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大明隱憂

第26章 大明隱憂

曾經的蒙古韃靼部小酋長哱拜早已上了萬曆皇帝的“死亡名冊”,不過,趙銘準備找一個好的理由殺掉他,畢竟他現在早已投降大明,並沒有犯什麼大罪,等他造反還得等二十年。

“派錦衣衛秘密殺掉他或是找人逼反他,逼反的代價太大,暗殺手段雖然不光彩,但成本最低,可以找死士,不成功便成仁。”

至於土司楊應龍,萬曆小皇帝也不準備放過,現在的楊應龍還是二十歲出頭的小夥子,但他的野心早已滋長。

楊應龍,生性雄猜、陰狠嗜殺,兩年前的隆慶五年(1571年),他承襲了其父楊烈的播州宣慰司之職,成為一方諸侯。

大唐乾符三年(877年),楊應龍的先祖楊端進入播州,楊氏世據播州,到如今長達六百九十六年,快七百年了。

楊氏家族統治播州的時間太長了,即便他們不叛亂,萬曆帝也要剿滅楊應龍這個盤踞在播州的“土皇帝”。

歷史上的明朝,“萬曆三大征”中有兩場戰爭發生在國內,如果能夠早點解決,代價會小些,對明朝國力的損耗也更小。

三大征中,戰事最持久的是“萬曆朝鮮之役”,是明朝與日本在朝鮮發生的戰爭,雖然最終以明朝的勝利而告終,卻也極大地消耗了明朝的國力,間接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哱拜、楊應龍、豐臣秀吉固然可恨該死,但眼下緬甸東吁王朝做大,已經嚴重了大明朝西南邊疆的安全。”

東吁王朝莽瑞體建立於1531年。四年後的1535年,莽瑞體開始進攻白古王朝。1539年,攻滅白古王朝。

莽瑞體推行了團結孟族的政策,使孟族將士為其所用,並雇傭有近代武器和戰艦的葡萄牙兵。

1541年,又攻佔對外貿易要港馬都八,史稱“馬達班圍攻戰”;1542年,莽瑞體攻克卑謬(卑謬之戰)。

莽瑞體去世時,緬甸中部和南部基本統一。

1551年,莽應龍繼位。他滅阿瓦王朝,征服各撣邦,完成了緬甸的第二次統一,為發展政治、經濟、文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政績卓著。

1558年,他攻入瀾滄國,收繳了明朝頒發的老撾宣慰司官印。

1560年,莽應龍攻擊孟密土司,明朝無所作為。隨後,莽應龍又招撫隴川、干崖、南甸三宣撫司,挑戰大明的權威。

莽應龍是緬甸東吁王朝第三代國王,他與阿奴律陀、雍籍牙並稱“緬甸三大帝”。

趙銘清楚地記得此人在位時間是1550年至1581年,雖然沒大明神宗皇帝在位時間長,但也不算短。

趙銘心道:“莽應龍是老前輩,一手締造了東南亞歷史上最強大的帝國,他如今已經五十七歲了,按照我前世所讀的歷史,他只有八年的陽壽了,我還是少年,完全可以熬死他,但不給緬甸一點顏色,他們會以為我大明軟弱可欺。”

1555年,緬甸以索取“花馬禮”為借口向北進攻明朝土司,拉開了明緬戰爭的序幕。

“即便莽應龍死了,他的兒子莽應里也會大舉進攻大明西南邊陲,只有徹底消滅東吁王朝,將緬甸改設為大明的行省,才能一勞永逸。”

前世的萬曆朝廷,前期對東吁不重視,對被東吁進攻的土司援救不及時,才讓東吁王朝進一步做大。

原本歷史中,明緬戰爭的最終結局是明朝雲南外夷土司基本全部丟失,後世有專家統計,明朝在明緬戰爭中丟掉了一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雖說那些土司的領地並非明朝直接管轄,但人家好歹是臣服大明的,而緬甸的擴張讓這種名義的臣服關係也沒有了。

趙銘計議已定,他準備啟用名將鄧子龍去雲南作戰。

說起此人,倒是一代名將,了不得的人物。

他是江西豐城人,嘉靖三十七年(1558)中武舉,后江西有強盜肆虐,搶劫樟樹鎮,鄧子龍應官府徵召,討平賊兵。此後,他累積戰功,升任廣東把總。

萬曆二年(1574),鄧子龍遷銅鼓石守備。不久,署都指揮僉事,掌浙江都司。

后升參將,領兵平息麻陽苗民金道侶起事和五開衛兵變。

萬曆二十六年(1598),日本大侵朝鮮。鄧子龍奉命援朝,倭寇遁逃。在鷺梁海戰中,年近古稀的鄧子龍奮勇直前,不幸陣亡。

“鄧子龍主要戰功在雲南和朝鮮,他最終也是戰死在朝鮮,但隨着大明滅緬之戰的實施,鄧將軍將提前登上歷史舞台,他的命運也將發生改變,至少我不會讓他陣亡在朝鮮。”

趙銘心道:“滅緬之戰,要等到遷都南京之後再發動,從南京調運糧草去西南比從燕京要方便很多。”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大明之神宗皇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重生大明之神宗皇帝
上一章下一章

第26章 大明隱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