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咱們的學生沒見過桌球
陳老師說完,隨手拿起面前一摞作業本最上面的一本,翻開批改起來,不再看站在她面前的林溪鳴。林溪鳴退出了教師辦公室,輕輕帶上了門。門關上后,林溪鳴身體倚靠在門口的白牆上,他感到雙腿無力,無法撐起自己的身體,後背沿着牆壁滑了下去,最後屁股坐到了水泥地上。一個熟悉的中年女人的聲音穿過後背的白牆傳到林溪鳴耳朵:“鄉鎮中學的學生質量還是太差。在鄉鎮中學排名數一數二,來這裏一考,馬上原形畢露。這樣的學生插班到重點班,會嚴重拉低重點班的平均分。”
“不過,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剛剛這個學生,雖然他數學和理綜都考得極其差,英語也只是個普通水平,但他的語文是滿分。這在咱們學校的學生中也很少見。”一個渾厚的中年男人的聲音說。
“咱們學校目前的在校生中,語文沒有人考過滿分。語文成績最好也最穩定的是尖子班的劉永紅,每次考試都不低於140,但沒有考過滿分,最高的一次是去年期末考試,考了145,作文被扣5分。”另一個粗獷的男人聲音說。
“偏科太厲害,語文考滿分也沒有用。綜合成績不行,考不上重點高中,將來也考不上個好大學。”熟悉的中年女人聲音說。
“話也不能這麼說。人家錢鍾書錢老,那當年數學只考了15分,語文,那時候叫國文,考了第一,不也上了清華大學嗎?”渾厚聲音的中年男人說。
“你都說了是當年,現在這種情況下,高考你語文考滿分,數學只考15分試試,看看能不能上清華?更何況,即使是當年,錢鍾書能進清華大學,那更多也是因為運氣好,恰好遇上了一個數學比他還差的校長羅家倫,正好羅家倫還特別喜歡他。”中年女人說。
“確實也是。”
“現在是二十一世紀了,時代進步很快,或許將來,這批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出生的孩子,他們成人成才不一定要走高考這一條路。”粗狂的聲音說,“上海前兩年有個17歲的孩子退學寫小說。寫的第一本小說叫《三重門》,據說銷量超過了150萬冊,成為中國近二十年來銷量最大的文學作品。近幾年他每年寫一部小說,每一部銷量都接近100萬冊,佔據當年全國圖書暢銷排行榜榜首。像這樣不走尋常路的孩子,未來恐怕會越來越多。或許,我們的教育應該思考在高考這條賽道之外,多培養一些這樣的孩子。”
“要是按江老師你這想法,那桌球神童丁俊暉,前年,年僅15歲的他就為國家奪取了第一個亞洲錦標賽冠軍,並且是歷史上最年輕的亞洲冠軍。去年,他更是兩度戰勝世界排名第一的馬克·威廉姆斯,正式轉為職業選手。我們的中小學是不是該每個班每個周都安排兩節桌球課啊?這些都是特殊個例,中國成千上萬的孩子,有多少孩子能複製這種特殊的成功之路呢?我倒是認為,在新世紀,少數有權有勢者,掌握着優質資源絕對分配權的情況下,高考將承擔著決定整個社會的活力和國家未來的重任,因為,儘管它競爭激烈,但至少非常公平。在高考這一天,窮苦人家的孩子能和富貴之家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富貴之家的孩子也必須褪去身後一切優勢,乖乖和窮孩子公平比試。寒門子弟有了向上流動的機會,高門弟子也有了不得不努力的緊迫感。實話說,我對奧數競賽、全國信息技術大賽等方式保送或加分進入好大學的路子是不贊同的。聽說有些名牌大學自主招生,什麼機械人大賽獲獎,航模大賽獲獎都能得到保送或加分,這實在是有違高考的公平性。遠的不了解,像咱們安化縣這樣的窮地方,有幾個孩子有機會接受奧數競賽培訓?有幾個孩子接觸過計算機?有幾個孩子知道什麼是機械人?知道什麼是航模嗎?就說剛剛提到的那個上海17歲的孩子,小小年紀能寫出那麼受歡迎的小說,那一定是從小讀了不少課外書吧?咱們四中算是安化縣最好的初中了,你去做個調查,有幾個孩子從小除了語文數學兩本書外,有機會見過其他書?丁俊暉15歲就年成為亞洲桌球錦標賽冠軍,你去問問咱們學校初三這將近800個15歲左右的孩子,有幾個見過桌球?有幾個摸過桌球?有幾個打過桌球?要是大學自主招生真的自主到像羅家倫招錢鍾書一樣的程度,我們的孩子中能有幾個‘錢鍾書’?又有幾個‘錢鍾書’能遇到‘羅家倫’?”
“陳老師思考得深入啊!佩服!中考考個好一點的高中,高考考個好一點的大學,幾乎可以說是咱們這種地方的孩子,逆天改命的唯一機會,也是唯一途徑。咱們學校外牆上那句‘讀書改變命運,教育復興民族’的標語真是相當在理。”粗獷的男聲說。