

屯田農民不得隨便離開屯田。軍屯以士兵屯田,六十人為一營,一邊戍守,一邊屯田。

二、無條件徵兵,沒有軍餉,家若無男子服徭役者,婦孺需無償做工抵償,沒有戰死撫恤,屬半編外。

三、參軍屯田兵的家眷置漢中留也,戰敗罰收成,投降或逃,家眷連坐處死。

四、無條件聽從遷移屯田開墾荒地,養成的熟田盡歸府邸,安排居賞戰功者、或宗、或族。

......

而這既是楊景所從祖翁趙祐議事堂所聽聞,並於己書房回憶所落寫的。

是不是有些意外。

像屯田策這種好也不好的策略,居然只是楊景在議事堂聽到的,而不是楊景提出來的。

但其實也並不算意外。

長史華歆和一眾議曹根據早些年在邊陲郡縣採用軍屯的屯田制,

進行進一步的改編和完善罷了。

軍屯早在西漢就已經開始有。

而此屯田策在先前議堂被提出來的時候,場內基本無一不喝彩、稱奇。

策,絕對是好策,也非常符合此時的現實環境。

...

既能讓客籍有個地方安家,不會再次流離失所,四處逃難,對客籍百姓的誘惑力很大。

而且討伐賊寇的糧草,及其養兵養民的負擔會大大降低。

外加,屯田而開墾來的田產盡歸趙府,只是平時租憑,等真正要獎率三軍的時候,也有田產可獎勵,於此也就大大增強了趙府的實力。

...

還有屯田制的五五分,總的來說並不是很重。

那些所謂的‘十五稅一’也只是田租的一項,一般這十五稅一交的都是穀物和草料。

像早些年平和歲月,大漢的賦與稅,外加其它的人頭稅、口錢、算賦、更賦雜稅等等,總計能佔所有收成的四成。

近些年來的黃巾之亂和董卓亂權,其賦稅就已經在五成左右了。歸依大地主、大豪族的佃農一般都要向地主交五成左右甚至更多。

而秦朝,泰半之賦。

.......

所以,屯田制是可行的,也是必行的。

...

至於楊景為什麼會有些鬱悶堵塞,那是因為,其祖翁趙祐想讓他根據從議堂上聽到的屯田策進行評價與改良。

相當於祖翁留給他楊景的作業。

屯田制基本已經被定下,現在只是討論部分細節而已。

加之,楊景從先前祖翁趙祐的面意上看,祖翁大概率是想讓其來當族叔公趙嵩與舅父趙岩的副手。

坐鎮漢中,以定後方。

...

“嗯...”好也不好吧。

於安靜的書房裏,輕嘆一聲的楊景瞅着案幾之上落黑的麻紙。

決定。

先提筆把屯田策上的第二條改改。

...

無條件徵兵沒事,等仗都打完了就好了。

無軍餉,勉強。

家中無男子服徭役,婦孺做工其實也可行,婦孺做點小體力活,做個把來月,分點田,給些種子,給飯吃,保證不餓死,半以工代賑也還算可行。

...

但是戰死無撫恤這點不行,這條法的區間太大了。

而華歆,華長史,既然提出了這點,那肯定是想白嫖一部分讓其去打仗,以得省錢。從圍繞趙祐、楊景的利益集團的角度上看,沒毛病,出發點是好的,而且以前也有人這麼干,不算獨例。

但。

一部分人有,一部分人沒有,太容易讓人寒心和產生抵觸心裏了。

而且這條法的頒發,間接的也表示意味着,後繼沒能進入中軍的兵卒是沒有撫恤金的,也不比其它軍的戰功,或說全是炮灰。

像伯父楊琦或者射援等的一些軍隊肯定是有戰死撫恤的。

而後繼參軍的沒有就很不好了。

...

所以。

楊景就提筆在麻紙上書寫:

無撫恤不成,無仁義更不成。

...

拉攏人心也好,仁義也罷,全部軍隊肯定都是要有的,就只是多少的問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之風起漢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之風起漢中
上一章下一章

第47章 修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