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帝王的孤獨
說到這,李世民目光複雜地看着他:「身陷流言蠻語之中。」
「朕卻聽說你仍不為所動,常常出宮找李素玩耍。」
「甚至還有心情逛東西兩市,買了一大堆華而不實的東西!」
「雉奴,朕實在想不通,你為何如此從容不迫?」
聽完,李治愣了一下:「父皇,兒臣知道自己被大理寺和刑部列為嫌疑。」
「可是……此案根本不是兒臣所為!」
「兒臣為何不能從容?」
「三人成虎,眾口鑠金,如今滿城臣民都懷疑是你!」
「你縱然沒做過,可大家都已將你當成了真兇。」
「難道你不怕嫌疑被定性,此案被定為鐵案么?」
李治笑了,笑得天真爛漫:「清者自清,沒做過就是沒做過!」
「兒臣怕什麼?」
「父皇治下朗朗乾坤,兒臣是皇子,難道還怕被構陷么?」
聽到這話,李世民不禁哈哈大笑:「好,不愧是朕的雉奴!」
「朕一直覺得你還是當年那個受了委屈動輒哭鬧的孩子。」
「今日遇事而不慌亂,可見雉奴果真已長大了,朕心甚慰。」
聞言,李治垂下頭,道:「父皇,您果真信我么?」
李世民認真地看着他,加重了語氣道:「雉奴,朕相信你。」
「你一直是個好孩子,跟其他的皇子不同,斷然不會做出如此惡毒之事。」
李治抬頭直視他的眼睛:「兒臣不會辜負父皇的信任。」
「想必大理寺和刑部也快查出結果了。」
「那兒臣便在長安多留數日,待真相大白后再離開長安赴任并州!」
李世民點頭:「也好。」
「待事情查個水落石出,還我兒清白后,也教天下人睜大眼睛看清楚。」
「朕的雉奴白玉無瑕,一塵不染!」
「謝父皇誇獎。」
李世民回以一抹複雜的笑容,不知在想着什麼。
殿內歌舞已快到尾聲。
為首一名舞伎在大殿中央旋轉得越來越快,鼓點的節奏也愈見急促。
李治的眼睛又緊緊盯住了那名舞伎,一眨不眨,眼中冒出幾許渴望的光芒!
李世民看在眼裏,目光閃動了一下。
忽然指着那名舞伎笑道:「雉奴,此女佳否?」
「啊?」
「呃,父皇……父皇恕罪。」
「兒臣飲酒過量,醉后失態了。」李治急忙賠罪。
聽到這話,李世民笑道:「今日你已是第三次走神了。」
「莫非對此女情有獨鍾?」
聞言,李治尷尬地笑,連連搖頭:「兒臣醉矣,御前失儀。」
李世民飛快瞥了他一眼,見李治滿臉通紅,連眼珠都泛起了血絲。
倒也分不清是醉酒還是為美色所迷……
沉默片刻,李世民忽然大笑:「少年郎知好色而慕少艾,此為常情。」
「焉有怪罪之理?」
長長嘆了口氣,李世民似悵然般道:「連朕的雉奴都長大了,完完全全長成男兒丈夫了。」
「歲月果真如白駒過隙啊……」
「兒臣眼中,父皇仍如當年一般年輕神武。」
聞言,李世民搖搖頭,苦笑道:「騙得了別人,哪能騙得過自己?」
「老了就是老了。」
「朕縱然是威服四海的天子,也敵不過歲月滄桑!」
說完,李世民挺直了腰,指着大殿中央那名領舞的舞伎:「雉奴,朕今日將此女賜給你。」
「稍停將她領回寢宮去吧。」
李治露出驚喜之色,急忙伏首道:「謝父皇厚賜!」
扭頭望向那名同樣伏首的舞伎,李治眼中頓時升起一團慾望的火光。
那是男人對女人最真實的渴求……
李世民淡淡一笑,沉吟片刻:「雉奴,去年朕將太原王氏賜婚予你為晉王正妃。」
「到了明年,你就十一歲了。」
「或許可以完婚了,雉奴意下如何?」
李治愣住,眨了眨眼:「兒臣……兒臣全憑父皇做主。」
看到此,李世民笑了笑:「如此,朕明日便下旨,令太原王氏將族女送來長安!」
「是,兒臣遵旨。」
歌舞畢,酒宴終。
李治告退,領着那名舞伎恭敬地退出大殿。
出門右拐,李治的步履不急不緩,直到離兩儀殿數十丈距離后。
李治的腳步這才放緩,仰頭望天,輕輕呼出一口氣。
成了!
兩儀殿內。
張塗老邁的身影如鬼魅般出現在殿內。
李世民微醺,一手支着頭,閉眼養神。
不知過了多久,彷彿對空氣說話般淡淡地道:「加派人手,繼續嚴查劉沈被刺一案。」
「尤其查清楚,此案究竟是不是晉王所為。」
張塗頗為意外地抬頭看了李世民一眼。
然後垂下頭來,恭聲應是。
帝王永遠不會信任任何人!
哪怕是自己最寵愛的兒子。
所以,帝王是孤獨的,成功的帝王必須孤獨……
這一刻,張塗心底里忽然浮出一絲淡淡的悲哀。
劉沈被刺一案在長安城內漸漸發酵。
李治作為第一嫌疑人,四面八方的流言如利劍般全部指向他。
不僅是朝臣議論指摘,輿論更是蔓延到市井民間。
李世民生了十幾個兒子,兒子們不爭氣是世人皆知的事!
這個王那個王,不是魚肉鄉里,就是沉迷酒色。
不同的是,有的人偽裝得比較好。
比如李泰,裝了十多年的乖寶寶。
最後沒耐心了,終於撕開了偽裝的面具,搞了一出飛蛾撲火般的造反……
雖然僅僅一個晚上就被滅,勉強也算顏色不一樣的煙火了。
還有的連偽裝都懶得偽裝,索性擺出一副不講道理的臉!
我就魚肉鄉里了,我就踩你莊稼了,我就喜歡美色美酒了。
怎樣?你打我啊。
十幾個不爭氣的兒子,裏面再多出一個殺人犯當然也就不足為奇。
儘管晉王李治平日裏跟乖寶寶一樣可愛呆萌,可是有李泰這個假裝的乖寶寶的反面教材在前。
李治究竟是不是面善心惡,誰也不敢下定論……
於是,劉沈被刺一案迅速開始發酵。
所有的證據全部指向李治,李治便成了千夫所指。
竊竊的議論聲越來越大,終於還是有御史在朝堂正式捅破了這層窗紙!
六日後,三名監察御史聯名上疏,請求李世民嚴查劉沈被刺案。
相關嫌疑人等皆須羈押於大理寺,等候裁處審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