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小一大兩伯樂
電視裏的足球和訓練場的足球都帶着興奮刺激,帶着勇氣力量,帶着完全不同於平淡生活的元素影響着王惠志幼小的心靈。他把快樂感幸福感建立在與足球相關的事務上,就像普通小孩把這些建立在電子遊戲之上一樣。所以別的小朋友談論某遊戲時他只能蒙圈,而一旦談起足球,他就臉上放光,滔滔不絕。王惠志的足球知識遠遠高於同齡人,同齡人的“淺薄”讓王惠志略顯孤獨,一次看到樓下讀初中的劉源提着一個足球,於是上前搭話,由此開始了兩人長達一生的交往。
劉源仗着自己大四歲,看不起小屁孩。不過隨着聊天的深入,發現小屁孩不簡單。這人連某位球星出道於哪個青訓俱樂部,在俱樂部,幾歲時的哪場比賽進了幾個球都記得清楚,跟他聊球星簡直是找虐。不僅資料掌握精準,談起各支球隊也有自己的認識和觀點,哪支球隊防守的問題在哪裏,哪支球隊不進球的原因何在,能說出一二三來。只聊了三次,劉源就服了,開始不恥下問。又聊了三次,成了王惠志的粉絲“迷哥”,兩人經常相約一起看球,由於王家的電視機是敞開供應的,看球地點基本在王家,由此與王家大人也認識了,進而發現王惠志的神奇來自於“家學”,一家人包括最弱的媽媽都有自己的一套。憑着王家人的指點加上網絡收集,劉源很快成長為初中二年級的足球一哥,雖然只是理論上的。
一個星期六的中午兩個小夥伴看一場日職聯比賽,上半場打了十幾分鐘,王惠志說:“客隊可能會進一球。”到四十二分鐘的時候客隊果然進球。下半場看了十幾分鐘,王惠志說:“主隊有希望,可能會打平。”六十九分鐘主隊進球,最終1:1平局。劉源覺得很神奇,王惠志說:“運氣好了,我就是亂猜。”很快劉源發現亂猜其實並不亂,少部分猜錯,大部分是對的。於是他跟王惠志說:“既然你看那麼准,應該知道輸贏的原因是什麼,那能不能想辦法調整,我是說我們自己比賽的時候,把輸的原因糾正過來。”
“你的意思是調整戰術,那是教練的事,我又不是教練。”
“我覺得你可以試一試當教練。”
“看轉播我還行,站在場邊我就看不出來了。我們學校班級比賽,我一點也看不出來。”
“那你站高一點,電視轉播角度不同,你改一下角度應該可以。”
王惠志所在學校操場地勢低,教學樓地勢高,經劉源提醒后,王惠志站到教學樓二樓最西頭扶着欄杆看比賽,這下真如看電視一樣,看出了名堂。為了讓自己班贏,他苦口婆心說服隊員按自己的想法來踢。王惠志是足球百科全書,紙上談兵可以,但他想指揮比賽,沒人信。王惠志去找吳老師,吳老師馬上發話:“你們按王惠志的踢,試一試,有什麼關係?”經王惠志的調整,成績慢慢提升,大家慢慢服了,王惠志成了實際上的教練,準確地說是戰術教練,平時訓練還是吳老師帶。
劉源與王惠志在少兒階段,四歲差距顯得有些大,尤其體型上。成年後的王惠志比劉源要小一號,小學時瘦弱的王惠志與已經進入青春期的劉源相比更是相差懸殊,兩人站一起簡直像兩代人。所以那個年齡段在劉源心裏建立起對王惠志的佩服是發自內心的是根深蒂固的且是長久不衰的。
有一次初二年級足球比賽,應劉源邀請,王強開車把王惠志送到劉源的學校觀摩,站在看台上看了上半場后,中場休息的時候王惠志跟劉源說:“你要跟十八號對調位置,十號也要跟九號對調。他們隊的十號最厲害,你們隊二十號最差,讓二十號什麼也別干,纏住他們十號,跟着他跑專門搞破壞,下半場應該有希望扳回來。”劉源從看台下來把王惠志的主意告訴了隊長,當然沒說這主意來自一個小屁孩。按王惠志的佈置,下半場真的逆轉了,從此以後劉源成了球隊的軍師,沒多久,憑成績將隊長的袖標戴到了左臂上,為此劉源將爸爸獎勵的耐克足球轉贈給了王惠志。但是王惠志不可能所有比賽都出現在賽場,所以劉隊長的指揮時靈時不靈,好在足球是圓的,隊長位子倒沒受影響。
王惠志的班不存在這個問題,有一次感冒發燒在家休息的他都被強拉到賽場,王教練喝着熱水扶着教學樓二樓的欄杆瞭望比賽,因身體虛弱不宜走動,由隊長爬樓來獲取教練的指示。幾輪搏殺終於拿到了冠軍,千年老四(一共六個班)首嘗冠軍滋味,喜悅之情自是如滔滔江水不可抑止。巨大進步吸引了吳老師,他饒有興趣旁聽了幾次王惠志的現場指揮后專門找王強聊天。
“我是c級教練,教點基礎東西,對戰術頂多算懂點皮毛。王惠志是什麼?是最高層次的教練!我這水平只能給他當助手,他研究的是戰略戰術。說研究可能有點過了,畢竟才九歲,能懂多少東西?他靠直覺!都說小孩子的直覺比大人好,但好到他這個程度,靠直覺可以預測比賽的走向,有幾個?再就是悟性和海量閱讀,我算是搞足球的,我閱讀比賽的能力比你兒子差遠了,看比賽也就看個熱鬧,二十個人位置變來變去,眼花繚亂搞不清楚。你兒子跟我說:‘在對手禁區兩個角上,冀衛經常跟邊鋒擠在一起進攻,這個時候後衛變成了前鋒,實力越強的隊越明顯;在自己禁區兩個角上,邊鋒也經常跟冀衛擠在一起防守,這個時候前鋒變成了後衛,球隊越弱越明顯;只有攻守轉換的時候,後衛和前鋒的位置才明顯分開。’我問他是不是聽解說員說的,他說不是,是他自己總結的!我想解說員不會說‘擠在一起’,大概會說‘位置重疊’這樣的漂亮話,應該是他自己的想法。你看看這是什麼悟性,無師自通啊!就算從娘肚子裏就開始看比賽,能看多少?他看一場抵我們十場,以後看多了還得了?!要不是我親耳聽到親眼看到,你相信這是九歲孩子能做到的?什麼叫天才,你兒子就是啊!強哥,你要好好培養,一定要好好培養!培養不出來,我跟你拚命!”
吳老師在深刻表達惜才愛才之心的同時又下了這樣的結論:“可惜中國足球不是一個教練能解決問題的,你兒子即使做到世界第一也救不了中國足球,中國需要的不是頂級教練,是千千萬萬個基層教練,而且不是混飯吃的那種,要合格的才行。”
吳老師和王強關係本來就不錯,此次談話后兩人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王強成了吳老師的幫手,工作之餘加入到足球培訓當中。在這個過程中親眼看到兒子訓練的努力,臨場指揮的才華,體驗到基層足球教練的堅守,這一切改變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